胡庆松
摘 要:不管是传统的西方哲学,还是近代到现代的西方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他们对哲学的观点都是以纯粹逻辑去归纳物质世界,并且认为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本体存在物。为了说明它们存在的原因,他们选择自由意志,以及灵性的力量来进行论证。但是,这让西方哲学陷入一个源于现实却不能回到现实的窘境之中,对物质世界来解释现实的生活理论是苍白的。因为,他们也被现实生活世界所遗忘即在现实中失去平衡的力量,在现实的道路中走投无路。所以,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实践的基础上,而且要进一步把改革现实的精神坚持到底。
关键词:生活世界;实践;马克思;本体实在
一、“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发生
(一)哲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泰勒斯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人,他通过观察给出答案:水。因为,许多事物产生于水、并最后复归于水”。而其后的哲学家们,通过自己的不同解释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和理由。“在哲学方面,泰勒斯,拒绝倚赖玄异或超自然因素来解释自然现象,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他提出了水本原说,即“万物源于水”,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并因此被称为‘哲学史上第一人”。总之,哲学家们坚信:在万事万物的背后,有一种“物质”——本原的东西存在。这是哲学产生之初他们所认为的”那么,哲学家为什么要提出这样本原的问题呢?
“我们善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不是具有实用的方法,人们总喜欢感觉,尤其重视感觉的作用”①。“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导言中指出,求知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因人类对出于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需求,由此塑造人类在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认识自然界”②。总的来说,提出了何为世界本原这一哲学实质性的问题,这一个问题也是前先科学家们要探索的③。
(二)问题的回答
哲学家们早期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泰勒斯“是观察到万物都以湿,它是万物产生的根源,而热本身,是从湿气里产生,并且热要靠湿气维持的”,“还有,世间所有事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潮湿的本性的来源于水”。④泰勒斯以一个科学家的观察,给这出了这个哲学问题的回答。,从现实的问题着手,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产生,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为解决现实问题找到了最终归宿
“现实世界的现实生活,而且也是为了解释现实世界的现实生活,他们两者之间的互动良性发展的关系是哲学产生的原因”。“随着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展程度的加深,从传统氏族宗教之神话观念,中解放发展起来,正式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哲学的世界观得以形成”。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机联系产生的作用,意义重大。因为哲学也是在这个时候才产生的,这点对我们了解哲学产生来说,意义非常重要。
(三)问题的发展。那么现实的生活世界能否离开哲学而谈吗?“近代主体性范式的转变,和现代语言学逻辑转化。这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两次重要变化。每一次哲学的范式转向,都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戚戚相关。现实的生活世界是哲学发展的依据与来源,它也要求哲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转换主题,这也是哲学产生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⑤。
近代哲学主体性转向,正是依据现实生活世界的要求。并非完全,没有主体性的思想,这也是哲学产生之初的问题所在。只不过,现实的生活对这一问题的要求,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并不是主要的。直至到了近现代,人类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水平的不断发展,才逐渐提高。人们慢慢开始,从研究自然到反观自己,建立了抽象事物的对象化的思维模式,它是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形成,是在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的前提条件。总之,“哲学存在的基础,是生活世界,它也是哲学发展的动力,现实生活的哲学,在实质上依据于,现实生活世界的需要谋划新发展,而现实人们的生活世界是哲学产生本源性问题”⑥。
二、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生活世界理论
(一)立足实践的生活世界思想历程。西方哲学家无法克服他们自身弱点,即是形而上本体论思维模式和顽固的二元世界观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两个缺陷,使西方哲学家们没能从现实生活世界中找到其回去的渠道,他们只能不断反复的反抗那个形而上的本体世界,然而又一次次高兴的回归到那个,他们所要批判的形而上本体世界,然后,无不痛苦的发现自己,那无法解释的悖论。最后,只能无可奈何的进行哲学的再转向,反复循环,以致最后无法自拔”。
然而,哲学要如何通过解释与论证,才能真正回到那个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哲学能否指引与引导人们,去实现自由与幸福?“现实生活面前是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关于意识苍白无力的空话也将最终终止”,“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以及他们自身的解决,只有通过人们实践,只有借助于人的物质性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马克思不单单是这样回答,而且通过其理论指导进一步深化。然而,这种对立的达成,绝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是理论的任务。”可以说,解答了西方哲学家们所困扰2000多年的哲学问题,是通过马克思对实践哲学理论的论述得到解决的。“把现实生活的任务,当做哲学的任务去加以解决,即所谓终止思辨的思维,而是以实践性的方式来认识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期生活世界思想。“1840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通过两种自然哲学观的差别化的分析,阐发及表明了他,对人与自然、表现思想与存在、哲学和世界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解决当时德国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这是马克思在1840年写下自己的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坞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提到的”。另外,他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针对当时的历史情况明确提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阶级国家和公共社会”。马克思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当时德国的革命,并且他认为理论的解放,对德国社会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实际意义,并提出“现在的革命要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产生的”。
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之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表达了自己以实践的方式并且在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观点”,“即通过劳动资本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分析及论证,以及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之间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尽管马克思的早年思想并不是十分完善,但是他立足于现实生活,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哲学立场是毫不动摇。以革命的实践,在现实物质世界生活中,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解放的信念,是无可动摇的”。
(三)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马克思生活世界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亮相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在该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体现了历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而且也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他以天才的透彻语言陈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另外,在经济学手稿中,“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的理论的条件,这在商品拜物教的理论上就可看出,。”“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是要消灭现实现实的私有财产为前提条件的。但是,我们必须把我们从一开始就意识社会是不断简单到复杂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有了超越历史运动的觉悟这一点,看作是现实的进步。”而《共产党宣言》,不仅在以理论上,而且它以实际行动去引发实践上的、现实的改造世界革命与历史性的伟大运动。
三、评析
“马克思的观点不仅为我们科学、合理的改造世界提供了有效路径,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当前,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理念,这一理念所体现的正是马克思哲学在现实中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实践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答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注解:
①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2(6):38-46.
② 杨玉洁.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9.
③ 马克思.费尔巴哈[M].人民出版社,1988.
④ 梯利(美).西洋哲学史(上下)[M].东方出版社,2013.
⑤ 靳希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学习恩格斯《反杜林论》的体会[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7(3).
⑥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2
⑦ 伯高.帕特里奇[英].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⑧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2002
⑨ 李文阁.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⑩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2002
B11 马克思. 费尔巴哈[M]. 人民出版社, 1988.
B12 马克思. 费尔巴哈[M]. 人民出版社, 1988.
B13 杨玉洁.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D]. 陕西师范大学, 2009.
B14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人民出版社, 1985.
B15 杨玉洁.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D]. 陕西师范大学, 2009.324
B16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2002
B1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8)——书信(精)[M]. 人民出版社, 2007.
B18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关系,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2002
B19 叶汝贤.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3):4-14.
B20 杨玉洁.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D]. 陕西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