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为主动

2008-11-04 02:53张振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木棒所学三角形

张振英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刻苦学习,沉溺于题海,苦不堪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是肯定的.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让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教学,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其中奥妙所在,引出课题,十分生动有趣.

2.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都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知识后,我提问学生:“如果你的课桌不稳,总是前后左右晃动,你用什么方法可让它不晃呢?”根据经验,学生很快回答说:“斜着钉一根木条.”我又问:“横着钉行吗?”有经验的男学生说:“不行.”我问:“为什么?”……这样通过解决身边的小问题,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感到学数学的趣味性.

二、增加课堂趣味,让学生乐在其中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过:“有兴趣才愿学,才能主动学.”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另外,新课标的重要特点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注意从书、报、电视中搜集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小故事、小问题等,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有时可用来调节气氛,有时则可用来抛砖引玉,用趣味小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指数的性质”前,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将一张报纸对折,一分为二叠在一起,再对折一分为二…如此反复进行50次,叠在一起后,纸有多高呢?结论比天高.”学生大惊,不可能吧?而后我说:“同学们注意听我讲本节内容,听完后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指数的性质,然后计算,不得不信,真是有天高.

三、采用多种数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艺术性的活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恰当辅导为辅,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本着这种思想,我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即针对这一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然后在班内分组,让学生运所学知识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最后10 min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评定.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合作性学习.针对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合,在课堂上规定一定的学习目标,需要各组都完成目标.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3.体验性学习.教师先布置作业,让学生从过去所做的习题中,总结几类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然后教师将题目分类,在课堂上出示题目,全班学生解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错的原因,并讨论避免出错的方法.这样,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炼、概括,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广泛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教育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祖国、为了教育事业,我们应不断努力,在教学领域里大胆探索实践,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木棒所学三角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挑小木棒(节选)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能量几个长度
画一画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