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变革,这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借此机会,我把自己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整理成文.
一、学习新课标,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会自主学习
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在校园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促使“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气氛的活跃,学生课前作好自学的浅层目标,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作为尽力追求的目标.
沃德曾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要想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教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
新课标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或是探索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已经不够用或不合适用.这就需要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引导学生挖掘探寻知识的甘泉.
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很容易从校外资源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不断下降,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知识体系的呈现者.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书本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标,品味“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理解人、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应学会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生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和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
三、学习新课标,品味新课标观念
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了课程是由教材、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教师、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在教材中学到得多.
四、学习新课标,品味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开放性.例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这都是以往教学过程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个教师去挖掘、创造.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教师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
五、学习新课标,与学生平等交流
成功的一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乐于帮助学生,做学生的顾问,给学生及时指导.因为平等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走近教师,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想,教师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程度及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就有了相互理解与宽容,教学过程就会顺畅.
新的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育提出了诸多的挑战,教师的思想要变,教学方式要变.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