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虎 吕瑞鸿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关系好,学生爱教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二、精心选择,融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诸如数学发展简史、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和有关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名称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可有的放矢地讲述一些趣味性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数学典故,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令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学习心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普遍感到内容简单但很难灵活运用.于是我首先介绍中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内容的著名叙述,即“勾三、股四、弦五”,接着又列举并解答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一个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钦佩古人数学钻研精神的同时,对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感到自豪,继而克服学习困难.
三、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学生才能体会到其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缺乏兴趣.如果把这些知识变一种新的方式加以运用,效果就不同了.例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我让学生进行“24点游戏”的比赛,并评选出名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混合运算能力,又锻炼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之后,学生还多次自发组织了类似的活动,真所谓“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实验、猜想导入的方法.由于证明时要添加辅助线,这对初学几何的学生而言,是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让学生拿出头天准备好的各式纸版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撕下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因为一平角等于180°.这时,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各种各样的拼法都有,自然就得到了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学生在小学时就曾经产生过的疑问——为什么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四、运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教学方法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只有教与学都具有创造性,师生个体才能从自我劳动中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乐趣.例如,在讲“字母能表示什么”时,我利用中国民间的一首童谣“青蛙”引起学生的热切关注,使其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个眼睛十二条腿;…n只青蛙___张嘴,___个眼睛___条腿.童谣不仅让学生兴趣倍增,更使大家发现了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时,再结合教材中诸多的例子进行教学,就可让学生初解“代数”的滋味.
五、教育手段要多样性
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把直尺”的模式.模型、幻灯、录音、录像、实验等都将使数学教学生动、形象,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众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模拟使之具体、形象,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例如,“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都是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用计算机模拟演示或利用模型现场操作,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乐学和苦学是辨证的.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乐中学”,还要讲究“学中乐”.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