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选修教材及教学设计中,应该力求做到“选”和“活”二字,即选材上体现“选”的务实性,和教学设计上的“活”。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选修教材;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并明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学内容设置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选修课上得好与坏,既要贴近新课标,更重要的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因而我认为,必须从选好选修教材,进行精妙教学设计入手,为此既要突出一个“选”字,又要突出一个“活”字。
一、选材上体现“选”的务实性
1、目前,在课改区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选修教材版本,如苏教版就有《现代散文选读》、《现代诗歌选读》、《〈红楼梦〉选读》等16种。让师生有了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如此多的选本,师生一时有手足无措之感。为此,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师生似有主动权,但还处于被动位置。因为那些摆在面前的选修教材毕竟还是别人编好的。要使“选”的主动权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那就得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各地、各校师生的具体情况,自己去“拿”,不要“送”来的,即明确选修模块后,针对实际,师生联手共同选编,共同创造研究。这样编选出来的教材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2、教材“选”定了,即研究对象明确了,但在具体研究上,我们还需进一步务实的“选”,如:教材大的方向为“诗歌”系列、那具体的研究中,是以该文体时间先后发展顺序为线,还是以作家生平创作为线,这是一种“选”;是每篇都精读,还是有精有略,这也是一种选;是选择教文章中的几个段落,还是只选教几个句子;……总之,“选”得越“务实”,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就会越明显。
二、教学设计上,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这些年,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并不是由于这些教学法本身有多大高低差别,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那么,如何体现这个“活”字呢?我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要寄良好的期望于每一个学生
期望往往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期望心理”。它常常影响着人们的意识、活动和行为。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认为某一个学生是好学生,于是就对他寄予期望,同时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一看到成绩时,就觉得越来越好,在这种“期望心理”的驱使下,教师就无意识的对那个学生加以激励和积极的暗示。一段时间后,会使那学生“真正”好起来了,或者更好,进而实现了教师的期望。这个学生也就会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同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寄予良好期望,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2.在教学上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有向往的心情。18世纪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经主张: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兴趣……
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好奇、兴趣指出方向,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要用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语言讲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兴奋神经,促使他们把全身心都倾注在课堂上。
3.要加强学生的美感教育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美感”的渗透,就会激发他们探索性学习的源头活水,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成为社会的栋梁。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选修教材及教学设计中,如能做到“选”、“活”二字,也就达到了新课标对选修教材及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享语文殿堂的无穷魅力。
【作者简介】栾清华,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