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确定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总结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1、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阮中体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这样,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
2、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兴趣。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问:一共需要多少粒米?”国王哈哈大笑说,“不需要多少米粒吧!”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呢!”同学们,你以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此时,学生在下面都陷入深思。老师告诉学生,学完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就知道其结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因此,如果把教材中的一些数学情境问题,改编成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再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有益处的。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不妨把教材中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七年级(上)第一章“截一个几何体”的动手实践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已有的正方形模型中。剪掉一个角。剩余部分还有几个角?
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看似简单,其实题目本身折射出不同的层次水平。我在上本节课时,起先大部分同学只有—个答案,继而是争得面红耳赤,并亲手截出不同的几何体。不同的同学通过截面不同了解到不同答案。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小组的合作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并能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4.2.1“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时,要求学生根据已知的立体图形画出它的三视图。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事情。于是我就让学生用4块小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的形状,再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观察,然后边摸边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最后把看到的图形分别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经历了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会了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从而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数学情感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1、应用问题“生活化”
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但这些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我们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识别”一课的导入,可作这样的设计: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角C,问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学生通过思索,产生各种画法,进而提出问题,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由此展示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情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数学知识,学生思维参与的自觉性就油然而生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事事、时时、处处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用户计算每月的水费、电费、煤气费(管道的);银行工作人员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公共汽车上乘车问题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经常写数学日记,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
总之,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学习不仅要用脑去学习,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多为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