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隆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受到了教育界普遍的关注。特别是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之后,影响越来越广泛。究其原因,是这个理论为我国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各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破除传统“智育第一”的观念,在传授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审美能力等方面都能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艺术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关注非智力因素、提倡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它与艺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最为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优秀艺术作品,蕴涵着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深刻哲学道理、最美好的理想和最丰富的思想感情。艺术教育,是包含着许多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提倡并开展学校的艺术教育,是破除“智育第一”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应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艺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也反映着人类普遍的思想感情。因此,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艺术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审美性。艺术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类审美的需要,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必然是深刻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由于这三个特征,艺术是人类天性的表现。艺术作品的欣赏、使用和艺术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一般的艺术学理论认为艺术的三大社会功能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但我认为都可以归结为教育功能。审美认知是知识的接受过程。属于智育的范畴。审美娱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属于体育的范畴。
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的狭义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核心的广义的艺术教育,目的是在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为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紧密相关,能够极大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手段,也就是“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
“以美辅德”,讲的是艺术教育有辅助道德教育的作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这个意思。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对于人的情感培育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以情感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艺术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效果尤其显著。抗日战争中,《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鼓舞着无数青年奋起,为民族的存亡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以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旋律,更是响彻全世界每一个有华人华侨的角落,成为民族复兴最鼓舞人心的号角。以美求善的中国古代儒家美学传统,被事实证明是有效的。
德育是规范行为的教育,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美育是陶冶和感发的教育,目的是影响人的情感、趣味和气质。二者虽然不同,但却有密切的联系,都作用于人的精神,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艺术教育通过美学知识的学习和审美实践,培养学生感悟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对于人智力的开发、想像力和创新思维的启迪、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他人。因此,艺术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的“以美益智”是由艺术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由科学和艺术的密切联系所决定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想像力增强,但是形象思维绝对不是艺术的专利,形象思维和想像力,是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所必需的素质。
科学重理性,具抽象性,依靠归纳与推理,以逻辑思维方法为主,求真。而艺术重感性,具形象性,依靠想像与灵感,以形象思维方法为主,求美。表面上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科学与艺术却同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艺术思维和艺术作品,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科学也同样需要想像和灵感。艺术教育启发的灵感,培养的想像力,也是科技创造力的源泉和灵魂。爱因斯坦从小学到大学被认为没有出息,大学毕业后长期被拒于学术机构大门之外,又无名师指导,为何却成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伟人?爱因斯坦说:“没有我早年接受的音乐教育,无论哪方面我部将一事无成。”自幼接受的艺术教育、终生为伴的艺术活动及有关的哲学思考,使他在具备杰出归纳推理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兼有空前的想像力和无人能及的形象思維能力,被他的学生说成“是科学家,更是科学的艺术家”。
爱国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艺术中获得灵感以探索自然的奥秘,即以美求真,是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思想,也是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相信直觉和灵感”是艺术思维的特征,也是科学思维的特征。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狄拉克说:“爱因斯坦推崇的思想是.凡在数学上是美的,在描述基本物理学方面很可能是有价值的。这是比任何思想都更加重要的思想。描述物理理论的数学方程必须美,我认为这应归功于爱因斯坦。”还有研究者说爱因斯坦,“在构造一种理论时,他所采取的方法与艺术家所用的方法具有某种共同性,他的目的在于求得简单性和美。”科学也要求美,这不仅是爱因斯坦的信念和成功的诀窍,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这就决定了艺术教育在智育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功能.艺术教育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明显的。“以美健体”的最主要证据就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艺术早已成为有效的医学治疗辅助手段。美国在80年前就有了音乐疗法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欧洲目前已经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疗法的课程,英国还开办了有关专业。艺术疗法现已被英国正式纳入卫生系统,在向病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成为学校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治疗的工具。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激烈,人们在注重身体疾病的同时,日益关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艺术疗法正适应了这一趋势。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困惑、心理失落,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贝多芬的名言:“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涵义,就能超脱常人振拔的一切苦难”,深刻说明了艺术在帮助青少年度过心理危机时能起到的作用。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艺术家,都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中。找到了治疗自己身心伤痛和精神痛苦的妙方,也为我们留下了充满他们内心体验的绝世佳作。
多元智能理论与艺术思维
纳尔逊·古德曼及其追随者加德纳.1967年创建哈佛《零点项目》的目的以及这个项目组大量的工作,原本就是研究艺术思维和艺术教育的。加德納之所以在这个项目成立之前,就闻风而动。投奔立志研宄艺术教育的哲学家古德曼教授,成为项目组的第一批成员,原因是他思考怎样通过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艺术和艺术教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头脑。正是由于加德纳教授7岁起学习钢琴,从小热爱艺术,最终使研究艺术的志向在《零点项目》如愿以偿,才有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在此理论中,艺术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的理论,就是针对传统的“统一规划的学校教育”模式只重视逻辑与语文而忽视其他能力,首先是艺术思维能力的弊端而引发的。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中,艺术教育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加德纳教授的学术传承、研究思路和治学方法,与他的艺术爱好和艺术人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后来的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将对艺术教育、艺术知识的关注和心理学家设计的研究方法及手段连接起来。他的创新,就是以上两个学科交叉的结果。
加德纳教授1999年对《零点项目》有关工作作了如下的介绍:
“通过和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以及其他对艺术思维、艺术发展和艺术教育感兴趣的学者们的不断交流,我开始接触到许许多多当代的有关艺术思维以及人类符号系统的观点。”
他正是从对艺术思维的深入探讨中受益.一步一步地将自己的思考导向多元智能理论的萌发。
2003年,他在纪念该理论诞生20周年的时候,在回忆导致理论产生的原因时说:
“少年时代我曾经是一个认真而执著的钢琴家,同时还热情地投身于其他艺术。当我开始学习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时候,发现它们基本上不涉及艺术,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因此我早期的学术目标,就是想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为艺术寻找一席之地。时至今日,我仍然在尽力这样做。1967年,由于对艺术长期的兴趣,使我成了《零点项目》最早的成员之一。这个基础研究的课题组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由著名的艺术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创建。28岁那年,我成了《零点项目》的两名负贵人之一。”
在另一个场合,他还说:“自开始研究发展心理学之时,我就对一个现象感到特别惊讶: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认定:人类认知发展的顶峰和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的思维以及从事有关科学的事业。也就是说,那些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将像科学家一样思维。再进一步,将像那些研究发展心理学的人一样思维……事实上,就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今天智力测验各种题目的发明。
“一般来说,我和大多数心理学家虽然没有什么不同,但却是他们中的一个特例。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艺术,特别是音乐,就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当我开始真正思考‘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当我问自己什么是人类最佳的发展途径时,我开始坚信,发展心理学家必须更多地关注画家、作家、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艺术家所具备的技巧和能力。
“我早期的研究生涯,很自然地依照这样的轨迹进行。皮亚杰和他的同事通过追踪儿童是怎样发展出像科学家那样的思维方式,来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我和我的同事照此办理,研究的却是儿童如何发展出类似艺术家那样的思维和表现方式.来说明儿童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这样,我们开始着手设计实验以及观察研究,以真正了解艺术能力发展的时期和阶段。”
这段话充分地说明,多元智能理论是《零点项目》和加德纳教授本人一系列与艺术教育有关的研究的成果。正是由于他多年在艺术领域的积累和开始学习心理学时立下的志向,才促成了这一理论。有志者,事竟成,他成功了。他用自己的多元智能理论,为艺术在心理学领域争得并将继续争得一席乃至更多的领地。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以后,在四个著名的项目中进行了实践。它们是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多彩光谱》项目、适用于小学的《重点实验小学》项目、适用于初中的《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和适用于高中的《艺术推进》项目。如果说前三个项目仅仅融进了有关艺术活动的内容,《艺术推进》则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和直接指导下,将艺术认知的研究成果,运用于非艺术类中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它采用了艺术教育的两种新的手段:“领域专题”和“过程作品集”即“艺术夹”,从而创建了艺术教育的新课程和评估方法,对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推动作用。美国《新闻周刊》1991年12月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模范教育项目,美国只有《艺术推进》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的科学教育》项目当选,足以说明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艺术教育的重大贡献。
多元智能与艺术和艺术教育
国内少数学者在正面肯定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怀疑加德纳教授将教育的多元化仅仅归结为智能的教育。认为他虽然将局限于数学和语文智能的“智商”概念。扩大到智力领域的其他方面,但同样忽视了品德、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确,如果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借鉴和推广,使得我们的学校只在智育的多元化上动脑筋.不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没有抓住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难以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思想虽然以智能的多元化为开端,但决不仅仅局限于智育,而含有许多非智力因素。人们误以为它只讲智育,是由于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所致。表面上看它是在讨论“智育”的多元化,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将德、智、体、美四育统统包括于智育之中,正适台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学校智育曾经一统天下的环境里推进我们所理解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也就是说加德纳教授以开发人的多种不同智能为名,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主张的,是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说法,虽然并没有艺术智能,也没有说任何智能是艺术的或青不是艺术的。但加德纳教授认为任何一种智能,都可以用于艺术的或非艺术的目的。语言智能可以用于写诗或与邻居对话,空间智能可以被藝术家、雕塑家、数学家、水手和外科医生运用,甚至音乐智能。也能用于非美学的目的,就好像数学智能可以被美学激活一样。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艺术和创造性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是包含着大量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一点,是以加德纳提出并确证的八种智能都与艺术或艺术教育相关来体现的,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
这八种智能之中的四种,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加德纳在英国留学时接触到其作品并崇拜的现代艺术家,如诗人爱略特、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画家毕加索、舞蹈家格雷厄姆等20世纪初期现代艺术的带头人,后来都成了他研究这四种智能的“模特”和“代表人物”,也就是每一种智能发展到“最终状态”的社会角色。
另外两种智能即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不可避免地与人的情感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也就是与艺术和审美教育直接相关。艺术同时还具有的重要社会功能,就是人际交流。艺术活动,即艺术的创作、演出和鉴赏等活动,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因此,艺术教育当然有助于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和培养。通过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手段,增强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解决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反过米.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鞍强的人,与古今中外伟大艺术家发生共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对那些经典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这些人身上实施美育甚至德育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而逻辑数学智能和自然智能.表面看起来与艺术无关,但深入分析则不然。在爱因斯坦看来,“这个世界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也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音乐和数学不但都是描述自然界的语言,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而且音乐艺术就是人类将大自然存在的音响组合起来的结果,或者是科学家运用仪器设备制造出来的产品。加德纳教授认为,有数学天分的人往往对音乐很感兴趣。现实告诉我们,著名科学家中热爱甚至精通艺术的人,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薛定鄂、奥本海默、达尔文、鲍罗丁、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可谓数不胜数。
至于加德纳教授进行过广泛论证但尚未确定的第九种智能即存在智能,与艺术家、艺术作品的鉴赏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最能体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莫过于被人称为存在主义艺术家的莫扎特、贝多芬、柏辽兹、马勒、凡高、高更、陀斯妥耶夫斯基、蒙克、萨特、尼采等人的作品和人生。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培育,实际上通过与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审美心理活动有关的课程和项目,同时进行着大量我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只不过都涵盖在加德纳教授的智能概念之内。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培育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实践,看成是综合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智育。
2003年12月底,加德纳教授为我的《加德纳·艺术-多元智能》一书写了长篇序言。我想用其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希望引起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关注:
“我重视艺术教育.不仅仅因为我是多元智能的理论家,而且因为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创造之一。我希望所有成长中的人类个体。都能接受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