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教师发展学校

2004-06-12 09:29任小艾
人民教育 2004年5期
关键词:赵老师教授意义

任小艾

教师发展学校,一个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事物,正在悄然兴起。

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当记者再次面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宁虹教授,饶有兴致地听他讲述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讲述他们所建设的教师发展学校,讲述在教师发展学校里成长的教师的时候,记者的内心又一次被感动了。这种感动驱使着记者,一定要将所见所闻及时地报道给读者。随着采访一步步地深入,教师发展学校特有的风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

从访谈开始,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教师发展学校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的逻辑起点,是寻找教育问题。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以“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为主题,一项旨在“理解学生,理解教育”的研究方式——访谈活动,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首先展开了。

与传统的实验、问卷方式不同的是,访谈不事先设计问卷。宁虹教授解释说:“如果事先设计问卷,还没进入现场就设计好了,那你只能回答问卷里的问题,回答的方式也是规定好的,教师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得不到实现。人与人之间只有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了解人的真实想法。而这一切是在接触学生之前不可能预测的。”虽没有问卷,但有访谈流程,南宫中心小学设计了4个阶段的访谈流程: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思阶段,再行动阶段。

准备阶段由大学教授做报告,让教师对访谈的目的、方法、步骤、技巧有个基本的了解。随后是在教授指导下.教师群体做观摩访谈、编写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内容:行动阶段是“合作与交流”和“个性与特色”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分组和集中的交流讨论,完善访谈内容,切磋访谈策略;反思阶段是教师整理访谈记录,审视以往的工作,在重新认识自我、了解学生、认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方案;再行动阶段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地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开展个性化研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课堂教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喜爱。

尽管教师几乎天天跟学生在一起,但访谈却让教师惊奇地发现,孩子眼中的教育世界.同教师眼中的教育世界有着诸多不周。

老师问六年级几个学生:“你们不喜欢上什么课呀?”

“语文课。”学生们几乎是齐声回答。

“可你们几个的语文成绩都比数学要好啊?”老师追问。

“语文老师每节课都从生词讲起,然后就是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老是这样的套路,一点变化都没有,上课越琢磨越没劲。”

“刚发新书时挺新鲜的,爱不释手,自己读一篇课文时,看到草原上的人很豪爽、让人喜爱,可老师在课堂上讲樗我很糊涂。”

“数学课就不一样了。一道难题解出来后,还会有新的难题等着你去解,这个解题的过程让人觉得挺刺激的。”

学生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回替着教师的问题,这种交流带给教师的感受是过去所从未有过的。

老师又问到一年级的一个男生:“有没有你不喜欢的课?”

“不喜欢科技课。”男生眨了眨眼睛回答。

“为什么?”老师大惑不解。

“因为课堂上老做风筝之类没用的东西。”男生不满地说。

“风筝怎么会没用啊?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该是多有趣啊!”老师更加困惑了。

男生的脸涨得红红的,停顿片刻后,终于说出让老师吃惊的话:“因为我老做不好。”

访谈中,学生们有的倾诉着某老师是如何恶语中伤他。让他今生今世也难以忘记:有的倾诉着某老师如何关爱他.让他想起来就感动。有的访谈场面特别感人,学生说得泣不成声,教师也跟着流泪。

六年级的学生A说:“我家里没人管我,我常泡在游戏厅不上学,是班主任康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去游戏厅找我,给我买饭,还花钱让我去洗澡,带我到家里补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康老师的。”

这样的访谈,完全是在一种平等的气氛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种心灵的碰撞。

张老师在访谈后这样反思:“通过访谈,我了解到學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课堂,他们的需求是那么天然和迫切。面对心灵的呼唤,我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如果没有访谈,我就不会真正地了解学生.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许还会一意孤行下去。”

王老师说起访谈体会也很有感触:“访谈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是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教师不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们第一次听到了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对自己的学生有了不同以往的新的理解,对教育的本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大学教授对访谈和反思给予高度评价。而教师们则把这样的访谈和反思,视为自己走入教育科研的第一步。

反思,促进教师的行动研究

如果说探究问题的态度是指向一个即将发生的开始。那么反思的态度则是指向一个已经发生过的经历。教师的工作需要探究,也需要反思,反思是一种研究,是促进教师行动研究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因为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态度决定教育效果。

年近50岁的北京丰台一小的阎淑霞老师,教了几十年的音乐课,却从未接触过教育科研。当初她是带着满腹牢骚和烦恼情绪参加教师发展学校学习的.但几个月后,她在教授的指导下,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她把一次课堂上一个女学生勇敢地扮演大灰狼的事,写成了《乖乖女与大灰狼》的案例,引发了同行间对教育认识和教学方式的热烈讨论及深入研究。阎老师一改以往对学生的态度,放下教师的架子,走到学生的中间,研究他们的所思所想。

“老师,我们不愿意上一个模样的音乐课.想上经常变化的音乐课。”“老师,我们的课能不能分成几个栏目呀。像电视节目一样?”孩子们向阎老师敞开了心扉,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触动了阎老师。心动不如行动,阎老师难以抑制内心的创作冲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根据音乐课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教学板块:音乐大舞台,七色魔方,音乐大擂台,走进音乐厅,终于应运而生。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位学生家长对老师说:“现在的音乐课蛮有意思,孩子回到家里一张嘴就谈音乐课的事。”

在教授的帮助下,阎老师开始把自己的个体研究转向组内研究.将板块式教学推广到各个年级以及各种课型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们纷纷行动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有趣的音乐游戏、动感表演、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学科综合、多元文化等新的教学理念,也在教学中相继出现,成为了北京丰台一小音乐教学的一大特色。

教师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改革的基本理念。随着研究的深入,阎老师又进行了新的反思:不仅要让音乐板块式教学生动有趣,还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音乐课更具实效性。看来,阎老师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这也正是教师发展学校最希望看到的。她充满信心地表示:要尽快将自己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研究型教师。

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就是改变学校的功能,培养新型教师。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科思想的启迪,关注教育意义如何付诸每个教学活动,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使教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专业意义,具有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在北京市东铁匠营一中,记者观摩了青年教师王莹给高二学生上的一节生物课。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富有激情地讲了生物的演变、生物的发展,以此触动学生。王老师说:“每节课,教师都应有触动学生的地方,这是教师发展学校给我的启示。我触动学生的目的,是引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对生物思想的深度思考。而以前讲课,我只关注怎样传授知识,不考虑怎样触动学生。这是我对课堂教学反思后的突出变化。”

整节课下来.让记者感到不解的是,王老师用了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课后,记者与王老师攀谈起来。

“这是一节公开课.你为什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书.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记者问。

“我要解决本课中最难理解的内容,为此我设计了7个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去解决问题。”王老师指着课本回答。

“如果这些难点由你来讲,和让学生自己看书、对照问题解答,有什么不同呢?”记者又问。

“这是我一直在反思的问题。过去遇到这样的难点,我是一定要掰开了揉碎了给学生讲.45分钟时间都觉得不够用,惟恐讲不明白,可学生依旧很难理解。有专家问我,你为什么要讲得那么细呢?我说不讲学生不明白呀!专家反问我,你怎么知道讲了学牛就明白了呢?我非常震撼。如今,用教师发展学校理念反思自我,认识就不同了。我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渔。”

“那么多外地老师听课,你不觉得让学生看十几分钟的书,课堂处于空闲状态.没表现出你的精彩来?”

“难道只有我讲才算精彩嗎?学生的大脑处于活动状态,眼动,脑动,手动,心动,整个思维没有闲着呀!我们总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真正做到才行。”王老师提高了声调。

“你这样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记者进一步问。

“教师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自己利益的得失。教师发展学校让我意识到,教师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

王老师的回答.让记者感受到了教师发展学校的魅力。该校党支部书记焦素琴告诉记者:“我们重视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是因为它的教育理念能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科研与实践不存在相互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实践证明,当教师在教育认识上有了变化,随后就会带动行为上的变化。在行动研究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这样的教育科研对他们来说,真是无价之宝!”

充满教育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日”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是一个贯穿于每日每时、持续不断的建设过程。但它的实现,总要有一个开始,有一个路释。

2001年9月,北京市第十六中学的校门上,挂起了“教师发展学校”的牌子.年轻的校长傅晓洁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作为一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及生源都相对落后的学校领导,他多么希望通过教育科研的力量,尽快改变学校现有状况!这种合作的动机合理而自然。

在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后。他们决定在学校里设立“教师专业发展日”,让教师通过一天的专业生活,感受自己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日,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 个平台,其意义不只是关注教师的一天,更多的是关注发展日前“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关注发展日后教师的反思和升华.尤其注重的是,教师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

赵艳红老师幸运地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日”的第一个实践者。

在大学教授的亲自指导下,赵老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日到来之前,进行了周密精心的准备:研读教学大纲,与教授研讨,设计教学目标,确定知识内容,挖掘教学难点,与同行交流,学习教参,了解学生,发测试作业,准备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正如宁教授所说:“教师发展学校对教师来说.最大的收获在于教育的整个过程。”

根据课程的进度。赵老师自然地选定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这是被许多老师看作普通得没有一点可以“出彩”的课,而恰恰就是这样一节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课,让赵老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收获。

在准备过程中,赵老师与教授进行了一次交流。

“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教授问。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赵老师回答。

“还有吗?”教授接着问。

“通过学习意识到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先观察测量物理性质,再实验化学性质。”

“还有吗?”教授追问。

“培养学生规范实验的操作习惯。”赵老师想了想后说。

“还有吗?”教授继续追问。

“科学认识来自于科学实验。”赵老师又想了想后回答。

于是,在教授追问下形成的这四个目标,成为了赵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教授的三个“还有吗”的追问,让赵老师充分挖掘出了自身的潜能。

在以往这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做的四个实验,结果常常是不令人满意。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教材上说发“白光”,而实验结果却是浅桔红色,看不到“白光”。每次实验间学生时,总会有两种答案:没有预习的说“桔红色”,预习的说“白色”。

赵老师在准备过程中,总也做不出让学生看到的“白光”现象,很懊恼,曾试图换掉这个实验。就在这个念头出现后,赵老师忽然意识到这四个实验之间相互关联、各有代表性,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白光和那些火焰,而是为了体现各类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没想到教了5年书,自己还是头一次想得这么远。”这个发现让她感受到意外的欣喜。

这节课,赵老师不是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递,讲氧气的性质,也不仅仅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氧气的性质,而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信念,那就是“真正的科学知识是来自于科学的实验”,这就是化学教育。这也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只有教师得到发展后,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日,带给了赵老师可喜的变化。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一节普通的化学课。不过是普通的一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普通的化学课,留给赵老师的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就是这样普通的一天,让赵老师发现教学研宄竞有如此的魅力,有着如此广阔的空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从一天做起,而由此开启的,却是教师持续不断的革新。

帮助教师实现教育意义的“意义课堂”

教师专业发展日的收获,不仅丰富了教师对专业化的理解,也使教师的教学具有了丰富的教育意义,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实现这种教育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宁虹教授提出了建设“意义课堂”,即教师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意义的四个清醒意识:一是对教育的意义有清醒的意识:二是对所教学科特点和特有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三是对课堂讲授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怎样显现整体的教育意义有清醒的意识:四是对教育的意义怎样通过每一个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实现有清醒的意识。宁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在实践中具有了这四个清醒意识,也就具有了专业化教师的意识。

宁虹教授举例说:“余光中的《乡愁》,讲的是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亲情,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语文课老师讲,历史课老师讲,政治课老师也讲,但语文课老师讲,就跟历史课、政治课不一样。语文是用诗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何时想起来都会有诗的韵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如果不是这样,你即便说我也实现教育的意义了,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海峡两岸都是炎黄子孙,那也还是不够的,因为没有让人感觉到语文的韵味。”

由此看来,知识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教育的意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承载的是不同的教育意义。单純的知识传递是容易的,实现教育的意义却是不容易的。如果从知识的角度说.“1+1=2”是容易的,微积分是难的,但教会一个完全无知的孩子懂得抽象意义的“1+1=2”的概念,却比教会一个受了十几年教育的本科生懂得微积分,要困难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应当不是数学或者语文.而是数学教育或者语文教育。这是与数学家或作家比肩的一种专业。诚然,教科书上的内容是数学家或作家的发现或作品,但如何让这些内容承载的教育意义,落实到背景不同、千差万别的学生身上,使之受到心灵的触动,却是只有教师才能够完成的工作。

崔伟,河北省唐山市唐马路小学年轻的语文教师。当唐马路小学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时,她兴奋得逢人便讲,对一个小学教师来说,能与大学教授一起进行教学研究,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以前,崔老师备课、讲课的思路主要有三条:一是看参考;二是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三是套用别人的讲课的路子。她既不喜欢与人探讨,也不愿意深钻教材,觉得小学课本内容简单,自己各方面又比小学生懂得多,没什么可研究探讨的。每节课只要按自己的理解能讲明白就行了,既没有新意,也无任何激情。

进入教师发展学校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让崔老师看到了广阔的天地,使她重新认识教育、发现自我。让她难以忘怀的三节语文研究课,就是她一步步理解并接受“四个清醒的意识”的真实写照。

第一节课是一首古诗《赠汪伦》。备课时崔老师因循老路,先看参考书。她在书里发现了一段李白和汪伦间的小故事,讲汪伦仰慕李白才华,邀他来家中做客,请帖上写:我们这里有“千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到达后才发现没有“千里桃花”,只有一个千尺深的桃花潭,也没有“万家酒店”,只有一家酒店,店主姓万。李白在失望之余.也颇为汪伦的巧妙用心所打动。两人成了好朋友。

评课时,有的老师认为崔老师教学思路新颖,有的老师认为她讲课有激情,宁虹教授则认为她故事讲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崔老师没有找到答案。但她觉得一首小诗能激发自己研究的兴趣,有意义。 第二节课是《父亲和鸟》。崔老师把自己备课的想法同宁虹教授进行交流,教授问她: “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是什么?你怎样来实现它?”问得崔老师直发蒙。

随着交谈的深入,崔老师渐渐明白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这些语言和情感就是可以触动学生的教育意义,而教学过程就是实现这种教育意义的过程。崔老师认真做着记录,在“教育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台”、“理性”等词语下面划上线,感觉这些词语自己理解起来都有些吃力。

“这些概念,二年级的孩子能接受吗?探讨是不是太深入了?有这个必要吗?”崔老师疑惑地问宁教授。

“这不是要讲给学生听的.而是教师备课时应该知道的。但知道了又不能直接说,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受到触动,就是实现了教育的意义。”宁教授解释说。

宁教授告诉她,《赠汪伦》的故事就讲得好,既然不能直接说教,就用讲故事方式帮他们体会并理解。崔老师恍然大悟,《赠汪伦》的精彩就在于:把教师感受到的诗的意境,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并受到触动,以实现教育的意义。

怎样实现《父亲和鸟》的教育意义?崔老师精心设计了三处提问,想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学生并没有理解,也没有受触动。崔老师不禁自问:为什么这个设计没有成功?没有能够打动学生?尽管自己很用心,但问题出在哪里?

第三节课是《奇怪的大石头》。备课时。崔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的问题是:用什么来打动学生?怎样才能打动学生?她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篇写李四光生平事迹的小故事,看后很激动。再读课文最后那句“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时,一股自豪感涌上心头。崔老师意识到爱国主义是本课能够打动学生的情感,也是本课教育意义所在。于是。她一气呵成备完了课。

课前进行了说课,大家对该不该在课上讲这个故事展开了讨论。有的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主要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能上成思品课: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让学生去查找李四光的资料,进行讲故事比赛;有的老师认为不能脱离课本。

崔老师想,语言文字不就是要触动人的心灵吗?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而最伟大的就是爱国之情。一节语文课,只要有一点能打动学生就够了。她坚持要把李四光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对崔老师的想法.宁虹教授表示了赞成。他说:“诗言志,言为心声。我赞成一节课有一处打动学生的观点,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教育才有意义。”

课堂上,当崔老师讲到李四光的故事时,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学生齐读了三遍,一遍比一遍用情。当时,她非常激动,学生们也非常激动。

由此,崔老师反思《父亲和鸟》那节课为什么没能打动学生? “因为我自己没有被课文打动,我都没有被打动.又怎么谈得上打动学生呢?我一下子悟出了这一点,这一刻我真的非常激动,感到血往上涌——我体验到了研究和领悟带来的类似高峰体验的幸福感。”

崔老师的三节语文课,贯穿了大学教授的“四个清醒的意识”。因而获得了成功。实质上,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使命.教育意义在于“成就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教授们欣喜地看到.在教师发展学校理念的滋养下,以崔老师为代表的教师群体,他们的羽翼渐渐丰满,即将在教育科研的领域里展翅飞翔了。

近三年来,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北京、河北、湖北、四川、上海、辽宁、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的几十所中小学校,先后挂上了“教师发展学校”的牌子。宁虹教授说:“应当指出的是,建设教师发展学校不是重新建设一所独立的专门学校.而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一种功能性建设,是为了发展、丰富和完善现行中小学的功能,强调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应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功能。因此,它不是一种技术性的工具,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種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创造。它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学校的重新认识、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是动态的、变革的、富有创造性的新的建设。”

记者看到教师发展学校的新理念,犹如一颗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学校会开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每一所教师发展学校,犹如一棵棵充满生机的树苗,深深地植根于中小学肥沃的土壤里,日渐壮大和繁茂;每一个教师发展学校中的教师,犹如一颗颗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星星,在无限广阔的发展舞台上,尽情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让教育世界永远明亮。

猜你喜欢
赵老师教授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