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两基”达标后如何巩固提高?

2004-06-12 09:29何中升
人民教育 2004年5期
关键词:校舍教育经费一流

何中升

【编者按】陕西省黄陵县的来稿,以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一个“非典型”县的“典型”困境。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解决基础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提出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决定,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中部地区的巩固提高和发达地区的“双高普九”,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基”达标后,巩固提高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量的扩张是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教育,质的提升是创建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五个一流”来支撑,即:一流的校舍、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质量。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不外乎由人和物及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来决定。人的问题即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可通过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来解决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师德问题,通过教师培训解决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问题。物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可通过教育技术现代化和学校布局调整加以解决。陕西省黄陵县推行教育发展“四步走”战略(即用一年时间搞完管理层的聘任,一年时间搞完教师的垒员聘任,一年时间搞完学校布局调整,一年时间搞完教育技术装备)。从1999年起,通过四年的努力和探索。在“巩固”和“提高”上已取得初步成效(详见《人民教育》2002年第9期)。但距“质的全面提升”、“量的大力扩张”目标还相差很远。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程度,不仅反映了其教育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程度。黄陵县政府已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做到了《义务教育法》所要求的“三个增长”。从1999年到2002年,黄陵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较上年平均增长34.02%.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较上年平均增长24.01%:生均教育费较上年平均增长I5.07%;生均教育公用经费较上年平均增长2.03%。然而,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黄陵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巩固”的核心是“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落实问题,“提高”的关键是“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问题,根本还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兹以2001年和2002年黄陵县教育资金投入为例,来说明实际投入与“巩固”、“提高”的差距。

2001年教育经费情况(费改税前):(一)教育经赞实际投入情况:县级投入2932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安排2674万元、城市教育附加158万元、预算外安排1OO万元).农村和农民投入879万兀(其中农村教育费附加300万元,农民集资、投工投劳、村级投入合计579万元).学杂费255万元,实际投入总计达4066万元。(二)“巩固”应投入资金情况:保工资3074万元,保运转804万元(其中国拨公用经费179万元、收学杂费255万元、小型购置及绿化370万元).保安全即校舍正常维护620万元,这三项共计4498万元。不难算出,应投入与实际投入的差额为432万元。

2002年教育经费情况(费改税后):(一)教育经费实际投入情况:县级投入3783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安排3106万元、转移支付419万元、城市教育附加158万元、预算外安排100万元),学杂费255万元,实际投入总计4038万元。而“巩固”应投入资金情况与2001年一样,“三保”总投入应为4498万元。此时,应投入与实际投入的差额为460万元。

对2001年和2002年教育经费的投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02年的资金缺口比2001年多了28万元。宄其原因,是2001年的投入构成中,农民和农村承担了879万元;而2002年投入构成中没有农民和农村承担部分,增加了转移支付419万元和“当年新增财力20%用于教育”的342万元。应注意当年新增财力是个变数。

“两基”达标后,若要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则应更大。

学前教育: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小学布局调整的完成,原小学闲置校舍经过维修可解决学前教育校舍问题。精简下来的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可解决学前教育教师不足问翘,投入问题不大。

普及高中教育:按80%入学率计算,高中在校生人数为6400人,与2002年相比。净增学生4400人,净增教师352名。除去新建一所容纳3400名学生的校舍所需的建校费和大型教学设施购置费一次性投入6000万元外,每年还需净增加正常教育经费586万元(其中教师工资352万元,国拨公用经费95万元,校舍正常维护140万元)。

教师培训:1994年为了完成“两基”达标的要求。教师队伍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和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尽管经过10年的努力,代课教师基本消除,通过学历培训较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但就黄陵县而言。学历达标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小学、初中、高中达标率分别为98%、91%、61%,况且多数为二次学历.为成人进修所得,学非所用现象也不少。现有高中教师尚有近40%不达标,普及高中后,需净增高中教师352名。常规教育尚且如此,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从学历的要求转向实践水平的要求,从知识的要求转向实践能力的要求,出路何在?只能通过培训。每年师均培训费需要地方财政承担的约为500元,每年全县需培训费105万元。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缩短东西部差距的重要途径。除建设县级信息平台和学校校园网,一次性投入1200万元外,每年还需软件、有偿使用、耗材、电费及维护费360万元,净增信息技术教育教师121名,教师工资121万元,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合计每年正常赞用为481万元。

总之,“提高”部分每年需正常投入1172万元。

综上所述,黄陵县教育“两基”达标后,为了确保“巩固”、“提高”目標的顺利完成.县级财政在确保“三个增长”的前提下。每年还需中央、省、市转移支付2051万元(现仅转移支付419万元)。

以上分析是基于“两基”工作严格按标准达标后。为了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所需的资金问题。而黄陵县“两基”达标早(1994年达标),当时条件差,标准低,投入也少,硬软件“欠账”都很多,可谓勉强过关,大量的校舍为窑洞与砖木结构瓦房,经过长时期使用.相当部分形成危房,教学设施与图书亦显不足或陈旧。确保“巩固”工作本来就不足的经费在如此情况下就愈益捉襟见肘了。

然而,我们并不怨天尤人。无所作为。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在省、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还是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翘。其一,通过改革的手段,如将学校后勤部分引向社会,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2002年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共投入2800万元,后勤部分政府就少投入1300万元。其二,通过提前消费的办法,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如向银行借贷搞信息技术教育,随后逐年还款。其三,向中央、省、市争取专款资金,如危改资金、信息工程建设资金、黄中迁建资金等。

为了做好“两基”达标后的巩固提高工作,我们建议:

一、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原则虽然明确了办学责任,但各地的财力状况悬殊,明确了责任并不等于落实了责任,更不等于完成了责任。希望国家能够逐县核算,根据各县财政所能承受的能力,通过转移支付手段,核拨教育资金,以弥补所缺。

二、为“两基”达标较早的县设立“巩固提高项目”并配套专项资金。否则,较早完成“两基”达标的县,只能低水平维持。或负债艰难运转,并且运转越快,欠债越多,“巩固”越不易,“提高”更难。尤其近年来国家实行“普九”达标项目并配套资金的政策有“鞭打快牛”之嫌.老“普九”县有不平等国民待遇之感。

猜你喜欢
校舍教育经费一流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