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峰
由于信息技术还不是高考科目,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期末成绩单上也没有信息技术的一席之地。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因其与高考无关、与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有些省份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把信息技术列为会考科目,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会考的结果不影响高考,考试通过与否都可以参加高考,有些学生甚至不愿参加此类考试。有些学生及其家长甚至把这种考试误解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乱收费寻找的借口。会考的组织管理要比高考松散得多,考试纪律也乱得多。由于考试纪律差,考试成绩中就有水分,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把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纳入高考的轨道。对于是否列入高考的问题,教育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反对者认为,如果信息技术列入高考,按现在的条件很难组织如此多的设备让所有的学生都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进行考试。另外,还担心信息技术课列入高考会使这门课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来。
赞成者认为,随着这两年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高中参加信息技术高考的设备条件已经成熟,而且信息技术的高考可以采用笔试+上机的形式,有效地节约设备资源。其次,考试并不等于“应试教育”,没有考试的教育也不等于就是素质教育。按照我国的国情,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参加高考,有利于扎扎实实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国民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国家选拔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有利于我国成为信息强国。
根据在基层高中工作近十年的经验,我非常支持赞成者们的观点。同时还建议那些留过洋、目睹了外国教育而持赞成意见的专家们,多来广大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高中)走走看看,或干脆担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课,这样才会少一些高谈阔论,才会少搬些不符合国情的“洋”教条,才会制定出一个更符合我国高中信息技术发展的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高考“3+x”的内容中。即使是目前,信息技术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并逐步过渡到“一票否决制”,即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高考的“通行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合理的考试评价将是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尴尬局面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