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
- 闲话《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的原刻影印本
刻本传世,一为黄丕烈旧藏的原刻本,一为毛晋旧藏的覆刻本,真可谓因缘殊胜了。文物出版社二○一七年仿真影印的《宋本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为黄丕烈旧藏的原刻本,原书分装三册,卷一至卷四是第一册,卷五至卷七是第二册,卷八至卷十是第三册。黄丕烈得到时就是装成三册的,他在书后写的跋语说:“己巳秋七月,余友王小梧以此《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三册示余。”书前有序言,落款“时嘉定辛未杪腊庐陵刘肃必钦序”,可知刊刻时间大概在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之后不久。因为没有牌记、刻
书城 2024年5期2024-05-06
- 九十九岁『古籍大佬』沈燮元:过好每一天
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题跋、诗文集的整理研究,专注编著《士礼居题跋》,从未停下来过。听起来,他应该是个极板正的人,但也是这个老头儿,爱喝酒,爱吃肉,爱看综艺和明星八卦,别人给他斟酒,他在一旁喊“倒倒倒”,还对着镜头中气十足地来上一句:“我酒量还可以哦。”他活得太不像一个99 岁的老人了。藏书家那么多,沈燮元之所以选择研究黄跋,一是出于黄跋在藏书界的地位,藏书家以能得到他的题跋为荣,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和黄丕烈很像。因为仕途不顺,黄丕烈从二十多岁开始醉心藏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9期2023-09-19
- 宁静之于生命
燮元一直在整理黄丕烈题跋集,他的《士礼居题跋》不仅对照原书、书影,将旧辑本中的讹误一一纠正,还千方百计搜寻那些散落各处尚未被发现的“黄跋”。历时10年,沈燮元完成了80 万字的手写书稿。2017 年,他将书稿交给出版社。但在他离世前数年,沈燮元还在对书稿进行校对,不断地增加、修改内容。沈燮元的目标是,继《士礼居题跋》后,还要编校诗文集和年谱。他说:“‘黄丕烈三部曲’弄不完,我是不会‘走’的。”“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宁静的态度与宁静的境界,使生命有了沉
银潮 2023年6期2023-07-10
- 九十九岁“古籍大佬”沈燮元:过好每一天
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题跋、诗文集的整理研究,专注编著《士礼居题跋》,从未停下来过。听起来,他应该是个极板正的人,但也是这个老头儿,爱喝酒,爱吃肉,爱看综艺和明星八卦,别人给他斟酒,他在一旁喊“倒倒倒”,还对着镜头中气十足地来上一句:“我酒量还可以哦。”他活得太不像一个99岁的老人了。藏书家那么多,沈燮元之所以选择研究黄跋,一是出于黄跋在藏书界的地位,藏书家以能得到他的题跋为荣,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和黄丕烈很像。因为仕途不顺,黄丕烈从二十多岁开始醉心藏书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3年3期2023-06-07
- 将自己活成一本面“古籍活字典”
编;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士礼居题跋》,他一做就是三十年……他的一辈子都“泡”在图书馆,将自己活成一本大写的“古籍活字典”,凭借经验,他能轻易分辨出古籍的各种版本及真伪。他就是我国版本目录学领域的元老,98岁的沈燮元。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版本目录记载图书版本特征,考辨版本源流,虽然是治学的门径,但是未免艰深枯涩,很难做出成绩,因此很少有人涉猎。然而,沈燮元乐在其中,并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得不得了”,这一做就是一甲子。1924年,沈燮元在苏州出生,原籍无锡。
知识窗 2023年2期2023-03-05
- 将自己活成一本面“古籍活字典”
编;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士礼居题跋》,他一做就是三十年……他的一辈子都“泡”在图书馆,将自己活成一本大写的“古籍活字典”,凭借经验,他能轻易分辨出古籍的各种版本及真伪。他就是我国版本目录学领域的元老,98岁的沈燮元。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版本目录记载图书版本特征,考辨版本源流,虽然是治学的门径,但是未免艰深枯涩,很难做出成绩,因此很少有人涉猎。然而,沈燮元乐在其中,并觉得“自己的运气好得不得了”,这一做就是一甲子。1924年,沈燮元在苏州出生,原籍无锡。
知识窗 2023年2期2023-03-05
- 98 岁沈燮元,古籍江海寄余生
力于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的整理工作。早上7 点多,98 岁的沈燮元从家里出发上班——先乘18路公交车,再到新街口转3路。他习惯早点出门,车好走,空位多。快点半小时,慢点不到一个钟头,他在目的地南京图书馆站下车。2022年,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的热播,让与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沈燮元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南图扫地僧”。这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依旧风雨无阻地上班,坐在靠窗的工位里,埋首于满桌的书本资料中。“买了一辈子的书,编了一辈子的目录,旁的不做,也没旁的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3期2022-10-15
- 古籍江海寄余生
元后来着手整理黄丕烈题跋,需要相关资料和书影时,就会有人欣然将其送上他的案头。黄丕烈,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在藏书界,经他题跋的古籍都被视为重量级藏品,有了“黄跋”,书的“价格嘭嘭嘭就上去了”。士礼居,就是黄丕烈藏书楼的楼名。百余年来,“黄跋”经几代学者多方搜集,汇编成书。但由于整理者多半没看过原书,所以辑本中难免有错漏。退休以后,沈燮元一直在整理黄丕烈题跋集,希望理出一个更翔实完善的版本。他的《士礼居题跋》不仅对照原书、书影,将旧辑本中的讹误一一
读者 2022年18期2022-09-06
- 黄丕烈《古唐类范跋》考辨
崔 洁黄丕烈《古唐类范跋》考辨崔 洁(洛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古唐类范》即《北堂书钞》,《北堂书钞》曾被后人改题为《古唐类范》《大唐类要》。黄丕烈《古唐类范跋》认为,《古唐类范》由朱彝尊所藏《大唐类要》挖改而成。后人对其观点颇为信服,几无质疑。但黄丕烈跋语所列论据皆非实证,且于情理有不通处,不可遽为定论。考诸事实,《大唐类要》与《古唐类范》各有独立的递藏系统。《古唐类范》与朱彝尊藏本《大唐类要》并无关联,黄丕烈跋语有误。《古唐类范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8
- 98岁“古籍大佬”在互联网火了
》是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这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他不会电脑,从编纂到完稿,八十多万字,全靠手写。他没有助手,“别人根本帮不上忙”。 因为纪录片的播出,他近来很红。但他对于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走红也一无所知,他也不在意。他说,《士礼居题跋》之后,他还要整理黄丕烈的诗文集和年谱,这三样做完,才算是大功告成,所以他现在非常惜时。60多年就做了两件事 沈燮元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一书的子部主编。为了这个,他在北京和上海一共出差了十年。 1948年,
华声文萃 2022年6期2022-07-05
- 98岁沈燮元,古籍江海寄余生
力于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的整理工作。早上7点多,98岁的沈燮元从家里出发上班——先乘18路公交车,再到新街口转3路。他习惯早点出门,车好走,空位多。快点半小时,慢点不到一个钟头,他在目的地南京图书馆站下车。2022年,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2》的热播,让与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沈燮元成为年轻人口中的“南图扫地僧”。这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依旧风雨无阻地上班,坐在靠窗的工位里,埋首于满桌的书本资料中。“买了一辈子的书,编了一辈子的目录,旁的不做,也没旁的时间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9期2022-05-30
- 98岁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
长”。全力进行黄丕烈研究沈燮元将学术生命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自1988年退休后,沈燮元每天到图书馆,一边为南图古籍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和帮助,一边进行黄丕烈所写的跋的整理和校对。黄丕烈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生平最爱写跋,经他评过的古籍大都价值不菲,“黄跋”也因此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沈津表示,除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沈燮元一生对文献学的贡献,莫过于对黄丕烈的研究。沈燮元说,如果不是参与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他的《士礼居题跋》早就完成了。“士礼居”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4期2022-05-13
- 98岁“古籍大佬”在互联网火了
》是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这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他不会电脑,从编纂到完稿,八十多万字,全靠手写。他没有助手,“别人根本帮不上忙”。 因为纪录片的播出,他近来很红。但他对于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走红也一无所知,他也不在意。他说,《士礼居题跋》之后,他还要整理黄丕烈的诗文集和年谱,这三样做完,才算是大功告成,所以他现在非常惜时。六十多年就做了两件事 沈燮元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一书的子部主编。为了这个,他在北京和上海一共出差了十年。 1948年,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19期2022-05-13
- 99岁的“超龄”图书馆研究员
断的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集的整理工作。沈燮元希望能整理出一本更翔实、准确的黄丕烈题跋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更完整的检索版本。沈燮元的办公桌和桌四周堆满了古籍、书稿,红笔、黑笔、铅笔在他核校80多万字的书稿时各有用处。目前书稿进入二校阶段,他说:“人家做的工作我不重复,要补缺。给后人留点东西,供人家查查资料。”99年的人生早已让一个人明白一生何求。沈燮元说:“看了一辈子书,我没有其他兴趣,就是对书本感兴趣。我的生命和书是连在一起的。”(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9期2022-03-11
- 沈燮元:“我的生命和书连在一起”
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及其年谱、诗文集,其中题跋相关书稿进入二校阶段。 黄丕烈,清代藏书家、校勘学家。他题跋的古籍,表明其在版本、校勘方面的独特价值,凡有黄丕烈题跋的古籍都被视为一级藏品,按沈燮元的话说是“价格嘭嘭嘭就上去了”。 沈燮元并非第一个整理“黄跋”的人。晚清,潘祖荫刻印过《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民国,缪荃孙刻印了《荛圃藏书题识》十卷,此后也有很多人做过黄跋整理工作。但由于以往古籍是私人藏书,整理者多半没看到原书,题跋多是托人代抄,难免错漏。
科学导报 2022年12期2022-03-08
- 黄丕烈藏书交游考论
摘 要 黄丕烈是乾嘉时期的藏书巨擘,他通过地缘、业缘、师友、同年、姻亲结识了90位士人,不仅促进了书籍的交流,使得各个地域、各个藏书中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促进了书籍的利用,发挥了藏书对学术的推动作用,促进了藏书与学术的共同繁荣。关键词 黄丕烈;藏书;乾嘉学术分类号 G256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1.015Abstract Huang Pilie is a famous bibliophile in t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1期2022-02-09
- 黄丕烈影钞与钞补古书活动考略
抱冲、王芑孙、黄丕烈等也都是乾嘉间著名的藏书家。而家中藏书常请友朋、门仆影钞、钞补,以黄丕烈为最。黄丕烈无论是自己或延请他人修护,皆首重文字内容,其影钞与钞补古书亦是为配补,留存真本,传信后人。研究黄丕烈的护书之道与护书理念,对了解古书流传及我们今天的图书保存有重要意义。一、黄丕烈影钞与钞补古书数量考黄丕烈(1763-1825),清苏州府长洲人,字绍武,号荛圃、荛夫等,自称书魔、抱守老人。黄丕烈嗜书如命,常有曝书、修书、装书等活动,并建有专室庋藏。除自己手
菏泽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8
- 浅谈黄丕烈读书治学思想
摘要:黄丕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献学家、藏书家之一,一生先后藏书数万卷,作题跋近千余篇。世人多知其藏书、校书、跋书、刊书之功,未知其藏、校、跋、刊实则为读书计。黄丕烈认为藏书之道亦如读书,在广见博闻,藏而能读是为要义。黄丕烈还是一位古籍修护大家,题跋中多有修书记载,其修书亦为读书。其读书治学的思想对现今藏书、校书、修书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亦使我们反思时下读书人渐少,藏书人渐多的情况。关键词:黄丕烈;藏书;读书;修书一、黄丕烈生活时代与环境书籍作为文化的载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2021-10-12
- 吴翌凤与《字学九辨》
诗人和学者,与黄丕烈、吴骞、鲍廷博、卢文弨等人同时,毕生从事保存整理文献典籍,以抄书多、校书精、书法秀逸著称。他贫而嗜书,靠节衣缩食、借书抄录,聚藏书籍达一万二千余卷,赢得当时大藏书家们的一致赞佩。经他抄校过的书在当时就成为藏书家们争相收藏的善本,而其流传至今的抄本、校本、稿本在现在各大图书馆都被作为一级或二级品珍藏。吴氏工诗词,擅书画,通金石,晓音律,学养丰富,多才多艺,在当时声名著于士林。与他交往的朋友,上自名宦公卿,下至布衣才子,甚至还有僧人,俱是当
藏书报 2021年6期2021-09-10
- 黄丕烈古籍修复之修书人研究
有记载与研究。黄丕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藏书家之一,其修复活动亦不被关注。本文通过研读黄丕烈题跋,将梳理出黄丕烈延请修复人员有姓名者6人,分类研究其生平、修复状况、修复书籍及归属,揭示以钱瑞正为代表的乾嘉时期苏州修复工匠群体及其境况,以黄丕烈为代表的苏州藏书家的护书活动及求真求实的修护理念。【关键词】黄丕烈;古籍修复;修书人;钱瑞正;黄美镠【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214-03【本文著录格式】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8期2021-08-06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里的《图绘宝鉴》
戴震、王念孙、黄丕烈等切磋校勘、版本及目录知识。《图绘宝鉴》钤盖钱大昕三枚印章,且在卷二末有钱大昕墨笔题记,题记记述了宋高宗的多能技艺,说明曾被钱大昕经眼。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和校勘家。有藏书室士礼居、百宋一廛、陶陶室、读未见书斋、小千顷堂、学海山居、求古居、红椒山馆、学耕堂、冬蕙山房等10余处。黄丕烈藏书佞宋,且藏书印颇多,有“百宋一廛清赏”“荛圃手校”“天弢居士”“士礼居精校书籍印记”“求古居
博览群书 2021年2期2021-04-27
- “张绍安”是谁?
广圻、徐乾学、黄丕烈、汪士钟皆为人所知,只有校勘家“张绍安”名不见经传,事迹不详。按:“张绍安”,当为“张绍仁”之讹。缪氏《书林清话·序》不见于《艺风堂文集》《续集》《漫存》,仅见于叶氏观古堂刻《书林清话》书前,历来缺乏校证。李庆西本(复旦大学出版社二00八年版)、吴国武本(华文出版社二0一二年版)、漆永祥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二0一八年版)等《书林清话》整理本皆未指出此误。张绍仁,字学安,号讱庵。长洲(今苏州)人。张氏精于校勘,与黄丕烈为挚交。黄丕烈在《士
读书 2021年2期2021-02-06
- 古代“书痴”那些事儿
推清代藏书大家黄丕烈。据统计,黄丕烈一生收集了两百多部珍贵的宋版书,堪称“藏书第一人”。作为“书虫”,黄丕烈把自己的一生都用于了访书、购书和读书。每次访得好书,他都欣喜若狂;而若与好书失之交臂,则捶胸顿足、懊悔不已。最夸张的一次,黄丕烈竟然因一本书大病一场。当时,有书商出售《影宋本周易集解》,黄丕烈的朋友陈鱣火速与书商开始了洽谈,而后,黄丕烈才听到消息,并赶忙加入竞争。但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黄丕烈见好友行动迅速,几乎已将好书收入囊中,感到万分遗憾。他心中郁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01-17
- “黄跋”一种之辨伪
0031)1 黄丕烈及黄跋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承之、绍甫、少甫,号荛圃、绍圃、棘人、荛夫、复翁,又号佞宋主人、宋廛一翁、陶陶轩主人、书魔等。有藏书室士礼居、百宋一廛、陶陶室等。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黄氏精于校勘,每得一部好书,便作题跋以记之。所作题跋品评到位独特、行文流畅、内容丰富,除了涉及传统古籍版本、目录、校雠、训诂之学,对书林掌故、学界旧闻、风俗逸事等屡有提及,具有
图书馆界 2020年5期2020-12-31
- 解得有情胜无价
——南宋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鉴藏佳话
项元汴、何焯、黄丕烈、徐渭仁、袁克文等名家递藏,钤印累累(图1),灿然可观;各家不仅珍护有加,而且多有题跋。在流传数百年后,附着于正文的题跋,已超过诗集内容(图2),为之题咏者多达30余人。这种情况,在存世古籍中并不多见。其中,在黄丕烈庋藏期间,曾先后邀集李福、吴嘉泰、瞿中溶、孙延、夏文焘、彭蕴章、石韫玉、陈文述、潘奕隽等20多位吴中名士欣赏把玩,专就此书吟咏、唱和,由此引出一段鉴藏佳话,让此书备受瞩目。后来的藏家徐渭仁、袁克文等,对此书更是珍如拱璧,视为
收藏家 2020年8期2020-09-23
- 带你探寻苏州城东的望族生活
先后留下黄易、黄丕烈、潘世恩、顾文彬、潘祖荫、吴大澂等人的身影。明 沈周《绿阴亭子》扇页32厘米×6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明 文徵明《红杏湖石》扇页18.5厘米×5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贵潘”之言收藏者,实自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始。潘奕隽是清代苏州“贵潘”家族中出的第一位进士。其子潘世璜继承父业,以探花及第,在光大门楣的同时传承家风,恬淡自处,不久便息影吴下。须静斋中,罗陈书画碑帖、古籍善本,以娱老父,兼贻子孙,自清乾嘉以降,绵延四世,经道咸同光而不衰。潘遵
中国收藏 2020年1期2020-04-15
- 黄丕烈佚诗五十六首辑考
)目前学界对于黄丕烈(1763-1825,别号有荛夫、荛圃等,另有别号“独树”,鲜为人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刻书、藏书等方面的贡献,但对于其以诗人身份所创作的大量诗歌文本,关注并不多。黄氏作为当时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领袖之一,其影响力不止于藏书界,在诗文创作和文坛风气转关上也颇称作手①。本文以南京图书馆藏《问梅诗社诗钞》[1]四卷本(以下简称“南图本”)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三卷本(以下简称“复旦本”)[1]为对勘②,辑得黄丕烈诗歌五十余篇。《黄丕烈评传》
语文学刊 2020年4期2020-02-23
- 宋刻三卷《会稽三赋》著录辩误
篇章进行注解。黄丕烈是最早详细描述宋刻本《会稽三赋》版本情况的藏书家。他为两个不同版本的宋刻本《会稽三赋》写过题跋:一为宋刻不分卷本(下文均称“不分卷本”),一为宋刻三卷本(下文均称“三卷本”)。其不分卷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即《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所采用的底本。黄丕烈之后的学者提到宋刻本《会稽三赋》时,常常引用他的跋文,如《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楹书隅录》《皕宋楼藏书志》等。黄丕烈关于宋刻本《会稽三赋》的详细描述有三处,具体如下所述。《荛圃藏书题识》:“宋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8
- 基于黄丕烈古书修补观的古籍修复“整旧如旧”研究
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就是其中最懂古书装潢的代表性人物,其古书修补观对新时期古籍修复“整旧如旧”基本原则的确立有积极启发作用。1 黄丕烈的古书修补观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一生专注治学和藏书,其藏书题跋中有多处涉及古书修补理念,他认为修补古书要保持原貌。宋刻本《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八十卷题跋云:“……嘉庆己未冬十一月既望,装此书成,夫然而快然,大慊于心也。蓋余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9
- 周锡瓒藏书、校书活动述略
之逵、袁廷梼、黄丕烈),四人以书结缘,共享所藏。一时藏书家,皆无出其右。然时至今日,学界对黄丕烈的关注较多,而其余三人藏书、校书情况却知者甚少。①周锡瓒是四人之首,其藏书与校书之事多为人称道,故今以周锡瓒为例,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以其藏书目录与题跋为线索,结合同时代人文集中的相关内容,对其藏书、校书等情况加以考察,以期有补于清中期藏书史的研究。周锡瓒(1742 — 1819)②学名赞,又名涟,字绮江,号漪塘,后呈礼部改为周锡瓒,字仲涟,号映川,又号香严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6期2020-01-09
- 黄丕烈买书考
)1 买书对象黄丕烈从书估、藏书家、学者那里买得不少书籍,其中,书估是他买书的主要对象。在《黄跋》中常可见他向书肆、书贾购买书籍的记载。1.1 书肆黄丕烈收书早期苏州书肆较少,仅见敏求堂,其后逐渐发展起来。“余居城西时,惟府东有一书坊,所谓敏求堂是也。既而由府以至按察司前直至胥门学士街,三十年间书坊之多几以十数矣。玄妙观前向多书坊,今亦更盛。”[2]据统计,黄丕烈曾在59家书肆买过书。这些书肆分布在苏城内外、苏州周边地区,以及京师琉璃厂三处。其中,苏城内外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6期2020-01-07
- 黄丕烈的书画鉴藏
李军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荛圃,又作绍甫、荛夫,号复翁、复初氏、宋廛一翁、求古居士、佞宋主人等(图1)。先世居福建莆田,十世祖黄秀陆迁居江宁,有祖坟在焉。至曾祖黄琅移居苏州。黄氏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数上春闱不利,加捐户部主事。一生以藏书、刻书为志业,63岁时曾在苏州玄妙观西设滂喜园书籍铺。编刻有《士礼居丛书》。关于黄丕烈的藏书情况,从江标《黄荛圃先生年谱》、王大隆《黄荛圃先生年谱补》等书中可窥一斑。历来评论黄丕烈收藏的都是局限于
收藏家 2019年11期2019-09-10
- 黄丕烈宋无刻本题跋五则
地位可见一斑。黄丕烈在藏书史上特殊地位的形成,除其藏书既精且富外,还在于他对善本书多有题跋,内容极为丰富,傅增湘称其“闻见博而鉴别详,巍然为书林一大宗”。其题跋考版本、校文字、述见闻、记交游,长短随意,活泼多样,既是学术札记,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在图书版本学和藏书文化史上有其特殊价值。因而在藏书史上形成了“黄(丕烈)跋”“顾(千里)校”“鲍(廷博)刻”现象。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王芑孙在《百宋一廛校书图》中写道:“(荛圃)非惟好之,实能读之。其于版本之先后,篇章之
收藏家 2019年9期2019-09-10
- 一辈子和古籍打交道的好运老人
书家、校勘学家黄丕烈题跋、诗文集的整理研究,专注编著大部头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如今此书的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沈老介绍说,在拍卖市场上,凡经黄丕烈拣选、题跋过的古籍都身价倍增,是业界一级藏品。“士礼居”是黄丕烈的藏书室名,《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就是整理的士礼居藏书题跋的集大成之作。“从清光绪年间,就有人开始整理士礼居藏书题跋。民国年间,缪荃孙、王大隆也做过。但是这些整理的人多半还没有看到原书,题跋都是请人代抄来的,有抄错抄漏的现象。”沈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17期2019-07-11
- 宋版《王右丞文集》经眼录
”一行。卷中有黄丕烈手识文三则:一、卷六末,黄丕烈手识文三行。其文曰:“第六卷第二首《出塞作》脱一行计二十一字。今据时刻补焉:‘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此。宋刻之误不可掩者。辛酉秋孟,荛圃氏丕烈识。”二、卷十末有副页,上有黄丕烈手识文二则。其一曰:此宋刻《王右丞文集》十卷二册,顷余友陶蕴辉从都中寄来而得之者也。先是蕴辉在苏时,余与商榷古书,谓《读书敏求记》中物,须为我购之。今兹八月中旬,有人自北来者,寄我三种书。此本而外,尚有元刻《许丁
书屋 2018年1期2018-02-06
- 画中美人读何书(续)
当时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而作。黄丕烈藏有宋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曾为赏鉴此书举行诗会。改琦之作原图有题曰:“秋室老人有此图,今在荛圃处,乙酉初夏七芗改琦并记。”乙酉为道光五年(1825),此图作于初夏,作于黄丕烈的第二次咏鱼玄机诗集的集会之前。黄丕烈的重要藏书都伴随着“得书图”的征集,即延请当时的著名画家以其所得之书为题作画。改琦比黄丕烈小十岁,现留存的有关二人之间交往的记载很少,但很可能是以征集“得书图”为契机的。黄丕烈曾在一幅改琦的画卷中作跋谈到《得书图
古典文学知识 2018年1期2018-02-02
- 似魔似佞又如痴
——黄丕烈与《注咏史诗》
章添云黄丕烈是有清一朝集藏、读、校、刊之大成的大学问家,穷其一生,别无他好,只醉心于收藏、校勘及刊刻图书,常自称自己是“书虫”“书魔”“痴绝”“惜书不惜钱”。他在《跋三谢诗》中写道:“顾念余生平无他嗜好,于书嗜好成癖,遇宋刻苟力不可勉致,无不致之以为快。此世间罕有,有此宋刻,差足自豪。钱物可得,书不可得,虽费当勿校耳。”(《荛圃藏书题识》卷十)即使被举为知县亦辞官不就,专事善本、秘本、珍本的收藏、校雠、评述。而对宋本尤为喜欢,自称“佞宋主人”,收藏宋版书数
苏州杂志 2018年5期2018-01-25
- 莲溪雅韵
823)正月,黄丕烈与好友尤兴诗、彭希郑来此探梅,乘兴发起创建“问梅诗社”。此后,石韫玉、韩崶、吴廷琛、潘世璜、董国华、彭蕴章、朱珔等人先后加入诗社,月月雅集,延续十年之久,成为吴中文坛盛事。后来,清末探花吴荫培为积善庵题联云:“水抱莲泾,一路枫桥人唤渡;寺藏竹院,三吴梅社客寻诗。”这“竹院”与“梅社”的出典便是以上两个故事。咸丰庚申,积善庵遭遇太平军兵乱被毁,老梅随之化去,庵中所藏王穉登诗卷手迹也不知所踪,令人扼腕叹息。战后重建,却难以再现往昔的盛况。1
江苏地方志 2017年6期2018-01-05
-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國語》二十一卷校宋本”輯證
各種版本中。對黄丕烈校宋本《國語》題跋的整體梳理與研究,目前衹見日本小方伴子《宋明道二年刊本〈國語〉の黄丕烈重刻》(《人文學報》第403號,第1-28頁)一篇。小方伴子文章的主體共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為黄丕烈題跋做校勘、注釋、翻譯和補記的工作,第二部分探討黄刊明道本的底本問題。第一部分的校勘等用滂喜齋刻本、周少川點校本以及相關典籍。今並採録其識語。吾家所藏《國語》有二,一從明道【輯證】〇管庭芬、章鈺《校證》曰:勞權云:“係天聖。”二年刻本影抄,一是宋【輯證】
国学 2017年2期2017-03-05
- 藏书界推崇的“五百年来第一人”
慰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被誉为藏书界的“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生活在乾隆、嘉慶时期的苏州人黄丕烈,自称“书虫”“书魔”“痴绝”。他爱书如命,一生只是在书斋里平平淡淡地读书、藏书、校书、鉴书、刻书、为书编目、为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期2017-03-01
- 藏书界推崇的『五百年来第一人』
慰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1763-1825,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被誉为藏书界的“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生活在乾隆、嘉庆时期的苏州人黄丕烈,自称“书虫”“书魔”“痴绝”。他爱书如命,一生只是在书斋里平平淡淡地读书、藏书、校书、鉴书、刻书、为书编目、为
文史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7
- 《百宋一廛赋注》提要
百宋一廛赋注;黄丕烈;版本;目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01《百宋一廛赋注》是由顾广圻撰写赋,黄丕烈作注。邵懿辰所著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中对《百宋一廛赋注》记载是:“清顾广圻撰赋,黄丕烈注,黄氏有宋板书百种,因颜其室云。黄氏刊本。”清代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的《藏园订补吕亭知见传本书目》中对这部书的记载是:“《百宋一廛赋注》一卷,国朝顾广圻撰赋,黄丕烈注之,述丕烈家所收宋本。○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2016-05-09
- 汪士钟“艺芸书舍”存世善本考述
元版本为乐趣。黄丕烈在《尧圃刻书题识》中记载“阆源观察英年力学,读其尊甫都转斋先生所藏四部之书,以为犹是寻常习见之本,必广搜宋元旧刻以及四库未经采辑者,厚价收书,不一二年藏弆日富,犹恐见闻未逮日从事于诸家簿录,讨其源流,究其同异,俾古书面目毕罗于胸”。[1]159汪士钟的藏书楼——艺芸书舍,多为黄丕烈、顾抱冲、袁寿阶、周香严等人的旧藏,阮元曾特意为艺芸书舍题了一副“万卷图书皆善本,一楼金石是精摹”的对联。对于汪士钟的藏书,好友顾广圻曾说“吾郡藏书家自康雍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8期2016-02-13
- 国图藏明抄本《集注太玄经》传藏考略
其售给陈希哲。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跋》卷四云:“乾隆壬子冬季,友人张秋塘携钞本集注《太玄》五册示余,云是宋钞,外间罕有传本。余取而阅之,司马光注仅六卷,后四卷许翰注,末有明人跋语。余虽不敢断为宋钞,然其为秘本无疑。因索估颇昂,还之,后归于陈云涛处。”[5]张秋塘原想将此书出售给黄丕烈,因价格过高而未达成交易,转而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售卖给陈希哲。其后又有唐仲冕跋文:右《太玄注》并《解》,宋钞,凡十册,因籍一大绅家得之,以触庙讳字特多,不进内府。考明时藏
图书馆研究 2016年5期2016-02-13
- 艺芸书舍宋版书鉴赏
益美布号致富,黄丕烈称他为“厚斋都转”。贩卖洋布致富后,又兼营盐业,因得盐运使的差事。汪文琛大概从1815年起开始购买一些普通刻本,到1822年顾千里撰《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序》止,不过7年,汪氏藏有宋版书达三百多部。早在明清时期,书肆上就流传“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可见汪氏当时经济实力之雄厚,不是一般藏书家可比。潘祖荫在《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中说:“吾郡藏书家,自康雍之间碧凤坊顾氏、赐书楼蒋氏后,嘉庆时以黄荛圃百宋一麈、周锡瓒香严书屋、袁寿梼五研楼、顾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5期2015-06-29
- 钱曾述古堂藏书去向考略
如吴焯、吴骞、黄丕烈、陈鱣、管庭芬、叶德辉、章钰等均留下大量校语、题跋。其中民国章钰对于《读书敏求记》之研究用力最勤、影响最大,所作《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荟萃众家,是为最善之本。赵荣蔚《述古堂藏书源流考》一文,据《敏求记校证》爬抉梳理述古堂藏书来源41家,可谓详尽;李慧《<读书敏求记>研究》对书的版本源流、钱曾藏书的特色阐述甚详,但对述古堂藏书去向都含糊其辞,仅举例一二草草论之。今补失记藏书来源数条,另对述古堂藏书在晚清流转情况加以梳理,一览其部分藏书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7
- 黄丕烈的人生志趣
黄丕烈,清中后期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本文从黄丕烈少岁读书、科场失意;寄情书海、爱书成痴;淡泊一生、晚景凄凉三个方面说开去,大量结合黄丕烈现存题跋、校勘记等第一手资料,解读黄丕烈的人生志趣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一、少岁读书、科场失意(一)少岁读书,学问精纯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少甫。号荛圃、棘人、荛夫、复翁等。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福建莆田。他出生的年代,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末期,苏州一
剑南文学 2014年10期2014-08-15
- 黄跋 • 顾校 • 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华夏阅读论坛”之杭州研讨会综述
○蔡思明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藏书家,共收藏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读书之余,喜作随笔式题跋。“黄跋”,即指有黄氏题跋文字的古书。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以字行,号涧薲,别号思适居士,江苏元和人(今江苏苏州)。清代著名校勘家。由其校刊的古书旧籍,流布甚广,被后世学界所珍视。“顾校”,即指顾氏批校过的古书。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祖
博览群书 2011年7期2011-07-14
- 黄丕烈与南宋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汴、沈、何焯、黄丕烈、袁克文、潘宗周都曾是此书主人,其中最珍爱此书,将此书的名声发扬到极致的是清代苏州藏书家黄丕烈。人与书之间,有一段极生动的缘分。黄丕烈人生的最后22年,这部南宋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下文简称《鱼集》)一直伴随左右,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夫,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乾隆中期,家境极富。他不热衷科举做官,毕生的精力都在聚书、读书,嗜书如命,尤其好珍本古本,亲自校勘批点,乐此不疲。黄丕烈一生耗费巨资聚集了百部宋本书,就
现代出版 2011年1期2011-06-06
- 黄丕烈与版本目录学
3200)1 黄丕烈其人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荛圃、荛翁等,号有抱守老人、荛圃主人、士礼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出版家。其室名有百宋一廛、学耕堂、县(悬)桥小隐、学圃堂等。乾隆五十三年(1788)黄丕烈二十六岁时考取南京举人。嘉庆六年(1801)三十九岁入都,后归故里。[1]黄丕烈一生酷爱古本书,不仅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同时还校书。他的藏书斋室楼名极多,先是有学耕堂,以后又陆续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1年3期2011-04-13
- 清代文献学家存在“佞宋”之风吗
贻典、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叶德辉等文献大家均反复指出宋版书存在的问题,认为宋本有优劣高下之分,不如后世版本者亦比比皆是,对盲信宋本者进行了尖锐批评,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着清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主流,清代所谓“佞宋”,根本没有形成风气。重古而不泥古,贵宋而不佞宋,唯善是从,唯是而用,才是清代文献学家藏书、校勘的真正风气。清代;文献学家;“佞宋”翻检迄今为止的诸多文献学论著,凡论述到清代典藏学和版本学者,几乎都认为清代文献学家在典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13
- 读《黄丕烈评传》札记*
□蒋广学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清乾嘉著名藏书家,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祖籍福建莆田,十世祖迁至南京,曾祖移居苏州。父黄维乃乡绅,常以“忠信直谅”训子弟。丕烈少岁读书,务为精纯,发为文章,必以六经为根柢,好仿宋人春秋类对之法,摘经语集为骈四俪六之文,以类相从,编为读本,悄然成痴成癖。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十六岁为举人,其后蹭蹬科场,难有长进,于是走上藏书之路。乾隆六十年(1795)家屋失火,器用财货为之一空,然所藏之书,却毫发无损,丕烈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年4期2010-04-05
-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的个性特色
名著东南:吴县黄丕烈士礼居、长洲周锡瓒香严书屋、元和顾之逵小读书堆、吴县袁廷檮五砚楼均以富收藏、精考据著称于世,他们中尤以黄丕烈为巨擘。作为乾嘉时期藏书家之一大宗,黄丕烈酷嗜藏书且长于读书。由于精通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其藏书“鉴别精,搜罗富,每得一书,必丹黄点勘,孜孜不倦,务为善本留真,以待后人之研讨,存古之功,自不可没”;[1]其读书治学博览深究,“实事求是,蒐亡剔隐,一言一句,鉴别古人所未到,时以笔诸书而广其副,嘉惠方来”,留下大量藏书题跋,“于其版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3期2010-03-22
- 袁克文与宋陈氏书棚本《唐女郎鱼玄机诗》
宅书籍铺印。”黄丕烈云:“历为诸名家宝藏,古色古香,溢于楮墨,真为奇秘之物。”《中国版刻图录》云:“镌刻秀丽工整,为陈家坊本中代表作。”(宋书棚本《鱼集》卷末题跋)《宝礼堂宋本书录》云:“镌刻俱精,明嘉靖刻《唐百家诗》曾有覆本,今日已极罕见,况此为南宋原椠耶,宜宋廛主人之珍如拱璧也。” 不仅刊刻精美,该本还是校勘《鱼集》的最佳版本。黄丕烈就特意撰有《考异》一文,从内容上进一步论证了该本的校勘价值。鱼玄机以其奇异的经历和诗才,吸引着文人墨客;又因其传本极少,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3期2009-06-09
- “喜欢什么,什么就好”
我最感兴趣的是黄丕烈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他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好像接触的不是书,而是红颜少女。一见钟情,朝暮思之,百般抚爱,如醉如痴。偶一失去,心伤魂断,沉迷忘返,毕其一生。”其实,这正是孙先生的自我写照。如,六十年代初,购得“四部备要”本《旧唐书》,先生抱书出,“路有煤屑,滑倒,幸未跌伤,兴致仍不减。”更感人的是,一九五六年先生大病以后,结发之妻常暗自饮泣,先生却终日孜孜,缝补历年所买的破旧书。有一天,先生问妻子:“你看我买的这些书好吗?”“喜
读书 1991年8期1991-07-15
- “思适”四则
朱竹坨所藏本归黄丕烈以后,又入汪阆源之手,再为吴志伊所得。‘志伊既卒于官,书多散失,遂转入海源阁。(《楹书隅录》卷二)此书现存北京图书馆”;同页作各本流传图则为:吴志伊氏→海源阁杨氏→北京图书馆。按此处有误。吴志伊即吴任臣,为朱彝尊同时人,且同举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同授检讨,早于海源阁主人几二百年,亦先黄丕烈一百多年,故“黄→汪→吴→海源阁”的授受关系不可能成立。致误之由在于作者误读《楹书隅录》的记载——其卷二第57页(中华书局影印版)录顾千里跋有署名,
读书 1991年10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