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曾述古堂藏书去向考略

2015-03-17 03: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藏书读书

陈 宇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清初虞山钱曾继承其父钱裔肃遗业,收绛云余烬,以布艺聚书4 100余种。著《也是园书目》十卷、《述古堂书目》四卷,后又从二书中,择宋元精椠,编成《读书敏求记》四卷,收书630余种。是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然子目分40余类,似失之芜杂,《四库全书总目》谓“分门别目,多不可甚解。”但《敏求记》一书最重要的价值在其恢复了自汉以来私家藏书目录的解题传统,并为目录讲究版本、突出版本风格奠定基础,成为后世赏鉴书志的先导,晚清藏书家张金吾云:“目录之存于今者,自晁、陈两家外,唯《读书敏求记》略述源流,故储藏家每艳称之。”[1]4《敏求记》各本均系辗转传抄,讹舛层出,后世校订者甚众,如吴焯、吴骞、黄丕烈、陈鱣、管庭芬、叶德辉、章钰等均留下大量校语、题跋。其中民国章钰对于《读书敏求记》之研究用力最勤、影响最大,所作《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荟萃众家,是为最善之本。赵荣蔚《述古堂藏书源流考》一文,据《敏求记校证》爬抉梳理述古堂藏书来源41家,可谓详尽;李慧《<读书敏求记>研究》对书的版本源流、钱曾藏书的特色阐述甚详,但对述古堂藏书去向都含糊其辞,仅举例一二草草论之。今补失记藏书来源数条,另对述古堂藏书在晚清流转情况加以梳理,一览其部分藏书在有清一代的授受源流,亦可稍窥前人聚书之艰辛。

一 述古堂藏书来源补遗二则

(一)钱裔肃1种

钱裔肃字嗣美,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钱谦益之族孙,钱曾之父。万历四十三年举于顺天。性好藏书,书贾多挟册携典前往。所藏有宋刻善本,但秘不示人,以致同时藏书家不知其家富藏秘籍珍本。

《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二《东都史略》条下云:“遵王言‘先君最为宝爱。荣木楼牙籖万轴,独阙此书。牧翁屡求不获,心颇嗛焉。先君家道中落,要索频烦,始终不忍捐弃。’”[1]88知此书乃其父钱裔肃旧藏。

(二)朱彝尊1种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人,(秀水即今之嘉兴,古称嘉禾)。康熙二十二年入职南书房。精于金石文史,家富藏书,收项氏“万卷楼”残帙,又借曹溶、徐乾学家藏传抄。藏书处名“曝书亭”、“古藤书屋”、“潜采堂”。

《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三《北堂书钞》条下云:“(钱曾)闻嘉禾藏家有原书,搜访十余年而始得”,劳权注云“此书后剜改为《古唐类苑》,闻归吴门黄氏。有竹垞印记,疑即所云嘉禾藏家也。”[1]351

二 述古堂藏书去向

《述古堂藏书目序》云:“举家藏宋刻之重复者,折阅售之泰兴季氏。”[2]知述古堂藏书散出初期多为季振宜购得,如《读书敏求记校证》所载“《高常侍集》十卷”、“《陶渊明文集》十卷”、“《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年谱》一卷”尽归季沧苇。季氏藏书于钱曾在世之时便已逐渐散出,《敏求记》云:

吴彩鸾书《切韵》,余从延令季氏曾睹其真迹,逐叶翻看,辗转至末,仍合为一卷……季氏零替,不知归之何人,惜哉![1]251

述古堂逸出之书在季振宜身后主要流入徐乾学的传是楼。《分甘余话》云:“先生逝后,曾尽鬻之泰兴季氏,于是藏书无复存者。闻今归昆山徐氏矣。”[3]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藏书处名传是楼。《读书敏求记校证》载:

《考古图》十卷,《续考古图》五卷,《释文》一卷 (钱曾)后为沧苇借去,屡索不还,耿耿挂胸臆者数年。沧苇殁,此书归之徐健庵。[1]129

李轨注《法言》十三卷,《音义》一卷《季沧苇藏书目》有此书,下注“牧翁跋”三字……季氏所藏乃原本也。[1]209

徐氏藏书散出之时述古堂旧物一部分归于歙县鲍廷博。廷博字以文,号渌饮,别署通介叟、得闲居士等。其继承家藏,又多方访求,与江浙藏书大家多有互通有无,藏书甚富。藏书处名知不足斋。《读书敏求记校证》云:

陆宣公《翰苑集》二十卷 (严修能)辛亥冬莫,予友知不足斋主人鲍以文先生过予,携宋刻《翰苑集》六册赠予……乃季沧苇、徐健庵藏本,前有图记,疑即钱遵王之书也。后赠钱少詹。[1]368

陶弘景注《鬼谷子》三卷 此是旧抄本,后归知不足斋,今在清吟阁。[1]229

清吟阁为王文韶藏书处。文韶字夔石,仁和人,官至北洋大臣,蓄书万册。传是楼藏书中另有一部分归于维扬二马小玲珑山馆:

郦道元注《水经》四十卷 (全祖望)清常藏书最富,身后多归于钱遵王。而是书之传,则叶石君之力。今归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1]170

葛洪《西京杂记》二卷 (黄丕烈)后晤陶五柳主人,云是丛书楼马氏故物。[1]174

又有部分藏书后归于怡府,翁同龢在《宋刻婆州九经》跋中说:“绛云楼未火以前,其宋元精本,大半为毛子晋、钱遵王所得。毛钱两家散出,半归徐健庵、季沧苇,徐、季子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藏之百年。”[4]

司马温公《潜虚》一卷,张敦实《潜虚发微论》一卷 卷首有“虞山钱遵王藏书”、“沧苇”、“季振宜印”、“安乐堂藏”诸印记。[1]215

吴县潘祖荫,常熟翁同龢亦购得颇富:

《金石录》三十卷 此书后归潘文勤公,题识数十家,均载《滂喜记》。[1]73

丁度《集韵》十卷 遵王藏本,同治乙丑为翁文恭所得,见《日记》。[1]63

述古堂藏书的另一个去向是内府天禄琳琅。清代皇帝喜读书,康熙、乾隆尤好藏善本,清廷多次下令征访古籍图书,因此从藏书家散出的古籍往往流向内廷。《读书敏求记校证》载:

《古列女传》七卷,《列女传》一卷 《天禄目》有此本,具载钱谦益跋,盖钱曾藏后,又入内府矣。[1]156

述古堂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去向就是苏州顾氏,如任蒋桥顾月槎,华阳桥顾听玉,城西小读书堆顾之逵,碧凤坊顾阶升、顾应昌父子。其中又以顾应昌父子处居多。顾阶升,字步岩,号朗啸。其子顾应昌,字殿舍,号桐井,自号五痴,承其父藏书又多有增益。《藏书纪事诗》云“五痴先居碧凤坊,后迁混堂巷,今其后裔犹居旧宅”[5],其在绛云楼失火后,用心搜访牧斋散出图书,所得颇富,如《读书敏求记》载“何晏《论语集解》十卷”、“《分野》一卷”、“《博雅》十卷”、“萨天锡《雁门集》八卷”、“《梁公九谏》一卷”、“《古今岁时杂咏》四十六卷”、“《目录》一卷”皆成其家藏。族中有顾珊者,号听玉,喜聚书,尤好藏善本,所得述古堂旧物亦颇多,如“《韵略易通》一卷”、“黄石公《润经》一卷”、“范成大《吴郡志》五十卷”。又有顾抱冲者,名之逵,吴县诸生,藏书处曰小读书堆,家藏有“《默记》一卷”、“《学吟新咏》一卷”。这些藏书后皆入同邑黄丕烈的士礼居,此外其用心搜访,又购得述古堂旧物近20种。其中部分得自五柳居、学馀堂、师德堂等书肆,部分得于书友,如海盐李作梅、黄椒升处。

孙奭《孟子音义》十四卷 (黄丕烈)得之于郡城学馀堂书肆。[1]36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二十四卷 (黄丕烈)此书予得于五柳居书肆,实陆西屏家物也。[1]172

陆超曾,字西屏,钱泳《履园丛话·耆旧》云:“吴门陆西屏先生名超曾,幼通文史,补长洲学生,家本素封,能诗嗜古,所藏书法名画甚多,与其弟白斋先生更唱迭和,殆无虚日,所居曰鸭蓝半舫,每得一书一画,必相对终日,怡然乐也。”[6]

王逢《梧溪集》七卷 黄丕烈云此书向藏五砚楼,今归读未见书斋。[1]427

刘涓子《鬼遗方》五卷 简庄征君云,荛圃得此本于朱文游家。[1]334

罗璧《识遗》十卷 黄丕烈云此书予得于海盐友人李作梅处。[1]243

《铁围山丛谈》六卷 黄丕烈云得之于海盐李作梅处。[1]245

朱弁《曲洧旧闻》 黄丕烈云此本予得诸海盐黄椒升处。[1]246

袁廷梼,字授阶,清吴县人,家枫江,饶水石之盛,又得先世所藏五砚,筑楼藏之,蓄书万卷,皆宋元椠刻及金石碑版书法名画之属;朱文游名奂,藏书处曰滋兰堂。《国朝汉学师承记·余古农先生传》:“吴县朱丈文游,藏书之富,甲于吴门。”[7]李作梅事迹不详。黄椒升,名锡蕃,官上杭县典史,性喜藏书,所藏颇富,藏书处曰醉经楼,编有《醉经楼书目》,著有《醉经楼存稿》、《金石表》、《续古印谱》等。其它如“《历代纪年》十卷”、“陆游《南唐书》十八卷”、“戚光《音释》一卷”、“孙奭《孟子音义》二卷”、“《唐僧弘秀集》十卷”、“《历代纪元历》七卷”、“《产科备要》八卷”、“朱希晦《云松巢诗集》二卷”、“《杜工部集》二十卷”也陆续成为黄荛圃百宋一廛中物。黄丕烈好友袁廷梼、张讱庵、吴骞也都藏述古堂旧物,如:

洁古老人《医学启源》三卷 黄丕烈云予友张讱庵得此旧抄本于玄妙观东书坊。[1]315

《增广钟鼎篆韵》七卷 黄丕烈云此书今袁氏五砚楼有之。虽无述古藏书痕迹,然与记中所载书序后有洪熙侯书籍章……云云悉合。当即内府所传本也。[1]57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 吴兔床云收得旧抄本《春秋尊王发微》,书体颇端楷,盖虞山钱遵王藏本载诸《敏求记》者。入《拜经楼藏书题跋记》。[1]22

张讱庵,名绍仁,字学安,长洲人,喜藏书校书,黄丕烈称其“校书心到眼到手到,在朋友中无出其右”[8],藏书处曰绿筠庐,曰执经堂,曰读异斋;吴骞字槎客,一字葵里,号兔床,海宁诸生,笃嗜典籍,积书凡60余年,所得不下50 000卷,筑拜经楼藏之。吴中藏书家身后散出之名椠旧钞往往为劳权丹铅精舍所得,其中述古堂旧藏的“《邵氏闻见录》十卷”、“《三辰通载》三十四卷”、“刘勰《文心雕龙》十卷”、“《西清诗话》二卷”、“《韵语阳秋》二十卷”、“《白莲集》十卷”等皆成其家藏。

黄丕烈藏书生前即已散出,晚年又设书肆曰滂喜园,售所藏所刻,子孙继其业。但多数善本由同邑汪士钟艺芸书舍购藏。汪氏藏书于咸丰初被杨以增购走一部分,贮于海源阁。咸丰十年以前,藏书已基本散尽,其余宋元版典籍,多归于常熟瞿镛铁琴铜剑楼和上海郁松年宜稼堂。

《数书九章》十八卷 赵琦美藏本今归菰里瞿镛,入《恬裕斋藏书目录》。[1]79

忽思慧《饮膳正要》二卷 述古堂本今藏菰里瞿镛。[1]136

《东国史略》六卷 《恬裕斋藏书记》有旧抄本,赵清常有跋,殆即钱遵王藏本。[1]195

司马温公《潜虚》一卷,张敦实《潜虚发微论》一卷 《恬裕目》影宋本,即遵王藏本。卷首有“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季振宜印”、“沧苇”、“安乐堂藏”诸印记。[1]215

《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 瞿《目》有遵王藏本,系嘉靖间刻,有《别集》一卷。[1]380

《李贺歌诗编》四卷,《集外诗》一卷 恬裕藏遵王影宋抄本,前有杜牧序,卷末有“临安府棚前北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印行”一行。[1]403

《张先弼诗集》二卷 黄丕烈云赵清常手抄本辛酉秋得。清常有跋语,瞿《目》藏黄丕烈本,已照录。[1]429

《中兴间气集》二卷 劳权云恬裕藏义门校本,跋云影宋钞……即述古堂本,见义门跋。[1]439

张世南《游宦纪闻》十卷 蒋凤藻云钱氏所藏影宋本,每卷后有唐伯虎标题,卷首有文竹坞、季沧苇等诸家藏印累累。卷后荛翁又有手跋。今归予家,得诸上海郁氏。[1]248

郁松年逝世后,宜稼堂近半个世纪所藏旧刻善本,尽入广东丁日昌的持静斋、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读书敏求记校证》载:“王偁《东都史略》一百三十卷……先归丰顺丁日昌,后为吴兴适园张氏所得,入《适园藏书志》”,又“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后入丰顺丁日昌,归于吴兴张氏”[1]54。此所谓张氏即张钧衡。钧衡字石铭,号适园主人,性喜聚书,曾大量收购丁氏持静斋、吴氏拜经楼、顾氏艺海楼等家旧藏。

黄氏士礼居的部分藏书后又流入江宁邓邦述群碧楼。《读书敏求记校证》载:“《雪菴字要》一卷……先归黄丕烈,后入邓邦述群碧楼。”[1]76其他如“《李群玉诗集》三卷”、“《诗后集》五卷”、“《宗玄先生文集》三卷”也都流入邓氏群碧楼。邓氏字孝先,号群碧翁,江宁人,蓄书三万卷,后尽售于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和中央图书馆,述古堂所藏亦在其中。

述古堂藏书自经季振宜、徐乾学藏后百余年间,在汪士钟、黄丕烈、郁松年、瞿镛、邓邦述等藏书家手中辗转流离,多有亡佚,今之所见仅有寥寥数十种。钱曾云“聚散何常,终归一慨,学者唯以善读为善藏可耳”[1]243,其曾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为钱谦益的诗集作笺注,其中保存了大量述古堂所藏善本的原貌,虽只言片语亦弥足珍贵,可为校勘之助,亦可一窥当年述古堂的风采。

[1]章珏.读书敏求记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钱曾.述古堂藏书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

[3]王士祯.分甘余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9:1.

[4]谢俊美.翁同龢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5:907.

[5]叶昌炽.藏书纪事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2.

[6]钱泳.履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1.

[7]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32.

[8]黄丕烈.黄丕烈藏书题跋集[M].余鸣鸿,占旭东,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562.

猜你喜欢
藏书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珍惜每一本藏书
读书为了什么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