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琼

  • 我对万物敬畏,热爱
    陈莉婵关键词:郑小琼 打工诗歌 自然生态维度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打工潮”、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全面冲击,打工诗歌应运而生,打工诗歌折射了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进程中时代的变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数以亿计从贫穷落后的农村奔赴发达城市的农民工中,诞生了一大批书写城市打工经验的农民工诗人,包括许强、柳冬妩、罗德远、郑小琼、谢湘南、郭金牛、张守刚、许立志等。其中,东莞打工诗人郑小琼的诗歌创作引人注目,激起笔者极大的兴趣。通过阅读,笔者发现郑小琼的打工诗歌不乏对自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2022-07-17

  • 网络诗歌书写语境下的郑小琼诗歌 ——兼谈网络传播对诗歌的影响
    的兴起而登场的郑小琼却是个例外。如今郑小琼已经几乎不在网络上活跃,但是其诗歌写作依旧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那么郑小琼为什么是特例?21世纪以来,网络上书写底层的诗人和诗歌众多,脱颖而出的郑小琼的诗歌又有何特别之处?错综复杂的网络大环境又能给诗歌写作者带来什么启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视野“向下”并非精神“向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速地市场化,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民工潮”的队伍日益壮大,但是空间的转换并不能改变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30

  • 远方的实现,及重新想象诗歌
    程继龙摘要:郑小琼是新世纪以来重要的诗人,她将一己的打工经验提升为一种有时代性的普遍经验。她一直在求新求变,最近新出了《行旅》集。诗集记录了她在世界各地穿行的见闻和思索,走向了“远方”,以一种“世界公民”的身份和眼光参观、审视各种文明的兴衰成败。但是,她并没有完全弃绝之前的打工经验,这些过往经验的遗留造成了她文本中的裂隙和诗艺发展中的洄漩。当代诗人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调整写作的姿态和路径,乃至对整个新诗的性质和功能进行重新想象,都值得深思。关键词:郑小琼;《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1-09-14

  • 标语喧哗的年代与城市的还原时刻
    聚焦打工经历在郑小琼诗中具体呈现出的写法和主题。与工厂空间相关的体验和记忆,在诗人笔下常常转化为“身体物质化”的修辞方式,指示着个体生命在没有创造力的劳动中终将枯竭的真相,以及个人生活在周而复始的劳动中逾渐暗淡的过程。同时,诗人能从打工经历中发见工业时代的暴戾层面,由私人处境延展出对于现实和历史带有公共意味的诗性批判。此外,诗人有意识地将目光从自我转向打工群体,将城市空间中因标签化而面目模糊的劳力者书写为具体的“我们”。关键词:郑小琼;工厂空间;身体物质化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1-09-14

  • 投身历史的激情
    程继龙摘要:郑小琼把自己在南方打工的创伤性经验,转换成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成为她写作的一个强劲、持久的心理动机,使她坚信诗歌写作必须上升为对整个时代生活的记录,而且最终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由此也决定了她诗歌的表达方式,即在修辞层面上倚重宏观把握,繁复地使用隐喻和对非虚构写作方法的借用等。郑小琼诗歌超越了当下常见的个人化抒情,联结了个人和时代经验,获得了“总体性”。她的诗歌写作,实现了 “诗”与“史”的共生、互证。关键词:郑小琼;历史意

    当代文坛 2021年4期2021-08-02

  • 机械和诗意:论郑小琼诗歌的工业与自然
    于1980年的郑小琼,是中国第三代“打工诗人”,她于2001年南下广东省开始打工生涯,曾在家具厂、五金工厂做过流水线工人、仓库工、业务员等。诗歌创作是她贫苦艰辛的打工生活中主要的乐趣。2005年,郑小琼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诗歌,作为“打工诗人”,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国内对郑小琼诗歌的研究热度虽然不高,但也不乏研究成果。现有研究郑小琼诗歌的论文达百余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论,研究其诗歌生产机制和写作姿态;二是研究诗歌主题,如身体书写、工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7

  • 郑小琼的“群像者”解读及其外的诗语建构
    0后”当代诗人郑小琼,创作初期多从自身女性打工者的视角出发书写一代打工群体独特的生存体验,对其诗歌独特意象的延伸性阐释,清晰勾勒出当代打工者群体性的生存状态。对郑小琼诗歌的“群像”性解读使其作为女性诗人的创作个性遭受某种限定与忽视,并引发了诗人“去群像化”、展示其富有独特艺术个性的诗歌创作的努力。本文聚焦郑小琼的“群像者”解读及其外的诗语建构,力图实现对其诗歌更多元的创作解读与价值发现。郑小琼作为“80后”当代诗人,在创作初期多凭借自身女性打工者的身份与视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2期2020-11-18

  • 历史、存在与人性 ——论郑小琼见证叙事的意义
    自2007 年郑小琼获得“人民文学新浪潮散文奖”以来,诗歌界、媒体界、学术界对郑小琼的关注与研究便不绝如缕,这些评论与研究对郑小琼其人其诗进行了各种阐释与挖掘。然而,对于郑小琼自己反复强调的“见证”,众多的评论与研究文章却论之不多,即使偶有提及,亦只是蜻蜓点水式地一笔带过。事实上,郑小琼认为文字都是软弱无力的,无法介入任何问题发挥实际作用,但可以作为见证,记录一代人的生活与情绪。因此,郑小琼心怀自觉而强烈的见证意识,以个人的经历、体验与书写对历史、时代进行

    文艺论坛 2020年3期2020-11-12

  • 从“女人时代”到“人的时代”
    性解放潮流中,郑小琼以女性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双重姿态出现在中国新诗21世纪的崭新版图上。她的诗歌是超性别的,是“人”的书写。“黄麻岭”是郑小琼诗歌言说的一个重要支点。“审丑写作”是郑小琼诗歌的基本表达状态,超越性别和身份的局限,直接接通女性视角和人类普泛精神意识的双性同体理想,由此郑小琼完成了自己诗性觉悟、女性意识与人类普泛价值的融通。郑小琼代表了中国女性诗歌的崭新阶段。通过“审丑”写作,诗人正在进行一场由审美愉悦到文化担当、由社会解剖到人性引领的精神之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朝向历史的努力 ——论郑小琼诗歌
    程继龙郑小琼是新世纪以来一个不可忽视的诗歌现象, 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诗人发星以惊叹的口吻写道: “诗坛出了个郑小琼”。 批评家谢有顺称她“在新一代作家的写作中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何光顺认为郑小琼以其《女工记》 等写作“软性抵抗” 了社会权力压制。 近年来学界习惯从“打工诗歌” “底层写作” “女性写作” “80 后” “左翼传统”这些方面对她的创作进行归类、 阐释, 这些尝试借助现有的社会学、 文艺学术语和符号竭力对郑小琼诗歌创作进行定位、 命名,

    中国诗歌 2019年3期2019-11-15

  • 郑小琼诗歌中的生态意识
    生活现场的诗人郑小琼比其他作家更深刻的认识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造成的灾难,她的诗歌中饱含着对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具有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将运用生态主义和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方面剖析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主义思想,以期引起人们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生态危机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的关注和反思。关键词:郑小琼;诗歌;自然;生态主义;反思文学创作与作家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郑小琼出身底层,拥有着十多年的底层劳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论性别意识在郑小琼诗歌中的表现
    这样的背景下,郑小琼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黑暗气质”粗粝地冲入诗坛。“她用在场的书写,以一个曾经的女工身份见证了这些作品,使它们焕发出了真实而确定的力量。而这些,在别的诗人那里则是不具备的。”[1]一、《女工记》:为无名者立传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言:“关于妇女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微”[2],这个观点今天仍然成立。如果没有《女工记》,对于大部分诗歌读者来说,她们就只是一群来自异乡、游离于城市边缘的打工族,被本地人称其为“捞妹”。郑小琼用八年的时间,把女工们从群像中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02

  • 郑小琼诗歌:打工者的生命烙印
    川南充的打工妹郑小琼,便成为这一生力军中的一员健将。198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郑小琼,作为一名青年女性打工者,在2001-2007年间,她来到广东东莞等地辗转打工,不断变换工厂,在玩具厂、五金厂等打工第一线艰难前行。后来,爱好文艺的郑小琼用手中的诗笔描写身边真实的打工生活,在《诗刊》《星星》《花城》等许多纯文学杂志发表诗歌,后来顺利结集出版:《黄麻岭》《女工记》便是她打工诗歌的代表性诗集。诗作的发表,诗集的出版,成就了郑小琼。“诗坛出了个郑小琼”,成为打工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2-09

  • 郑小琼:用“笨拙的失败”捍卫内心的诗歌
    郑小琼,1980年6月生,四川南充人,2001年南下广东打工,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独立》《活塞》等。迄今出版诗集《女工记》《黄麻岭》《郑小琼诗选》《纯种植物》《人行天桥》等十部,其中《女工记》被喻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劳动与资本的交响诗”,有作品译成德、英、法、日、韩、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语种。作品曾多次获奖。问:您对陕西诗歌界有什么印象?郑小琼:陕西有相当多的好诗人,他们的诗歌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比如伊沙、阎安、远村、耿翔、李小洛、

    美文 2017年23期2017-12-13

  • 无法割舍的疼痛感 ——郑小琼从“打工妹”到“知识分子”的坚持
    的疼痛感 ——郑小琼从“打工妹”到“知识分子”的坚持周 游近几年关于郑小琼写作状况的研究,普遍存在质疑她初心偏离的声音。但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看,郑小琼实际上从未放弃“写自己的想法”和“写社会的声音”,虽然写作前后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别,但不变的是她身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自觉性:对社会的道德信念与良心底线。本文主要通过资料收集与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郑小琼的两个创作时期:“打工妹”时期与“知识分子”时期来分析她对于“疼痛感”这一最初的灵感来源的长久的坚持,以证明她从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2017-11-25

  • 诗人何时归位郑小琼
    苏诗人何时归位郑小琼论黄江苏我手头已有九本郑小琼的书,其中七本是诗集,由此可见郑小琼的高产。这种情况下,说“诗人何时归位”,不是显得有点怪诞吗?我的解释是,这个说法有两个针对对象。一是对研究界。长期以来,郑小琼曾困于一个问题,尽管她申诉“打工诗歌不是我的全部”,可还是有些人习惯于用“打工诗歌”、“底层写作”这样一些标签去描述她的写作,实际上是用“打工”、“底层”这些前缀符号遮盖了她诗歌本身的价值,忽视了她的写作的真正意义。在作者本人及许多诗评家的呼吁以及时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7年2期2017-11-13

  • 诗歌宗教与文学政治
    一种文学现象,郑小琼已经急遽被符号化、平面化和标签化,然而是否还隐藏着一个不同的郑小琼的形象呢?这一方面取决于郑小琼个人写作的推进能在多大程度上突破或“溢出”当代文学批评尤其左翼批评的常规,另一方面也在于文学批评话语模式自身的转变,这种转变必须将左翼批评作为一种参照考虑进去。阅读和批评郑小琼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类似于金蝉脱壳的行为,实际上,郑小琼在写作时也需要面对和批评者同样的压力,只有在她个人的写作带来语言和意义的更新时,才能为批评领域的话语和意义更新提供

    扬子江评论 2017年1期2017-07-08

  •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工记》
    内容摘要:通过郑小琼的诗集《女工记》,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命运一直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农村土地生态的失衡必将导致农村女性走向城市,而在城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众多一线女工人又成为了工业污染的直接面对者,许多女性的身体也因此遭受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女性的生命显得渺小而无力,她们的生殖权利、性本能也常被忽视,而生命意识的缺失则会进一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郑小琼 《女工记》郑小琼的《女工记》是整个底层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2017-03-23

  • 郑小琼《女工记》的道德指向
    郑斯扬郑小琼《女工记》的道德指向郑斯扬一、底层表述:个体的意义在《女工记》中,郑小琼直接用女工的名字为91首诗命名,以此更立体地呈现一个个具体的人。然而,这并不是她最初的创作立意。在写作之初,郑小琼原计划是写一组组诗《女工》,依然是以群体方式呈现底层女工的生存状态,写了接近十多首之后,她断然放弃了这个写作计划。对此,她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出了改变创作初衷的理由:“当我写着‘她们’的时候,那些我接触的女工就一个个浮现在我眼前,那些真实的生活与故事不断地折磨着我,

    星星·散文诗 2017年29期2017-02-18

  • 阿萍
    文/郑小琼阿萍文/郑小琼在她的身体里 痛也是干净的她渺小而善良 虽然悲伤留下一小块阴影 她用爱温暖加班 罚款 铁 铝片 白炽灯……它们纠缠在她的皮肤下 伤痕 喜悦愤怒 幸福……漫长而真实充满孤独与疼痛 是血与泪一颗朴素的心插入现实 它开始弯曲异化 “生活是地狱 天堂里到处充满腐败的气味” 她只剩下两个动作 插件与睡眠 肉体与灵魂是另外的词 累与疲倦 机器与情感疼痛的月经让她找回女性身份 工资让她找回活着的意义 她在被动中生活被工作(尽管这个词她还不认同)被

    当代工人(B版) 2016年12期2017-01-14

  • 诗话劳动 舒苗
    文/郑小琼专栏诗话劳动 舒苗文/郑小琼对于现实我和你一样从来没有怨恨我们都需要感恩就像对于命运无论是坎坷或者顺畅都怀有深深的敬意我们过得还不算太坏比如一千多块的工资一天十一小时的工作你还能忍受目前的处境更多时候等候难得的假期 发薪水逛街买廉价而美丽的衣服你脸上的微笑常常感染着我生活对于你很轻也很温柔你不关心经济法律贫富差距在包吃住的工厂对一日三餐没有完整的概念你更喜欢MP3 周杰伦网络游戏QQ聊天美丽的十字绣……战争股票经济危机……它们在遥远的世界外产品的

    当代工人(B版) 2016年9期2016-11-21

  • 周阳春
    文/郑小琼周阳春文/郑小琼梦的世界里她站在码头上却没有船只或者考试尚未完成时间已到更多时候是次品空旷而荒凉半夜山中剩下孤独的她无所依靠她跟我说尖叫时梦的场景灯光照亮她尖叫过后的脸放松而舒展没有白天的沉默与紧张在梦中她遇到旷野需要叫喊她害怕她叫喊……醒来面对十二人局促的宿舍工友们莫名的诧异她向她们表示歉意她说她身体里潜藏一个魔鬼白天安静地蜷伏夜晚跑出来折磨她她身体还不习惯电子厂每天十二小时的劳动累成为她唯一表达的词流水线上她的身体生硬而笨拙关节在疼痛剩下手指

    当代工人(B版) 2016年7期2016-09-18

  • 现代城市景观的陌生感及碎片化 ——论郑小琼的长诗《人行天桥》
    碎片化 ——论郑小琼的长诗《人行天桥》⊙安忆萱[辽宁大学文学院, 沈阳110034]长诗《人行天桥》首先是对以天桥为中心的现代城市景观的集中展示,诗人运用复杂的多声部调来展现空间景观,其中隐喻着现代城市的陌生感及碎片化。同时,诗歌在展示城市景观的过程中,伴随而生的是对遮蔽的乡村与错置的历史的叙写。《人行天桥》集中表达了当下人们巨大的心理隐症,为普遍人文关怀的建构设置了门槛。城市景观郑小琼人行天桥长诗《人行天桥》首先是对以天桥为中心的现代城市景观的集中展示,

    名作欣赏 2016年27期2016-07-13

  • 郑小琼与余秀华诗歌比较论
    430079)郑小琼与余秀华诗歌比较论王雪松,向阿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作为底层诗人的代表,打工诗人郑小琼和农民诗人余秀华的诗歌备受社会关注。“疼痛”是两位诗人的重要表达主题,但由于生活境遇和人生遭际的不同,郑小琼诗歌中身体伤痛催生着底层打工者的身份焦虑,余秀华诗歌中身体病痛潜隐着农村残疾女性的情爱残缺之悲;在艺术表达上,郑小琼诗歌偏爱工业意象,用词尖锐而节奏急促,余秀华诗歌钟爱农业意象,用词暴力但节奏舒缓。两位诗人心灵的契合点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被碾轧着的底层之痛
    王立摘要:郑小琼由一个普通的打工妹转变为文坛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已成为底层写作中的一段佳话。在郑小琼的创作中,打工诗歌是其作品的精华所在。作为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并且一直在打工者的队伍中打拼的郑小琼来说,她是打工阶层的见证者和书写者。郑小琼用她犀利的笔触塑造着这个群体的塑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无奈,写他们的打拼和对生活卑微的期待。郑小琼的打工诗歌,是中国这个后发现代化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底层生活的见证。关键词:郑小琼;底层;打工诗歌郑小琼

    当代文坛 2015年2期2015-11-22

  • 诗纪·80后
    珍【主持人语】郑小琼有多重意义,但更广为人知的也许是“打工诗人”和“80后诗人”这二重。其他的,在这里我不想一一展开了,因为郑小琼曾多次表示,“我不愿意成为某种标本。”这次做“诗纪·80后”,郑小琼没有发来她的资料,所有的诗歌、文章均是我自己遴选的。郑小琼似乎也不愿意被贴上“80后”的标签,在《东莞生存词》的散文中她曾经写到:“当我学习写诗,当别人在我的身上涂上一个80后的标签,但是从我的诗歌中他们却无法找到他们界定的那种80后的特性。……我开始寻找自己的

    湛江文学 2015年6期2015-11-14

  • 艳芬
    文/郑小琼艳芬文/郑小琼不愿清楚也不想去寻找真相将生活撕得血淋淋对现实愤怒或许某天我会跟你一样感到厌倦对世界没有热爱也没有愤怒剩下活着本身直到死亡将一切覆盖这么多年我们过得如此疲惫小芳去了深圳出卖肉体魏祺嫁到河南郑梅回了老家徐辉死于一场车祸你常常说 “天知道我会在哪天死于一场意外”“这本是真实的生活也是我们的命运注定终老故乡”无论我描绘或不描绘该逝去的会逝去要到来的定会到来这些忧郁的词语不能解脱我们的困惑不能将一场背叛的婚姻挽回悲伤与喜悦我们还记起出乡的车

    当代工人(B版) 2015年11期2015-08-29

  • 郑小琼
    郑小琼郑小琼的诗歌和诗歌形象,要远远大于“打工诗歌”和“打工诗人”这两个标签,她的写作,无论是题材、视野,还是精神关切,或者是诗学探索与诗歌技艺上的实践,都要远为丰富。郑小琼诗歌中的“诗意”是艰难生活里最广泛最朴素的陪伴,是尊严不倒,是精神不绝,是对意义和可能性的追问与追寻。郑小琼 诗歌 抒情 诗意主讲人:王宇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对话者: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 妮,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2015-07-16

  • 郑小琼 乡愁在诗中呐喊
    ,有人这样评价郑小琼:“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诗人里,郑小琼是唯一一个成名的。”1980年出生的郑小琼,21岁到广东打工并写诗,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出版诗集《黄麻岭》《郑小琼诗选》《人行天桥》《纯种植物》《女工记》等,作品曾多次获奖,与韩寒、邢荣勤、春树等一同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透过她的诗歌,人们可以读到一代打工者残酷的青春,心灵的漂泊,还有不失绝望的抗争……她以底层书写成为第三代打工

    中华儿女 2015年8期2015-04-29

  • 郑小琼,愤怒的小鸟
    约见面的时候,郑小琼要求QQ上先谈,尽管我们已算熟人。“你知道,我见了面总说不出话。”在我看来她是羞涩,但她自己常常说那是怯懦。以往,好几次,她已看到我向她走过去,但喊她一声,她还是会浑身猛然一震,似乎受了惊吓,然后双颊绯红。除了文字,现实的世界对她而言似乎总是陌生的,尽管她早已读懂现实社会那一丝不挂的运行逻辑。她身上照见的,是从质朴单纯的乡土环境到冰冷坚硬的工业社会的第一和第二代农民工的典型形象。农民工,工业社会,都是一个集合名词,不过前者之于后者,就像

    南风窗 2015年8期2015-04-08

  • 在异国遇见中国制造的皮具
    郑小琼在异国遇见中国制造的皮具When I Behold Leather Product in Foreign Countries□郑小琼带着《诗话劳动》专栏里的12篇有关中国工人生活的诗歌,打工女诗人郑小琼跟中山大学的学者一起受邀赴美,与美国诗人进行交流。她的诗作被译成英文,中国工人的生活与情感,用另一种文字讲述给另一方水土的读者——诗人郑小琼(站立者)在皮具车间在异国遇见来自中国的皮具,它的精致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忧伤,它踮着脚优雅地站在货架上,它细腻的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1期2014-04-22

  • 失眠的女工
    郑小琼失眠的女工□郑小琼没有一首诗歌返回一个女工的失眠星辰的泡沫,夜的泡沫,机器轰鸣的过滤器这些老朽的疲倦,荔枝林,鱼骨天线介于失眠与半失眠的呓语在低低梦语中醒来的月光阴潮的地板,棉絮,从海边吹来冬天的风,罚款单惊醒了美梦她坐在失眠之上仰望到的灰色天空回忆里入暮的乡村,附近路上的醉鬼们的歌声一辆沉默的车穿过夜班女工的咳嗽她听见有人狠揍着铁板样的夜她听见有人在梦中回味着故乡的欢乐她听见有人在演讲,争吵,或者低声抽泣啊,这打工女工的夜……她的青春爱情和光阴,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19期2014-04-21

  • 主持人语
    后”的写作者,郑小琼在短短几年内“涌现”并“声名鹊起”,获得了官方、民间、学院的广泛认可,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这种现象的出现自然并非偶然,也不完全是诗歌“内部”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其诗歌触及了当今时代的“痛处”或“痒处”,而引起了大面积的响应和广泛的共鸣。她的诗歌呈现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一直被忽略与漠视的群体和他们的生活,这个群体庞大、沉默、饱受凌辱、作出了巨大牺牲,但却无从表达自身的存在与诉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平与

    新文学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4

  • 在“权利”与“权力”面前 ——论郑小琼
    ”面前 ——论郑小琼◆ 王士强郑小琼是一位“80后”的年轻诗人,她自2001年开始写诗,从2005年左右起即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获得了诸多全国性、地方性的奖项,并堪称罕见地得到了民间、学院、官方的一致认可的诗人,而今郑小琼的名字在诗歌界已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称之为“郑小琼现象”都不为过,诗人发星也曾以“诗坛出了个郑小琼”为题来谈论这一现象。到目前为止,郑小琼差不多成了中国“80后”诗人里面名声最大、受各方关注和好评最多的(当然,与此同时,

    新文学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4

  • 风格迥异的生活版图——郑小琼《黄麻岭》组诗与路也《江心洲》系列之对比
    景和世俗人生。郑小琼和路也是20世纪初闪耀中国诗坛的两位著名女诗人,她们诗风各异,前者沉痛锐利,后者浪漫洒脱,但她们的诗作都与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有“打工诗人”之称的郑小琼,擅长描写打工一族压抑酸楚的生存境遇。她曾出版了以“黄麻岭”命名的组诗,受到文坛瞩目;而路也则凭借创作于2004年的《江心洲》系列,获得了华文青年诗人奖以及“十佳女诗人”称号。这两部组诗都以特定的地理区域为题材,却向读者展现了风格迥异的生活版图。经过仔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差异与“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超越文本的创作姿态——读郑小琼组诗《女工记》
    工者出身的诗人郑小琼的组诗《女工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文学》在2012年第1期再次登出,难得地彰显了一回“人民性”。《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4期又重磅推出了郑小琼的专题,《女工记》继续唱主角戏。可以这样说,郑小琼的组诗《女工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中一个独特性的符号。在当代文学诗歌地位边缘化、小说地位白热化的现象中,郑小琼以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诗歌文体方式杀出一条血路,理性捍卫我国历史上“诗歌王国”的本位,这无疑是一次写作上的冒险,但郑小琼

    文艺论坛 2012年12期2012-11-24

  • 底层见证与超越*——郑小琼诗歌的整体观照
    ■ 江腊生谈论郑小琼的诗歌创作,总是有些艰难。近年来,各大媒体总是将郑小琼归到打工诗人、80后的创作等范畴,这大概是出于郑小琼本身的身份与年龄的缘故。她以打工生活亲历者的身份,原生态地书写了底层打工者的在场体验与精神疼痛,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让我们窥见一个广被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真实生活和心理状态。但仔细阅读文本,却发现郑小琼的诗歌创作不仅仅记录下一个中国特色时代的农民工进城谋生的心路历程,更重要的是其中青春的激情流淌与存在的理性思考。其中,不仅有

    文艺论坛 2012年4期2012-08-15

  • 从“打工妹”到“知识分子”——试论郑小琼诗歌创作的转型
    980年出生的郑小琼无疑是这几年来中国诗坛最受瞩目的一颗新星。她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十年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题材包括怀乡诗、打工诗、社会批判诗、女性诗歌等。但她最受关注也最获好评的还是反映打工生活的诗,人们将其纳入“底层写作”的潮流之中并作了高度的评价。正如人们常常谈到的,她这类诗歌写作的价值就在于她是以一个打工妹的身份,以亲历的打工体验为基础,对艰辛、屈辱的打工生活,对打工人群的苦难命运进行了深切的描绘,从而引发人们对这种底层命运背后的社会不公进行质疑与反

    扬子江评论 2011年6期2011-11-19

  • 个人博客时代女性诗歌的境遇 ——以三位不同“时代”的女诗人为例
    诗人是唐兴玲、郑小琼、衣米一。乍看之下,差异远远多于相似。“不同时代”不是所谓年代(如“中生代”、“70后”、“80后”),而纯然是一种个人性的说法,即她们进入我个人的阅读视野有时代先后之别:十年前,读到唐兴玲的诗,并结识其人;四五年前,“打工诗歌”潮流引起热议,读到了郑小琼的诗;一年前,完全是在一次偶然的阅读中,读到了衣米一,别致的名字和诗篇令人难忘。“时代”先后之别自然不过是阅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从我个人阅读乃至交往的角度看,我将她们视为三类诗人: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3-31

  • 漂泊在乡村与城市的边缘
    工族”代言人的郑小琼的出现,可以看作新世纪中国诗坛的重大收获之一,其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和美学意义是相当突出的。本期,我们将集中推举她的部分代表作,并特邀六位从事新诗研究的学者对郑小琼诗歌文本或作宏观评论,或作微观的细读,以飧读者。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一种对自身身份的难言的焦虑。人是文化造就的动物。而身份是人对自己与某一种文化的关系确认,对身份的认同,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长期以来,身份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对中国人的作用和影响是持续而深刻的。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9期2009-12-10

  • 因疼痛而嚎叫
    诗风。打工诗人郑小琼因其长诗《人行天桥》、《挣扎》、《时代广场》等在中国诗坛产生了不大不小的震动和震荡,就有人指出郑小琼是中国当代的金斯伯格。这位来自底层的打工女诗人在创作上在思想意识和艺术形式上皆有所突破,长诗大作,在以她令人惊奇的语言节奏和意象组合,爆发出她自己的以及这个时代的“嚎叫”时,恐怕根本没有想到日后会有人将她“尖锐”的疼痛之作,与金斯伯格相提并论,当然,也许在坚硬如铁疼痛如风的打工生涯中,她曾忆想起大洋彼岸的诗人并不由自主地与金斯伯格一样,因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9期2009-12-10

  • 在历史的多棱镜中映照底层生存
    史——《交谈》郑小琼的《交谈》一诗虽然很短,只有12行,但仍如她其他的诗歌一样,充满了繁复的意象和饱满的张力。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首诗短短的12行中,诗人四次用到了“历史”这一宏大语词。作为底层生存和打工族群的代言人,郑小琼没有着眼于厂房、车间、村庄等生存环境的叙说,而是将诗情的寄发点设置在“历史”这样的宏阔场景之中,她的意图何在呢?我们该如何打通这由“历史”为主要材料而构建起来的诗意迷宫呢?通读全诗我们不难发现,郑小琼如此结构诗章,用意在于通过与“历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9期2009-12-10

  • 郑小琼诗歌:从苦难的表述开始
    中,来自东莞的郑小琼以其对打工者对一线的生存状态的“裸露化”表述和对破碎的生存一种艰难的思考,完成了在诗坛的一次自我命名。苦难的书写 东莞,这个曾经的珠三角普通的农业县,三十年来却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追求的一个象征。它有时还成为一个词义暧昧的“隐喻”:全球化分工时代处于产品底端的“世界工厂”、接收外来劳动力最密集的沿海城市、暴富与欲望的场所、高速增长的GDP。东莞,不乏先进的制造业和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但更多的是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劳动

    文艺争鸣 2009年6期2009-07-22

  • 郑小琼:诗歌从来不卑微
    学奖颁奖台上,郑小琼谈着获奖作品《铁·塑料厂》的创作动机。这位衣着素朴、身材瘦小的27岁打工妹,表情羞涩地跻身在当今文坛大腕们中间,最不起眼,获得的掌声却最长久,最热烈。纵然身处泥淖,我也能仰望天空白炽灯下我的青春似萧萧落木散落如铁屑片片坠地满地斑驳抬頭看见铁在肉体里生长……——《铁》郑小琼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贫瘠得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小村庄,“附近的村子就叫一村、二村……我家住在十二村。”她说。1996年,她考上了南充卫校。在那个年代,考上卫校,毕业后分配到

    中外文摘 2008年2期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