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

  •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日。冬至民俗天子祭天冬至祭天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制之一,历朝历代的天子都会在冬至祭天:《周礼》《礼记》中就有周天子在冬至祭天的相关记载;从汉代起,人们把祭天的方位选在南郊;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开国皇帝均有在南郊告祭天地之举;唐宋时期确定冬至为祭天礼日;明清时期是祭天制度的定型期——北京天坛便是明清帝王的祭天场所,明清两朝共有23 位皇帝亲临此处祭天。南北饮食大不同冬至当天,北方有宰羊、吃饺子等习俗。河南人将饺子称为“捏冻耳朵”,意思是在冬至吃饺子,冬天不会

    小读者 2023年24期2023-12-31

  • 多姿多彩的古代礼仪文化
    ,政治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祭天,始于上古时期,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举行,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盛行到清末才宣告结束。与冬至祭天不同,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祭地礼仪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特别指出的是,封禅是一种综合性祭祀,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礼节,多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在泰山顶上祭天曰“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1期2023-06-06

  • 经学、历史与历史书写 ——以郑玄论圆丘礼为例
    亲行之礼,莫大于祭天。自两汉经学兴起,博士说经,朝臣议礼,祭天大典莫大于郊祀。是故《史记》有《封禅书》,《汉书》有《郊祀志》,《后汉书》有《祭祀志》,皆在《礼乐志》之外特立一志,以叙其事。然自《周官》出于山崖屋壁,经文中仅一次提及“圆丘”一词,即《周官·大司乐》云:“冬日至,于地上之圆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1)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台北:艺文印书馆,2007年,第339页。遍检群经传记,此为惟一处明文言“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2-07

  • 中国古代北方部族的天神表达方式与祭天礼拜方向
    人间的观念,因而祭天为重要事务。对于古代北方部族的祭天礼,以往研究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各部族祭天礼进行分别研究,二是将各部族纳入北方部族史,对其祭天礼进行长时段的系统研究。综观以往研究,对于北方部族的天神表达方式及其与祭天礼拜方向之间的关系,少为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天神的表达方式为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北方部族的祭天礼拜方向。一、北方部族的众天神与至高天神在历史上,“天”是北方部族生活与信仰中的重要存在,究其意义,大致与冯友兰先生所论中国文字中的“天”之义

    云冈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1

  • 俄亚三章
    华(纳西族)末代祭天东巴从丽江古城出发,过玉龙,走香格里拉,跨德钦德荣乡城稻城,终于到木里县俄亚。这是经滇川两省丽江迪庆甘孜凉山四州八县,千里行程,穿越大半个西南,难道为的是去看那几个东巴吗?我一次次扪心自问。只有龙达河滔滔向东而流,仿佛在说是了是了。而俄亚古寨在西下夕阳中,打开山门,迎接着我们这群车在半路抛锚,疲惫不堪步行入寨的纳西儿子。好在有一个胸前挂着法珠的东巴,嘴上念着吉祥的经书声,迎了过来。我大声尖叫:神采奕奕呀!英扎次里大东巴。来者沉下脸说:我

    边疆文学 2022年7期2022-11-05

  • 天坛
    ,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祈谷坛的中心建筑——祈年殿,是春季祈祷丰收的地方。它有三层殿顶,原本为青、黄、绿三色,寓意天、地、万物,后来统一改为象征天空的青色。在我国古代,祭天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活動。出于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以及对自然灾害的畏惧,人们很早就开始祭天了。古代皇帝对天无比崇敬,自称“天子”,在登基时必定会举行祭天大典,表示自己受命于天,以求江山稳固。天坛便是明清时期等级最高的皇家祭祀建筑,不仅在布局、规模、用料等方面极为考究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2年5期2022-05-14

  • 蒙元前四汗时期皇室祭祀不儿罕合勒敦山活动考* ——兼探衍圣公孔元措跨文化交流中原礼乐的策略
    容易产生其行为是祭天还是祭山的疑惑。观铁木真誓言中提及不儿罕山是用第三人称,所以总译中作“吿天”是准确的。铁木真此举是向其信仰中天神起誓,今后要长久祭祀不儿罕山,起誓完毕后拜祭了上天与此山。其誓言中提及一词“合勒敦不峏合(Qaldun Burqan)”需要深入分析,《元朝秘史》第103节载:因《元朝秘史》中“合勒敦不峏合”旁注“山名”,所以前人多直接解读为“不儿罕合勒敦”山,虽不影响对整体史实的理解,但其翻译不够精确。不儿罕山在《元朝秘史》中主要有以下表述

    西部蒙古论坛 2022年1期2022-04-27

  •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古代祭祀礼仪 ——兼论烧香祭祀的起源
    “祡/柴”与烧柴祭天仪式文字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最生动的载体。一种文字发明、演变过程越是漫长,它所反映的这些方面的内容就越深刻。有学者指出,“有了文字,中外古今的人类实践的各种经验都可以成为大脑加工的原料”[4](P153)。汉语古文字同样是先民社会生活经验的集中反映。晚商殷墟甲骨文一向被视为成熟的文字系统,代表了殷商时期的成熟文明。从“尞”“燎”“祡”的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构造、字义蕴含来看,它们均与当时的祭祀文化密切相关,也

    现代语文 2022年11期2022-03-15

  • 守候岁月
    经而又曾经的强悍祭天台  祭天山人们载歌载舞萨满用热酒倒入黑猪的耳道灵然一动  上天接纳美食赠予风调雨顺和兴旺连绵大东北由此生生不息黑土地上不盡的生命走向更远  更繁华的京城每一片陶片每一块钻木取火的岩石每一件出土的石器都诉说着当年炊烟下男耕女烹的生活我拿着石弩望穿空间思绪走向男族接弓远射狩猎出征的画面走向孔子识箭不小心  就过去了三千年这块灵性的土地孕育着灵动而骨子里不屈的民族这块遗留的古城群斑驳而羞涩地看向新生的时代有幸  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与历史相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1期2021-12-12

  • 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
    常规祭祀,以西郊祭天最为崇重。祭天大典的细节仪程,见于南北史料者,只有《魏书》记道武帝天赐二年(405年)祭天仪式,以及《南齐书》记齐使所见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的“蹋坛”、“绕天”仪式。两者一在北魏国家制度草创之初,一在迁都改制尽弃旧俗前夕。两者之不同,既可能反映空间差异,即记录者因身处南北对大典环节各有不同了解,又可能反映时间差异,即90年间祭礼细节随人事代谢与形势推移或多或少地发生变迁。西郊祭天礼制的延续与改变,对于北魏王朝的历史意义,前贤论之

    云冈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5

  • 礼,一窥中华文化形貌
    。政治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祭天祭天始于周代,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宗庙祭祀还包括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都要祭祀。祭先师先圣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

    十几岁 2021年24期2021-11-22

  • 山静如太古,日长如小年
    便只好求助神灵,祭天祈福。然而,祭祀是需要重量级的祭品来表达诚意的。在先秦时候,常用活人来祭天。这其中的残暴,非三言两语所能概述。后来,遇到仁慈的国主如果不愿意让子民受苦受难,也不愿意用子民的性命来祭天,便想到了以自己来祭天的办法。可国主又不能真的去死。所以,统治阶级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如就打造一个国主的替身,代替国主去见神灵。

    全国新书目 2021年9期2021-11-07

  • 触摸历史之山西文物·对话青铜(组诗)
    你是远古天人合一祭天之器祖先以生命之重礼拜天地你以浑厚凝重你以千钧万力你以纵横捭阖你以安邦定国铸造成器你是兴亡的图腾你是大地的威仪穿越千载  向天祭禮公元1988年你从大地深处走来披一身风霜  戴累世沧桑无高无下  无怒无悲凛凛然走来你饱经风霜三足鼎立你英姿不减青衫一袭你看尽春秋风华正茂你战火洗礼终成大器你携着岁月和风尘你藏着沧海和桑田你封着历史和秘密你隐着过往和悠远你问  2500年未见  今夕何夕我说  穿越千年  龙城等你晋侯鸟尊你是远古天人合一祭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3期2021-09-08

  • 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
    就是北魏阴山皇家祭天遗址,最早可能修筑于太武帝拓跋焘“阴山却霜”期间。從祭坛内房屋建筑大规模过火的情形来看,整个建筑极有可能毁于公元524年爆发的“六镇之乱”之中。坝顶遗址的发掘及其性质的认定,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祭天遗存的空白。作为拓跋鲜卑的龙兴之地,北魏盛乐旧都的考古学研究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坝顶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为之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张文平 丹达尔)

    大众考古 2021年1期2021-07-14

  • 从民间故事看满族的祭天习俗
     民间故事  祭天在沈阳故宫的后宫建筑群中,位于清宁宫的南侧矗立着一根约三、四米高的木杆,其顶端套有一个碗状的锡斗,这就是满族祭天所用的索伦杆,这一习俗体现为满族萨满教的祭天礼仪。中国满族的原始信仰属于萨满文化圈,因此它源于萨满教中的“天”崇拜思想。一、原始先民的“天”崇拜“北方民族原始初民们的这一最初的世界观,即灵魂观念和万物皆有灵魂的认识,就是萨满教产生的世界观基础。” [1]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共同信奉的原始宗教,其理论基础就是万物有灵。在人类发展初期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2021-02-18

  • 600岁的天坛公园冬至没有寒意
    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之地,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植被覆盖率极高,各具姿态的参天大树和苍松翠柏把天坛点缀得郁郁蔥葱,被誉为都市里的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和北京百姓来此休闲和健身。从公元1420年到2020年,天坛正好是600岁。冬至这天的天气寒冷,可热闹的天坛公园里面却没有寒意,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天里的见闻。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整个面积比故宫还要大。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世界文化遗产”,天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20年2期2020-03-11

  • “美本”与“纳帕”:民族杂居背景下纳西族祭天习俗的变迁
    王正宇祭天习俗在整个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中分布比较广泛,例如纳西族、藏族、彝族等。其中,纳西族的祭天仪式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现象的起源,如和钟华(1)和钟华:《祭天即祭祖——纳西族祭天文化质辩》,《和钟华纳西学论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7~53页。、石硕(2)参见石 硕《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白庚胜(3)白庚胜:《纳西族祭天民俗中的树神考释》,《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思想战线 2020年5期2020-02-22

  • 古人也曾热衷于做个小仙子
    艰难的试错实验。祭天这种事,你根本不配相传,赤松子有神通,掌管雨水,能随风雨上天下地。他曾教授神农如何驱病延寿,炎帝的女儿也随他学习仙法,是名副其实的“神仙”。黄帝的马医——马师皇因精通百草,救助了一条受了伤的飞龙,飞龙报恩,载他飞天升仙了。在上古的传说中,存在“人与天通”的神秘通道,后来这条天地间的通道被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隔断,神力消失。直接通道断开后,要想再次与天神沟通,就要通过“祭天”仪式。这份沟通上天的权力可不是人人都有,属于且只属于华夏大地的最高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0年7期2020-01-01

  • 天坛导游词
    朝永乐年间建成的祭天圣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重点去参观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请大家跟紧我。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中门高大,是上帝神专用的;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官员们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登坛了,请大家注意每层坛面的台阶数,它们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这也寓意圜丘坛地位极为“崇高”

    作文评点报·小学三、四年级 2019年40期2019-11-14

  •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北魏有自己独特的祭天传统,与儒家式的典礼大相径庭。根据《魏书·礼志》中的记载,这一祭天仪式很有趣,通常在四月的西郊举行(儒家式祭天在正月的南郊举行)。首先筑造一个大台子,然后将代表拓跋部落联盟时期七个核心部落的木头人,安置在台上,皇帝身着鲜卑族的服装(戎服),和国之大姓、宗室一同登上祭台,之后女巫开始跳大神、击鼓,然后从贵族(国之大姓、宗室)子弟中选七个人拿着酒。在皇帝和百官向那七个木头人祭拜的时候,那选中的七个贵族子弟就负责洒酒。颇有部落遗风。太和十二年

    廉政瞭望 2019年18期2019-10-19

  • 从祭祀的演变看文明韵脚
    。古时祭祀,分为祭天、祭地、祭祖、祭圣贤等多种形式,其中最隆重的要属祭天,通常由国君主持,向上天祈愿和传达敬意,因此仪式极尽庄严。如,《诗经》中《我将》篇载:“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写出了祭天的庄重威仪。而屈原在《九歌》中记载的祭奠东皇太一的场景,可以说明祭天场面的盛大和隆重:“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袍兮拊鼓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4期2019-09-10

  • 突如其来迁都洛阳
    定要迁都。为了“祭天”一定要迁都祭天,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不同民族的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我国古代的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汉族或者说汉文化的“祭天”仪式一般在都城南面的郊外,筑一个叫“圜丘”的台子来祭天,所以叫南郊祭天。说到北魏,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祭天传统,不过不是在南郊而是在西郊。祭祀方法也与汉族传统的儒家式的典礼大相径庭,因为“西郊祭天”是脱胎于鲜卑部落的传统。根据《魏书·礼志》中的记载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9年9期2019-09-10

  •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北魏有自己独特的祭天传统,与儒家式的典礼大相径庭。根据《魏书·礼志》中的记载,这一祭天仪式很有趣,通常在四月的西郊举行(儒家式祭天在正月的南郊举行)。首先筑造一个大台子,然后将代表拓跋部落联盟时期七个核心部落的木头人,安置在台上,皇帝身着鲜卑族的服装(戎服),和国之大姓、宗室一同登上祭台,之后女巫开始跳大神、击鼓,然后从贵族(国之大姓、宗室)子弟中选七个人拿着酒。在皇帝和百官向那七个木头人祭拜的时候,那选中的七个贵族子弟就负责洒酒。颇有部落遗风。太和十二年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天坛牺牲所与圜丘坛门钟楼的历史变迁
    当袁世凯想要恢复祭天旧制的时候,祭天用的牺牲祭品却出现了问题。1914年12月23号,这一天是冬至,袁世凯在天坛圜丘举行祭天典礼。这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进行的准备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场祭天典礼。这场活动,袁世凯准备了很久,对祭品都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有明确要求。然而,牺牲祭品还是不符合祭礼的要求。在美国摄影师约翰·萨布鲁姆(JohnD.Zumbrum)拍摄的“袁世凯祭天”的一组影像中,有一张名为《祭天的牺牲》图片,拍摄的是用于祭天的牛犊。按照明清的祭祀礼

    北京档案 2019年4期2019-05-10

  • 倾听历史的回声
    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明代建都北京时想寻找一处祭天场所,一天夜里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就在此处建了天坛。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北京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天坛,领略其独特魅力吧!天坛总占地面积273万平方米,由内坛和外坛组成。内坛南有圜(yuán)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从高空向下俯瞰,两重坛墙就像在

    阅读(中年级) 2018年10期2018-12-29

  • 云南丽江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田野记录
    在村内保持良好。祭天是纳西族古老传统民俗之一,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汉文古籍和相关史料中,纳西族有诸如“麽些”(此读so)、“摩沙”、“摩挲”等诸多称谓。方国瑜先生的看法是:“麽”或“摩”都是“旄牛夷”之“旄”的音变,即“天”的意思,而“些”(so)则是“人”一词之古称,结合起来“麽些”或者“摩沙”就是“天之子民,祭天一族”的意思。(另:纳西族葬礼中的“送魂”习俗和东巴经所记载的送魂路线,以及各地纳西族关于迁徙路线的传说,也是纳西族溯源的重要资料,送魂

    壹读 2018年4期2018-08-23

  • 祭祀之礼:穿越千年,彰显敬与孝的岁月留声
    家族祖先等。皇帝祭天:最高的祭祀礼仪祭天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因为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即“上天之子”,因此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祭天。据记载,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形成了完善的祭天仪式,每到冬至这一天,周天子都要在国都南郊举行盛大的祭天礼,之后祭天仪式便被皇家延续下来,又经秦汉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古人对祭天非常重视,以祭天场所之一北京天坛为例,其原占地为272万平方米,面积比紫禁城还大。祭天前,皇帝要在斋宫斋戒三天,而斋宫是皇帝来天坛祭天前斋戒沐浴的

    小演奏家 2018年4期2018-05-14

  • 纳西族祭天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
    0000)纳西族祭天仪式的文化内涵探析和学俊(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祭天”(mee biuq)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也是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丰富的东巴经典籍和民族志资料证实,祭天是纳西人族群认同和社会群体认同的标志,是原始信仰和原始崇拜的体现,是民族传承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纳西人重母系祖先的古代文化底蕴以及表达生存愿望的表现,祭天仪式蕴涵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纳西族;祭天;仪式;文化内涵前言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是祭天的民族。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古人的冬至
    崇阳,因此,冬至祭天是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的活动,可谓一项国家大典。《梦梁录》一书这样写道:“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意思是,冬至到了,皇帝要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在祭天前皇帝要先行斋戒。祭天的仪式很隆重,也很繁琐,但皇帝只是按照礼仪官的引导完成早已熟悉的规定动作。除此之外,冬至那一天的朝会也很热闹,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来参加这隆重的朝会。届时,文武官员要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宋时俗称“排冬仪”。皇帝驾临前殿,接受朝贺,其仪式和元旦时一样。这也正是《汉

    遵义 2017年1期2017-07-12

  • 直道与匈奴“祭天金人”
    军团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记》注家以为匈奴“祭天”地点曾经在甘泉宫左近。相关历史迹象体现直道线路应与匈奴在一定历史时段的南北交通实践有关。“匈奴祭天处”与匈奴“祭天金人”的移动,也使人联想到直道交通条件。直道沿线多有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历史遗存,“匈奴祭天处”即其中之一。“径路刀”与“径路神祠”当来自匈奴语。匈奴语言史料进入汉语文献,多因音译,但也有意译者,如“左贤王”、“右贤王”、“僮仆都尉”等。“径路刀”与“径路神祠”如为意译,则“径路”与“直道”

    社会科学 2017年6期2017-06-10

  • 野猪带领高句丽迁都
    中,一头准备用来祭天的猪因受到仪式的惊吓,挣脱束缚逃走了。这在当时是很不吉利的。琉璃王命人追赶,因为是祭祀品,不能用弓箭等武器射杀,可这猪是刚刚驯化的野猪,野性尚未退却,所以很难抓获。琉璃王的人马一路追赶近百里路。这头猪被逼得走投无路,闯进了一个叫作沙勿泽的部落。琉璃王的人马追到之时,猪已经被这个部落的人抓了起来。沙勿泽的人听说是琉璃王祭天的猪,就准备讹琉璃王一笔。琉璃王的人马回到纥升骨城向琉璃王禀报后,琉璃王震怒,点齐兵马直奔沙勿泽,不惜为一头猪发动战争

    百家讲坛 2017年4期2017-05-22

  •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原始自然的拜天祭天习俗逐渐融入到郊祀祭天礼中,形成了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郊祀祭天礼。拜天祭天的内涵由原始祈求保佑演变成宣扬王朝正统及突出皇权神授性和权威性。关键词:鲜卑;崇山;祭天中图分类号:K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12-03一、鲜卑族早期的崇山敬天观念作为东胡系统中的鲜卑族在东胡族系崩溃后,主体部分向北迁徙,形成了独立的两大支系,即乌桓和鲜卑。《后汉书》记载了鲜卑的起源:“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2期2017-03-20

  • 野猪带领高句丽迁都
    中,一头准备用来祭天的猪因受到仪式的惊吓,挣脱束缚逃走了。这在当时是很不吉利的。琉璃王命人追赶,因为是祭祀品,不能用弓箭等武器射杀,可这猪是刚刚驯化的野猪,野性尚未退却,所以很难抓获。琉璃王的人马一路追赶近百里路。这头猪被逼得走投无路,闯进了一个叫作沙勿泽的部落。琉璃王的人马追到之时,猪已经被这个部落的人抓了起来。沙勿泽的人听说是琉璃王祭天的猪,就准备讹琉璃王一笔。琉璃王的人马回到纥升骨城向琉璃王禀报后,琉璃王震怒,点齐兵马直奔沙勿泽,不惜为一头猪发动战争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2期2017-02-08

  • 论敦煌323窟中匈奴祭天金人图像
    煌323窟中匈奴祭天金人图像黄泽敏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007)张骞出使西域图上甘泉宫中的匈奴祭天金人像可以看到壁画中有明显的肉髻,看得出敦煌画师确实想将祭天金人表现为佛像,而匈奴祭天金人的名号却有多种说法。文章对初唐画师将张骞出使西域图作为佛教史迹画的意图以及此石窟中匈奴祭天金人的象征加以讨论。敦煌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匈奴祭天金人一、关于莫高窟第323窟敦煌壁画画师在创作壁画时一般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画师们熟知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了解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2017-01-28

  • 敬天祭祖话星官
    察的好时机。帝王祭天的礼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古代,祭天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懈怠。他们每年都要在特定的日子,率领群臣来到特定的处所,向上天祷告国泰民安。据记载,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已形成了完善的祭天仪式。每到冬至这一天,周天子都要在国都南郊的圜丘,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自古以来,祭天的场所一般都是一个圆形的高台,也称圜丘。台上不建房屋,对空而祭,称为“露祭”。上古的祭台已无从得见,如今人们最熟悉的圜丘当属北京天坛的了。其实,我国目前现存最早

    天文爱好者 2016年4期2016-12-20

  • 北京“天坛祭天及仪仗表演”15年始末
    文/图北京“天坛祭天及仪仗表演”15年始末□本刊记者胡志强文/图断断续续在天坛公园举办了十一届的“皇帝祭天表演”,在2015年取消了仪仗表演部分。2016年春节期间,因各种原因彻底停办,国内外游客以各种方式询问取消原因;国内学界及祭天活动组织者有一个相近的观点:应该将祭天活动更正式地确定为北京天坛的官方活动内容,可适当消解其群众娱乐活动属性,更关注于活动可以助益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关于祭天表演活动的意义,总导演、原北京群众艺术馆馆长、群文工作专家贾乃鼎

    工会博览 2016年21期2016-09-09

  • 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考
    玉成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考文 图 / 温玉成据《汉书·武帝纪》等记载,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击匈奴,“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率领兵众投降汉朝。关于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是什么神像,一直争论不休。一派人说,是匈奴“祭天主”,例如班固《汉书·金日䃅传赞》、三国时代孟康《汉书音义》等等;另外一派认为是佛像,例如魏收《魏书·释老志》、梁朝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等等。被塑造为鹰形象的阿胡拉·马兹达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中,

    大众考古 2016年1期2016-09-02

  • 古代节日的祭礼
    杂的祭礼中,当以祭天地,祭日月,祭祖先为要。这是涉足节日习俗绕不过去的话题。一、祭天地在传统礼俗中,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那是在初民眼中是万能有力的主宰。人类的起源、天地的开辟、季节的变化,无不与天结缘。人们根据已知的事物,凭借着感性的、质朴的思维方式,把这些自然物的一些表现,加以拟人化、形象化,出现了天神的观念,因此,天、地、日、月、星辰等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2005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在遗址保护大厅发掘,出土了一个椭圆形石柱,高约80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2期2015-05-25

  • 神州祭天
    着闻名遐迩的神州祭天第一灵台而得名,北接陇原,南依岐凤,亘陇秦之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关陇屏障”之誉。灵台县是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甘肃省文物大县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灵台,更以出土文物古迹时时抓住世人的眼球。目前,灵台已发现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500多处,出土各时代精品文物近万件,其著名的西周铜鼎、铜柄铁剑已载入中学历史课本,精美的玉人佣曾走出国门参展。近年来,灵台县按照人文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功能定位,充分依托境内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

    中国西部 2015年1期2015-05-14

  • 文化呈现与权力运作 ——宋代冬至南郊诗的文本阐释
    00084)冬至祭天是中国古代帝王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随着南郊制度在宋代的渐趋完备,大量记录帝王至日郊天景象的诗作应之而生。全文就冬至祭天的重大寓意略作分析,并重点围绕南郊诗作的审美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解析,指明其以组诗形式动态表现宏伟阔大的祭仪场景,以诗歌为触媒,将诗、礼、乐融而为一,并描绘礼德乐和的氛围,通过对庄重仪式的记述来称美王德圣治,传达天授皇权的思想,旨在揭示出诗性书写中所蕴藏的权力运作策略,阐明诗人之书写对于现实政治统治的象征意义与文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02

  • 文化呈现与权力运作 ——宋代冬至南郊诗的文本阐释
    00084)冬至祭天是中国古代帝王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随着南郊制度在宋代的渐趋完备,大量记录帝王至日郊天景象的诗作应之而生。全文就冬至祭天的重大寓意略作分析,并重点围绕南郊诗作的审美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解析,指明其以组诗形式动态表现宏伟阔大的祭仪场景,以诗歌为触媒,将诗、礼、乐融而为一,并描绘礼德乐和的氛围,通过对庄重仪式的记述来称美王德圣治,传达天授皇权的思想,旨在揭示出诗性书写中所蕴藏的权力运作策略,阐明诗人之书写对于现实政治统治的象征意义与文化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7

  • 吉礼
    每年冬至日在南郊祭天称作“郊”,夏至日在北郊祭地称为“社”,合称“郊社”,祭天神地神叫做“郊祭”。古代郊祭有特定的场所,祭天时筑圆形高台,称为“圜丘”;祭地时筑方形高台,称为“方丘”。这正与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念相符。古代帝王祭祀宗庙用牛、羊、豕三牲,叫做“太牢”;卿大夫祭祀宗庙只能用羊、豕二牲,叫做“少牢”,祭祀时用的牲畜总称“牺牲”。祭品中还有谷物、蔬果等,因有香味,故称“馨香”。

    学语文 2015年6期2015-02-28

  • 纳西族祭天仪式中的女性禁忌及其变迁
    杨福泉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mee biuq)*本文中所用纳西语音译采用1957年设计、1981年修订的拉丁字母形式拼音文字《纳西文字方案》。,“美”是天的意思,“本”(biuq)意为祭祀。举行法事,一般都有“咏诵”宗教经典的意思在其中。“东巴”的自称就是“本”(biuq)。“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而祭天场是纳西人的精神圣地,祭天中有诸多禁忌习俗,比如禁忌外族人参加祭天仪式,禁忌在仪式中说外族语言等。在诸多禁

    云南社会科学 2015年4期2015-02-13

  • 剽牛祭天庆丰年
    剽牛祭天庆丰年一座大山阻止了一个民族进步的步伐,也保留了一个民族的古老的习俗。这是我第一次到独龙江时的感想。的确,对于深居在大山深处的独龙族来说,祖祖辈辈与大山打交道,他们吃的靠山,用的靠山,穿的靠山,在大山深处形成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唯一的节日卡雀哇节(即过年)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就带有传奇的神秘色彩。卡雀哇节的神秘,在于它是在大雪封山的日子举办,要想过上一次,需要在独龙江峡谷中寂寞地呆上半年。1月10日,是法定的过节日子。江边的沙滩上挤满了身穿独龙毯的

    云南画报 2015年1期2015-01-06

  • 古人是如何抵御雾霾的
    派文武官员到天坛祭天,以求天神驱散风霾,并降甘霖。“霾灾”最大的危害是影响交通运输。明清时期盛行漕运,也就是使用运河的船只把粮食送进京城。“霾灾”一发生,水路难通,京城的粮仓存储量急剧减少,时有告急。?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据传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

    意林·少年版 2014年9期2014-07-28

  • 访仡佬源头 品祭祖文化
    九天母石寨,共同祭天朝祖。来此旅游的游客也一起加入到了这场融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之中。九重天主与仡佬族祭天朝祖在远古时代,天有九重,每一重都有一个天主,惟独九重天没有天主。八重天的天主都想当九天天主,于是他们决定比扔石头来决定。八个天主奋力扔出的石头在今天的“九天母石寨”落地后,竟熔为一体,接着那熔为一体的巨石慢慢裂开,一金身大汉从石缝中走出,八位天主拜他为九天天主。八天王扔下的石头就是如今被仡佬人顶礼膜拜的“九天母石”。之后,九天天主派他的大儿子潜

    青年时代 2014年4期2014-07-03

  • 天坛文化周
    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按照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每年正月,天坛祈年殿都要举行孟春祈谷大典,表达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天坛公园自2002年至2013年春节期间共举办了9届天坛文化周活动。天坛文化周以展示、传承中国传统敬天文化为主题,主要内容为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和中和韶乐演出。天坛文化周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祭天仪仗表演、祭天乐舞表演和中和韶乐展演项目上特别强调历史原真性,根据典籍记载把昔日皇

    旅游 2014年2期2014-02-14

  • 探秘萨满教(中)
    一成不变的天职。祭天仪式如果从祭祀的角度来看,萨满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更像是一项远古的巫术。它的每一项仪式都充满着神灵色彩,祭祀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一种。作为一种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它为众多北方少数民族所信服,虽然各民族祭祀神灵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祭祀的对象却极为一致。这其中最重要的祭祀对象就是“天”。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因此在北方少数民族眼中,自然天体就是他们所要崇拜的对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苍天”。它的变幻不定、广袤无边,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神

    百科知识 2014年20期2014-01-19

  • 高丽朝圜丘祭天礼考述
    影响下创制出一套祭天、祭神、祭祖的礼仪活动,以期冀凭借天地、神灵和祖先的力量祈福禳灾,其中祭天礼尤为发达,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三代之世”,诸多著名“帝”、“王”都有举行祭天活动的盛举。依照儒家礼制,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祭天礼属于吉、凶、宾、军、嘉五礼中的吉礼内容,其列在祭地祇、享人鬼之先,为国家祀典之首,是历代统治者最注重的礼仪形式,并延续了整个封建时代,其中圜丘祀天为祭天礼之最重。古代朝鲜半岛与中国海域相接、大陆毗连,其第二个统一国家高丽朝(918-

    东岳论丛 2013年6期2013-03-23

  • 浅论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
    100083)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四大祭祀活动是皇家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展示了明、清时期皇家祭祀的盛景,剖析其求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衷,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北京;皇家;祭祀;和谐随着2011年3月20日,日坛公园复原中断了160多年的“日坛祭日典仪”,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均已恢复。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国自古就有祭祀的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被人们一直传承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2011-08-15

  • 重到天台山
    中绝,此处禹王曾祭天。注: 传说天台山乃因大禹王治水过蜀登此筑台祭天而得名。 时下气候反常,或几百年不遇之旱,或几百年不遇之涝,能不思禹王之功乎?天台水杉郁郁千章如许直,丰腴绿意惜风姿。 多情曾爱垂杨柳,终逊刚柔兼具之。访和尚衙门密林小径满青苔,清冷光斑树隙筛。 不为放翁遗迹在,焉能蹑足此中来。注: 隋唐时期,天台山宗教发展迅速,至两宋,儒、佛、道三家争山夺林,扩张势力,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 处。 三教共山,矛盾百出,和尚衙门应运而生。 陆游公元11

    岷峨诗稿 2011年3期2011-08-15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漫谈
    和投等,分别用来祭天、地、山、水等神。人牲就是以人为祭祀品,“人是神最受欢迎的牺牲”。人祭成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最高形式的献祭。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后来逐渐规范化,出现了固定的地点,主要有平地、坛,另外还有平坑、宫庙和坟墓等场地。注重恭敬虔诚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的特征之一。面对神灵一定要发自内心的恭敬,祭神时要相信神灵的存在,内心如若不相信神灵的存在,就无法与神灵沟通,如此祭祀便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祭祀的原则是“敬享”、“贵诚”。

    百科知识 2008年19期2008-10-22

  • 说“禅”
    帝巡游,封泰山而祭天,禅小丘以祭山川。《大戴礼记·保传》:“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王聘珍解诂引卢辩曰:“封,谓负土石于泰山之阴,为壇而祭天也。禅,谓除地于梁甫之阴,为禅以祭地也。”《礼器正义引书说》云:“禅者除地为墠,此则用于人鬼,专是祭义。”《说文解字注》中注说:“服虔曰:‘封者,增天之高,归功于天:禅者,广土地。应劭亦云:‘封为增高,禅为祀地。”《说文·示部》对“禅”的解释为:“禪,祭天也。”后人对此种注解进行了分析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道:

    现代语文 2006年8期200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