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

2011-08-15 00:47高洪艳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北京100083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礼记典礼天子

高洪艳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3)

浅论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

高洪艳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 北京 100083)

祭天、祭地、祭日、祭月四大祭祀活动是皇家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四大祭祀活动的恢复,展示了明、清时期皇家祭祀的盛景,剖析其求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衷,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北京;皇家;祭祀;和谐

随着2011年3月20日,日坛公园复原中断了160多年的“日坛祭日典仪”,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均已恢复。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我国自古就有祭祀的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被人们一直传承下来。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北京著名的四大坛,依“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周易•说卦》)之说分处在京城的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形成了“以故宫为中心,天南地北、日东月西”的格局。祭天、祭地、祭日、祭月是皇家祭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帝王统治生涯中的政治大事。

在远古先民看来,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位至高无上的神,它不但掌管着四季更替、日月盈亏、雷电水火等自然现象,还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生死存亡。所以,当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与神的沟通。人们以敬畏的心情,用献礼向神灵祈祷,希望它消灾降福,呵护人类,与人类和谐共处。这种纯朴的神权思想正是产生祭祀的最初动因。至西周时期,统治者建立了一整套繁杂而神秘的祭祀礼仪并使之制度化。《周礼•春官•大宗伯》载:“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可见,祭祀在当时已不仅仅是民间的习俗,而是上升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礼记•祭法》载:“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天子可以祭祀天、地、日、月等百神,而诸侯只能祭祀各自国境之内的神,不能擅自祭祀不在其领地上的山林、川谷、丘陵等各种神灵。天子通过祭祀仪式既达到了对地方的统治目的,又使等级观念通过祭祀活动贯彻到社会生活中,使得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为人们所认同,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所以,历代君王都将祭祀视为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明、清时期尤甚,皇帝大建祭祀场所,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均建成于此时。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永乐十九年 (公元1421年)起,明、清两朝共有23位皇帝亲御祭祀。1911年辛亥革命后祭天祀典宣告废除。2002年天坛在春节期间首次举办了祭天文化展演活动,复原了清代的祭天仪仗表演,2004年又恢复了祭天乐舞表演,重现了明、清时期皇家祭天盛景。地坛,建成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自公元1531年至1911年,先后有明、清两代的15位皇帝在此连续祭地。1990年,地坛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史料复原了清朝祭地表演,在春节庙会期间举行。2010年6月21日(夏至)北京地坛首次举行了夏至祭地庆典。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地方,2011年3月20日(春分)恢复祭祀典仪。月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以来,月坛一直未举行过祭月活动。2010年9月21日(中秋)月坛时隔104年后首次举行了中秋皇家祭月活动。

中国人历来讲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认为天地交感互动产生了万物,也产生了人,即“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出于对天地这种“生生之德”的崇敬和感激,古人制定了众多祭祀的典礼仪式。而祭天是国家的第一大礼,所谓“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汉书•郊祀志》)由于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地面最靠近上天,所以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典礼。天子是上天之子,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只有他能够与神灵交接。天子通过祭天仪式来表达对天地神灵的虔诚和敬穆,祈求上天的厚爱和神灵的庇护,以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目的。《礼记•祭义》云:“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 天子做出的决策都是上天的旨意,所以必须尊从。祭天是一项非常繁缛的礼仪活动,从祭祀前的准备、祭位的设置到祭典的程序,都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天子作为祭天的主角,为了表明虔敬之心,从穿着到仪式细节都必须秉承礼法。如《礼记•玉藻》云:“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祭天时,天子穿戴最尊贵的冕服。头戴的冕的上面附着长形的版叫做延,前方后圆,表面玄黑,里面朱红。前方悬挂着的玉藻,即由彩色丝绳贯穿的玉珠,一共十二串。身穿的礼服,上面有卷曲的龙形图案。《礼记•祭义》载:“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牲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君召牛,纳而视之,择其毛而卜之,吉,然后养之。”在祭天的前三天,天子就开始斋戒沐浴,还要亲自巡视挑选毛色纯正和身体完具的祭牲,这些祭牲在祭祀前三个月就在皇家牢内专门喂养。可见,皇帝对祭天的重视程度。举行祭天典礼的当天,“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菺,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礼记•祭义》)祭天是大报天恩的时候,有丧之家不能啼哭,穿着丧服之人不能进入国门,不能因为个人的丧事而干扰天子的祭天大事,祭祀过程也要严格按照礼法进行。《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将天地与礼乐文化并提,认为不懂得天地之道,不处理好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问题,就不会产生使人类永续发展的礼乐文化。而大地载育万物,能提供给人们必要的生活资料,是人们养生的根本。所以,人们通过祭地的一系列活动来报答大地的养育之恩,反思生成的开始。《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祭地最初是在树木间空地的土丘上举行的,后来发展成用土筑坛,并演变成典章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成为天子除了祭天外的又一项重要典礼仪式。

《国语•周语》云:“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古时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朝日、夕月”就是祭日、祭月的意思。所以,天子祭天地有示孝的意义,祭日月有示悌的意义,并以此教民。《礼记•祭义》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日、月处在各自的位置相互循行而致天下气候谐和,天子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用祭日月之礼来教导百姓并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所以,祭日月也是重要的国家典礼。《礼记•玉藻》载:“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天子头戴玄冕,身穿玄衣,在皇城东门之外,举行朝日礼。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祭月典礼在等级上较祭日之礼要差一些,规模也偏小。祭祀用牲玉,献舞和祭日仪式一样,而乐由七奏改为六奏,行三跪六拜大礼。但古代祭月也有一套完整的祭祀规则,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云:“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大清会典》载:“凡夕月,每年秋分酉时祭;遇丑、辰、未、戌年祭,余年遣大臣摄祭。玉用白壁,礼神制帛一,色白,牲用太牢,乐六奏,用光字,舞八佾。”每年在秋分之日都要举行祭月仪式,在丑、辰、末、戍年份,皇帝要亲自参加祭祀,其它年份由大臣代祭。事实上,月神崇拜在中国社会是一直备受推崇的,目前很多地方在举行献祭仪式时,都会选择新月或圆月之时,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象征着生命之轮回,而新月或圆月之时是吉兆的象征。

古人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等祭祀活动,由上古先民对自然的敬畏演变成一种文化习俗而延续下来,祭祀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所担负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我们不能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而简单地把这些现象斥之为封建迷信,今天继承这些传统祭祀文化,应该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Worship heaven,land,sun,m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royal rituals.The recovery of them in Beijing reveals the magnificent ancient royal ritua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Careful analysis of original intention shows human and natural harmony,It produce some use for referenc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eijing; royal; ritual; harmonious

B83

高洪艳(1979--),女,内蒙古通辽市人,北京语言大学文艺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猜你喜欢
礼记典礼天子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半途而废
天子当屏而立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雨中大典
无字碑随想
颁奖典礼剪影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Keynote Sp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