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保护

  • 关于开展长城预防性保护的几点想法
    哲关键词:预防性保护;长城;防灾;灾害风险地图;气候变化;专业检修一、关于“预防性保护是什么”2019年1月,文旅部和国家文物局印发《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第18条“总体原则”提出五项原则,其中第二项原则是“预防为主,原状保护”[1]。论及长城预防性保护,需首先明确“长城的保护对象是什么”和“预防性保护是什么”。对于前者现已形成基本共识,而对于后者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领域,关于预防性保护的界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还处于讨论深化阶段。预防性保护虽然是个外来概念,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3期2024-06-24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的统万城土遗址保护措施
    度的破坏。预防性保护理念旨在“保持文物原有状态”的前提下,对统万城进行保护与修缮,尽可能少地使用损坏性技术对其进行介入,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监控与日常维护,提前预判其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统万城的损坏程度降低到最小。【关键词】预防性保护;系统监管;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K8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4—247—03引言《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预防性保护的界定是:“通过保护、加固等技术措施和相应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4期2024-06-07

  • 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其实现探究
    动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延缓可移动文物向劣化方面转变。文章对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概念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影响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探究宽视域下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其实现,希望助力提升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保护水平。关键词:宽视域;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15博物館藏可移动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一种重要文化资源,是见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2024-05-28

  •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
    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G265;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3—247—03引言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的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长,博物馆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和保护珍贵的文物。然而,文物陈列存在着如何恰当展示、解读和传达文化价值的挑战。同时,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也导致了文物盗窃、损坏以及非法交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文物陈列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并增强公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3期2024-05-21

  • 文物保护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勘察监测;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9-0061-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0 引言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文物保护工作一直以来受到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物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2]。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9期2024-05-19

  • 浅谈申报及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心得及思考
    护,特别是预防性保护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福建民俗博物馆第一次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及施工情况,探讨如何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来申报预防性保护项目。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预防性保护;利用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7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2024-05-14

  • 馆藏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
    亮摘 要:预防性保护是科学检测、调控文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方法,是當今世界文物领域保护的重要趋势。文章以奉节县美术馆纸质书画艺术藏品为例,阐述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概念,分析了奉节县美术馆书画藏品保存环境状况,从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改善文物储存微环境、制定预防性保护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预防保护措施,确保馆藏书画藏品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中。关键词:书画藏品;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控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4期2024-04-17

  • 浅议文物预防性保护应用
    例介绍文物预防性保护实际应用中的业务规范,通过对当前文物保护发展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明确文博行业主流文物保护做法,为读者了解博物馆文物保护方面知识提供参考。关键词:预防性保护;包装;运输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0.013文物是几千年来人类研究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唐山博物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不仅仅局限于环境控制、防火和防盗等方面,还注重文物的防腐、防虫、防霉等方面的保护。近年来,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20期2023-12-29

  • 环境控制方法在日本石质文物保护的应用研究
    国石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 石质文物;环境控制;劣化机理;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3.05.042-048Abstract: The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of stone cultural heritage in Japan started relatively early. As time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5期2023-11-09

  • 预防性保护理论下近代建筑保护策略研究与实践
    日益凸显。预防性保护理论作为从国外引入的遗产保护理论,在国内历经了30余年的发展,在借鉴西方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基础信息资料收集、遗产本体及环境风险因素识别、遗产本体风险评价、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四个方面为主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地开展近代建筑遗产保护修复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近代建筑遗产资源,并且最大限度地呈现近代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青岛八大关作为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内部存在大量重要的近代建筑遗产,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2023-11-09

  • 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馆环境中,预防性保护是保存文物的关键环节,预防性保护强调在损害发生前采取行动,以确保文物的长期保存。然而,这个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足,缺乏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规划,以及公众对预防性保护认知的缺失。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制定和实施长期的预防性保护计划,提高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研发和使用创新的预防性保护技术,建立公众教育和参与平台,以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实施上述策略,有助于确保文物得到最好的保護,持续的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2023-09-07

  • 商水寿圣寺塔灾损分析和修缮措施研究
    古塔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和修缮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古塔;特征;价值;预防性保护;修缮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070 引言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塔文化极具特色,现存砖石古塔建筑600余座,其作为历史见证、文化载体,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更营造了周边独特的自然景观。寿圣寺塔位于河南省商水县,肇造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有过大幅修缮。古塔的时代特征显著,造型上追求精雕细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2023-08-07

  • 馆藏钱币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清钱币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和保护对策,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事情。德州市博物馆近些年高度重视钱币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此一并探讨。关键词:馆藏钱币文物;病害;预防性保护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目前钱币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多集中于钱币的起源、命名、铸造工艺、铸钱遗址、贸易与货币等方面,而对于钱币的保存环境和预防性保护研究方面相对较少。钱币文物材料本体对环境敏感,易受到所处微环境的侵害而锈蚀。受损后即便采取紧急保护措施也难以恢复原状,更何况受损后即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探讨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以及对未来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些思考,以全面、有效地推进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关键词: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博物馆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27文物的保存必须有一个良好且稳定的保存环境,在不“友好”的环境下,文物也会“生病”,出现腐蚀变形乃至损坏,产生“劣化反应”、发霉变质、虫蛀等问题。而能够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基本因素一般包括环境的温度、湿度、光辐射以及各种有害微生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气候变化视角下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暴雨灾害风险变化趋势研究
    风险评估;预防性保护;CMIP5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发布了题为《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的评估报告,表明地球系统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这一变化大约自1950年开始为人们所观测,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升温过程,产生了地球表面气温上升,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格陵兰和南极冰盖消融、冰川退缩等一系列现象[1]。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例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1期2023-05-30

  • 强降雨环境下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措施
    暴雨灾害;预防性保护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活动异常,局部地区降水偏多,造成多地洪涝灾害。2021年7月11日河南西北地区开始连降大雨,7月17日全省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此次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郑州、焦作、新乡等10地市遭遇特大暴雨(图1),具有短时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造成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受灾[1]。同年10月,山西中南部地区持续降雨,致使千余处文物建筑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一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1期2023-05-30

  •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水害治理浅析
    水害治理;预防性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郊2公里定明山下。山北面东西两崖壁上,131龛980尊摩崖造像自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开凿至今已延续近1500年。由于饱受水害的侵蚀,摩崖造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裂隙日益增多,风化情况严重,不少造像面容已变得模糊不堪。对水害的治理已然成为当前摩崖造像保护的首要任务。一、大佛寺水文地质环境(一)水文气象潼南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平均气温17.9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1期2023-05-30

  • 南京城墙监测方法初探
    监测预警;预防性保护南京城墙是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全部完工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由内向外形成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城墙总共长度约35千米,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城墙长度约25千米,其他约10千米为遗迹和遗址状态,在城墙外侧还有护城河遗迹(图1)。砌筑城墙的材料和工艺历经几百年的时间,受自然环境影响,城墙自身强度降低,产生了风化剥落、松动、空鼓等各项病害,严重威胁南京城墙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2期2023-05-30

  • 浙江金华地区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研究
    措施,并对预防性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浙江金华地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可行性参考。关键词:浙江金华地区;古建筑;后阁孔氏宗祠;修缮工艺;预防性保护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10《“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印发让古建筑保护成为常态,为了更好地解决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兼顾历史文化特性,本文以后阁孔氏宗祠修缮工程为例,提出相应的修缮策略。1 项目概况后阁孔氏宗祠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浅谈基于植物染料视角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
    色原因,从预防性保护角度提出保存建议。关键词:植物染料;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微环境;光老化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15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来源于植物的棉、麻及动物的丝、毛天然纤维,根据不同类型纤维的應用特点制作相应用途的纺织品。纺织品文物属有机质文物属类,经漫长的时光流逝,受到保存环境中诸多因素协同作用的影响,出土及传世的纺织品数量较少。纺织品文物承载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其制作工艺、设计理念、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2023-05-30

  • 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浅析
    救转化成为预防性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馆藏文物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避免或者降低各类危害,提高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大连博物馆从展厅展柜配置、文物库房柜架配置、文物囊匣配置、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建设四方面构建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文物保存环境达到“安全、稳定、洁净”的要求,有效地缓解了文物自然老化过程,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大连博物馆DOI:10.20005/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2023-04-12

  • 预防性保护视角下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探究
    对于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展开了深入研究,简单梳理了文物预防保护理念的发展和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旨在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关键词】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管理【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193-03【本文著录格式】孔志刚.预防性保护视角下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193-195.引言文物是人类宝贵的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2022-07-07

  • 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探究
    要对其实施预防性保护,促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关键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文物不止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载着各个民族的传统元素,属于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在,还是我国漫长发展历程的缩影,见证了各个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不断演变,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财富。因为文物有着较高的价值和艺术性,还体现着不可再生的特点,所以对其实施严密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变成

    民族文汇 2022年29期2022-06-14

  • 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策略
    中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能够有效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并為博物馆充分发挥其育人职能奠定坚实基础。文章主要对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展开了相关探讨,以期为全方位保护文物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文物;预防性保护;博物馆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131 文物预防性保护基本概述1930年,文物预防性保护在罗马艺术品保护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出,这不仅促进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改革,而且加强了世界各地对文物的保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6期2022-05-27

  •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通过配备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为展柜进行气密性改造、独立展柜加装控温调试设备、库房配备恒温恒湿储藏柜、为珍贵文物制作囊匣装具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了一套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对项目实施背景、内容、效果等进行梳理总结,有益于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科学、持续推进。【关键词】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分析;实施效果【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3-192-03【本文著录格式】李林璘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3期2022-05-01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
    中,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目标。文章从预防性保护理念出发,结合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内容,将实施前后温湿度、照明条件、空气污染物等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探究如何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关键词: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环境;金华市博物馆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13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馆藏文物是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因此,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已迫在眉睫。1 预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2022-04-04

  • 《畿辅丛书》刻板预防性保护研究初探
    》刻板进行预防性保护变得刻不容缓。预防性保护收集的相关数据还可为《畿辅丛书》刻板下一步的科技保护修复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关键词:畿辅丛书;木刻板;预防性保护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131 《畿辅丛书》刻板形成的历史背景与重要价值《畿辅丛书》刻板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定州人王灏及其子王延纶历时三十余年(1850—1886年)汇刻,刻板采用当地枣木制作,共38000余块。每块刻板长30厘米,宽20厘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期2022-03-30

  • 馆藏青铜器的预防性保护和修复
    施等来进行预防性保护。需要修复的青铜器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设计合理的修复路线,并全面提取携带的各种信息,修复完成后为青铜器配置适宜的储存环境。长期的预防性保护结合必要的科学修复,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青铜器的保存寿命,使人类文明成果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青铜器;预防性保护;科学修复古代青铜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经历各种自然灾难和人为破坏后,大部分青铜器由于不同埋藏环境的腐蚀,出土后都很脆弱。我国馆藏青铜器数量庞大,且馆藏青铜器上大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2021-12-17

  • 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的预防性保护实践
    文物展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手段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交互调控、风险项目排除和管理规范的制定。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展厅环境逐渐适宜、稳定,文物得到安全稳定的保存,效果理想。总结该项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馆藏出土竹木漆器保存环境的定性评估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类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打下基础。关键词:博物馆;竹木漆器;预防性保护成都博物馆目前收藏各类文物20余万件,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藏品序列,规模和体系较为完整。馆藏文物物质材料基础主要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2021-11-27

  •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与探讨
    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太原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环境0 引言众所周知,博物馆文物保存空气环境质量和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文物保存质量的好坏、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保存环境。因而,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以降低文物的腐蚀速率和劣化进程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关键。2018年,在对馆藏文物库房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完成了《太原市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调查与监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9期2021-11-27

  •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开展策略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编制完善的实施方案与管控措施,对现代化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当前,各城市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以便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高效服务,且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创新发展阶段对各项影响因素与问题细致化探究,为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制、措施实施等提供重要依据,避免影响博物馆文物完整性。同时,还在内部区域规划阶段考虑到文物类别、性质等不同,控制展柜规格、材质、灯光等,可烘托良好氛围,激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8期2021-11-18

  • 馆藏壁画的保护
    对症修复、预防性保护三方面入手,从揭取方式、支撑体材料的选择、胶结剂的选择,到各种病害的治理,最终实现对壁画保存环境的整体监测和控制,治标治本,完成馆藏壁画的综合保护。关键词:馆藏壁画;现状调查;对症修复;预防性保护一、现状调查馆藏壁画主要对象为墓葬揭取壁画,按照博物馆藏品来源方式的不同分为考古发掘、调拨、捐赠等。针对考古发掘来源方式的壁画,大中型博物馆可以参与其中的揭取、搬运工作,对壁画保存现状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调拨等方式来源的壁画,则对其历史信息

    东方收藏 2021年8期2021-09-03

  • 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管理能力和预防性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相关问题,从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要素信息获取与定量表达、自然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不同气候条件区域和不同类型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监测策略和风险管理框架等五个方面开展对策研究,并对相关示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减轻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提升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自然灾害;风险管理;风险评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4期2021-08-23

  • 洪涝灾害下的古遗址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
    弱性评估和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对古遗址遭受自然灾害的案例分析、古遗址特征分析、病害特征分析以及洪涝的作用机理分析显示,影响古遗址脆弱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遗址本体性质、赋存环境及遗址保护管理三方面。在文物本体特性方面,主要有文物的材料、结构特性以及影响文物结构稳定性的裂隙、掏蚀、坍塌、冲沟这4大病害类型;在保护管理方面,主要有遗址的保护机构、人员、防洪排水系统建设情况、保护工程和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监测预警系统6大因素;在赋存环境方面主要是遗址微地形地貌等场地条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4期2021-08-23

  •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
    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立一整套环境监测系统,完成库房区域无线全覆盖,实现对全部库房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及时感知和反馈,以及配备必要的手持式环境检测仪器,定期检测和评估无线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全面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关键词:太原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保存环境0 引言太原市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至2008年前一直处于筹备阶段。2009年开始新馆建设,2013年主体建筑完工,是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革命传统教育和全市文物保护于一体的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3期2021-08-23

  •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与思考
    化工作,对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及时对馆藏文物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控及控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所带来的损害,大幅度增强馆内风险预控能力。本文以文成县博物馆为例,梳理和总结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及相关思考,以全面推进馆藏文物预防保护工作。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目前,馆藏文物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物保护工作的力度和难度也不断增加。文物保护工作不再是以及时补救性保护为主,而是逐渐转向提前预防性保护,以往保护文物本

    收藏与投资 2021年7期2021-08-11

  • 山西博物院馆藏革命类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分析研究
    命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不仅有助于保存,为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提供服务,而且对于深化推进山西地区革命史的研究,弘扬山西地区优良的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山西博物院馆藏革命类纸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针对山西博物院馆藏纸质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山西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纸质类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参考。关键词:纸质文物;预防性保护;微环境调控;分析研究0 前言山西博物院是国内大型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古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2021-07-16

  •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和应对策略
    分认识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有助于减少藏品受到的各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破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关键词:藏品保护;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博物馆是藏品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等文化教育功能的公共机构,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藏品标本为依托,紧紧围绕藏品来开展各项业务。博物馆的

    收藏与投资 2021年3期2021-07-01

  • 浅谈文物的赋存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问题
    赋存环境及预防性保护问题开展浅要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物预防保护的技术水平。关键词:文物资源;不可再生;赋存环境;预防性保护文物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本身更加珍贵,只有实施好文物的保护措施,增强文物保护预防管理,才能有效抑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恶劣影响。只有分析并管理好文物在全暴露、半暴露自然环境及人工营造环境中的预防保护,才能更好地开展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避免文物遭受侵蚀和损害,达到长期保护文物的目的。1 文物赋予环境及影响1.1 全暴露的文物赋予环境及其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0期2021-06-24

  • 中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再思考
    昕群摘要:预防性保护作为一种先进保护理论,旨在通过最小干预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建筑遗产价值真实完整地保留下来,近年逐渐成为国内外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梳理预防性保护理论演变和发展现状,深入探究了中国古代预防性保护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西方预防性科学理论的演变,梳理了预防性保护的定义、内涵,并基于预防性保护的框架,指出目前国内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包括传承不足,框架体系不完整,相关技术和机理研究不完善,政策和法律基础薄弱等。从文化、制度、技术、流程等

    中国文化遗产 2021年1期2021-06-24

  • 浅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以更好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关键词:基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博物馆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是收藏、展示和研究,而收藏是展示和研究的基础。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单位,肩负着文物保护与保管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2021-06-21

  •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监测的实践与经验
    楠摘 要:预防性保护监测是推进文物建筑遗产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重要抓手,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宁波市保国寺将预防性保护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在国内较早启动了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科技保护监测体系的研发,经历了架构、更新、提升三个阶段,其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值得遗产保护管理单位参考借鉴。关键词: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监测;实践“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了对建筑遗产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随着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与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2021-06-02

  • 宁波市江北区不可移动文物动态监测与实时评估工作调研报告
    动维修向以预防性保护、主动调控周边环境转变。同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实现对文物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也成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和未来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宁波市江北区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庞大、分布较广、类型多样,经过调查,通过实施动态监测与实时评估项目,可以减缓或降低各类风险对不可移动文物带来的危害。关键词:文物;监测;评估;预防性保护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2021-06-02

  •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
    持,将文物预防性保护观念贯穿展陈过程始终,使陈列与保护修复二者相辅相成,达到最大化展示、最小化干预的效果。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陈;虚拟修复;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0 引言依据《威尼斯宪章》中规定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布兰迪在《修复理论》里阐述的“可辨识、可逆、预防性”原则,以及萨尔瓦多在《当代保护理论》中对经典保护理论所提出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现代文物保护修复理念也在不断思考中前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先生提出,在保护文物的众多措施中,预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2021-04-06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
    馆为例,对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意义和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实际状况、施行的预防性保护方法及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等进行阐述,论证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方法,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0 引言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各地博物馆的生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博物馆文物作为博物馆的基础构成要素,其寿命不仅与自身材质和特征有关,还与出土后所处的保存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保存环境不符合文物的保存要求、管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2021-02-24

  • 新时代革命纪念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思考
    新时代文物预防性保护进行阐述,探究革命纪念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以此提出相关措施。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色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本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革命文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滋养。2018年7月,我国政府便印刷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对于革命文物的保护提出了有效的建议。由此也体现出我国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极为重视,而革命纪念馆文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2021-02-18

  • 博物馆油画藏品的保存环境与预防性保护
    影响,提高预防性保护意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环境调控措施。本文在分析环境因素对油画藏品的影响后,详细介绍油画藏品日常保管与维护的方法,旨在为油画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油画藏品 环境监测 预防性保护油画藏品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油画艺术风貌,对提升大众艺术审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博物馆油画藏品的观赏需求,馆藏油画的预防性保护成为文博系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预防性保护的内涵是对博物馆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调控和管理,从而抑制温度湿度变化

    油画 2021年4期2021-02-03

  •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分析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成为博物馆的工作重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文物内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减缓文物的老化速度,并较好地控制老化过程,将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延长文物寿命,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与作用。本文阐述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保存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重要性;影响因素馆藏文物具有历史、人文、艺术、科学、纪念等方面的价值,还因其不可再生性而弥足珍贵。文物保护工作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2021-01-16

  • 陕西省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及预防性保护情况的调查分析
    敏摘 要:预防性保护是当前馆藏文物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结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内容,对陕西省重点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设施、环境质量等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陕西省二级以上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情况,建议注重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持续的总结分析与评估。关键词: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预防性保护0 前言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2年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展了陕西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查及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现结合相关工作,对陕西省主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8期2020-12-07

  •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287-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203一、引言文物预防性保护这一概念于1930年意大利罗马所召开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被首先提出,当时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仅仅是停留在温度与湿度控制这一层面之上,但是文物预防性保护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而言有着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直至后来文物预防性保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11-23

  • 影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文物预防性保护探讨
    保护因素;预防性保护;保护管理1 文物相关基础知识文物受年代、时间、材质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储藏期间会发生各种意外,所以在很多大型博物馆内都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所谓的预防性保护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储存文物的空间进行一系列保护处理,并在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下,保证文物所处的区域是安全稳定的。近几年有关全国文物腐蚀概率的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一半的文物在收藏期间遭到损坏,其中有16.5%的文物由于腐蚀遭到了损坏。这些数据表明环境因素对文物储藏有着巨大的影响。专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2020-10-26

  • 关于预防性保护措施在馆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关键词: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博物馆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因此各类文化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等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去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满足大众精神文明追求的责任,还具备德育、美育等教育职能。为了增强博物馆的各项职责,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博物馆的需求,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成了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确保各博物馆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5期2020-10-26

  • 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以期推动文物的良好傳承。该文在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基于影响馆藏文物保管的因素,提出了几点预防性保护措施,并对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简要的研究。关键词:馆藏文物  预防性保护  影响因素  艺术价值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a)-0227-03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the Preven

    科技资讯 2020年22期2020-09-23

  • 天水市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数据分析
    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历年来的数据分析为理论依据,对馆藏文物保护现状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建立天水地区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技术参考数值,并归纳出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天水市博物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使天水地区博物馆在将来实施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过程中有所受益。关键词:天水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数据分析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馆和天水地区博物馆的领头羊,常年致力于典藏具有地方特色文物的征集、预防和保护、整理、研究、展陈及社会教育等工作,使所有工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2期2020-09-17

  • 探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五”以来,预防性保护逐渐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通过了解我国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发展进程,增强对预防性保护的理解,梳理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工作内容,提出基层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方面的建议。关键词:预防性保护;博物馆;藏品;环境1 文物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文物预防性保护”这个概念是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预防性保护已成为国际文物保护的共识。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相对应,一个是主动保护,一个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9期2020-07-29

  • 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探究
    】本文通过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依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了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必要性,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保护措施,旨在为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文物收藏;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文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有形体现。但是近些年来很多文物都因为各种原因损坏、丢失,导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产生损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包含湿度、污染、光照、有害生物等因素。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坏防患于未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2020-07-04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的土遗址保护
    ;土遗址;预防性保护;风险应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将预防性保护界定为,是指通过防护和加固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灾害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害、以及灾后需要采取的修复措施的强度[1]。《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预防性保护策略。土遗址作为见证中华文明的重要实物依存,长期遭受风蚀、雨蚀、冻融、地震等多种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影响,一直是文物保护领域公认的难题。本文在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统万城遗址保护修缮工程案例的阐释,探讨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3期2020-06-24

  • 初论牺牲性保护:建成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种科学意识与策略
    牲性保护是预防性保护、最小干预及持续维护等保护原则在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结合运用。牺牲性保护的概念强调,为了保护原材料应牺牲后添加的修复材料,并通过持续监测和定期维护,使得建成遗产得到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其本质旨在强调保护修复是创造一种更利于遗产本体续存的平衡。牺牲性保护理念在砖石遗产的保护修复中最为成熟和普遍。目前牺牲性保护理念在我国文物保护实践应用有限,一方面是由于该理念的保护措施与部分现行文物保护法规要求相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于可量化牺牲性保护指标及耐久性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3期2020-06-24

  • 关于开展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工作的几点想法
    摘要:预防性保护作为一个外来词,21世纪初传入我国并逐渐进入遗产保护体系。目前西方博物馆/艺术品保护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关于预防性保护的知识体系和规范性参考框架,而在不可移动文物领域预防性保护则是比较新的概念,其概念和框架还在不断演变和完善。虽然近几年来,国内政策层面开始逐渐重视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问题,但总体而言目前还处于概念推广阶段。结合国际研究最新成果以及国内遗产保护研究、实践和管理现状,提出国内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的相关建议,基础研究应着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3期2020-06-24

  • 文物健康体检在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卿文摘要:预防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实践集中在对“明星”文物的保护,即对高保护级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评估、监测和检测等。相比之下,对数量极其庞大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却少之又少,特别是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对象的“预防性维护”目前依然是空白。北京大兴、昌平及房山等地区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显示,从基层的直接需求出发,以“文物健康体检”为形式,运用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3期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