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

2021-02-24 19:13蒋海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

蒋海丰

摘 要:博物馆文物是博物馆核心价值所在,是博物馆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根源,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科学保护,有助于挖掘其价值和内涵,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有效开展历史研究和进行文化传承。文章以诸暨市博物馆为例,对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意义和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实际状况、施行的预防性保护方法及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等进行阐述,论证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方法,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

0 引言

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各地博物馆的生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博物馆文物作为博物馆的基础构成要素,其寿命不仅与自身材质和特征有关,还与出土后所处的保存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保存环境不符合文物的保存要求、管理不善,就极易导致文物损坏,丧失其应有价值。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够使珍贵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存,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从而更好地传播地方文化、研究地方历史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

1 预防性保护及其意义

20世纪30年代,预防性保护的概念首次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它是指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采取的延缓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损害的措施和行动。预防性保护对转变文物管理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不计流失海外和民间收藏文物的前提下,全国国有文物数量10815万多件(套)。当前,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所有博物馆甚至整个文保领域科学管理馆藏文物的共识,为文物保存、修复、保养、陈列、研究、鉴定等各个环节提供比较安全、稳定、适宜的环境,避免温度、湿度变化和空气污染、光污染以及微生物影响导致的不可逆破坏,延长文物寿命。只有在传统的文物修复性保护基础上,结合现代理论与科技,重视文物本体与储存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中的参与程度,才能真正做到保证文物的安全。面对形式各异、价值珍贵的藏品,开展预防性保护尤为必要。因此,从源头保护文物,有效监测和调控文物保存环境,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缓因环境因素产生的文物损害,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预防性保护研究的关键。

2 诸暨市博物馆文物保存现状

2.1 博物馆概况

诸暨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越王勾践图谋复国之所,于越文化的发祥地。诸暨市博物馆地处环境优美的暨阳街道东一路18号菱塘山上,毗邻城市广场,1998年10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精神,博物馆从2004年5月1日起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藏文物数量近40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207件。

2.2 文物收藏与保存现状

诸暨市博物馆文物按质地分类,主要包括陶瓷、铜器、铁器、石质、纸质等。

文物主要病害有:瓷器污渍、裂痕、脱釉;铜器、铁器磨损、锈蚀;字画纸张发黄、字迹模糊等。

博物馆内设“諸山毓秀浣水流芳”基本陈列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民俗厅、临时展厅四大展厅。“诸山毓秀浣水流芳”基本陈列厅以历史文物陈列为主要内容,分“文明之光”“越国古都”“浙东望县”“名士之乡”四大部分,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农耕发达、名产荟萃、文风昌盛、名人辈出的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主要展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民俗厅主要通过节庆礼仪、日常生活、农副生产、民间工艺四个部分的内容,对诸暨自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民俗风情做一个大致展示。临时展馆主要是用来不定期举办各种具有科普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展览。

现有库房除书画库房已完成恒温恒湿改造投入使用以外,其他全部采用密集架形式存放文物,文物裸露在文物架上,自然状态存放。展厅内的展柜陈旧,密闭性不好且材质较差,照明系统没有调光功能。

2.3 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现状

2.3.1 环境检测设备情况

博物馆内未安装任何环境检测设备,缺乏会对文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害气体、温湿度、光照的检测,无法实现对展厅及库房文物保存环境状况的准确感知。

2.3.2 环境调控设备情况

诸暨市博物馆在环境调控设备方面除书画库房配备恒温恒湿系统外,博物馆展厅和其余库房都只配置空调系统。库房内虽有空调系统,但是无新风系统。库房内部建筑材料或文物自身散发的污染性气体无法及时排出,空气质量欠佳,不利于文物的保存。

2.3.3 展柜及照明情况

博物馆展厅内展柜使用多年,存在展柜玻璃材质隐患、展柜破损、陈旧、维护不便、展柜密闭性差、展柜光照较强等问题,且不具备调光功能,含有微量紫外光,在标准要求之下,但光照强度过高,应配置离线检测设备,有针对性地对展厅进行调光,降低光照强度。

3 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方案和方法

综合评估馆藏品保存、展示环境现状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国际行业中成熟的文物预防性保护经验,特别是基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单位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馆内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

3.1 建立全面的文物保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调控体系

针对诸暨市博物馆库房和展柜只配有空调系统,无任何湿度调控等环境保护设施、无法有效调控湿度、文物自然存放的情况,首先需要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有效升级,建立气密恒湿低氧储藏系统、低氧恒湿气密展柜系统,改造照明系统等,实现对文物储藏、展示环境的有效监测和调控。

3.1.1 气密恒湿低氧储藏系统

建设气密恒湿低氧储藏库房系统,通过配套高纯制氮系统、控湿装置、增氧装置、安全保护报警装置、综合检控装置等,调节库房内湿度以及氧含量,起到防虫防霉的效果。使用前,将文物放置于气密库房内,关闭气密门。使用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或者综合检控装置等进行低氧气密库房内相关参数的设置,通过“一键式”启动,系统依程序自动启动检测、制氮、控湿等单元,依据设定值自动调节各单元工作状态,使各低氧库房内的氧含量和湿度等始终维持在设定值范围内。

3.1.2 低氧恒湿气密展柜系统

展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空间大、人流密集,对文物本身产生危害的因素多。文物在展厅环境中重要的保护设施就是展柜,建设低氧恒湿气密展柜系统能有效保护展厅文物。

这个系统主要由气密展柜、制氮系统、控湿装置、综合检控装置等构成。使用时,将不同质地的文物分别放入不同编号的气密展柜内,并在综合检控系统上对应选择或设定不同展柜内的湿度、氧含量等参数,通过“一键式”启动,系统依程序启动各分系统设备,并根据气密展柜的氧含量、湿度检测结果,自动调节各分系统的工作状态,依次调节展柜内氧含量、湿度等参数,使其达到并长期维持在设定值范围内。此外,该系统还配置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历史数据等,并进行显示、存储、查询。同时,系统还具有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功能,管理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通过Internet可查询设备设定参数及运行状况,接收历史数据、故障报警等。

3.1.3 改造照明系统

文物在展厅环境下的保护要点除温、湿度外,另一项重要因素就是照度。根据我国《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对文物陈列的照度规定(表1),升级的展柜照明系统应选用适于文物展示的LED冷光源,不含紫外线与红外线,调光过程无频闪,采用柜顶部照明。

3.1.4 增加LED电子显示屏

博物馆一项重要使命是向观众呈现历史、传承历史文化,馆内增加LED电子显示屏,与相关系统配合使用,不仅能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向观众提供准确的博物馆信息和馆藏文物信息,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观众与文物的过近接触,间接实现了对展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3.2 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系统

硬件的完善,保障了对文物保存环境各项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要改变过去文物保护工作多数是事后保护、修缮的被动局面,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就要有能力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評估,设定各项指标的合理区间,通过分析及时判断文物保存环境状态,设立环境监测评估系统。

3.2.1 设置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终端

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终端是一种集环境指标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电源模块为一体的智能化环境监测仪。目前能满足博物馆室内文物保存微环境、低浓度特点需求的有温度、湿度、甲醛、有机挥发物(VOC)、光照度、紫外线等基本环境指标传感器。

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终端的设置要依照两个原则:①全区域覆盖,对库房内全部文物存放区域进行有效覆盖;②优先满足环境敏感文物和珍贵文物展览及库藏区域的监测需求,保障重要监测区域内监测点的科学布设。

3.2.2 设立环境监测平台,根据环境监测结果适时改善藏品保存环境

通过环境质量分析评估系统对所获数据进行的科学分析,就能将文物保存环境的具体情况如实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管理人员可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平台对文物保护环境的监测指标进行实时信息监测、储存、分析、评估、预警、查询、交流和管理决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向相关人员报警,根据环境监测平台对获取数据分析的结果,运用多种方式对环境进行调控,及时改善文物保存环境。配合植入的应急预案,还可以支持高效风险预控的科学管理。

3.3 建立博物馆环境监控管理机制

结合诸暨市博物馆的单位管理体系,从全面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有效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工作出发,研究建立示范单位各具特点的博物馆环境质量监控和风险评估管理体系,从管理程序、规章制度、设施装备等方面规划构成单位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①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员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识;②设专人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管理、监测、分析和调控工作,提高文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管理水平。

只有强化意识,高度重视,形成制度,综合管理,才能应用好技术,达到措施有效的效果,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水平和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好珍贵文物。

4 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

文物预防性保护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持续性工作,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同,更有大批同行在不断践行。诸暨市博物馆开展的文物库房和展柜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展柜照明系统升级改造、LED电子显示屏设置等预防性保护措施,是加强预防性保护工作的良好开端,是针对当前突出问题进行的保护。目前已经完成和进行中的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工程和安防提升工程。基本陈列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基本陈列的制作和临时展厅展柜更换。安防提升工程包括消防改造提升工程、技防提升工程、物防提升工程。未来还会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纳入预防性保护工作中,不断丰富预防性保护方法,扩大预防性保护范围,最终达到文物全部重点保护。这样才有助于延长文物寿命,提升文物教育价值、科研价值,促进历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高杰.浅谈文物的赋存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问题[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5):82-84.

[2]徐进,祝碧莲.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一期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12):189-194.

[3]刘英英.论中小型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以泉州市博物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206-207.

[4]王德蓉.博物馆藏品科学保护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07-209.

[5]周素颜.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与思考—以文成县博物馆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1(7):82-84.

[6]狄欣怡.浅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5):140-142.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环境监测取样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用分析
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具备CO2激光探测能力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效果图)
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水和废水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探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