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
- 中药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白及电化学指纹图谱,对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进行鉴别研究,为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lousov-Zhabotinski(B-Z) 振荡反应研究白及及其伪品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以BrO-3+H++Ce4++丙二酸为震荡体系,考查温度、转速、加入量等条件对指纹图谱的影响;最佳测定条件为温度310 K、转速600 r/min、白及粉末加入量0.1000 g。结果:白及与其伪品“水白及”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参数相差较大。结论:电化学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9期2023-11-22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白及临床外用特点及其用药规律
基于數据挖掘对含白及的外用方药用药规律及应用特点进行探讨,旨在为白及相关外用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相应方向及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收集并筛选含有白及的外用中药处方,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0、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含白及外用中药方剂总计92首,共含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10-11
- 不同郁闭度八角林下人工白及生长特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白及在不同郁闭度林下栽培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在玉林市六万林场不同郁闭度(0~0.2、>0.2~0.4、>0.4~0.6、>0.6)的八角林林下开展桂及1号白及品种种植试验,分析其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郁闭度大于0.2时,随着郁闭度增加,白及叶片叶长增长,叶间距加大,但叶片宽度和地径(茎粗)变小;郁闭度大于0.4时,随着郁闭度增加,叶片SPAD值、氮素含量有所降低,而叶片含水量增加;白及生长4年后收获的假鳞茎鲜产量、干物率、干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6期2023-07-04
- 白及胶药理作用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301617)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chb.f.]是一种传统兰科中药植物,又称良姜、苞舌兰、白给等。其味苦、甘,性微寒,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陕西等地,常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烧烫伤、皮肤皲裂和疮疡肿毒等出血性疾病[1]。白及胶是从白及茎块中提取出的具有一定黏滞性的胶状物,其药用价值颇高,是白及的主要成分,又称作白及多糖[2],具有止血、生肌、消炎、抗菌和止痛等多种功效。其结构复杂,主要成分是由四分子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2022-08-15
- 白及组培苗炼苗及林下种植技术要点
殖技术可有效提高白及生产质量。从炼苗时间及场所选择、基质处理、瓶苗选择与瓶内炼苗、清洗栽植和苗期管理等环节介绍白及组培苗炼苗技术要点,并从合理选择林地、精细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根茎等方面阐述白及林下种植实用技术要点。关键词 白及;组织培养;炼苗;林下种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31白及(Bletilla striata)又名白芨、百芨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4期2022-05-22
- 白及基因组DNA分离方法效果比较
摘 要:以白及为试验材料,采用优化的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白及叶片的基因组DNA。结果表明:优化的CTAB法提取出的DNA检测浓度值为252.8~664.8 ng/μL,试剂盒法的检测浓度值为31.7~52.3 ng/μL。证明优化CTAB法和DNA试剂盒法都能获得基因组DNA的良好完整性和高纯度。关键词:白及;DNA提取;优化的CTAB;试剂盒法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7-002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7
种子科技 2021年17期2021-10-29
- 珍稀药材“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要:针对市场上白及品种混雜,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优质品种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收集、整理、鉴定普洱市白及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优良株系初选、复选、决选,并在不同区域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新芽分化、植株生长情况、假鳞茎产量、品质、抗性为评价指标,成功选育出“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关键词: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0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7 文献标志码
种子科技 2021年15期2021-09-28
- 同一生境下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群差异的初步研究
摘 要: 为揭示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群落特征异同的内在机制,该文运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白及和黄花白及叶、茎、块茎、根等组织中内生细菌16S rDNA、内生真菌ITS区进行检测,分析内生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比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差异。结果表明:(1)白及和黄花白及各组织内生细菌H指数为1.77~2.51,内生真菌H指数为1.79~3.18。(2)内生细菌表现为茎、块茎和根中相似,叶中差异较大;内生真菌
广西植物 2021年7期2021-09-12
- 不同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阳摘 要: 白及的自然繁殖率极低,组培育苗是其种苗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探索提高白及组培育苗质量及缩短育苗周期的高效人工光环境,该文以紫花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红蓝光组合中的蓝光占比,有利于促进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白及的球茎大小与红光的占比呈正相关;在红蓝组光合中增加25%的绿光(2R1B1G),可显著提高白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進组
广西植物 2021年4期2021-06-29
- 药用植物白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梅[摘要] 综述白及近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科学依据。白及是一种传统常见中药,不仅用药历史悠久,而且药用价值高。研究显示,白及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白及多糖、茋类化合物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活血止血、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抗癌、抗肿瘤、促进创伤愈合、抗病原微生物、保护黏膜、抗溃疡、美白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等。目前白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白及;白及多糖;茋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综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4期2021-04-06
- 白及栽培技术要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戴应和摘要:探索白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白及的种植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对近10a白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包括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与环境、栽培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防治。结果表明:白及人工栽培种逐年扩大,种植集中化,再加上生长环境的改变,病虫害愈发严重,缺乏系统地总结白及栽培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本文通过对白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关键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白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关键词:栽培技术;白及;病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31文献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4期2020-10-20
- 白及林下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种植的发展方向。白及是中国珍稀中药材之一,野生资源已经枯竭,人工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白及林下生态栽培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多年试验研究成果,总结出白及林下生态栽培关键技术。关键词: 白及;林下生态;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4-0087-02中药生态种植是在药材种植过程中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尽量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对气候、生态环境、土质等不同要求,以提高中药品质的生态种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9-22
- 不同基质和温湿度对白及种子育苗的影响
湿度对陇南紫花大白及种子直播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甘肃绿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绿能瑞奇育苗栽培营养基质,控制温度为30 ℃、湿度70%条件下,白及种子直播育苗出苗率高、种苗健壮、土壤病虫害和杂菌少、产量高且繁殖速度快。关键词 白及;基质;温度;湿度;种子育苗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063-0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5期2020-08-16
- 白及种植技术探讨
陆彩金摘 要 白及是野生中药材,由于人口大量增长、用药量增加以及白及的持续开发和使用,其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目前白及产量已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使用需求,特别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人工种植成为白及资源短缺的必然解决方案。基于此,对白及的种植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初步探究,为白及的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关键词 白及;种植技术;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5.008白及是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5期2020-08-12
- 浙江地区白及草害生态绿色防控技术
除草成本高是影响白及栽培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项目实施,总结了一套成本低、控草效果好、增产增效明显的白及草害生态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稳定白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白及;草害;生态绿色防控;浙江地区中图分类号 S567.239;S45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094-0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3期2020-08-04
- 简述中药白及规范化种植技术
针对性不同,其中白及作为常用药物,其主治吐血、外伤出血等病症。伴随近年来中医的传承和继承,对白及药用需求大幅度提升,正因如此,过度的采摘、使用破坏了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致使野生白及数量快速减少,为了保证临床的用药量,人工种植成为关键,但由于播种期短,技术体系不成熟,缺乏成熟的播种经验,大多数企业或农户的人工播种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基于此,从白及品种选择、土地选择、土地整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白及种植技术,希望能够通过建立白及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1期2020-06-21
- 8种药剂对紫花三叉白及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白及上初次发现的两种重要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棘跳虫 Hypogastrura communis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共使用8种药剂在普洱市白及规模化种植基地内进行了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7天后,防治朱砂叶螨的5种药剂中,20%甲氰菊酯EC 2 000倍液的防效(91.4%)和速效性最优;10%阿维菌素SG 10 000倍的防效(84%)略低于15%哒螨灵EC 2 000倍(85.1%)
植物保护 2020年2期2020-06-08
- 白及斯密二鬃蓟马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措施
摘要 随着白及种植面积和种植地区的不断扩大,白及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都在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斯密二鬃蓟马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斯密二鬃蓟马的防治提供参考。關键词 白及;斯密二鬃蓟马;特征特性;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6.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126-0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7期2020-04-26
- 白及蔗糖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 為揭示白及蔗糖合成酶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该研究以白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白及蔗糖合成酶的关键基因SuSy,对SuSy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Sy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1)白及SuSy基因长度为2 215 bp,编码737个氨基酸,与铁皮石斛、文心兰和蝴蝶兰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92%和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uSy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亲
广西植物 2020年2期2020-04-17
- 陇南白及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连虎摘要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及一定的观赏和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从陇南白及的分布环境、种质资源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以期为陇南白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白及;分布环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甘肃陇南中图分类号 S567.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093-02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1期2019-12-25
- 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对四川省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为加强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白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四川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破坏严重,尤其是白及已濒临灭绝,资源蕴藏量仅1 500 kg。黄花白及适应力强,分布广,调查区域的资源蕴藏量为14 660 kg。小白及主要分布于山地峡谷区域,调查区域资源蕴藏量为16 380 kg。[结论]白及野生资源已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急需加强保护。黄花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2期2019-12-13
- 特色藏药材白及规范化栽培加工技术
旦真次仁摘 要:白及因其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而广受欢迎,但因其栽培不易成活,产量及质量都较低,造成资源短缺。为了提高白及的产量和质量,该文从选地整地、选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特色药材白及栽培技术,为白及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关键词:白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中图分类号 S64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043-03Abstract:Bletilla striata is very popular for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1期2019-12-09
- 白及的综合利用价值及繁殖栽培技术探讨
摘 要 白及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同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介绍了白及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习性、应用价值、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白及提供参考。关键词 白及;利用价值;繁殖;栽培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8.004白及(Bletilla striata),又名白芨,别名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等,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0期2019-11-25
- 白及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
文艳摘要:指出了白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用药广泛,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多样,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为实现对白及的高值化利用,要对白及多糖提取工艺加以优化。采用水提醇沉法对白及粗多糖的提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值)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即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4h,提取一次,白及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36.53%;采用超声法对白及粗多糖的提取(料液比值、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最佳
绿色科技 2019年18期2019-11-22
- 药用植物白及种苗繁育研究进展
王玉和摘 要: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白及种苗繁育是保证白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主要对现有的白及种苗繁殖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关键词:白及;繁育;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7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36-03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ex A.Murray)Rchb.f.],也称白芨,“及”与“芨”通用,为兰科白及属多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6期2019-10-08
-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白及原球茎液体培养基
BBD) 法优选白及原球茎液体培养基,提高白及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的诱导率。方法 采用3水平4因素设计BBD实验,在30 g/L的蔗糖溶液中添加大量元素(MS)、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和玉米素(ZT)作为白及原球茎液体培养基,并通過响应面法优选4种添加物浓度配比。结果 BBD实验模型设计成功可用于响应面结果优化,经响应面优化后,在1 mg/L MS、2 mg/L 6-BA、0.5 mg/L NAA、0.07 mg/L ZT条件下,白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9-10
- 白及蒴果长宽重与种子质量相关性研究
枚大小差异明显的白及蒴果为材料,研究了白及蒴果形态(蒴果的长、宽和重量)与种子质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白及蒴果的分级标准为:一级:长≥35 mm、重≥1.1 g,二级:长29~35 mm、重0.9~1.1 g,三级:长25~29 mm、重0.7~0.9 g;(2)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有胚率差异明显,一级98.38%>二级84.67%>三级9.17%;(3)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萌发率差异明显,一级98.44%>二级78.64%>三级19.44%。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2期2019-09-10
- 白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孔祥福【摘 要】白及种植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地理条件选用不同的种植模式,本文主要就大田集约化种植以及林下种植这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当前药材市场对白及的供应需求、价格以及栽种成本等因素展开综合性分析,望有助于白及种植人员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植模式所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为今后的种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詞】白及;种植模式;成本;效益白及在市面上拥有多种称呼,如连及草、朱兰、白给等,生物学上属于兰科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1]。白及根系较为发达,为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2019-07-24
- 白及种苗繁育及其质量分级研究进展
量分级方面综述了白及种苗繁育及其质量分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白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 白及;种苗繁育;质量分级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068-02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植物[1],以假鳞茎入药,具有消肿生肌、收敛止血的功效,主治痈疮肿毒、咯血、吐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期2019-07-11
- 白及在美容美白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对美容美白产品中白及的应用,首先对白及这一中药展开介绍,明确其在美容、护肤、美白等方面的功效,其次分析研发中药材美容护肤品要点,并从挑选合适的剂型、体现白及胶功效、搭配其他中药使用、增加美容美白产品研发四个方面着手分析白及的应用,为今后白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白及;美容美白产品;白及多糖;挥发油【中图分类号】R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作为我国常用中药材的之一,白及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2019-07-08
- 低温胁迫对白及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要 為了研究白及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以一年生白及为试材,分别进行22、18、14、10 ℃4个低温处理,之后再置于26 ℃进行恢复培养,分别于处理0、7、14、21、28 d和恢复培养的3、7 d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4和10 ℃处理下,白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4 d时Ci最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o上升,Fv/Fm、Y(II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5期2019-06-20
- 怀集县三个白及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摘 要 白及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因此,规模化人工栽培与示范已成为缓解其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林下种植既保存森林的覆盖面积,又为白及的生产提供资源。为探索白及 (Bletilla striata) 在广东怀集地区马尾松林下的适应性,于2015年从云南、贵州引进白花白及、紫花三叉白及、黄花白及三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观测其出苗率、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在3年的连续种植中,紫花三叉白及的株高、叶片大小、新鳞茎数都显著高于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期2019-06-11
- 白及苗期猝倒病的化学防治
筛选高效药剂防治白及苗期猝倒病,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9种常用抑菌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试验表明,68%精甲霜锰锌的防效最好,达90.44%;43%戊唑醇和12.5%氟環唑的防效分别为77.66%、81.15%;80%代森锰锌、45%咪鲜胺、15%噁霉灵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分别为66.34%、70.43%和69.39%。结论:生产上建议将68%精甲霜锰锌、43%戊唑醇、12.5%氟环唑交替使用防治白及苗期猝倒病。关键词:白及;猝倒病;防治白及Bleti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3期2019-04-19
- 陇南白及绿色种植技术要点
南市特有的中药材白及品种(白及、黄花白及),结合现阶段大健康、绿色中药材产业需要,通过白及野生驯化及大田栽培技术总结,制定陇南白及区域特色中药材绿色种植技术,为全市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建立白及绿色种植基地,指导当地白及产业的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助农增收。关键词 白及;黄花白及;绿色种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14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10期2019-01-30
- 白及胶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23000)中药白及(Bletillastriata)为兰科植物的块茎,用药历史久远,主要产地有贵州、广西、安徽、陕西、甘肃等.白及在临床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但野生白及资源因采挖日趋减少,价格急剧上涨[1-3].现代研究表明白及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白及胶[4],又称为白及多糖,白及胶是评估白及品质的重要参考依据[5],不同生长阶段和地区白及球茎白及胶含量不同[6-7].因此,随着白及产业的发展,提取和测定白及胶含量是探究白及品质的必要技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6期2019-01-10
- 滇产白及与其习用品的对比鉴别研究
摘要:目的对滇产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药材进行鉴别,建立3种滇产“白及”的对比鉴别方法。方法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着重对药材表面特征、横切面及粉末等显微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滇产白及与其习用品黄花白及、小白及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同时找出了三者间的明显差异;应用性状与显微鉴别方法可以很好的鉴别三种习用品。结论黄花白及与小白及有其习用的合理性,应对二者的安全性、药效等进行深入研究,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建立了一套利用性状和显微特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7
- HPSEC—ELSD法同时测定白及多糖的分子量和含量
的:建立同时测定白及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SEC-ELSD)法。色谱柱为TSK-GEL G4000 PWXL,流动相为纯水,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3批白及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含量。结果:白及多糖的重均分子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4.17~178.00 kD(R2=0.985 5),BT07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508 0~5.080
中国药房 2018年9期2018-09-10
- 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研究
摘要:为获得大量白及(Bletilla striata)种苗,扩大栽培种植面积,实现白及规模化大田生产,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白及种子生长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1、温度25 ℃、光照时长16 h/d、湿度为100%的环境组合对白及种子生长最有利,出苗率达到69.45%。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温度>基质配比>光照时长。关键词:白及(Bletilla striata);直播育苗;环境因素;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S56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2018-07-18
- 白及种子不同处理方式对发芽成苗的影响
胜[摘要]为提高白及种子育苗效率,通过组培后炼苗、催芽后直播和经特殊处理后直接撒播育苗方式,观察发芽率、成苗率、统计劳动耗时,确定合理经济的白及种子处理方式和育苗方法。结果显示,组培方式育苗综合成苗率不足60%,劳动耗时多;直播育苗综合成苗率均达到70%以上。白及种子特殊处理后大棚撒播具备劳动耗时少,成苗率高,可产业化推广。[关键词]白及;种子育苗;培养基;大棚撒播[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白及为兰科植白及Bletilla striat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2018-05-14
- 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常用椰糠、草炭、刨花、松针土作为白及生长的主要基质,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并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1∶5∶2∶2为白及的最佳栽培配比基质。[结论]该研究为白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关键词 白及;基质;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 S682.31;R28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3-0021-04白及(Ble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3期2018-05-14
- 白及总酚闪式提取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要 [目的]优化白及块茎中总酚的闪式提取工藝,并比较不同样地人工栽培白及新生茎总酚含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闪式提取条件,Folin-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结果]白及总酚闪式提取最佳条件:料液比1∶40、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电压160 V、提取时间100 s;5个样地的7份栽培白及新生茎,总酚含量最低的为0.10%,最高的为0.67%。[结论]闪式提取法能满足白及总酚迅速提取的要求;不同栽培品种的白及新生茎总酚含量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3期2018-05-14
- 白及锈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娜摘要 [目的]白及锈病严重危害其生长,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海拔、土壤、种植年限三因素正交试验,调查研究锈病发生特点;在锈病早期开展药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海拔200~480 m及800~1 500 m,或砂土、壤土的白及锈病发病率、危害指数较低;海拔500~750 m或黏土的白及发病率、危害指数较高;锈病早期,以锈特(有效含量20%)1 500 g/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敌锈钠(有效含量20%)1 125 g/hm2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2期2018-01-08
-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锦淑摘要:指出了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价值和經济价值。主要从白及资源的潜在分布、主要化学成分、育苗繁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简要综述了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并就白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白及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白及;研究现状;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7-0083-041 引言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ex
绿色科技 2017年17期2017-09-30
- 都匀白及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由于都匀本地野生白及被大量采挖,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建立白及人工繁殖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建立白及植株再生体系,实现都匀本地中药产业现代化大量种苗的需求。本次实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白及进行培养获得再生苗,然后进行增殖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人工快速繁殖,以寻找都匀白及无性快繁体系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丛芽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3ml/L+KT 1ml/L+2,4-D 1ml/L;最佳丛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6-BA 2ml/L+
卷宗 2017年15期2017-07-19
- 白及与黄花白及假鳞茎产量及品质差异分析
的]分析药用植物白及与黄花白及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为白及种植户选种优质白及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种植两年的3份白及和l份黄花白及的假鳞茎产量、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及其对钙(Ca)等矿质元素的吸收特性,比较各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并分析氨基酸总含量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4份材料的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资源‘桂白4号白及>资源黄花白及>资源白及;资源‘桂白4号白及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7.22%,其次是遵义白及(7.12%),资源黄花白及和资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9期2017-05-30
-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色谱分离方法,对白及的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2-(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1)、shancigusin B(2)、shanciguol(3)、arundinan(4)、3′,5-二羟基-2,4-二(对-羟基苄基)-3-甲氧基联苄(5)、arundin(6)、3,3′-二羟基-2-(4-羟基苄基)-5-甲氧基联苄(7)、3,3′-二羟基-2′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8期2017-05-11
-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姚娬提 要:白及是一种较少见于处方的中药材。它既有良好的疗效,又可作为黏合材料使用。本文从传统书画装裱的角度切入,将白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暨新中国成立后的称谓用途,进行分析比对,并综合研判古籍引述和法律条文后得出结论:“白芨”“白蔹”“白根”“甘根”等叫法确实存在,其真实性、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行法规已明确就相关内容作出更正,不宜再进行错误的引用。关键词:白及;历史沿革;各时期称谓;解释和书写方法近日研习张平、吴澎时老师《古籍修复案例述评》一书,其旁征博引
文史杂志 2016年6期2016-12-03
- 四川省白及最佳栽培期研究
郭俊霞摘要 对白及不同栽培时期进行研究,设6个栽培时期,收获后测定产量和多糖含量,研究不同栽培时期对白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时期对白及产量和质量影响显著,因此白及宜秋季栽种,尤以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为佳。关键词 白及;栽培时期;产量;品质;四川省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70-01Study on the Best Cultivation Period of Ble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2016-11-19
- 小菇类真菌对白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菇和石斛小菇)在白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菌肥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小菇类真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空白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紫萁小菇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6 835.65 kg/hm2,比空白对照增产262.47 kg/hm2,增幅3.99%。说明小菇类真菌作底肥施用对白及产量有明显增进作用,生产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关键词 白及;紫萁小菇;石斛小菇;产量;影响中图分类号 Q949.32;S567.239 文獻标识码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9期2016-10-20
- 白及改良型牙周塞治剂的临床应用
县云山卫生院)白及改良型牙周塞治剂的临床应用安小斌1, 康劭雪2, 李英1, 刘彤彤3(1.秦安县西川镇卫生院,甘肃秦安 741600; 2.秦安县卫生局合管办;3.秦安县云山卫生院)[摘要]目的:在口腔小手术及牙周手术中临床观察自配白及改良型牙周塞治剂与传统丁香油牙周塞治剂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观察组50例手术患者用白及改良型牙周塞治剂;对照组50例手术患者用常规丁香油牙周塞治剂进行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疗效作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创面保护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6-13
- 白及优良无性系‘普洱1号’的选育施彬
要:‘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是从野生实生群体中,按照选育程序选育出来的。‘普洱1号优良无性系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平均每丛鲜块茎数量、平均单个鲜块茎重、平均每666.7m2鲜块茎产量均高于对照,是云南唯一通过实生选育的白及品种,适合于云南省相应立地条件白及种植。关键词:普洱1号;白及;无性系选育中图分类号: S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13-05Abstract: Superior Clo
湖北林业科技 2016年2期2016-05-26
- 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的细胞组织学观察
坚[摘要]为探讨白及种子发育成苗的机制,对组织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和原球茎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石蜡切片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白及种子吸水膨胀后,出现极性,远离胚柄端分化出绿色芽点,芽点发育成子叶,同时种胚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一端则出现成群的白色绒毛状假根。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遵循原套原体学说,内部分化出多束维管束后,白及由原球茎过渡到根状茎阶段。其中根原基的发育始于根状茎维管束,为内起源。当根状茎逐渐膨大,内部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成熟薄壁组织后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8期2016-05-14
- 白及组培苗冬季室内炼苗技术研究初探
625014)白及组培苗冬季室内炼苗技术研究初探黄志伟1,曹剑1,唐廷廷1,2,魏大江1(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系,重庆万州404155;2.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摘要:炼苗是白及组培育苗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育苗时间,提升幼苗质量,对白及组培苗冬季炼苗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及冬季移栽炼苗可提高其壮苗率和成活率,4种炼苗基质中,以椰糠∶黄心土∶蛭石∶珍珠岩=2∶1∶1∶1组成的基质为最佳。关键词:白及;组培;炼苗白及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1期2016-03-23
- 白及的研究进展
663099)白及的研究进展李付惠(文山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其用药历史悠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及药理活性多样,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得到不断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加强野生白及资源的保护,深入系统地研究珍稀药用植物白及,从白及的资源与栽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研究综述,并对其资源短缺解决办法提供了参考意见,以期为中药白及的临床应用、合理开发、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合
文山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6
- 中药白及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王国权)中药白及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孙爱静庞素秋王国权362000福建泉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临床药学科(孙爱静、庞素秋);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王国权)【摘要】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要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皮肤皲裂等,疗效显著。研究显示,白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联苄类、二氢菲类、联菲类、联菲醚类、菲并吡喃类、联苄葡萄糖苷类、甾体、三萜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及药理活性主要
环球中医药 2016年4期2016-03-11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杨嘉伟1,朱光明2,王康才1*,易家宁1,牛灵慧1,张梦青1,陈秋芬1,王 帅1,陈肖竹1(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2.上海华宇药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比较白及叶长、叶宽、株高及原球茎大小的差异。[结果]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间,白及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2015-12-25
- 基于组培快繁技术的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观察
徐雷摘要:为掌握白及实生苗培育过程中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种子组培快繁技术育苗,并对该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在1/2MS+1.0 mg/L NAA培养基中进行种子萌发及丛生芽诱导,7 d后种子膨大成为淡黄色球状体,21 d后种子突破种皮开始萌发,30 d后开始形成原球茎,40 d后原球茎进一步膨大、颜色逐渐转绿,部分诱导出愈伤组织,2个月后原球茎基部出现绒毛状,愈伤组织分化大量丛生芽。丛生芽在1/2MS+1.0 mg/L NAA+2.0 g/L活性炭+ 1.0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2期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