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药材“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2021-09-28 01:24刘金凤张朝玉苏智良苏茜茜严媛李新强
种子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选育

刘金凤 张朝玉 苏智良 苏茜茜 严媛 李新强

摘    要:针对市场上白及品种混雜,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优质品种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收集、整理、鉴定普洱市白及种质资源基础上,通过优良株系初选、复选、决选,并在不同区域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新芽分化、植株生长情况、假鳞茎产量、品质、抗性为评价指标,成功选育出“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

关键词: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选育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0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7       文献标志码: B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Bletilla  styiata)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要利用部位为假鳞茎,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抗肿瘤等药用功能;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兼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1-2],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安徽、浙江等省市。随着白及用途不断扩大,近年来,白及在医疗和工业生产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上白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过量挖掘导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因而目前药材供给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

云南省现有白及种植保存面积约667 hm2,由于品种混杂、良莠不齐、缺乏良种,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低,因此良种选育势在必行。本研究在收集、整理、鉴定普洱市白及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优良株系初选、复选、决选,并在不同区域开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新芽分化、植株生长情况、假鳞茎产量、品质、抗性等为评价指标,成功选育出“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以更好保护、持续开发和利用白及种质资源。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将丰富和充实普洱市乃至全省白及栽培品种类型,提高白及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产品质量。“普洱1号”于2021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云S-SC-BS-012-2020)。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2010年在对野生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从云南省普洱市收集整理白及属种质资源1 235株。

1.2   选育程序

对2011—2012年收集的种质资源1 235株开展实地考察,调查植株结构、开花结果习性、生长环境、植物学特性等。初选出peyl1、peyl2、peyl3、peyl4等4株优良单株。2013—2020年用这4个优良单株的假鳞茎作为繁殖材料,以分株扩繁的方式进行扩繁。对扩繁植株进行生长情况、发苗数量、开花、结实情况、抗性等方面的调查,并进行假鳞茎品质检测、内含物测定[3-4]。依据生物指标和内含物指标,决选出peyl1作优良单株。以peyl1优良单株的组培苗在不同区域开展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最终选育出该优良无性系。

1.3    选育指标

1.3.1   生物指标

每丛株数≥10株,平均地径≥1.0 cm;株产鲜假鳞茎≥500 g,平均假鳞茎单个鲜重≥30 g,每个假鳞茎三角状突出,鲜假鳞茎饱满,大小均匀的植株。

1.3.2   内含物指标

白及甘露聚糖≥25.0%、粗多糖≥6.0%、还原糖≥1.00%。

1.4   栽培试验

试验均采用该优良无性系培育的组培苗,种植株行距20 cm×25 cm,种植6 000株/667 m2;随机区组设计,普通白及作对照(CK),5个处理,3次重复。

1.4.1   无性子代测定及品比试验

母树实生优株经过无性繁殖,测评无性系确定性状的稳定性;2013—2015年在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民安村陈家寨4队(北纬23°06′22″、东经101°03′38″)、景谷县威远镇公榔村江边(北纬23°26′58″、东经100°39′35″)开展无性子代测定试验,面积1.1 hm2。

2017—2020年在宁洱县、景谷县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面积2.67 hm2。试验基本情况见表1。

1.4.2   区域试验

通过区域试验测评优良无性系在云南省白及产区适应情况,确定其种植区域。2017—2020年在宁洱县、景谷县、石林县、宾川县、祥云县开展区域试验,面积30.7 hm2。试验基本情况见表2。

1.4.3   生产性试验

2017—2020年在宁洱县开展生产性试验,面积7.87 hm2。试验基本情况见表3。

1.5   调查指标及方法

每个试验设置20个5 m2固定样块,样块内全部植株用钢卷尺测量株高、地径、叶长、叶宽;电子称实测假鳞茎鲜重;人工调查单个假鳞茎平均新芽分化数量。

水分、粗多糖、还原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四部水分测定法》《功能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第三章第一节粗多糖的检测方法)、GB 5009.7—2016,由云南省云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测定[5-6]。

2   结果

2.1   无性系测定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具6个成熟的假鳞茎,平均每个假鳞茎每年分化出3个新芽,平均单个成熟假鳞茎鲜重为35.4 g,平均成熟鲜假鳞茎的产量为1 170.0 kg/667 m2,分别超过对照(CK)38.0%、8.9%、50.0%。

3年生具13个成熟的假鳞茎,平均每个假鳞茎每年分化出3个新芽,平均单个成熟假鳞茎鲜重36.3 g,平均成熟的鲜假鳞茎产量2 613.0 kg/667 m2,分别超过对照(CK)56.3%、11.7%、67.6%。

植株生长旺盛、假鳞茎产量高、品质优,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抗性[7]。

2.2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由表4、表5可知,每年单个假鳞茎分化出3个以上新芽。

宁洱县3年生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分别超过对照品种(CK)8.6%、5.9%、5.3%、8.8%;景谷县3年生平均株高、平均地径、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分别超过对照品种(CK)12.5%、32.5%、3.3%、16.3%;平均每丛成熟假鳞茎数量、成熟的单个假鳞茎平均鲜

重、平均成熟的鲜假鳞茎产量分别为13个、35.81 g、2 793.8 kg/667 m2,分别超过对照品种(CK)8.3%、17.6%、27.4%;3年生平均每丛成熟假鳞茎数量、成熟的单个假鳞茎平均鲜重、平均成熟的鲜假鳞茎产量分别为14个、36.70 g、3 082.8 kg/667 m2,分别超过对照品种(CK)7.7%、19.5%、28.7%[8-9]。

2.3   区域性试验结果

2.3.1    植株生长情况及假鳞茎产量

由表6可知,在宁洱县、景谷县、石林县、宾川县、祥云县5个区域性试验点,3年生平均株高、地径、叶长、叶宽、成熟假鳞茎数量、成熟鲜假鳞茎单重、成熟鲜假鳞茎平均产量分别为0.57 m、1.20 cm、36.28 cm、6.87 cm、12.8个、36.6 g、2 817.6 kg/667 m2,植株生长好,鲜假鳞茎产量高。

2.3.2   適应性评价

由表7可知,该无性系适宜海拔800~2 200 m,最适宜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5.5~21.0 ℃,年降水量850~1 450 mm,≥10 ℃活动积温4 500 ℃以上,年日照时数1 600~2 700 h,土壤pH值6.0~7.0,适宜土层厚度0.8 m区域种植。

2.4   生产性试验结果

由表8可知,宁洱县宁洱镇民安村鱼塘边大田集约化种植3年生平均株高、地径、平均每丛具成熟假鳞茎、每丛成熟假鳞茎鲜重、成熟鲜假鳞茎平均产量分别为0.48 m、0.78 cm、15个、0.465 kg/丛、2 790.0 kg/667 m2,新芽分化正常,植株生长良好,丰产[10-11]。宁洱县磨黑镇把边村条田地大田集约化种植1年生平均株高、地径、平均每丛分化新芽分别为0.47 m、0.72 cm、6个,植株生长良好。因种植时间短,无产量调查。

3   结语

“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花轴、花梗紫色,花被片紫红色,果实淡黄色,假鳞茎为浅白色;生长期为3月初至10月中旬,单个假鳞茎生长期为1年;子代成熟假鳞茎鲜品苷露聚糖19.2%,粗多糖10.09%,还原糖1%。

3年生植株高48~72 cm,地径0.78~1.64 cm,每丛有11~15个单株。每株有叶3~6片,呈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30.6~41.7 cm,宽6.1~8.89 cm,平均单个假鳞茎重36.3 g。适宜海拔800~2 200 m,最适宜海拔800~1 800 m,年均温15.5~21.0 ℃,年降水量850~1 450 mm,≥10 ℃活动积温4 500℃以上,年日照时数1 600~2 700 h,土壤pH值6.0~7.0,土层厚度0.8 m以上。“普洱1号”白及优良无性系已经开展了规模化组培育苗,每年能提供1 800万株良种苗木。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5:103.

[ 2 ] 张新秦,周涛,肖承鸿,等.种植年限对白及表型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J].中药材,2020,43(11):2619-2623.

[ 3 ] 陈利军,刘帅,王世强,等.白及新品种“秦白1号”和黄花白及新品种“秦黄1号”的选育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3):73-79.

[ 4 ] 田佩雯,陈建桦,唐艺铭,等.白及生态种植技术与应用[J].大众科技,2018,20(11):71-73.

[ 5 ] 梁莹,胡营,蔡锦源,等.白及种质资源的生长、生理及药材品质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0,31(9):2236-2239.

[ 6 ] 张进强,周涛,肖承鸿,等.白及生态种植模式与技术原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0):5042-5047.

[ 7 ] 吕迪,李伟平,潘平,等.白及块茎和须根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12-216.

[ 8 ] 朱新焰,张彬若,杨竹雅,等.白及与2种混伪品的对比鉴别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9):2167-2173.

[ 9 ] 朱新焰,石亚娜,杨竹雅,等.滇产白及与其习用品的对比鉴别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6):72-75.

[ 10 ] 羊晓琳,曹桂芬.剑川县草本药材白芨培育[J].现代园艺,2018(3):29.

[ 11 ] 李燕,庄立.普洱市生物药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民营科技,2017(2):198-200.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