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建 张美 林娟 陈铁柱 吴萍
摘要 [目的]对四川省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为加强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白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四川野生白及属药用植物破坏严重,尤其是白及已濒临灭绝,资源蕴藏量仅1 500 kg。黄花白及适应力强,分布广,调查区域的资源蕴藏量为14 660 kg。小白及主要分布于山地峡谷区域,调查区域资源蕴藏量为16 380 kg。[结论]白及野生资源已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急需加强保护。黄花白及和小白及处于资源的动态平衡中。
关键词 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资源调查;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S5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2-0178-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conduct a field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white genu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Bletilla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standardized planting of Bletilla striata. [Method]The combination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rveys, visit surveys and field surveys.[Result]Sichuan wild Bletilla medicinal plants were seriously damaged, especially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was endangered, with a resource reserve of only 1 500 kg.B.ochracea Schltr. ha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wide distribution, and the resource reserves in the survey area were 14 660 kg.B. formosana (Hayata) Schltr.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ountain valley area, and the resource reserves in the survey area were 16 380 kg.[Conclusion]Bletilla wild resources have undergone irreversible damag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protection. B.ochracea Schltr. and B.formosana (Hayata) are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resources.
Abstract 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B.formosana (Hayata) Schltr.;B.ochracea Schltr.;Resource survey;Sichuan Province
白及始載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1]。我国野生白及属植物共4种,分别为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小白及B.formosana(Hayata)Schltr.、黄花白及B.ochracea Schltr.和华白及B.sinensis(Rolfe)Schltr,北边自河南、江苏至台湾,东边从浙江至西藏东南部均有分布[2],均供药用。除华白及外其余3种在四川省均有分布,广泛分布于川中丘陵、盆周山地以及川西高山峡谷区域。白及作为传统中药被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补肺、生肌、祛痰、收敛止血的功效[3],除药用外,白及类药材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均有应用[4-5]。同时,白及由于其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6]。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四川省野生白及属植物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白及价格持续高昂,使得药农和收购商过度的采挖、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该省野生白及乃至白及属资源均遭到严重的破坏[7]。为保护四川省白及属野生植物资源,将有必要对该省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做进一步的探究,必须掌握其资源分布和蕴藏量信息。初步摸清四川省白及资源家底,为加强四川省野生白及属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文献调查
查阅网络文献资料、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标本实物资料,确定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初步了解四川白及属植物的分布状况、分布区域、植被与生态状况等相关内容,为路线调查、样地调查和区域选择提供依据。
1.2 访问调查
实地走访调查了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产地药农、产地药材收购商、乡镇草药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林业局、农业局、医药公司、中医院等部门,了解四川白及属植物的资源分布情况、生产使用现状、产量与销售价格等相关状况。
1.3 实地调查
在文献标本调查和走访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基础上,选取了四川省白及属分布的典型代表区域共4个(盆地底部丘陵区域、盆周山地、川西南和川西峡谷区域)、代表县市共19个作为调查区域。设计了调查路线、调查时间和样方设置方案。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在调查地点选择能够反映白及野生资源分布特点的地段设置样方,开展样方调查。参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方法将样方设置为 2 m × 2 m 的正方形样方,以利于蕴藏量计算。记录调查样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植被特点、分布状况等,采集植物标本,记录统计每个样方的植被类型和伴生植物、白及属植物的株数、植物样方盖度、密度、高度、生长状况、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等指标,并在每个样方中挖取一定数量的白及属植物的植株,称量其生物量,干燥后称其干重,根据样株法计算其资源蕴藏量[8]。
2 调查结果
2.1 地理分布
四川野生白及属植物在四川有着广泛的分布,3种白及存在交叉分布的情况。3种白及资源中,白及资源严重破坏,目前已很难找到野生资源。黄花白及分布广,除川西北高原外,秦巴山地、盆地底部浅丘、盆周山区、川西南中低海拔区域、川西峡谷区域均有分布。小白及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山峡谷地区,目前尚有一定的资源量。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见表1。
2.2 分布区域生态气候状况
白及主要生长于海拔 300~1 200 m 的山坡疏林边缘、潮湿的石壁上、疏林下,喜温暖、湿润气候。黄花白及主要分布在海拔525~1 673 m的林缘、草丛、灌丛疏林下、潮湿石壁上,适应性较强。小白及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山地和川西高山峡谷地带,海拔734~2 305 m,多生于山坡草丛、灌丛和针叶林缘,本种相对白及和黄花白及更耐旱和耐寒,分布区域的降水量少。
2.3 种群群落特征
2.3.1 白及。
白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生态环境对其分布有着极其明显的制约作用,加之人为破坏大,目前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白及分布的群落盖度一般在 20% ~ 50%,草本层高度在0.6 m以内,伴生植物过于茂盛不利于其生长,主要生于中低山区次生针阔叶混交林带,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砂壤土。主要伴生植物有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黄荆(Vitex negundo)、地果(Ficus tikoua)、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仙台薹草(Carex sendaica)、芒(Miscanthus sinensis)等,地面苔藓层较厚。
2.3.2 黄花白及。
黄花白及在四川习用历史长,为《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版收载品种。在调查中发现,四川黄花白及还普遍存在开白花的情况,有时一个居群同时存在开白花和黄花的情况,但根据植物志记载为同一物种。黄花白及在四川分布广,主要生于中低山的次生针阔叶混交林地带,群落盖度在30%~50%。主要伴生植物有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青麸杨(Rhus potaninii)、长叶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烟管荚蒾(Viburnum utile)、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野百合(Lilium brownii)、卵葉茜草(Rubia ovatifolia)、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三花莸(Caryopteris terniflora)、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等。
2.3.3 小白及。
小白及适应力强,分布的海拔范围大,以川西南和川西北中山和亚高山区分布较多,分布的土壤较贫瘠,耐旱,群落盖度在40%~50%。主要伴生植物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等。
2.4 白及属药用植物野生资源状况
白及为药典收载品,加之在3种白及资源中更具观赏价值,因此野生资源破坏更为严重。近些年来,野生白及作为种源扩繁被大量采挖,目前白及已很难找到野生资源[9]。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花白及在四川长期作为白及药材收购,野生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但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加之近年来农村人口的减少和白及价格的下跌,资源有一定的增长。小白及多分布在偏远山区,收购较少,因此还有一定的资源量。
根据样方调查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系统推算,四川省野生白及资源量在2 200 kg左右,年理论允收量在73 kg左右;黄花白及资源量在100 t左右,年允收量30 t左右;小白及资源量在500 t左右,年允收量160 t左右。调查地区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所在县市实地调查资源蕴藏量见表2。
2.5 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栽培状况
四川白及属药用植物栽培以白及为主,偶见有黄花白及和小白及栽培。白及由于前几年价格虚高,在全省广泛种植,多以零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区域有遂宁、成都、阿坝、凉山、巴中、绵阳等地,截止2018年底种植面积约46.67 hm2,产量120 t左右。四川白及栽培资源现状见表3。
3 小结与讨论
3.1 白及属植物生长习性分析
四川省白及、黄花白及和小白及的生长习性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点,均喜阴、忌阳光直射,多生于盖度不大的灌丛、草丛或石壁上,尤其是草本层盖度不能过大。 由于目前白及资源量很少,通过查阅以前的标本,发现白及分布四川南部山区分布较多,多生于石壁上。黄花白及分布范围很广,除川西北高原地区外基本都有分布。小白及以山地峡谷地区的分布较多,多生于坡度较大的区域。
3.2 白及属植物资源现状分析和保护对策
四川3种白及属野生资源中以白及破坏最为严重,调查区域的理论蕴藏量仅1 500 kg,野生资源濒临灭绝。黄花白及由于在四川分布广,目前尚有一定的资源量,调查区域的资源蕴藏量为14 660 kg,但相对于2000年以前其资源破坏非常严重,资源量不足以前的1/10。小白及由于主要分布于偏远山区,其生境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目前资源量较大,但由于近年来白及种植业的兴起,药农和药商大多无法区分小白及和白及的区别,一直作为白及种苗收购,资源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植被保护,植被覆盖率增大,使白及属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生长受阻分布减少[10]。通过3年多的调查,目前四川3种白及药用植物中,白及已达到可逆的破坏,急需加强资源的保护,应提升白及的濒危等级,加强舆论引导、采取野生抚育等人工措施保护野生白及资源。黄花白及和小白及虽有一定的破坏,由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务工远比采药收入高,因此总体蕴藏量处于动态平衡中[11]。
参考文献
[1] 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卷四[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51.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6.
[4] 吴家荣,邱德文.中国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
[5] 赵艳霞,邓雁如,赵晓静,等.白及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8):1137-1145.
[6] 周应群,陈士林,王本刚,等.中药资源调查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130-136.
[7] 曹建国.白及胶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8(2):44-45.
[8] 马世宏,金玲,揭邃,等.白及-丹皮酚包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32(6):30-33.
[9] 马世宏,金玲,王守香,等.中药白及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生植物资源,2009,28(3):32-36.
[10] 熊永兴,陈科力,刘义梅,等.药用植物白花前胡资源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1):2786-2789.
[11] 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