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

  • 工尺谱的秘密
    所用的记谱法——工尺谱,是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经考证,它与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唐代乐谱、宋代姜夔(ku!)记录自制曲所用的“俗乐谱”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乐谱都是以某个符号表示某个音高,再加上标注“拍板”(板眼)的形式,来安排音符之间的节拍与节奏的。我们学唱歌或学乐器时,老师会教我们识记乐谱上记录的音符。现在最常用的乐谱是5根直线上画着“小蝌蚪”音符的五线谱。还有一种乐谱是简谱,它是用“1、2、3、4、5、6、7”这7个阿拉伯数字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2期2024-01-10

  • 清代“以工尺谱唱词”理论与实践
    些变化,甚至采用工尺谱后完成了声腔化,但由于词曲之间的微妙关系,词体仍保持了一些本来面貌,并一直被演唱到了明清。只是清代之前的工尺谱文献保存很少,所以被大家误以为词乐失传后就完全“堕落”为案头文字。如现存南曲中的“引子”仍是只标几句,而没有标出几板,这说明它们采用的仍是句拍,即“诗余体”。而且宋元时期,有些唐宋词变成了新音乐体制的一部分被传唱。据沈际飞言:词名多本乐府,然去乐府远矣。南北剧名,又本填词来,去填词更远矣。按南北剧与填词同者,〔青杏儿〕[中调]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4-01-02

  • 浅谈辽宁鼓乐工尺谱 ——《辽宁鼓乐工尺谱集》序言
    演奏者自行安排。工尺谱元明以后标注略细一点,但也仅仅是增加了板眼符号,有的曲谱连高低八度也不分,至于什么前十六、后十六、附点、切分、前后倚音、速度、强弱一概不做标记。这样一对比,有人就得出结论:欧洲乐谱是先进的;中国乐谱是落后的。其实这只是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到实质。把乐谱标注得细一些,是中国人不会吗?请看200多年前曲家叶堂在《纳书楹曲谱》中怎么说:小眼(引者注:即头、末眼)原为初学而设,在善歌者,即自能生巧,若细注明,转觉缚束。是不注小眼,留有善歌者

    中国音乐 2023年5期2023-10-31

  • 工尺谱起源与唐代文字谱的关系①该文是耐尔森教授据他在东洋音乐学会东日本支部的第41 回例会(2009 年)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文章收录于矶水绘编:《文学与音乐史论集:诗歌管弦的世界》(「論集 文学と音楽史:詩歌管絃の世界」),大阪:和泉书院2013年版,第65—93 页。译文已获作者授权许可。
    李小艾 译前言工尺谱是现存中国的一种传统记谱法,谱字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广泛运用于歌曲和器乐中。最常见的是作为唱名来表示相对的音高,如同西方的Do、Re、Mi 音阶(移动do);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像固定的Do、Re、Mi 音阶一样,用以表示特定的绝对音高。工尺谱最早见于北宋时期(960—1127)②译者注:指工尺谱字最早见载于北宋沈括(1031—1095)的《梦溪笔谈》卷六“乐律”、《补笔谈》“乐律”。[北宋]沈括著,胡道静校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6-07

  • 开国乐之典范 展乐谱之见地—论杨荫浏《国乐概论》一书
    大量古谱,例如有工尺谱、琵琶谱、锣鼓谱、律吕谱、宫商字谱、古琴谱等。我国古谱历史悠久,学界普遍认为《礼记·投壶》中有《鲁鼓》和《薛鼓》两种鼓段的谱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乐谱。传统乐谱记写方式多样灵活,后人解读起来相当困难,为了让古乐谱能被后人继续通习,音乐家便尝试采用中西谱式的互译方法实现传统音乐普及和保存。例如,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除夜小唱》《闲居吟》、琵琶曲《改进操》就采用五线谱和工尺谱对照发表,线谱的稳定性和直观性使得传统音乐更广泛流传和普及,也能更好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2022-11-10

  • 《太常续考》中祭孔礼乐研究
    特点,在译谱时对工尺谱作出详细解释,并附有节奏说明。李媛硕士论文《明代〈太常续考〉中的吉礼用乐考述》(2021)一文,作者首先对该书进行系列考证,并罗列出书中每一卷的内容,后把书中所载礼仪按照大、中、小祀三种等级划分,继而对每一等级中的祭祀进行详细论述讨论。祭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仪式,当代学者对其研究成果颇多,如孔德平、彭庆涛、孟继新著《祭孔礼乐研究》(2009年)一书,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把历代祭孔时所用礼器、乐器、乐章、乐舞、建制与建设、释奠全礼进行详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2022-11-01

  • 非遗“闽南大鼓吹·小八音”的传承现状与思考
    同时,也将传统的工尺谱转译为简谱,并筛选出较为常用的50首曲谱编订为《长泰大鼓吹、小八音曲谱汇编》发行,且全册编辑成上行简谱、下行工尺谱的双谱表形式,适用于日常的教学、推广活动。其中,长泰大鼓吹常用曲牌有:《一条根》《伴忠台》《过江龙》《汉堂山》《观音好》《天官福》《赋登楼》《太子出宫》《玉美人》《将军令》等;小八音常用的曲牌有:《四季串》《小花园》《昭君令》《钟鼓声》《广东串》《日音好》《吃酒晋》《北元宵》《一枝花》等。如前所述,大鼓吹与小八音有着许多共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2022-09-27

  • 泉州南音谱事:游走文字的乐与思
    版,采用全本竖版工尺谱及正体字排版的特点引发我如上思考。作为首个即将开展“考级”的民间乐种,泉州南音可谓是在现代音乐教育的探索路径上又一次引领先锋。始自20世纪末的南音进课堂、进校园,至开设招收泉州南音专业方向本科生、研究生等教育领域中的大胆尝试,为一个古老乐种积累诸多从传统迈进现代的经验。时至今日,泉州南音的传习者会立足何种音乐语言传唱自己的时代之声?环顾众乐谱,略记小思。一、泉州南音(弦管)乐谱述略泉州南音(旧称弦管)采用工尺谱,完备的记谱体系着实令人

    人民音乐 2022年5期2022-05-22

  • 清末民初昆曲工尺谱本“红楼戏”及其传承价值①
    ,清末民初是昆曲工尺谱编订的鼎盛时期,各种类型的工尺谱层出不穷,成为记录昆曲音乐的主要载体。工尺谱的整理刊行,是“红楼戏”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同时又为昆曲“红楼戏”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以五部有谱可依的昆曲“红楼戏”为研究重点,分析其工尺谱的流传情况,客观评价存谱剧目在文学、艺术上的优缺点,进而探究昆曲“红楼戏”工尺谱的剧目传承价值及其对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意义。一、清末民初“红楼戏”工尺谱本流传情况遍览清末民初刊行的曲谱,有工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2年6期2022-03-22

  • 琴五调与工尺调对应关系的形成
    时期,俗乐盛行,工尺谱的兴盛也使得学者将琴学理论同俗乐实践中常见的乐调体系联系起来。二、工尺定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朱载堉在《律吕精义》中提到:吹律定弦,古人本法也;以笙代律,今人捷法也。于世俗乐家,择其新点好笙用之……解弦更张,先吹合字,上第一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黄钟。次吹四字,上第二弦,按第十徽弹之……是为太簇。次吹上字,上第三弦,按第十徽弹之……是为仲吕。次吹尺字,上第四弦,按第十徽弹之……是为林钟。次吹工字,上第五弦,按第十徽弹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9

  • 《新编南词定律》中不可忽略的曲体观念
    是现存最早的南曲工尺谱。据该谱的曲牌注释可知,其编纂过程参阅了众多旧谱的体式,也采纳了众词家的曲学观点,如黄钟过曲【团圆旋】《拜月亭》体注:“此曲亦止出于钮少雅谱内,张寒山谱内耍鲍老下有注:‘一名团圆旋者’,总即耍鲍老之别名,其词文句法亦全不同,姑(故)录以备一体。”⑥[清]吕士雄等辑:《南词定律》,载于《续修四库全书》(第1751 册),第200 页。又正宫过曲【倾杯序】《梅苓》体注云:“即如沈伯英、丘琼山、蒋惟忠、杨升庵、李笠翁诸公,俱非不谙词律、不通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9

  • 以曲牌【懒画眉】为例论昆曲的“字腔”与“框架腔”
    时就是框架腔)的工尺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在只有字腔的形式中,当在某些特定字位上,配腔也是较为固定的,此时的字腔也是框架腔,即字腔与框架腔重合。以《玉簪记·琴挑》第一支第一句“月明云淡露华浓”为例,比较《纳书楹曲谱》、《与众曲谱》、《粟庐曲谱》、《集粹曲谱》中的配腔异同,可知第四字“淡”的框架腔“四合工(低音)”、第六字“华”的框架腔“尺上四合”、第七字“浓”的框架腔“上尺上四”,在四个版本中都一样,唯前面字腔有些许不同,阳去声字“淡”《粟庐曲谱》为“合四上”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2021-11-15

  •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全曲共有六十六个工尺谱音,其中“合”音为全曲最低音,仅在曲文中出现一次,即第四句“月色花街灯影酒垆”i 中的“酒”字处。“四”音在曲文中运用颇多,共有十二字搭配“四”音,分别在“影”、“垆”、“莫”、“韶”、“年”、“(了)”、“月”、“日”、“少”、“野”、“人”、“读”字处。全曲共有十七字搭配“上”音,分别为“灯”、“影”、“把”、“虚”、“早”、“近”、“二”、“之”、“初”、“一”、“少”、“工”、“夫”、“野”、“耕”、“诵”、“读”。曲文仅有五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2021-11-14

  • 箫笛转调调高查询转盘
    G调(1=G,即工尺七调的正宫调),只要将中盘的底孔移动,对准外盘的A,将内盘的do对准G,其唱名、音孔的孔序同音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从以上列表可知,D调曲笛欲奏G调,第二孔是变化音♯4,若非得奏自然音阶的4,那第二孔就得按半孔,或用“叉口”(隔一)加气控的方法将音降低小二度。四、常用的笛子还有E调。对于E调六孔定调笛,筒音分别作1、2、3、5、6五个调,各是什么调,演奏上有什么难点?我们可以将中盘的第三孔移向外盘的“E”,对准,筒音显示的是“B”。此时依

    乐器 2021年11期2021-11-13

  • 清代《琴学入门》版本与内容考
    祝氏家传秘谱加上工尺谱,又整理了《与古斋琴谱》中关于古琴的论述,编辑成为这部《琴学入门》,甫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后来,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七年(1881)该书两度重刻再版,可以说,是清末最流行的人门琴书之一。《琴学入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记谱。一种版本为四卷本。上卷(卷一)摘录《与古斋琴谱》的内容。张鹤的古琴师傅祝凤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两朝30多种古代琴谱,经过比较,认为苏琴山的《春草堂琴谱》最为优秀,后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与古斋琴谱》,

    藏书报 2021年15期2021-05-30

  • 《校定北西厢弦索谱》记谱法研究
    808),采用“工尺谱”记谱。除此之外,笔者另找到《新板增补天下便用文林妙锦万宝全书》,该书与《新锲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宝万卷星罗》在“三弦谱式”部分内容基本一致,刊行于万历壬子年(1612),亦采用“天干谱”记谱。这三种谱式,均为明、清时期的三弦谱,与《校定北西厢弦索谱》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但显然,在这一时期,三弦的记谱并没有形成一种固定形式。《校定北西厢弦索谱》以工尺谱的形式记录音高,并兼记三弦演奏技法符号,是目前可见较为完整的清初三弦谱式。本文以国家

    中国音乐学 2021年1期2021-05-19

  • 承扬国韵,回归本质 ——将工尺谱①学习引入视唱练耳课堂的可行性思考
    刘音铄“工尺谱是中国传统乐谱中流传最广、应用最多的一种谱式,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很广泛。不仅记录着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而且负载着历史上中国人对音乐的理解等重要的文化信息。对工尺谱的学习,不仅是了解一种乐谱、更是步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门的途径。”②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师生,都担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的责任。如果外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先学汉字,同理中国人想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那就

    黄河之声 2021年5期2021-05-15

  • 中国社会环境下的记谱法
    要包含律吕字谱和工尺谱。在众多种类记谱法中,文字谱为我国传统音乐主要记谱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工尺谱,人们用它记写了大部分中国音乐”。如朱熹《琴律说》、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陈元靓《事林广记》《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昆曲工尺谱、《弦索十三套》工尺谱、西安鼓乐谱、山西五台山八大套谱、北京智化寺乐谱等。除此,历史悠久、自成独立体系且沿用至今的古琴减字谱在文字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字谱中,既有以完整汉字记谱的记谱法,也有以汉字及汉字的笔画、部件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2021-04-22

  • 读 谱 识 腔 ——曲谱研习与曲唱审美
    单是一个提供唱腔工尺的工具,亦是一个可以让习唱者了解一种曲唱风格的音乐资料。不同的曲谱,承载着订谱者的曲唱审美。昆曲唱法,虽有很多论著可读,然付诸实践,只有随师研习,一字一腔,精研于规范,钻探于口法,细磨于曲情,以臻成曲;“口传心授”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当下曲界兴盛,但真正能得曲家亲炙的,寥寥可数,很多曲社、曲友习曲,只能靠一些名家曲唱录音和手上的曲谱,以作依据。有些人认为手中有谱,就能唱,在理论上可以说得通;在艺术上并无实质意义,盖因一谱有一谱的唱法,一

    曲学 2020年0期2020-12-30

  • 广东化州市民间音乐《风云会》
    风云会》本来以“工尺谱”的形式流传,现在艺人们已经把它翻译为简谱(均见附件)。为了易于演奏,也为了学习者入门方便,简谱对工尺谱进行了一些改造,把原来的“士工”调(63定弦)改成了“合尺”调(52定弦),在演奏时,可以根据演奏者情况作出变通。2015年,专家对这个曲子的整体评价如下:曲调板式是以散板引子带出一板三眼的正曲,中速偏慢。宫调方面为突出传统五正声的羽调式,似以表现忧婉之情。旋律方面,多在中低声区迂回徘徊,偶尔上扬,也似以表达伤感之情。曲调平稳,呈现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2020-09-27

  • Deducing the Inton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Suzhou-Zhongzhou Dialect by Its Singing Technique in Kunqu: A New Probe into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gchepu (工尺谱) or the Gongche Sco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that takes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such as 上 (pronounced as shang in Chinese pinyin), 尺 (pronounced as che in Chinese pinyin), 工 (pronounced as gong in C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2期2020-08-10

  • 民国皖南昆曲酬神戏民间抄本【混江龙】曲牌分析
    三种。唱词右旁附工尺谱字,朱红圈板眼,旁白标注与人物行当表白清楚,实为演出本的忠实记录。限于篇幅,本文仅论头牌【混江龙】。对传统曲牌【混江龙】的讨论,明代曲家何良的《曲论》与明代戏曲家沈庞绥的《弦索辩讹》对【混江龙】曲牌均有论述,但未附工尺曲谱佐证。清代乾隆刊行的《新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载有【混江龙】曲牌7首且附有工尺谱字,1794年刊行亦附有工尺谱字的《纳书楹曲谱》以及现存各地区曲种各种变体的【混江龙】曲牌,为我们研究传统【混江龙】音乐曲牌提供了重要的基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2020-03-16

  • 基于变异字典的中国工尺谱即兴演奏研究
    6)1 研究背景工尺谱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中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鼎盛年代在清代,也是中国戏曲盛行的年代.而词唱曲唱大量出现于当时盛行的昆剧中,因此词曲的工尺谱便作为昆剧中一个重要部分被大量记载,现存有许多珍贵资料.据《中国音乐书谱志》[1]记载,清代至民国年间共约有1071种工尺谱曲本,现存的乐谱是中国传统乐谱中保存最多的一种.工尺谱在解读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即兴演奏.有关即兴演奏,大部分研究者秉持的是一种虽不精确但又不失逻辑的一种观点.其中,民族音乐研究学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30

  • 《中国工尺谱集成》 述评
    振涛主编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于2017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列入文化部“中国民族音乐扶持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这是继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出版的《琴曲集成》(30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两部集成式文献后的又一大型资料丛书。《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包括《总论》(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陕西卷》(2卷)、《辽宁卷》(1卷)、《江苏卷》(1卷)。与《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174

    人民音乐 2019年7期2019-07-25

  • 浅析京胡的定调及其历史成因
    个“眼”的弦;以工尺谱定调的,如凡字调、小工调、六字调、五字调(正宫调)等;以艺人约定俗成的说法:如爬子调、软六、硬六等;以简谱 C、D、E、G 等定胡琴调高等等,使广大京剧爱好者感到非常困惑,为演唱和演奏带来极大不便。这种情况,有其历史成因。一、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经历了“徽秦合流”、“徽汉合流”,即西皮腔与二黄腔的交流、汇合的一个复杂的声腔衍变过程,而形成的。其间伴奏乐器的统一,则是重要的艺术因素。当时的秦腔,就是西皮调的前身。据《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2019-01-13

  • 关于民族音乐学中的乐谱研究
    250000)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它与隋唐时期的“燕乐半字谱”、宋代的“俗字谱”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成为中国传统乐谱中影响最大、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近代以来,中国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发生了重大转型,在乐谱方面尤为明显。工尺谱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笔者愿意学习并深入了解对工尺谱的认识。一、工尺谱的渊源研究据调查,工尺谱最早起源于一种记录管乐器演奏指法的指位谱,用文字或符号的形式标记手指的位置,起初并不代表某一音高,但在发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2018-12-11

  • “智能音乐学”的全视野研究与解读 ——评《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
    目标,作者分别就工尺谱音乐媒体与古琴音乐媒体展开研究。在前者的研究过程中,对工尺谱的概念进行界定,作为我国传统音乐记录方式,这种音乐记谱法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走向成熟,并被普遍和广泛地应用到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现代的传统剧种和中国传统音乐乐谱都是以工尺谱为载体,为人类保存了大量的音乐遗产。但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工尺谱也必将走入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中,想要实现工尺谱的信息化发展,则需要建立和制定元数据方案,借助音乐元数据方案的价值和发展经验,构

    传媒 2018年15期2018-08-27

  • 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 “接通”探索
    多首唱段以及昆曲工尺谱、字声、口法等曲唱理论知识。可以说,无论曲唱训练、剧本研读,还是演出观摩、学术交流,皆是实践历史与当下“接通”的有效途径。丰富生动且有针对性的昆曲传习,在促进青年学生与古老昆曲“零距离”接触的同时,亦有助于我们以今人的情怀、当代的视角,去感知古乐、解读经典。除此,历史与当下的“接通”亦有利于突破课堂和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创造充足的空间。如:为什么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为什么传统昆曲没有流派之分?如何评价魏良辅等人对

    人民音乐 2018年5期2018-08-15

  •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工尺谱自动翻译研究
    100871)工尺谱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中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鼎盛年代在清代,也就是中国戏曲盛行的年代.而词唱曲唱大量出现于当时盛行的昆剧中,因此词曲的工尺谱便作为昆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大量记载,现存许多珍贵资料.据《中国音乐书谱志》[1]记载,清代至民国年间共约有1071种工尺谱曲本,现存的乐谱是中国传统乐谱中保存最多的一种.相比中国的其他传统乐谱而言,工尺谱的符号体系是相对规范和统一的,对音高和节拍信息的记录也相对精确.然而,在节奏方面,工尺谱使用了一种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26

  • 《智能音乐学与中国音乐数字媒体论》评介
    展开了较多讨论。工尺谱是中国特有的记谱法,但西方音乐理论的全球化制约了工尺谱的发展和应用。在今天信息时代,工尺谱研究主要集中于工尺谱的表示、存储、与西方的五线谱/ 简谱之间的等同转换等方面。古琴艺术与昆曲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数字化研究包括媒体表示、乐谱传播、音色建模、律制分析、智能处理等方面内容。中国乐器和中国戏剧都具有丰富的文字、乐谱、音频遗产,通过对乐谱、音频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对乐谱、乐器和戏剧进行自动分类。在学术创新方面,书中提出了基于

    美育学刊 2018年4期2018-07-25

  • 《小诗谱》的视唱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
    李提摩泰夫妇著作工尺谱乐理与视唱教材《小诗谱》于1883年在华刊行,[2](P142)在西方乐理、视唱的引入与传播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至今也受到学者关注。其中,有从音乐史的角度探讨《小诗谱》的具体内容,以及李提摩太夫妇对山西的影响,并充分肯定《小诗谱》的音乐启蒙作用;[3](P96-99)也有从中外音乐交流的角度,将《小诗谱》这本教材看作是中西音乐结合的范例;[2](P142-146)[4](P274-277)也有学者从乐理的角度来探讨《小诗谱》,主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6-10

  • 重现中国千年古曲乐谱 ——10卷本《中国工尺谱集成》正式出版
    组织编撰的《中国工尺谱集成》(10卷本),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世界最早的乐谱在中国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卢梭1742年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关于新记谱法的报告,但被驳回,理由是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简谱的发明者,其研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2期2018-05-21

  • 南音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相关性
    究了南音乐器琵琶工尺谱与南音唱腔的内在相关性,分析了南音独特艺术魅力的价值所在。一、南音琵琶工尺谱与唱腔的统一性南音使用的工尺谱有别于其他传统音乐工尺谱,其历史悠久,体例完整,内涵宏富,南音工尺谱是南音琵琶演奏谱,指骨为琵琶的全套弹奏法符号。谱字包括五个基本高音唱名及其变化音,其撩拍同意于传统音乐的板眼,表示南音乐曲的节拍,南音艺人将谱子,指骨,撩拍与管门的全套南音工尺谱统称为指骨。(一)工尺谱撩拍与唱腔的统一性指为琵琶弹奏指法,骨表示通过琵琶弹奏演示的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04-08

  • “唱弦”考释
    ,字大数分,旁注工尺等音,如弦索谱,读谱中字,亦如读弦索谱法。喉音抑扬,准乎工尺之音,而又逐字逐段逐句,揣摩其节奏,誌以空心小角,读之疾徐,准以一息呼吸之候,一如读弦索谱急板、慢板之腔之法。图1 《洞天春晓》(部分)由于古琴使用的是减字谱,只有句逗,不注工尺、板眼。故需学琴者重抄琴谱,减字旁注工尺,并以“空心小角”注板,以做成可读之减字谱。根据此法学习,不必试弹,便可达到“悉曲之滋味”“识曲之精神”的效果。备忘;读谱中字;喉音准乎工尺之音;悉曲滋味、识曲精

    人民音乐 2018年3期2018-03-15

  • 议《竟山乐录》中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问题① ——兼与《试论古笛色九声谱》一文商榷
    议《竟山乐录》中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问题① ——兼与《试论古笛色九声谱》一文商榷漆明镜(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依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所述,其对“七声”的认识不与前朝同:从第一声起,依序为宫、变宫、商、角、徵、变徵、羽,分别对应十二律中的前七律。在这种排序下,“宫”与调高不再相关,而是一种以某音为起始音的排序方式。笔者通过解读《竟山乐录》卷二中的《笛色七调》、《笛色九声谱》二篇,重新排列了其工尺谱所对应的音位,并对原文所收录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7年3期2017-11-16

  • 《九宫大成》所收【念佛子】曲牌旋律考论
    四上尺工六五”七工尺谱字,即D调:6 7 2 3#4 6 7,全曲共有六十六个工尺谱音,其中最低音为“合”音(D调6),最高音为“五”音(D调7)。各工尺谱字搭配头板次数如下:工尺谱字 合 四 上 尺 工 六 五出现频次 7 16 21 12 7 2 1头板次数 1 6 0 4 3 0 0如表所示,全曲“上”音(D调2)出现频次最多,高达二十一次,“四”音(D调7)与“尺”音(D调3)次之。“上”音作为D宫系统中的“宫”音,起到“音主”的作用。在本曲中,“

    大众文艺 2017年19期2017-10-19

  • 《九宫大成》所收[香柳娘]曲牌旋律考论
    上尺工六五仩”八工尺谱音,即首调:5612356i;全曲工尺谱音总数为一百一十七音,其中最低音为“合”音(首调5),最高音为“仩”音(首调i)。曲文旋律呈现以下之特征:其一,曲文叠句处旋律曲调的重复。曲文首二句为:曲文第二句首三字与首句旋律音一致,均为(四上四上,首调6161);二句句末尾音均为(上,首调1)。曲文第二句将首句“付”字(工尺,首调32)增为(五六工尺,首调6532);又将首句“托”字(上,首调1)增为(上尺上,首调121),此二处采用“原板

    曲学 2017年0期2017-08-15

  • 昆曲制谱法之“字音与唱音”
    主音,比如“风尺工尺”字、“翩工六工”字等。②阳平声字可与阴平声字一样收回主音,如“同尺工六工尺”字;但更多以低启高收为主型,即收字主音高于出字主音,如“人上尺”字、“塘工六”字;若中有繁腔时一般往高处变,且收字主音亦同于或高于出字主音,如“回尺工六五六工尺”字、“凉六五仩五”字等。③上声字在上期已有简要阐述,可参阅。其要领在于低唱,本曲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水合四上尺”,音沉腔沉、气韵深厚。他如人们最熟悉的《游园》【醉扶归】中的“宝四···上尺上”字,从“八

    上海戏剧 2017年6期2017-06-15

  • 解读“华丽礼乐比考”
    调式,今谱主要为工尺谱。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是指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被运用于众多音乐体裁形式的乐谱体系。杨荫浏先生在《工尺谱浅说》中着重介绍“在全国最为通行的、最有代表性的工尺谱体系”①就是这种工尺谱。这种记谱法就是在高八度音时于“上尺工凡六五乙”左边都加上“亻”,与李宁斋的记谱是相符合的,并且随着定律乐器的不同,工尺谱的命调体系也会随之改变。与工尺谱不同的是,韩国所使用的律吕字谱(即律字谱),是在低八度音时于“上尺工凡六五乙”左边加上“亻”,而在高

    戏剧之家 2017年9期2017-06-01

  • 昆曲的曲谱
    可见曲界对于昆曲工尺谱的刚性需求。那么昆曲都有什么样的曲谱呢?昆曲谱名叫法历来各异,但统称为曲谱,而在功能涵义上又有区别。当代为了方便运用曲谱,将其归为“律谱”和“乐谱”两种类型。实际上这两种是兼容的,律谱能歌唱,工尺乐谱也具有较好的格律功能。格律谱格律规范是昆曲曲牌体自我认证的约束,不按格律走道就不是牌体艺术。尽管历代曲谱之间,某些曲牌存在格律差异,但格律的整体秩序未曾打破。律谱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了解:1.编订年代昆曲遵守的律谱,继承了“昆曲前时代”的曲

    上海戏剧 2017年4期2017-04-14

  • 浅析工尺
    童心摘 要:工尺谱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随着民间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的蓬勃发展,工尺谱北广泛运用于民间戏曲、说唱、器乐独奏、合奏等各个领域,甚至在古琴谱中出现了以歌唱谱字说明减字谱音高的情形。关键词:工尺谱;记谱法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33-01一、工尺谱的简介工尺谱是我国传统记谱法。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民间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2017-04-13

  • 中国古代曲谱的变迁
    、最为普及的是“工尺谱”。因用“工、尺、上、乙、士、合”等字记谱,故而得名,节奏用“板眼”标明。“工尺谱”有可能来源于吹管乐器的手法谱,如“四、一、六、五”是吹管乐器觱篥、笛子的指孔数目。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的《唐人大曲谱》就是“工尺谱”的早期形式,称为“燕乐半字谱”。原谱于1905年被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古籍中论及“工尺谱”的,要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为最早。卷六中云:“……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夷则……”工尺谱的形式非常丰富

    金秋 2017年22期2017-03-06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记谱方式研究
    究。昆曲的记谱为工尺谱,能够适应昆曲在演唱过程中依字行腔的规则,本文将针对昆曲的记谱方式和记谱体系进行研究,以便从乐谱本身探寻昆曲传承的文本规律。昆曲;工尺谱;依字行腔;板眼一、昆曲工尺谱的谱字与定调中国传统文字乐谱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工尺谱记谱形式的正式确立。其中主要曲谱实例是清代苏州叶堂于乾隆五十七年编辑而成的《纳书楹曲谱》。这是至今为止昆曲曲本中最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清代昆曲发展成就,甚至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并有巨大影响力的工尺谱形态之一。昆曲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2017-01-25

  • 潮州音乐韵味浓郁的活五调
    潮州外江音乐均用工尺谱,现在又一概使用简谱。二四谱与工尺谱、简谱对照如下:1.二四谱。二四谱是潮州音乐独有的而又最古老的谱式。用“二、三、四、五、六、七、八”(即简谱的5、6、1、2、3、5、6)等七个音阶来表示乐器的弦位,因为弦各有音,便依据定弦的音调用方言读唱而成。2.工尺谱。工尺谱的历史悠久,从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写本“唐人大曲谱”起,经过宋代的俗字谱,一直发展为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潮州音乐现今通行的工尺谱为“合、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23

  •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
    清时期广泛流传的工尺谱中才有了以“板”、“眼”等规定与表示节奏的方法,至今在传统音乐的流传中应用。本文以有量记谱法与工尺谱为例,旨在通过对于中西记谱法中节奏计量手段的探析与对比,浅述中西音乐文化各自的艺术与审美特点,以及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关键词】记谱法;节奏计量西方记谱法从公元9世纪的“纽姆谱”发展至公元13世纪,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弗兰克在其著作《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音符时值系统,这就是对之后西方音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有量记谱法(me

    青春岁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清代工尺七调系统的丰富发展与多类型并存
    ·乐律学·清代工尺七调系统的丰富发展与多类型并存李宏锋(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要:文章依据文献史料和传统音乐调名遗存,梳理明清自俗乐二十八调转型为工尺调名后,不同工尺调命名体系的历史演化逻辑、乐学内涵特征和相互联系。认为,明末以来的工尺调名实践应用,存在“正宫调系统→小工调系统→乙字调系统”的演化历程。这些基础调名和转调关键音不一的各宫调系统,在保持相互调名和调高关系一致的同时,也在传统音乐的丰富实践中不断转型,依照“尊崇上字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6-20

  • 山中避雨
    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 violin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

    醒狮国学 2016年9期2016-05-14

  • 馆藏民国时期《救亡曲》研究
    页分别使用简谱和工尺谱的记谱方法,将歌曲的旋律和第一段歌词予以呈现。中间的10页分别罗列了歌曲的十段歌词。《救亡曲》(图一)第一页为简谱及第一段歌词(图二),第二页至第十一页分别为十段歌词:第二页(其一)问:什时候失陷了沈阳城?什么人强占了东三省?沈阳原是谁家的地?东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东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答:【九一八】失陷了沈阳城,日本人强占了东三省;沈阳原是中国的地,东三省住的是我们中国人咿呀嗯。东三省住的是我们中国人咿呀嗯。第三页(其二

    文物天地 2015年10期2016-03-09

  • 工尺七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100101)工尺七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杜亚雄(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 100101)工尺七调;笛子指法;乐律;旋宫技法“工尺七调”是流传在笛子上翻吹七调的宫调系统,也是明清以来传统音乐中用以表示调高标准的七均。这一系统直接承袭燕乐二十八调①,是明、清两代乃至民国时期普遍应用的乐调系统,在我国乐学的宫调部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传统工尺谱的调门,一般说来并不具有绝对音高的意义,而只是笛子上的一种指法。如果用在六孔笛上开第三孔为“上”、筒音为“合”的指法,就叫“

    音乐探索 2015年4期2015-12-06

  • “宫谱”新考
    曲词之旁标注了“工尺谱”的曲谱即为宫谱。王季烈《螾庐曲谈》卷三中的提法最具代表性,他说:“釐正句读,分别正衬,附点板式,示作曲家以准绳者,谓之曲谱;分别四声阴阳,腔格高低,旁注工尺板眼,使度曲家奉为圭皋者,谓之宫谱……至吕士雄等之《南词定律》、庄亲王之《九宫大成》,则以曲谱而兼及宫谱,特其宫谱,仅就每曲牌举一二例,在已谙制谱之理者阅之,足资隅反,初学读之,茫无头绪,是其书特便于制谱之人,而仍不便于度曲之人,惟《纳书楹曲谱》,及《吟香堂曲谱》,逐曲填工尺,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9

  • 何事秋风悲画扇
    聂正飞昆曲工尺谱,初听起来陌生,但看完此文,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它是一个“锲子”,传统文化传承的“锲子”。中国的传统艺术之间互相融通,不可分割。昆曲是一门综合艺术,融文学、音乐和舞蹈为一体。不仅如此,而且,和书法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优秀的昆曲曲谱本身也是独特的书法作品。为了便于识别,昆曲曲谱一般用楷字书写,字迹工整清秀为宜。除书写文字之外,曲谱还需标注曲牌、曲调和板眼。曲牌写在曲谱的最前面;曲调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简字来标识;板眼代

    醒狮国学 2014年7期2015-01-29

  • 《九宫大成》所收【会河阳】曲牌旋律考论
    曲牌格律谱外,其工尺谱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选取《九宫大成》中【会河阳】曲牌正、变格二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旋律范畴对二曲进行比对、分析,探讨【会河阳】曲牌旋律曲调之流变规律。 关键词:音乐艺术;戏曲音乐;《九宫大成》;【会河阳】;旋律;正格;变格;发展规律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南曲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中一种重要的曲体形式。自宋元以来,南曲诸多代表性曲牌得到传承与发展,并逐渐衍生出若干变体格式。笔者选取《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下简称《九

    艺术百家 2014年6期2015-01-19

  • 冀中音乐会工尺谱的“念曲儿”研究 ——以高洛“音乐会”、“南乐会”为例
    宋博媛冀中音乐会工尺谱的“念曲儿”研究 ——以高洛“音乐会”、“南乐会”为例吴艳辉 宋博媛笔者自2003年开始,对涞水县南、北高洛的音乐会与南乐会进行了多年的田野调查。根据音乐会社乐师的习惯表达,首次摸索出冀中音乐会的传统学习过程,即“念曲儿”、“摸家伙”(包括“摸眼儿”)、出会等几个阶段,其中“念曲儿”是乐师对于学习工尺谱的俗称。所谓“念曲儿”,指的是音乐会的乐师之间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记录在谱本上的工尺谱演唱出来,并背熟的音乐学习过程。本文将对“念曲

    唐山文学 2015年6期2015-01-06

  • 我国传统记谱的读唱探索
    方法。传统记谱 工尺谱 音腔 视唱练耳长久以来,我国传统记谱法就因其框架式、非精确的特点,难以进入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诚然,精确记谱为音乐教育与音乐研究带来了直观与便利,然而对于非量化谱的探索,能为音乐学习者打开传统音乐文化的一扇窗,展现出与精确计量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本文将以我国传统记谱法的读唱训练为切入点进行探究,详述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尺谱”的读唱练习步骤,以期为传统记谱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一.我国传统记谱的读唱现状我国的传统记谱法历史悠久、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2014-11-21

  • LETTERS
    ed from 工尺.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should be gong che, with the character 尺 here pronounced che. But as the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a speck on a jade stone will not obscure its radiance, and this small slip will surely not div

    CHINA TODAY 2014年4期2014-05-27

  • 工尺谱刍议
    730070)工尺谱刍议郜 鹏(西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工尺谱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种乐谱形式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汉字为符号记录音乐而得名。工尺谱历史悠久,在民间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许多民间艺人依然用工尺谱来演唱和记谱,它对我国民间音乐传承和音乐遗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工尺谱;音乐史;美学一、工尺谱的来源工尺谱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种乐谱形式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汉字为符号记录音乐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