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胡的定调及其历史成因

2019-01-13 05:01白玉
魅力中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记谱京胡五线谱

白玉

(锦州市京剧团,辽宁 锦州 121007)

京胡伴奏中的定调问题,有诸多说法,如:曾以笛子定调,称为几个“眼”的弦;以工尺谱定调的,如凡字调、小工调、六字调、五字调(正宫调)等;以艺人约定俗成的说法:如爬子调、软六、硬六等;以简谱 C、D、E、G 等定胡琴调高等等,使广大京剧爱好者感到非常困惑,为演唱和演奏带来极大不便。这种情况,有其历史成因。

一、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的基础上,经历了“徽秦合流”、“徽汉合流”,即西皮腔与二黄腔的交流、汇合的一个复杂的声腔衍变过程,而形成的。其间伴奏乐器的统一,则是重要的艺术因素。当时的秦腔,就是西皮调的前身。据《燕兰小谱》所记“蜀伶新出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伊唔如话。”二黄腔曾以笛或唢呐伴奏,二黄改用胡琴等弦乐伴奏后,才有条件与西皮腔在伴奏上统一协调起来,而汇合为一个腔系。

二黄用胡琴伴奏在乾隆时已有记载,道光年间《汉皋竹枝词》所记汉口演戏的情况,“急是西皮缓二簧”,并提及使用“月琴弦子与胡琴”伴奏,出现“三样和成绝妙音”的欣赏效果。在北京,二黄改用胡琴伴奏,曾有过反复变动的复杂情况。清乾隆末,徽、秦两腔合作时,曾废笛改用胡琴伴奏。嘉庆时,因帝王避讳,清廷严禁以胡琴伴奏乱弹、梆子腔、二黄调,曾把京胡从戏曲中废除,恢复以笛伴奏。同治年间,皮黄戏更为盛行,乐师沈六(星培)又改用胡琴伴奏,连同文场的月琴、三弦并用,时人称之为“九根弦”。并出现了李四、樊三等著名琴师,胡琴又再次崛起,替代笛子。

二、用工尺谱、简谱或五线谱记录唱腔的乐谱,传统叫“宫谱”。中国传统戏曲宫谱多为工尺谱,近代始用简谱和五线谱。戏曲音乐的民间性特征,是没有曲谱,只靠口头传唱,即如李调元在《剧话》中所说的“向无曲谱,只沿土俗”的特点。而昆山腔,却走了一条由民间到宫廷的发展道路,文人雅士争用昆腔新声撰作传奇。从明天启初年到清代,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乾隆年间,清宫沿袭了历来封建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的旧例,设花、雅两部。奉昆曲为雅乐正声,花部又称“乱弹”。昆曲剧目,保留了四百多出折子戏,很多经典名剧,都有记录全谱或近全本的工尺谱。京剧的乐谱,受昆曲影响,首先使用工尺谱,后用简谱和五线谱。“五四”时期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是用五线谱记录京剧唱腔的第一人,即《梅兰芳歌曲谱》。

我国古代乐谱,应为文人音乐中的古琴谱。早期的古琴谱是文字谱,是用文句详细叙述每音左右手的弹奏指法,形式比较繁琐。到了隋唐时期,曹柔新创了减字谱的 记谱法。而工尺谱的早期形式,在此时也已出现。敦煌出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所写的唐代乐谱,就属于工尺谱体系。到了宋代,称这种工尺谱为“燕乐半字谱”,是当时教坊中间通用的一种记谱符号。工尺谱的大量涌现并成为通用的记谱符号,应归功于宋代教坊曲的提倡和民间俗乐的运用。

三、戏曲工尺谱出现在清乾隆初年以后,一般有立柱式、斜列式、横排式三种代表样式,主要用于昆曲。京剧承袭昆曲的记谱方法,但不像昆曲乐谱那样规范。这是由于京剧是在花部即“乱弹”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相承”,乐谱的流传居次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专业性技巧的日益提高,口传心授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有曲谱加以记录和规范。以至形成了工尺谱、俗称、简谱并存的现象,给京胡伴奏时的定调造成难以规范的情况。

工尺,是一种记谱符号,采用特定的汉字来标记音乐。南北曲所用的工尺字谱,主要有七个:上、尺、工、凡、六、五、乙。实际上是传统律学中五音二变(宫、 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的简化符号,与简谱中的自然音阶相同。古代戏曲所用的七字工尺谱符号,属于首调唱名法。是以曲笛音为标准的,共有七个调名:上字调(G)、尺字调(C)、小工调(D)、凡字调(g-)、六字调(F)、五字调或正宫调(G)、乙字调(A)。

京胡曾以笛子的音高定调,倪秋平所著的《京剧胡琴研究》就有论述:“胡琴的音高是以笛子为根据的。……定二黄和反二黄是这样的,小工调(D 调)笛孔全按对胡琴里弦;凡字调(调) 俗称扒字调,放笛子一个孔对里弦;六字调(F 调)放两个孔对里弦;五字调又名正宫调(G调)放三个孔对里弦;乙字调(A调)放四个孔对里弦;上字调(调)放五个孔对里弦。西皮只要比二黄多放一个孔,例如正宫调二黄放三个孔,西皮放四个孔。”又如陈彦衡《旧剧丛谈》所载:“北京皮簧初兴时,尚用双笛随腔,后始改用胡琴。今日所指唱者之正宫、六字诸调,皆就笛而言。”京剧音乐何时开始使用简谱,还很难推断;但梅兰芳首次访美时,为了让外国人了解京剧,曾请刘天华先生用线谱记录唱腔。线谱的使用仅在京剧现代戏,如:《红 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因加入西洋管弦乐队而用总谱。但对传统京剧来说就很不方便,这是由于五线谱以固定唱名法来视奏,而京胡不可能像小提琴一样固定音高;须根据行当,流派,甚至演员的嗓音条件来定调,因此从专业到业余普遍使用简谱,用首调唱名法来视唱或视奏。并用根据钢琴上十二平均律的音高与音名而制成的校音器来定调。

京剧唱腔分为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二黄与反二黄在里、外弦定调的音高上是相同的,但因把二的弦变为15弦来演奏所形成的反二黄,实际上改变了调式低了一个纯四度。而西皮与反西皮都用弦来演奏,所不同的是落音。

猜你喜欢
记谱京胡五线谱
天然的五线谱
漫谈京胡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孩子们的五线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王彩云京胡音乐会即将在京举办
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
我,京胡和电脑
在留守儿童的“五线谱”上谱入浓浓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