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影

  • 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成人高角开的临床疗效
    结果2.1 两组头影测量指标对比 入院时,两组头影测量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SNA、U1-SN、ANB低于对照组,U1-NA、U1C-PP短于对照组(P表1 两组头影测量指标对比表2 两组矫正情况对比2.3 两组咬合功能对比 入院时,两组MF、MFT、S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MF大于对照组,SO高于对照组,MFT短于对照组(P表3 两组咬合功能对比3 讨论本文中,治疗30d后,观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8期2023-09-22

  • 高位和低位植入位置的微种植钉拔牙矫治在混合型上颌前突成年患者中的疗效
    观察指标 通过头影测量,评价矫正情况及相关的咬合功能,并统计患者对矫正的满意度。头影测量指标:矫治前及随访结束后,X线测量上齿槽座角(SNA)、上颌中切牙切缘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1-PP)、下颌平面角(MP-FH)及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牙矫正情况:X线头颅侧位定位第一恒磨牙位移距离,统计间隙关闭时间;咬合功能:矫治前及随访结束后,以咬合分析仪测定最大咬合力(MF)、最大合力时间(MFT),计算咬合速率(SO)=(MF/MFT)×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1期2023-01-14

  • 自主研发的口腔正畸X线头影测量教学软件在本科生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
    6)口腔正畸X线头影测量分析(简称头影测量)对正畸治疗的诊断、设计、预后评估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是正畸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1]。其教学内容实践性、操作性强,而以往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本教研组自主设计、开发一款口腔正畸X线头影测量教学软件(简称教学软件),用于X线头影测量的测量、教学和练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软件辅助教学法,一改以往过多的理论教学,在课程中应用教学软件进行数字化头影测量自我练习环节。通过软件中的教学内容、实践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1期2023-01-11

  • 颧牙槽嵴区高位种植钉联合横腭杆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前突型错畸形的垂直向效果评价
    行头颅侧位X 线头影测量,分析垂直向头影测量参数:SN-MP、N-Me、N-SGn、UO-PP、U6M-PP,矫治后各参数降低表示具有治疗效果,头影测量参数定义见表1[8];②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美学效果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表1 垂直向头影测量参数定义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8期2022-09-06

  • 数字化颅颌面模型在正畸头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710004)头影测量作为诊断和设计牙颌面错颌畸形的重要依据,也是口腔正畸学课程的重要部分[1]。传统头影测量教学主要是通过手工对头颅定位侧位片描图定位点进行描绘和分析测量,相对而言,数字化头影测量教学,是利用Dolphin软件强大的3D功能,构建包括面部软组织及颅骨硬组织的数字化颅颌面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头影测量教学之中,同时可录制教学视频,以方便学生360°立体全方位观察头颅骨组织结构,并可从各个切面进行观测。每位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践,完成相关作业。同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4期2022-08-02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牙列拥挤伴前突1例
    左偏2.5mm。头影测量结果显示,患者为骨性I类,均角,上前牙直立,上下唇前突。全景片见18、28、38、48阻生。图1 术前口内照、面照及X线片2.诊断: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毛氏Ⅰ1+Ⅴ错牙合畸形。3.矫治设计: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拔除18、28、38、48,推磨牙远移、扩弓及下前牙邻面去釉。上下颌双侧磨牙远移,磨牙远移量上颌右侧为4.5mm,左侧为3.0mm,下颌右侧为3.4mm,左侧为1.7mm(图2),整个矫治过程中配合使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13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安氏Ⅱ类1 分类错畸形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结果2.1 两组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对比 两组SNA、SNB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P-FH 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研究组OP-FH 减小。见表1。表1 两组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对比(,°)表1 两组头影测量硬组织颌骨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对比(,°)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2.2 两组头影测量软组织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对比 研究组上唇突度、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3期2022-03-02

  • 再定位板治疗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1.3.2X射线头影测量项目 示意图见图2。①硬组织测量项目:关节角S-Ar-Go、Y轴角N-S-Gn、下颌平面角MP-FH、SNA角、SNB角、ANB角、上中切牙角U1-SN、下中切牙角L1-MP、上下中切牙角U1-L1、前下面高ANS-Me、后面高S-Go,共计11项。②软组织测量项目:上唇突距ULP、下唇突距LLP、鼻唇角NLA、下唇基角Si-Ns-S、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Ns-Pos、颏部长度LL-Pos、颏唇沟深度Si-LL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2-18

  • 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①
    中,主要应用X线头影测量、石膏模型测量、X线检查等方法,为其介绍牙齿、牙弓、颌骨等各结构之间的关系,讲解错合畸形发生的病因、机制,从而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但在二维诊疗时,受影像放大、变形、重叠等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定位及测量缺乏准确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无法满足口腔正畸教学需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三维诊疗技术应用明显增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够真实的反映三维形态,具有可视化、可操作性等显著优势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1-14

  • 二维与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的研究进展
    成都610041头影测量由Broadbent和Hofrath于1931年分别提出,逐渐成为检查颅颌面软硬组织生长发育和畸形的重要手段[1-2]。二维头影测量经历了手工头影测量、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的阶段。自Cohen等[3]于1984年尝试在X线片上进行自动头影测量以来,二维头影测量逐渐向计算机自动头影测量转变,有部分二维自动定点的研究达到了较高的精确度,目前已经开始在临床上运用。医学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二维头影测量向三维头影测量的转变。与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1-10

  • 分析传统支抗与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指标: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统计学SPSS 22.0进行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治疗效果研究指标分析,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应用(±s)进行表示,利用t实现指标检验,P<0.05为指标对比差异大,有统计学比对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对比价值。2 结果2.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水平对照。治疗后,再次进行指标检测,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61期2021-10-20

  •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面部外观描绘以及头影测量分析法;(2)拔牙后方法:息止位记录法、面部外形观测法、吞咽法、发音法、头影测量法等[4]。有学者使用肌电图进行全口咬合重建时的疗效评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5-6]。但也有学者[1]认为这些方法缺乏准确性以及有效性。随着数字口腔技术的发展,T-scan系统(Tekscan 公司,美国)作为定量咬合分析法,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咬合垂直距离测量的校准。T-scan系统可以精确测量咬合接触分布、顺序及咬合力大小,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和可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0-19

  • 数字化整合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头影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需要重点掌握的头影测量版块是学生在有限课时内最难完全理解并总结记忆的部分,多数学生反映难以正确关联解剖结构与投射定点、描迹测量,知识点繁杂缺乏记忆逻辑,似懂非懂、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后续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无法正确进行头影测量定点分析并结合测量结果和临床检查判断错颌机制、制定合理矫治方案。而基础知识掌握不佳导致实践学习效果差、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受挫,产生畏难情绪对口腔正畸学整体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结合当前教学情况,如何整合手边的现代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5期2021-10-14

  • 恒牙列X线头影测量127项指标正常值研究
    adbent提出头影测量以来[1],头影测量被广泛用于辅助诊断牙颌面的形态特征、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和机制[2],为正畸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指导。而正常值是头影测量的参考基准,各个分析方法都是通过与正常值的对比完成的[3],所以头影测量正常值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通过头影测量研究建立了不同人种、不同地区、不同指标的正常值标准[4-17],但由于颅颌面形态特征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8-10,12],对于没有国人正常值数据的头影测量指标直接参考

    口腔医学 2021年9期2021-10-13

  • CBCT三维头影测量常用指标的初步探索
    20世纪30年代头影测量由德国的Hofrath和美国的Broadbent引入到临床应用至今,学者们建立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方法已达数十种,通过定位牙颌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牙颌面软硬组织的结构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1-4]。在CBCT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正畸治疗诊断中所使用的头影测量分析都是基于对二维头颅侧位片的测量分析,但是二维头颅侧位片存在头颅双侧解剖结构重叠、图像模糊、图片不规则放大率甚至头位定位误差等问题,导

    口腔医学 2021年8期2021-09-16

  • 常用头影测量软件重叠技术的准确性研究
    ent[1]引入头影测量分析以来,它已成为正畸临床诊断、治疗计划的确定、矫治前后变化评估和生长发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手动测量是将硫酸纸叠加在头颅侧位片上对软硬组织进行描绘分析,随着现代办公模式向无纸化发展,数字化头影测量软件在正畸医生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其准确性有待研究[2]。本研究旨在对常用头影测量软件重叠技术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临床上常见头影测量软件(如Dolphin、Winceph、Uceph)常用的上下颌重叠结构为腭平面与下颌平面。考虑到头影

    口腔医学 2021年8期2021-09-16

  • 关节镜下盘复位固定术联合功能矫治器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美学观察
    与研究的患者进行头影测量与MRI分析。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对术前、术后面型的满意程度。在头影测量方面,选择侧位片,且为了降低观察者间的偏倚,所有侧位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正畸专科医师阅片,并间隔2周重复进行。测量的指标包括SNA角、SNB角、ANB角、上下唇突点到E线的距离、上下唇突点到S线的距离、上下唇突点到B线的距离、鼻唇角、H角、Z角、T角,以及颏唇沟、鼻下点、下唇突点到H线的距离。测量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年3期2021-07-15

  •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拍摄技术并提出用头影测量分析来指导正畸治疗以来,头影测量一直作为正畸医生颅面部生长发育分析、畸形诊断、治疗方案设计、矫治前后变化评估以及辅助颅颌面手术的重要工具。但二维X线头颅侧位片存在影像不规则放大、失真扭曲、组织结构重叠等问题,影响测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些问题,Grayson等[1]于1983年通过整合头颅正位片及侧位片,提出了三维头影测量分析的概念,而这种分析方式基于二维影像,并不能完整提供患者的颅面部三维信息。1998年,锥形束CT(con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8

  • 正畸治疗对前牙开患者牙颅面结构的影响
    正畸前与正畸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并观察双尖牙拔除和非双尖牙拔除患者头影测量数据差异。分析前牙区域的覆与测量项目二者变化的关联性。1.4 统计学方法2 结果2.1 头影测量2.2 双尖牙拔除与未拔除的头影情况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头影数据变化。U1-NA角、距,L1-NB角、距未见明显差异,拔除后U1/L1角可见增大。下颌牙槽骨高度差异无可比性(P>0.05),拔除后基槽骨宽度较大。下颌升支高度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在干预前后两组间均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11期2020-12-16

  • 下颌侧切牙缺失前牙根吸收高角前突患者的正畸再治疗1 例
    检查头颅侧位片及头影测量(表 1)结果如下。头影测量结果:高角,上下牙弓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曲面断层片:13埋伏阻生,24、32缺失。CBCT:13牙冠位于12牙根颊侧,牙根位于12牙根腭侧(图 1~2);11、21牙根吸收。1.4 临床诊断安氏II1s;高角;13阻生;24、32缺失。2 矫治情况2.1 矫治目标图 1 治疗前13三维定位左(颊侧观),右(腭侧观)图 2 治疗前面像、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表 1 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2.2 矫治计划拔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4

  • 颅面结构特征与牙列磨耗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ahl[9]通过头影测量发现下颌平面角与牙齿磨损之间存在相关性。Li等[10]通过对95例磨耗患者的观察发现上下颌前后向不同位置关系与磨耗的区域有相关性。目前对牙齿磨耗与颅面结构的关系尚无定论,但是诊断牙齿磨损的早期迹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在需要时采取修复措施[11]。本实验通过对一般人群进行牙列检查和头影测量,测量牙齿磨耗特征和颅面结构参数,以研究颅面形态等因素对牙齿磨耗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样本收集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20

    口腔医学 2020年6期2020-07-08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咬合恢复正常,头影测量指标正常为显效;上述症状、咬合、头影测量指标均有改善为有效;上述症状、咬合、头影测量指标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指标变化情况,包括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夹角(U1-SN)、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Apg-U1)。(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 结果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28例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6期2020-04-13

  • 三维头影测量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发展
    都 610041头影测量技术由德国的Hofrath和美国的Broadbent引进口腔正畸领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头影测量分析成为了诊断错畸形及制定正畸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头影测量分析一般是在侧位片和正位片上定点,对线距、角度等进行测量分析。尽管这一技术在过去被正畸医生广为接受和应用,但立体结构的平面化分析造成了诸多问题,包括双侧解剖结构的重叠、图像模糊、不规则放大及头位定位误差等,均导致了定点分析的误差。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锥形束计算机断层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3-05

  • 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正颌手术患者上颌及颏部理想矢状向位置的可行性评估
    生结合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模型资料决定颌骨的理想位置,然而,这些分析结果往往具有局限性[1-2],常需要临床医生依据临床经验和社会审美偏好制定最终的治疗方案,其中在冠状向,临床中常综合考虑对称性、面高、露齿等,而在矢状向仍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定位颌骨理想位置的方法。如今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患者的颌骨位置需要与其颅面整体结构相匹配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此,Andrews提出了“Andrews分析法”,是一种上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与额部结构相匹配的定位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8

  • 自锁托槽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颌前突错畸形患者的疗效分析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情况,包括SN-MP、Y轴角、L1-MP,SN-MP即前颅底平面与和下颌平面的前下交角,Y轴角即蝶鞍中心点和颊顶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之前下角,L1-MP为下颌中切牙长轴在直线、下颌平面交角。(4)矫治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颌前突错畸形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矫治满意度,包括开口度、面部畸形、有无不适感3个方面,共100分,分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满意(57~75分);满意(76~94分);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10期2019-11-21

  • 数字化头影测量在正畸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710004)头影测量是《口腔正畸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描绘和分析是错颌畸形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的基础[1]。传统的头影测量教学主要是使用硫酸纸在投影板上描绘X线片,在描绘图上进行定点和测量分析,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描绘学习该部分内容,有学生观摩示教过程不清晰,不能及时检查学习结果和反复练习的缺点,实践教学手段的效率有待提升。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化头影测量具有精准、快速、便捷等优点,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2019-10-15

  • 基于双层回归森林模型的头影测量图像结构特征点自动定位
    10096X射线头影测量图像分析技术是现代口腔正畸、正颌治疗和颌面部手术的基础[1].该技术首先标记出X 射线头影测量图像中牙颌及颅面的19 个结构特征点位置,然后测量并计算这些标志点之间的角度、距离或比例,再与正常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以拟定治疗计划[2-6].由此可见,结构特征点的定位准确率对口腔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术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口腔临床通常以医生手动标记方式定位X射线头影测量图像中的结构特征点,然而这种定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医生临床经

    应用科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14

  • 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
    下点。图1 X线头影测量相关标志示意图2 结果2.1 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 本研究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值与参考值[7]比较见表1。2.2 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分析 本研究Jarabak头影测量的线性误差3 讨论表1 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值与参考值比较头影测量分析是确定面部结构和生长发育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3,9]。目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已广泛用于研究颅面骨骼结构,并能协助正畸

    山东医药 2019年19期2019-07-19

  • 成人上颌尖牙阻生的内倾型深覆牙合拔牙矫治1例
    位阻生(图1)。头影测量结果见表1。2.矫治设计:直丝弓固定矫治器,先初步排齐上牙列,根据上牙列排齐情况及磨牙关系再决定拔牙位,牵引23,进一步排齐牙列,关闭拔牙间隙。3.矫治过程及结果:初步排齐阶段(第1 至6 个月):12 未纳入矫治。右侧磨牙近中尖对尖,左侧磨牙远中尖对尖,面型稍有改善;拔牙并牵引23,(第7到10 个月):拔除14、24、35、44。上颌配合Nance弓,牵引23。下颌双侧laceback 拉33、43 向远中(图2);进一步排齐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3-27

  • 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分析
    3.1 矫正前后头影测量 为了更为清晰地对比矫正效果,在治疗前后分别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X光头影测量,对比患者的骨骼矫正情况及软组织侧貌,为了避免观测误差,由同一人进行观测,总共测量3次,每次测量间隔两周。测量内容有参考平面及硬组织标志点。包括:鼻根点N、蝶鞍点S、下齿槽座点B、槽座点A、下中切牙点LI、上中切牙点UI、眶耳平面FH及下颌平面MP。ANB角:下齿槽座点、上齿槽座点、鼻根点构成的角;SNB角:下齿槽鼻根点、蝶鞍中心构成的角;SNA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2019-02-11

  •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评价青年鼾症患者颅面特征及气道容积
    儿童口腔科)X线头影测量是正畸诊断的有效工具,可以评价颌骨协调性、咬合关系等,也广泛应用于评价颅面形态及上气道形态[1-3]。最近发展起来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有明显的优点[4-5],能在三维方向上精确反映软硬组织形态,并可以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同时CBCT具有扫描时间短和放射量低等优点[6-7]。所以本研究以CBCT影像3D头影测量评价青年鼾症患者的颅面形态,以提供青年鼾症患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2018-12-20

  • MBT直丝弓和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比较
    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头影测量项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患者34例。分别用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MBT组)和传动直丝弓矫治器(传动组)进行治疗,每组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头影测量项目和软组织水平。结果两组在头影测量项目角度和线距,以及软组织变化方面,在治疗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但传动组较MBT组更显著;两组治疗后平均咬合打开时间,传动直丝弓组(4.12±0.48)月小于MBT直丝弓组(7.18±0.57)月(P结论传动直丝弓矫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7年5期2017-12-25

  • 腺样体肥大与牙颌面畸形的相关性研究
    (A组)。测量其头影侧位片A/N比值、牙颌面各项数据,按A/N比值大小分为3 个组(A组: A/Nlt;0.60;B组: 0.60≤A/Nlt;0.70;C组: A/N≥0.70,其中15 例为无口呼吸者C1组,伴口呼吸者15 例为C2组),每组30 例。应用统计学分析各项项目的变异程度与腺样体肥大等级的相关性,以及单纯腺样体肥大患者与腺样体肥大伴口呼吸患者牙颌面畸形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U1NA角和L1NB角大于A组(P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11-30

  • 口外弓支抗和微钛钉支抗远移磨牙用于上颌牙列Ⅱ度拥挤矫治中的临床效果
    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头影相关测量结果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二恒磨牙未萌出者头影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U1-NA、U1-NA、U1-SN 差值低于对照组,A’-U6’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第二恒磨牙已萌出者头影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U1-NA、U1-NA、U1-SN 差值高于对照组,A’-U6’差值低于对照组。结论:微钛钉支抗法远移磨牙与口外弓支抗法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6期2017-07-05

  •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个重要方法为X线头影测量分析。而传统应用二维头影方法应用于测量中,存在变形、重叠、扭曲或不规则放大等问题,应用于检查中测量结果失真。因此,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可应用锥形束CT测量分析,该测量方法针对性改善了传统二维头影测量方法的问题,而且辐射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因此采用CBCT图像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可更清晰的探查到颅面部解剖关系,而且该测量方法可精确的按照1:1比例显示颅面部组织,清晰呈现颅面部结构间三维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CBCT测量三维头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18

  • 三维头影测量系统建立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三维头影测量系统建立的研究进展*张 涛 综述,周 诺△审校(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南宁 530021)三维头影测量;三维图像;坐标系;定点自从美国Broadbent和欧洲的Hofrath提出X射线头影测量技术以来,头影测量一直是口腔正畸和正颌对畸形诊断、分析及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头影测量存在对三维立体空间体现不足,部分标志点的定位不准,图像易变形失真等问题。同时,由于颌面部软组织、颌面部骨骼及牙列可以认为是构成

    重庆医学 2017年6期2017-03-25

  • 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发率及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B组的咬合功能改善率96.88%高于A组的62.50%, 复发率3.13%低于A组的18.75%, 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头影测量指标均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正颌治疗, 对于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各个方面均有改善作用, 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正颌治疗;正畸治疗;牙颌面畸形;唇腭裂术后唇腭裂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 而本类患者进行正颌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8期2017-01-14

  • 口腔正畸学中三维头影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口腔正畸学中三维头影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石丹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郑州450000目的 评价口腔正畸学中三维头影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75例口腔正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0例为严重骨性错颌畸形,45例为骨埋伏牙。实施常规全景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检查后,应用CT拍摄锥形束,导入软件行三维头影测量,与传统测量法对比,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传统头影测量ANB角(0.77±2.62)°

    中外医疗 2016年27期2016-10-22

  • 安氏Ⅰ类错畸形成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特征分析
    人用CASSOS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定点,3 d内完成;然后由计算机将点坐标值转换成所需的角度和线距值,每张侧位片定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选取CASSOS头影测量分析系统中由四川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归纳总结出的常用的、有代表性[4]的19项测量项目,其中反映软组织侧貌指标5项(Cm-Sn-Ls、Si-LiPg、H、UL-EP、LL-EP),骨性指标9项(SNA、SNB、ANB、NP-FH、NA-PA、MP-SN、MP-FH、Y、ANS-Me/N-Me),牙性指

    山东医药 2016年18期2016-09-05

  • 浙江丽水地区畲族与汉族成人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
    区畲族与汉族成人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徐频频 林燕 蓝旭华 江银华 占适龙目的 比较畲族和汉族成人头影测量标准值的差别,为临床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准入标准选择浙江丽水地区汉族和畲族成人正常牙合各40例,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头影测量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测量结果显示,畲族成人的面角、上下中切牙夹角、Y轴角以及下颌平面角(MP-FH)和上中切牙突距均较汉族显著增加(P<0.05或0.01),而颌凸角及下中切牙突距显著减小(

    浙江医学 2015年4期2015-12-23

  • 安氏III类乳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II类乳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朱鲲,王娟,牛树强(青岛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山东青岛266003)目的:比较安氏III类乳牙牙合与正常乳牙牙合的异同,为临床研究乳牙安氏III类牙合病因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乳牙牙合安氏III类儿童29例,对照组组选取安氏I类正常牙合患儿30例,分别对两组的矢状面型、垂直骨面型、牙槽骨高度、软组织形态进行测量。结果:两组儿童除了在垂直骨面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三个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矢状方向上:ANB(患者组-1.6±2.30,正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2期2015-09-26

  • 上颌切牙前倾对上齿槽座角(SNA角)影响的头影测量研究
    SNA角)影响的头影测量研究石安田1,张瀚文2,刘鹏1,周胜君1,李静1,周凡蓉1(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重庆404000;2.银川市口腔医院宁夏 银川750001)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前倾是否会引起上齿槽座角(SNA角)的变化。方法:实验组由25例(男12例,女13例)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组成;对照组由25例(男12例,女13例)上颌轻度拥挤患者组成,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上颌切牙仅需少量移动或不需移动。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两组患者矫治前

    中国美容医学 2015年1期2015-09-23

  • 新疆维汉OSAHS患者睡眠监测及头影骨性结构比较*
    S患者睡眠监测及头影骨性结构比较*米娜瓦·阿巴斯,艾尼瓦尔·那斯肉拉**,杨晓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目的:新疆维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监测及头影骨性结构比较,探讨OSAHS人群头影骨性结构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维、汉族OSAH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维、汉族各30例,进行体重指数(BMI)、颈围、呼吸紊乱指数(AHI)、头颅骨形结构测量值(SNA、SNB、ANB

    河北医学 2015年8期2015-06-23

  • Herbst功能矫治器在骨性Ⅱ类错中的效果研究
    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周健康相关指数进行比较。1.3 评价标准牙周健康相关指数统计项目为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评估,其中0分为无菌斑,1分为存在较薄的菌斑,但视诊可不见,2分为可见中等量菌斑,3分为可见大量软垢[2];牙龈指数也采用0~3分4级评分法评估,0分为健康,1分为牙龈存在轻度炎症,2分为牙龈中度炎症,3分为牙龈重度炎症[3];出血指数采用0~5分6级评分法,0分为牙龈健康,轻探无出血,1分为牙龈正常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5期2014-12-16

  •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测量分析
    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测量分析刘万松目的 对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的头影进行测量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院行正畸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5例, 观察组种植支抗, 对照组传统强支抗。正畸前后拍摄患者头颅定位侧的位片,对比观察患者在测量前后牙和牙槽骨的变化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前牙内收量方面相比较,观察组明显的大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在牙槽骨改建的变化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2014-09-04

  • 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在侧颅底肿瘤中的临床探索
    兴CT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在侧颅底肿瘤中的临床探索李亚明 孙正春 孙双华 马旭东 曹新亮 周兴目的 探讨 CT 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对于侧颅底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60 例侧颅底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每组 30 例 , 观察组患者采用 CT 三维重建及头影测量进行病情诊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病情诊断 , 观察两组病情检测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达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60.00%,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5期2014-07-18

  • 应用办公软件Excel及测定坐标软件实现口腔正畸头影测量
    金伟,桑姗姗X线头影测量于1931年由HOFRATH和BROADBENT提出,之后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在颅面生长发育及结构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目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已普遍应用于口腔各专业,并且成为口腔正畸临床病例诊断、分析的重要辅助手段。常用口腔正畸的头影测量软件有艾坚,Winceph,Onyxceph等专业测量软件。还可以用几何画板(geometry sketchpad)、Photoshop等非专业软件实现头影测量。随着CT技术和数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9期2014-04-05

  • 2014中国Tweed中心西安课程通知
    eld矫治技术与头影测量理论与操作培训班”,内容包括Tweed-Merrifield方丝弓矫治技术诊断、设计、治疗程序,并进行严格的弓丝弯制及模拟合架训练。欢迎广大正畸医师和正畸研究生积极参与。地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人数:Tweed操作限制为60人,头影测量课程限制为40人,报满为止。时间:2014.6.3-6 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理论课与Typodont模型训练(国家Ⅰ类教育学分6分)2014.6.7 “走出误区-头影测量解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3-06

  • 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头影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
    1931年创立了头影测量分析的定位正侧位X线片的拍摄方法和技术。它可以量化个体或人群的颅面部参数,区分正常与异常的解剖形态,对治疗前后进行对比[1-2]。随着电子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1958年,丹麦皇家牙学院的Bjrk和Solow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X线头影测量和临床工作中。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和辅助诊断。美国科学家Walker首次应用计算机系统化地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我国于80年代开始应用计算机。Rudolpf等将头影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1期2013-01-25

  •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观察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分析 SNA、ANB、LIMP、MP-SN治疗后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1-SN、U1-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开牙台7 mm,治疗后OB2 mm,恢复正常覆牙合覆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效,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明显,见表2。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分析()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分析()注: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2012-06-01

  • 头影测量在正畸学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发展
    ,110840)头影测量在正畸学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发展骆厚卓 张晓东 李成日 张文君 贾立辉(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内科,110840)头影测量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诊断、治疗设计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种头影测量分析法也在不断完善。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应用数字化X线片和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逐渐增多,头影测量技术也经过了3个渐次发展的阶段,即:①手工头影测量;②常规计算机辅助头影测量;③三维头影测量。本文主要对头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9期2012-01-22

  • 头颅侧位片2D和CBCT 3D头影测量的可靠性及精确度比较
    ]第一次报道X线头影测量以来,其即成为正畸的主要诊断工具。但普通的X线影像存在本质的局限性,如图像失真、局部放大或缩小和影像重叠等。Cone beam CT(CB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三维影像技术,其优点是能精确显示软硬组织的结构形态,并可以进行三维头影测量。CBCT三维头影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需要实验的评价。对CBCT影像用多平面重建(MPR)定点法进行3D头影测量,并与X线头颅侧位片2D头影测量作比较的研究,国外仅查到Gribel等[2]的一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8-21

  • 青少年正常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不同生长型的颌骨旋转类型
    为研究对象,拍摄头影侧位片进行分析。于2007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2005—2007年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246例,取其拍摄的头影侧位片进行分析。1.2 研究方法1.2.1 分型标准 以FHI为参考对面部生长型进行分型:垂直生长型FHI<62%,平均生长型62%≤FHI<65%,水平生长型FHI≥65%。正常组中垂直生长型33例,平均生长型73例,水平生长型5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组中垂直生长型65例,平均生长型102例,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1期2010-10-13

  • 定量化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静 宋 锦定位头影测量方法是评价颅颌面骨骼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段,广泛运用于颅面生长发育预测及颅颌面骨骼特征等研究[1]。传统方法诸如Downs分析法、Steiner分析法、Tweed 分析法、Wylie分析法、Wits分析法、Ricketts分析法等对颅颌面骨骼结构的评价主要基于角度、线距、比例等,因受面高、颌骨旋转、参照平面变异等影响以及准确度、适用条件等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因此,个体化定位头影测量技术应运而生,为正确判断个体颅颌面骨骼结构的矢状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1期2009-02-24

  • 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下颌发育不足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搜集接受正畸一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中、重度下颌发育不足畸形成人患者共18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 8例患者治疗结束后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侧面角、软组织面角和z角,以及下面高显著增大:上、下唇凸度显著减小。结论:对于中、重度骨性下领发育不足畸形,正畸一正领外

    中国美容医学 2004年1期2004-08-11

  • X线头影测量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建立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头影测量的标志点20个,初步建立了X线头影测量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结论:能提取出头影测量所需要的大部分标志点,为建立全自动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奠定基础。[关键词]头影测量;计算机;自动识别[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04)01—0062—03

    中国美容医学 2004年1期200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