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 口腔科,江苏 淮安 211700)
临床针对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病例的矫正治疗重点为磨牙垂直向控制及矢状向控制,同时也属于治疗中的难点。此类高角型患者畸形特点不仅为牙列畸形,部分患者会存在下颌骨后缩及后旋[1]。磨牙在矫正过程中的伸长不利于患者临床矫正。本次对于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病例应用传统支抗与微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择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进行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治疗的120例患者入组研究,采用双盲法分为分析组和对比组,每组60例。分析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1~25岁,平均(20.42±1.33)岁,对比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2~26岁,平均(20.36±1.41)岁;此次患者基线资料均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对比后可观察到指标差异较小,数据统计结果为P>0.05,属于有意义对比分组。
1.2 方法。对于本组所有患者入组后实施矫治前检查,拔除上颌、下颌第二前磨牙,根据牙列排列情况进行拔除,随后为患者实施直丝弓矫治系统进行处理[2]。应用热激活镍钛方丝、镍钛圆丝实施牙列排齐,并应用不锈钢方丝通过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牙列排齐之前患者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颊及侧附着龈上、紧邻及平行牙根进行微钛钉自攻种植体植入。选取的微种植体钉长9 mm、螺钉直径:1.6mm、上颌钉长11 mm。当牙列排齐后采用加长游离牵引钩借助链状橡皮圈实现微种植体连接,对于前牙进行加力内收,并在前牙重新建立关系,随后将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取出微种植体[3-4]。对比组应用传统口外弓支抗,主要由口外弓、口内的横腭杆以及弓增强支抗,在上颌第一、二磨牙部位进行带环,移动尖牙就位后利用加长游离牵引钩,利用链状橡皮圈与第二磨牙带环连接,加力进行前牙内收,并在前牙重新建立关系,随后将拔牙间隙完全关闭。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指标: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统计学SPSS 22.0进行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治疗效果研究指标分析,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应用(±s)进行表示,利用t实现指标检验,P<0.05为指标对比差异大,有统计学比对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对比价值。
2.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水平对照。治疗后,再次进行指标检测,分析组指标具备明显比对优势,差异性较强(P<0.05),见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水平对照(±s)
表1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牙齿相关指标水平对照(±s)
?
2.2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水平对照。治疗后,分析组OP-SN显著性优于对比组,对照差异较为明显(P<0.05),SNA、SNB、ANB、GoGn-SN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水平对照(±s)
表2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硬组织相关指标水平对照(±s)
?
2.3 分析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后,分析组患者下唇突出度、上唇突出度、Z角、U lip-E、L lip-E与对比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分析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对比(±s)
表3 分析组、对比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软组织相关指标对比(±s)
?
临床中针对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主要应用正畸治疗,其中支抗的应用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按照预定的矫正方案将目标牙向相应位置进行移动,因此需要将支抗牙移动目标作为基础进行有效设计[5]。以往临床中应用传统口内口外支抗,但存下美观度及舒适度差特点,患者存在较大抵触情绪。成人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患者无法应用肌激动器并借助生长潜力对于下颌髁突向前生长进行引导。应用种植支抗能够有效实现磨牙伸长预防并对其进行压低,对于上下和磨牙的垂直高度进行控制,同时尽量使下颌骨产生逆时针旋转,帮助患者实现侧面容貌改善[6-7]。
综上所述,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2类高角牙颌畸形治疗中矫正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高牙颌畸形矫正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