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者
- “探寻”的方法与意义
——读钱理群的《心灵的探寻》
系,还有助于理解论者对鲁迅形象的“还原”与“建构”,以及论者“探寻”的意义。首先,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也是本书建立的研究鲁迅的横坐标——对意象的分析,即“从作家在作品中惯用的、反复出现的词语入手,找出作家独特的单位意象、单位观念(包括范畴)”①,并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和观念,对作家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加以研究和把握。钱理群先生主要从《野草》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味的四组单位意象,即“一切”与“无所有”、“先觉者”与“群众”、“爱”与“憎”、“
名家名作 2023年19期2023-11-13
- 对共同犯罪中“共同归责”与“单独归责”的审思
角的引入早前已有论者指出,共同犯罪理论解决的是归责问题。例如,共同犯罪的立法与理论所解决的是将不法事实归属于哪些参与人的行为;司法机关认定二人以上的行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也是为了解决二人以上行为的结果归属(客观归责)[2]。又如,共同犯罪原理是一种客观归责原则,是说明为什么有的人仅实施了部分行为也要承担全部责任;或有的人仅教唆或帮助了他人犯罪就要为实行犯的结果承担责任[3]。再如,共犯论就是在解决归责问题[4]。还如,区分制下的共犯关系具有归责事由的理论价值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2-31
- 四七二十七
下令打四七二十八论者的板子。此人大呼冤枉、不公,官员乃告之:“他都认为四七二十七了,你还和这样的人争论,不打你打谁呢?”读后,深受启发,还替官员多想了一句话:“打他?打死他也没有用啊。打你,打两下你不就学乖了吗?”不能不为这样的笑话喝彩叫绝。如果遇到只知道较劲不知道幽默的人呢?不妨就告诉他:这是一个精神病学的案例,讲的是一位四七二十七论者、一位以为四七二十八可以无敌于天下者、一位超常巧妙办案的为官者,哥仨儿都病了。(李金锋摘自《读书》2021年第10期)
读者 2022年11期2022-05-23
- 从颜色之辩探究藏传佛教辩经的论证形式
惯将守方称之为敌论者。那么,对辩双方是如何展开辩经的呢?是否有章可循?本文试图以《摄类学》中颜色之辩为例,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具体分析对辩双方的攻守,以探究其辩经的论证形式,揭示其辩经的本质。一、对辩双方的攻守(一)反驳者:以应成式问难应成式又称为应成驳论式或应成推论式,所谓“应成”即“应该成为”,虽然源于古印度,但经恰巴曲桑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了藏传佛教辩经特有的具有反驳性质的语言形式。反驳者使用应成式是为了说明对手接受了什么或者根据他的立场必须接受什么,“是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22
- 语言的正确使用和意义的规范性*
NM)的诊断规范论者(特指支持“规范性论题”的学者们)和反规范论者似乎一致认可命题(CD),他们都同意该命题是一个琐碎的“真理”。 现在即使我们承认这一点,也就是说,在假定命题(CD)合理的情形下,我们是否可以说“简单论证”就没有问题了呢。 这当然要求我们进一步考察命题(NM)的合理性,恰恰是在对待命题(NM)的态度上,规范论者和反规范论者产生强烈的分歧。 下面笔者对之分别予以讨论。3.21 规范论者对命题(NM)的论证规范论者对于命题(NM)的论证主要集
外语学刊 2022年3期2022-03-02
- 《明句论》中的归谬、归谬翻转与他比量
”二者视为外遍充论者用来把握存在性与剎那灭性二者之间遍充关系时所用的方法。这时,在gaviparyaya二者之中,由于前者实质是归谬法,因此可以将其直接译作“归谬”或“归谬法”,而将后者译作“归谬翻转”或“归谬翻转法”。当二者以实际的论证式形式出现时,本文称之为“归谬式”与“归谬翻转式”。归谬翻转法具体指的是,将一个包含着假言命题的归谬式翻转为合乎因三相的比量式的方法。根据渡边俊和的研究,佛教的归谬法与归谬翻转法起源于数论派的“间接论证”“直接论证”论法。
逻辑学研究 2021年4期2021-10-20
- 四七二十七
下令打四七二十八论者的板子。此人大呼冤枉、不公,官员乃告之:“他都认为四七二十七了,你还和这样的人争论,不打你打谁呢?”读后,甚受启发,还替官员多想了一句话:“打他?打死他也没有用啊。打你,打两下你不就学乖了吗?”不能不为这样的中华笑话喝彩叫绝,似是不经意间足喝了一壶。荒谬绝伦、反讽、以更荒謬斥荒谬、笑煞人不偿命……味道够全乎的了,还可以加上玩世不恭、剑走偏锋、自嘲、挖苦……要嘛有嘛,吃嘛嘛香;但是绝非正道,不是论文不是策论,更不是律令;不可当真,更不能当
读书 2021年10期2021-10-11
- 四七二十七
下令打四七二十八论者的板子。此人大呼冤枉、不公,官员乃告之:“他都认为四七二十七了,你还和这样的人争论,不打你打谁呢?”读后,甚受启发,还替官员多想了一句话:“打他?打死他也没有用啊。打你,打两下你不就学乖了吗?”不能不为这样的中华笑话喝彩叫绝,似是不经意间足喝了一壶。荒谬绝伦、反讽、以更荒謬斥荒谬、笑煞人不偿命……味道够全乎的了,还可以加上玩世不恭、剑走偏锋、自嘲、挖苦……要嘛有嘛,吃嘛嘛香;但是绝非正道,不是论文不是策论,更不是律令;不可当真,更不能当
读书 2021年10期2021-10-11
- Facing emotional impact of a warming planet 直面全球变暖造成的情感影响
ptic (懷疑论者). Then he did his own reading and research, and changed his mind.Dillon wasnt going into environmental work—he was a computer?science major. Yet, the potential for a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 seemed so real to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1年6期2021-07-19
- 四七二十七
下令打四七二十八论者的板子。此人大呼冤枉、不公,官员乃告之:“他都认为四七二十七了,你还和这样的人争论,不打你打谁呢?”读后,甚受启发,还替官员多想了一句话:“打他?打死他也没有用啊。打你,打两下你不就学乖了吗?”不能不为这样的中华笑话喝彩叫绝,似是不经意间足喝了一壶。荒谬绝伦、反讽、以更荒谬斥荒谬、笑煞人不償命……味道够全乎的了,还可以加上玩世不恭、剑走偏锋、自嘲、挖苦……要嘛有嘛,吃嘛嘛香;但是绝非正道,不是论文不是策论,更不是律令;不可当真,更不能当
视野 2021年23期2021-01-01
- 阅读理解两篇
list (感覺论者), but by nature she was a moralist (伦理学者),and in the works she publishe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it was the latter side of her that came forward. In Illness as Metaphor—published in 1978, after she suffered cancer—she a
考试与评价·高一版 2020年2期2020-10-29
-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回应“在阴谋论者眼里,比尔·盖茨缘何成了‘灭霸”2020年4月23日《南方周末》自由谈版当前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更需要全人类和衷共济。在此时煽动阴谋论,不仅不利于我们团结抗疫,更是对自身乃至对全人类生命的不负责。当阴谋论大行其道,阴谋论者管窥蠡测,我们如何对阴谋论保持理性的态度,如何不被阴谋论者所煽动,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显得格外重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不被不实的阴谋论所裹挟,不被张皇其事的阴谋论者所误导;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坚信:事
南方周末 2020-04-302020-04-30
- 地球是圆的吗?
!对此,平面地球论者认为,“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些人尝试寻找各种证据来反驳地球是圆的。他们甚至组织了“地球是平的”協会,在北卡罗来纳州召开了第一次“地球是平的”国际大会。纪录片《美国民科寻找生命的意义》跟踪了这次大会。有意思的是,目前在地球平面论者内部已经出现分歧:一些人认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上面应该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罩子;另一些人则表示反对;还有一些就罩子上是不是有空洞展开激烈的争论。不过问题是,你能够独立证明地球是圆的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8期2020-03-31
- “突现论”研究的三种立场
论更像是一名还原论者在无法弥合的概念鸿沟面前举起的绝望的白旗。(3)弥合不同科学学科间概念鸿沟的理想,体现了英国突现论与当时的主流科学界(尤其是英国科学界)以及19 世纪的欧洲唯物主义者们一脉相承的信念,即世界是统一的,并且这个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这种信念在英国突现论代表人物们的论著中清晰可见。这使他们坚定地拒斥笛卡尔的“灵魂”、亚里士多德或德里施的“生命原理”(entelechy),以及所谓的“活力”。但与此同时,科学认识的时代局限使他们在不同学科的概念鸿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4期2020-03-24
- 激进意志论与道德责任的基础
——与苏德超商榷
为代表的激进意志论者,和以苏德超为代表的无意志论者之间,就意志概念的合法性产生了一场争论。前者认为,意志概念是说明道德责任基础的必要条件;后者则对此进行否认,指出了激进意志论面临的一系列困难——缺乏经验证据、导致无穷后退、陷入神秘主义等,并给出一个“无意志”的道德责任理论。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激进意志论可以妥善地应对这些批评;另一方面,由于“无意志”的道德责任理论无法妥善地处理应受性问题,且缺乏由意志所代表的“发动”概念,因而最终无法妥善地为道德责任奠基。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11
- 教育部:2020 年前中考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起了一番热议。有论者表示此举可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也有论者担心此举会阻塞部分孩子的上升渠道。在笔者看来,特长生政策在当下已然利大于弊。君不见,现在社会上不知有多少或正规、或不正规的培训机构,都在打着“培养特长” “特长培训”的旗号,收割着无数家长的血汗钱。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视“特长生”为终南捷径,根本不在乎孩子是否有特长、孩子究竟有什么特长,只在乎哪种特长更利于升学,这也是对孩子“特长”的巨大浪费。诸如此类由特长生政策衍生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已经不利于我国
家长·下 2019年1期2019-09-10
- 地球是圆的吗
!对此,平面地球论者认为,“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些人尝试寻找各种证据来反驳地球是圆的。他们甚至组织了“地球是平的”协会,在北卡罗来纳州召开了第一次“地球是平的”国际大会。纪录片《美国民科寻找生命的意义》跟踪了这次大会。有意思的是,目前在地球平面论者内部已经出现分歧:一些人认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上面应该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罩子;另一些人则表示反对;还有一些就罩子上是不是有空洞展开激烈的争论。不过问题是,你能够独立证明地球是圆的吗
读者 2019年17期2019-08-13
- 地球是圆的吗?
呀?对此平面地球论者认为,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些人尝试寻找各种证据来反驳地球是圆的。他们甚至组织了“地球是平的”协会,在北卡罗来纳召开了第一次“地球是平的”国际大会。纪录片《美国民科寻找生命的意义》(Behind the Curve,2018)跟踪了这次大会。有意思的是,目前在地球平面论者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一些人认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上面应该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罩子,另一些则反对,还有一些就罩子上是不是有空洞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
书城 2019年6期2019-06-10
- 说谎者悖论的真之紧缩论解答
,贝尔论证说紧缩论者能够有“独立的理由”去断言凡是原则上其真谓词不可消去的语句都是无意义的,因而紧缩论可以提供一种被忽视的解决说谎者悖论的方法[注]Jc. Beall, A Neglected Deflationist Approach to the Liar, Analysis, vol. 61, no. 2 (2001), pp. 126-129.。阿莫尔-加贝批评说贝尔的论证存在循环性问题,并且认为其原因在于真之紧缩论本身,即这种真理论所预设的意义观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2-31
- 读书人
”云云。固然,发论者将现今的文艺工作者与旧社会的戏子作简单比附,确实不对。现在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叫“读书人”。在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比如说元朝,“读书人”的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据有关记载,元朝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在乞丐之上,娼妓之下,所谓“八娼九儒十丐”嘛。如果因此就说新社会不应该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还应该将他们放回到元代的地位去,那就更是大谬不然了。因此,《戏》文作者就此提出批评是对的。不过,对归对,但逻辑上却不是那么严谨。《戏》文中,出现一些概念,诸如“
党史文汇 2018年12期2018-12-27
- 内隐人格观对承诺升级的影响
——成功期望的中介效应*
划分为两类:渐变论者、实体论者。渐变论者(incremental theorist)认为,个体能够在一些基本特性上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个体行为会被各种具体、动态因素所影响,同时他们也认为个体处于一个具体的环境中,内、外部的环境因素会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而实体论者(entity theorist)则秉持着相反的观点,他们觉得基本特性并不能随着时间或其他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会选择用更概括、抽象的内在特质解释个体表现,特质决定行为,而环境因素并没有太多影响(
心理学探新 2018年5期2018-11-08
- 壮族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传承探析
■创世史诗《濮侬论者渡》概况(一)存在背景《濮侬论者渡》意为侬人的起源。“濮侬”即侬人;“论”为唱;“者渡”为远古或起源、源头之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有壮族120多万人,其中,102.7万人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占文山少数民族人口的50.95﹪。文山壮族主要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州内8县(市)均有分布。据考古发现,“濮侬”先民“百越族群”在1万年前已在文山州境内及越南北部生存繁衍。侬人喜欢住在水边,擅长栽种稻谷,崇尚自然,信奉摩
民族音乐 2018年1期2018-04-18
- 一个宽容论者的诞生
,一个伟大的宽容论者诞生。除了心理之外,一切看上去都很高尚。这个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比如,网络上有一种人被称之为“圣母婊”。在这里,为了避免低俗化的嫌疑,我就不用“圣母婊”这个网络称呼,而是把这些人称之为“宽容论者”,但意思一样。宽容论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谈爱心、宽容,不问是非,不问公平,只是要别人无原则地包容、原谅另一些人,否则就有道德错误。他们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乌合之众,而是有一套可能还比较学术的理念,并且把它当成了解决社会冲突问题的药方。我印
公务员文萃 2017年9期2017-09-18
- 一个宽容论者的诞生
,一个伟大的宽容论者诞生。除了心理之外,一切看上去都很高尚。这个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比如,网络上有一种人被称之为“圣母婊”。在这里,为了避免低俗化的嫌疑,我就不用“圣母婊”这个网络称呼,而是把这些人称之为“宽容论者”,但意思一样。宽容论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高谈爱心、宽容,不问是非,不问公平,只是要别人无原则地包容、原谅另一些人,否则就有道德错误。他们并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乌合之众,而是有一套可能还比较学术的理念,并且把它当成了解决社会冲突问题的药方。我印
南风窗 2017年10期2017-05-17
- 西方儿童权利保护论与解放论争议之探讨*
——基于年龄-能力-权利模式的争论
[2]60。保护论者主要依赖心理学上的两个重要指标——年龄和能力来展开其理论,将年龄和能力勾连起来,形成了年龄-能力-权利模式。在该模式中有几个主要关系的组合,首先是年龄-能力的正相关关系,即儿童只有经过特定的时间,达到特定的年龄才会获得成熟的能力。其次,是能力-权利的对应关系,即儿童只有具备了成人的能力才会获得和成人同样的权利。再次,是年龄-权利的对应关系,由于年龄-能力的正相关关系,那么年龄便借由能力这一指标与权利产生对应关系,即儿童达到成人的年龄才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2
- 对刑法实质解释与形式解释的批判性分析
考(一)实质解释论者总是坚持刑法解释以保护所谓的法益为指导首先,对于法益这一概念,理论界还存在不同观点。法益理论是德国学者李斯特所大力弘扬的,李斯特认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法益,法益就是合法的利益*李斯特:《德国刑法学教科书》(修订译本),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笔者认为:法益不过是我国学者照搬其他国家刑法学说所运用的概念或范畴,其存在比较玄乎,不具体不明确,容易被解释者所利用以达到其想要的法律效果。而且法益和我国传统的客体区别又有多大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3
- 法律论证的认知规则
。语义符号纳入到论者的认知系统、假设情境和论题识别过程中后,构成规范性引导下的对话前提。认知规范性强调一种从因果关系,或者假设情境导出的相关关系。关联论辩语境中可被适用的有效依据,意味着对论辩效果多元的可能性空间保持开放态度。论者本身具备的内在的个性化元素,在融入言语行为中的同时也在重构论辩效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目前学界鲜有从认知视角分析法律论辩规范性的研究,但这个问题对于建构论证有效性的意义不容忽视。一、认知规则在法律论辩中的定位(一)认知规则的定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01
- “内隐人格理论”与消费者决策研究述评
的消费决策。实体论者更希望选择能凸显自我且简单易用的商品,同时更加注重消费结果;而渐变论者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使自己得到发展和学习的、需要花费努力才能使用的商品,同时更加注重消费过程。此外,品牌和企业同样可以投射出实体论或渐变论倾向,消费者会据此对企业做出评价。在本文中,我们也探讨了测量和启动内隐人格理论的可能性及其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渐变论;消费者决策一、引言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theories)并不是一种心理学上的人格理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6年9期2016-10-06
- 论偶然防卫与犯罪
学派。行为无价值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构成犯罪,要么成立犯罪既遂,要么成立犯罪未遂;部分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成立犯罪未遂,部分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偶然防卫不构成犯罪。偶然防卫;行为无价值论;结果无价值论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识,客观上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了防卫行为。例如:甲看到自己的仇人乙就在自己前方的山坡上趴着,举起枪打死了乙,事后查明,甲在打乙的时候,乙趴在山坡上正准备向丙开枪。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生命权,却在没有防卫意识的情况下,阻止了乙的不法
法制博览 2016年35期2016-02-02
- 官员懒政的治理对策
求。治理之策,有论者称,要用好监督问责的武器,监督、发现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为官不为问题;有论者称,要纾解官员的畏难畏错心态,从制度上保护有担当有为者;也有论者认为,从长远来看,应改革公务员选拔任用、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等人事管理制度,使这些制度发挥出更多的激励效应,进而构建治理懒政的长效机制……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官员懒政的治理对策”问题,人民论坛组织了此次座谈。
人民论坛 2015年15期2015-09-10
- 基于内隐理论视角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
他们认为,与实体论者相比增值论者较少设置操作目标,更多地设置学习目标。而其他研究者则引入了一个把内隐理论和操作趋向、操作回避和学习目标相联系的三分框架,或者采用一个把内隐理论和操作趋向、操作回避、学习趋向和学习回避相联系的四分框架来阐述此问题[6-7]。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是由于操作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趋向/回避差异造成的。当测定操作目标或学习目标的时候,成就目标理论为趋向和回避倾向成为影响成就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趋向/回避倾向成为目标设置过程中的调节因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7-26
- 不平等主义*
——关于不平等的论证及其问题
更为肤浅。①足够论者还认为,平等主义不仅是有害的,而且是没有正当根据的。在他们看来,通常支持平等的理由有两个: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友爱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要维持这种关系,平等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我们应该消除经济不平等,因为经济不平等不可避免地导致政治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虽然足够论者承认这些考虑为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理由,但是认为它们没有为平等本身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价值提供理由。足够论者认为,在平等主义的论证中,这些理由是工具性的,平等的价值是从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2015-06-27
- “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
一些自由主义改革论者提出了“改革倒退论”、“既得利益论”、“无知无耻论”、“思想阻碍论”和“语言腐败论”,这些改革主张集中体现了自由主义改革观。如何认清这些理论观点的精神实质和实践危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防止掉入自由主义改革论的话语陷阱,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要始终注意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与自由主义改革观的根本区别,否则,就容易掉进自由主义改革论的话语陷阱。一、改革倒退论国内外经常有人唱衰改革,因为改革没有按照他们的路线
唯实 2015年4期2015-04-17
- 唐诗宋词中“向道”释义的再思考
的“向道”,近年论者提出“唠唠叨叨”、“啰里啰嗦”的新解,但按之宋词,格格不入,远不如“向谁说”确切。宋词之“向道”;向……说;自语自中唐以来,唐诗与宋人诗词不断出现“向道”一词,我们曾拟出四义:一是即道,就说;二是对谁说,给谁说;三是向来说;四是给人说。近有同仁,热心此道,提出质疑,认为所拟第二义属于“增字为训”,解释该词所在的柳永词“都很勉强”。[1]该文促使我们发现张九龄代拟的诏书中就出现过此词。后来和尚的偈语也有见用,更为流行的是中晚唐乃至两宋。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8
- 服务接触中顾客刻板印象的形成与支持:内隐人格理论视角
的固存观,即实体论者,另一类是认为人格属性或特质是渐变的,即渐变论者,不同的人格属性制约和调节着人们对其行为的理解和反应,进而导致不同的社会认知模式和行为反应方式[20]。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对内隐人格理论的实体论-渐变论维度研究已成为一个新趋势[22]。Levy、Stroessner和 Dweck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个体的内隐人格理论会影响其对他人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9]。首先,由于具有相同的社会背景,实体论和渐变论者对现有的社会刻板印象知识的掌握没有显著差
华东经济管理 2014年2期2014-11-21
- 卷首语
万能说。教育无能论者,过分重视先天的遗传,认为人类一切特性,均由遗传而来,而且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他们根本否定教育可以改变人类本性的功能。叔本华便是认为“人性与宇宙的本质互相共通,它是固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如欲矫正人性弱点或改造其素质,譬之铸铅成金,虽愚者亦知其难能”。高尔登也认定“人格完全定于遗传之中,一切教论劝导,都是无用的”。所以“施尽教育的功能,终难将下愚变为上智”。教育万能论者则主张废止遗传的说法,特别重视后天环境的影响,认为人的本性,并非定型,而
中国教师 2014年6期2014-05-14
- 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新论
就没有快乐;不少论者对此有种种误解。还有论者认为,伊壁鸠鲁关于快乐的思想是消极的,他抹杀了对于快乐的创造,把集体和社会的快乐置于一边,对大众是一种愚弄和麻醉。这些指责毫无根据,是完全错误的。伊壁鸠鲁;快乐;痛苦;烦恼有关人生快乐的思考是伊壁鸠鲁学说的重要内容,论者多把它称为“快乐主义”,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伊壁鸠鲁是把快乐放在人生的首位,快乐高于一切。细观伊壁鸠鲁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伊壁鸠鲁说:“要认识到:在各种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2-12
- 农村土葬之“弊”:事实抑或话语
之“弊”既是火葬论者和有关部门进行殡葬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火葬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官方政策批评者乃至反对者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概略来看,现实中火葬论者(更多时候他们只是火化论者)对于土葬弊端的指责主要集中在文化上的“迷(信)”(也常被指为精神污染),经济上的“费”(包括对公民的经济压力与国家的资源压力:土地、木材、财力、时间)以及秩序上的“乱”三个方面②。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考究这些指责就会发现,其实它并非如火葬论者所宣称的那样严谨周全。虽然,各种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3-18
- “竞选富人事”论者忘了什么
:“‘竞选富人事论者是哪国人?”当我得知论者是中国人,并且是中国《选举法》的制定参与者之后,我更疑惑了:中国人是如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回答说:论者是考察了日本的竞选后立论的,日本竞选人即候选人要花钱。麻烦了。中国的《选举法》制定参与者,拿着日本来说事儿,麻烦了。中国人当然不想自己的《选举法》出麻烦,所以,我想提个醒儿:“选举富人事”论者和理论,忘了一些不该忘记的东西。首先,“竞选富人事”论者忘了,中国不是日本,中华民族不是大和民族,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共和
杂文选刊 2010年7期2010-05-14
- “竞选富人事”论者忘了什么
:“‘竞选富人事论者是哪国人?”当我得知论者是中国人,并且是中国《选举法》的制定参与者之后,我更疑惑了:中国人是如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回答说:论者是考察了日本的竞选后立论的,日本竞选人即候选人要花钱。麻烦了。中国的《选举法》制定参与者,拿着日本来说事儿,麻烦了。中国人当然不想自己的《选举法》出麻烦,所以,我想提个醒儿:“选举富人事”论者和理论,忘了一些不该忘记的东西。首先,“竞选富人事”论者忘了,中国不是日本,中华民族不是大和民族,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共和
杂文选刊 2010年7期2010-05-14
- 文学发展源于艺术的不懈求索
——读张学军《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探索》
研究”,它离不开论者对文本的细读、独特的感悟和精到的评价。此书也正是从作家个案、具体文本出发,展示了民族化的艺术实践和改革年代的世相心态,而且在宏观的视野下,不仅以市井小说、散文化小说和寻根文学为对象,考察了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更以先锋小说和女性写作的流变探讨了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的艺术借鉴,展现了当代文学艺术探索的整体风貌。从第一、二章我们看到,论者所选择论述的作家文本并非为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如郭澄清、赵德发等作家,《商界》、《大上海沉没》、《蓝眼睛·黑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11
- 愿忘我到底
还是一个忘“我”论者,至少在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时是忘“我”的。然后我又联想到两件事,其一是一则旧闻,说的是某些贫困山区的优秀教师面对价值数千元的欢迎宴时垂泪,二是这样“星”那样“星”到处闪烁,更有豪爽人扛着钞票踏破了门槛闹上门去,只为“锦上添花”。前者人们评论已多,再说无益。单说后者,普遍的态度是宽容,认为这是商业行为,由是判断大家都是存“我”论者,而对于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人们自然又从非商业行为角度考虑,演变为忘“我”论者了。所以什么时候贴上“我”之标签推到
读书 1996年4期1996-07-15
- 寻思的寻思——谁的人文精神?
涉文史哲的几位讨论者的宏论,颇受启发,尤其佩服几位论者眼光的高远。佩服之余,也有一些联想及不同的看法。讨论者最后邀请“同道”参加讨论。我们虽不敢自诩“同道”,却愿意欣然应邀。故不揣谫陋,将我们的看法写出来就教于各位方家。几位论者的结论,似乎是中国读书人的“人文精神”已在近代失落,虽然失落的具体“何时”与“怎样”尚不是很清楚。可是我们读完讨论,却觉得还是论者之一朱君所说的“一条思路,似乎清楚,又不清楚”一句话最觉亲切。坦白地说,我们其实还没有朱君那样乐观。到
读书 1994年8期1994-07-15
- 真的到顶了吗?
,这使那些“到顶论者”惊奇非凡,于是又感叹地说:“这样真的好到顶了罢!”对于一个具有不断革命思想的人来说,跃进是永远不会到顶的。一个工人在生产上应该永远不知足,手工操作改成半机械化,还要搞机械化,搞了机械化,还要搞半自动化、自动化,搞了自动化,还要不断提高,好了还要好。事实也是法样。张明山创造了反围盘,实现了钢铁工人的迫切愿望,可是,事物的发展并没有到顶,现在有的厂又创造了自动操纵轧钢,大大地超过了反围盘;丁杏清创造了双头车床算得先进了,可是有一位老工人建
中国青年 1960年13期1960-08-20
- 唯动机论者
多的是这种唯动机论者。但还有突出的例子,一个青年不同意领导提出的工作办法,和领导争论不已,并且提出自己的办法。领导采纳了,行之有效。在鉴定时,肯定他敢于积极提意见的优点,但又说不够尊重领导的意见,是骄傲自满,好表现自己,个人英雄主义,他感到很气愤。还有个青年,对学业很会钻研,也常常积极提意见,好争辩。欢喜看课外书,独自学习,不大欢喜集体跳舞。于是被批评:个人英雄主义,脱离群众。批评又批评,没有办法,只好不提意见,不争辩,遇事唯唯否否,唯命是从;也跟在别人后
中国青年 1956年19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