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

  • 苔菲与阿赫玛托娃笔下的同情
    立中,发现了与“同情”理论中“心理距离”“物我合一”之争相互阐释的可能。关键词:苔菲 阿赫玛托娃 同情 心理距离 物我合一俄罗斯白银时代可以说是“最坏的时代”,也可以被认为是“最好的时代”。正是在这个动乱的时代,一片废墟的俄罗斯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作家,诗人,例如舍斯托夫,别尔嘉耶夫,索洛古勃等等。甚至俄罗斯女性作家大量登上文坛,从俄国传统男性创作笔下的“塔季扬娜”一跃成为文学界的“缪斯”。也正是这个时代孕育出了“俄国幽默‘王后”苔菲,以及“俄国诗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自爱第一性:巴特勒道德原则科学化探究
    词:仁爱;自爱;同情;良心;科学化摘 要:巴特勒的道德哲学从承认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分别从人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解释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他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作为社会行为并不是对其自然属性的歪曲或否定。这既和古希腊道德哲学不重视人的自然需求有重要区别,也不同于霍布斯的自然主义道德论,巴特勒将“仁爱”建立在了“自爱”的基础上。本文从知识论角度,分析巴特勒的道德哲学较之古希腊、中世纪和霍布斯道德哲学的差异及其对它们的继承和发展,论述其科学合理性,阐述其道德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论梅国云《拐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卖》 人道主义 同情如果从《拐卖》的底本《若水》问世开始算起,梅国云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若水应该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了。从2008 年初版至今,若水的故事已经被人品味了十多年,而在当下这样一个快节奏的阅读语境中,一篇小说和其中主人公能有如此强大生命力是极其罕见的,而2019 年这部小说的再版也证明了若水的故事还一直在吸引着新的读者,这是一部不断与时代产生共鸣的小说,而与时代的共鸣则提供给文学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有评论者曾分析《拐卖》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原因,认为其是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悲剧主角
    失败却也能够博得同情同情的滋味也不错。抱这种想法的人都非常善良,他们有丰富的感情,经常站在受命运折磨的人一边,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一样。其实雪中送炭的人少,锦上添花的人多,失败者的冬天是很寒冷的。 志愿的失败者喜欢欣赏悲剧,幻想自己是悲剧的主角。他忽略了一点:所有悲剧的主角都是经过多次的挫折,不断地奋斗,最后无可奈何才失败的。人们如果要同情,也只肯同情那种奋斗过的失败者,那种不甘心不屈服的失败者。所以享受失败后的同情,只能算是人生的第二志愿,不可列为第一。

    视野 2022年4期2022-03-10

  • 让生命之光照亮课堂
    生在语文课上学会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卫生命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令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关键词:语文课堂;生命整体观;同情;尊重;敬畏;感恩;捍卫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已然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教育观,在很多方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高度,尤其是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卫生命,珍爱生命……更引起我的关注。的确,语文新课程的编排也体现出了生命整体观的教育理念,而学生作为课堂生命主体,需要老师引导他们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9期2021-11-15

  • 对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讨论 ——联系孟子“恻隐之心”与其他当代理论
    当·斯密与孟子的同情理论在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中,他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同情、它如何产生以及我们如何同情。我们在理解或见证他人的遭遇时感到痛苦,每个人都能同情。通过想象,我们为与面前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情感而感到兴奋。同情尤其源于对激起情绪的情景的了解。(斯密,1759年)这种理解来自理性思考的基础,而理性是获取情境以为同情提供基础的重要工具。(贾,2019)在亚当·斯密的《相互同情的快乐》中,他认为我们喜欢被别人同情。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同情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2021-11-12

  • 西方近代美学视域下的美育式音乐教育
    义。[关键词]“同情”效应  反思判断力  美育式音乐教育西方近代美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本文将选取两大流派中的代表人物,并进一步展开论述美育式音乐教育。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1.洛克——唯物转为唯心的开端作为近代西方第一个将哲学的主要问题明确地确定为“人类理智的研究”的人,洛克首先以人的认识机制为核心,建立了系统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其中有关美学的部分,他提出了“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关于何为第一性质的问题,其提出第一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9期2021-10-09

  • 从桑塔格的共情理论看《别让我走》中三位老师在教育方面的共情与同情
    方面体现的共情和同情。借助于蘇珊·桑塔格的相关共情理论,对学生们的生活场景以及监护老师在教育方面所持有的理念进行再现和剖析,对于研究此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别让我走》;石黑一雄;共情;同情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3-0025-021概述石黑一雄作为1989年布克奖,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英国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如,《长日留痕》中借助一个管家史蒂文斯的经历,他感慨世事变迁,指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3期2021-07-11

  • 同情与他者
    行追问后,找到了同情作为答案。个体有着利己的推动力,有着纯粹恶意的动因,但也存在非利己的动因。纯粹道德的动因是非利己的,是由纯粹同情的力量驱使的。叔本华的这种同情观念的主要启示在于,道德理由可以由同情转化成考虑这个世界上他者的在场。道德理由或许并不在于道德有没有天然的基础,而是在于自我与他者是共存的。关键词:叔本华;道德理由;同情;他者立足于道德是可以被解構的这一基点,针对道德怀疑论立场对道德信念的打击,叔本华给出了他的答案,道德是有实在性根据的,那就是同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超越“封闭的自我”
    形成正确的判断,同情则进一步构成连接自我和他人的桥梁,他和范妮之间的爱情便是一个体现。关键词:封闭的自我;同情;仁爱;约瑟夫·安德鲁斯十八世纪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第三卷第三十二章中有一个场景:彼得·庞斯从范妮那里得知牧师亚当姆斯也在场,便下了马车,想让牧师过来问候。两人见面的情形如下:“因为彼得是一个伪君子,亚当姆斯先生总是看不透他,其实亚当姆斯所尊重的是彼得外表的善良,彼得却以为人家尊重他的财富”(亨利·菲尔丁,1957)

    英语学习 2021年1期2021-02-22

  • 同情与他者
    行追问后,找到了同情作为答案。个体有着利己的推动力,有着纯粹恶意的动因,但也存在非利己的动因。纯粹道德的动因是非利己的,是由纯粹同情的力量驱使的。叔本华的这种同情观念的主要启示在于,道德理由可以由同情转化成考虑这个世界上他者的在场。道德理由或许并不在于道德有没有天然的基础,而是在于自我与他者是共存的。关键词:叔本华;道德理由;同情;他者立足于道德是可以被解构的这一基点,针对道德怀疑论立场对道德信念的打击,叔本华给出了他的答案,道德是有实在性根据的,那就是同

    锦绣·下旬刊 2021年3期2021-01-28

  • 浅析山水田园诗的四重情感境界
    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关键词:山水田园诗;合情;寄情;同情;无情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了古代文人的情感理想与风骨操守,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合情、寄情、同情与无情。第一重境界:合情第一重境界是合情,是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

    考试周刊 2020年90期2020-11-09

  • I love traveling 我喜欢旅行
    / n. 怜悯;同情2. epic /epk/ adj. 史诗般的;壮丽的3. paragliding /prɡlad/ n. 滑翔伞运动Ive always wanted to travel ever since I was young. The idea of travel, packing my bags and disappearing to someplace new, lives inside my brain all the time. It

    疯狂英语·读写版 2020年10期2020-11-06

  • 亚当·斯密论同情与正义的环境
    〔摘要〕 同情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举足轻重,其重要性横贯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同情的讨论可以从规范性和解释性两个维度进行,规范性的讨论强调同情的道德涵义,而解释性的讨论力图描述同情在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从解释性的维度着重探讨了同情的发生机制,同情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其所激发的人们改良自身处境的冲动,并由此引申出斯密对正义环境(休谟、罗尔斯)的批评。〔关键词〕 亚当·斯密;同情;自我;社会性;正义的环境〔中图分类号〕

    社会科学研究 2020年4期2020-09-22

  • 浅析丰子恺的绝缘说与同情
    的大同社会。他以同情的眼光欣赏世间万物,更好地感受事物的美。在他看来,同情与绝缘两者互相依存,移情共感能达到物与我一体的境界。关键词: 丰子恺    闵斯特伯格    同情    绝缘    共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为主要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在西方盛行。二十世纪初,新康德主义传入中国,影响了朱光潜、丰子恺等一批知识分子。其中丰子恺受弗莱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影响较深,在其“孤立说”的基础上,形成“绝缘说”和“同情说”的美学思想与人生哲学,接下来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2020-03-20

  • 共情vs.同情?不幸事件后社会公众的情绪反应与旅游意向研究
    带来机会。共情与同情是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两种不同情绪反应,现有文献缺乏对两种情绪反应产生条件与影响效果的差异分析。文章基于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视角,通过对九寨沟景区地震后社会公众在线评论的文本挖掘与情感分析,探究灾后社会公众共情与同情的产生条件及其对旅游意向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的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导致了公众在面临不幸事件时共情与同情情绪差异;(2)社会距离是引致共情与同情差异的主要因素,空间距离与社会距离的交互效应显著;(3)共情、同情在社会/空间

    旅游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3

  • 玛莎·纳斯鲍姆的同情思想及其启示
    玛莎·纳斯鲍姆的同情思想是对亚里士多德同情思想的批判性发展。她认为同情是认知性的,同情产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关于尺度的判断(巨大坏事的发生)、不应受的判断(无过错原则)和幸福论判断(对我来说整体幸福受影响)。同情的产生还受到嫉妒、羞耻、恶心等不良情感的影响,而这些情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对自身脆弱性和动物性的否定。关键词:同情;脆弱性;认知性;启示中图分类号:B82-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9-0118-04玛莎·纳斯鲍姆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2019-11-04

  • 同情和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嘉摘要:为了探讨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采用共情和同情量表(MES)、亲社会行为量表(PTM)在线下和网络对86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女生在同情、情绪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认知共情上无显著差异;同情、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三个变量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同情、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两两之间显著相关;情绪共情和同情、认知共情呈显著相关,和亲社会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同情在认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现代交际 2019年14期2019-10-22

  • 浅析《道德情操论》
    情操论》中,“论同情”这一节,不少句子是原文改写。我们先来搞明白,什么是“同情”?一个人总是存在这种本性: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幸福,虽然除了高兴之外,一无所得;为他人的悲伤而伤感,尽管我们并未受到真正的直接伤害。简而言之,“同情”就是“感受别人的感受”(我们日常的语境可能会让我们把“同情”等同于“怜悯”,但其实“同情”不是只指同情别人的不幸,还有同情别人的快乐)。这次讨论的主要问题:看到別人“高兴”或“悲伤”,我们会分别产生何种程度的“同情”?别人轻度的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2019-10-21

  • 简论私利和公益之间的矛盾
    的正义规则论通过同情联结自私和公益。一是因利己,人们才有建立正义规则的想法,自私是建立正义的最初动机;二是同情让人产生正义感和道德上的区分,使公共利益成为正义的基础。休谟用同情调和私利与公益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必须要有所有人都适用的一个同情,并用一个标准来赞美或谴责那些行为,否则,便无法作出道德判断。关键词:正义;私利;公共利益;同情人因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物品不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从而在人为措施下产生了正义。为了巩固正义规则,休谟从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10-21

  • 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及其与道德问题的思考
    唐彤彤摘 要:同情理论是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核心。研究斯密的伦理道德问题需要从同情入手,对斯密同情思想进行全面评析,并论述其理论特色、缺陷,将理论运用于解决我国当前现实中同情心遭遇的道德问题,提出改善不良道德状况、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现实解决途径,即从个人主观努力层面和社会机制构建方面着手,为社会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提供可靠的形成和保障机制。关键词:同情;道德;公正的旁观者;现实途径作为18世纪的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对人类道德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浅析蒋兆和作品的美学特征
    端,真实、典型、同情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直面民族、社会的苦难,在中国绘画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词:蒋兆和;真实;典型;同情蒋兆和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大师,其艺术作品,着眼在现实生活中,勾勒出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本真,是以民众生活作为研究和表现主体的写实性绘画,对艺术思想诠释有直观的感染力,以其真实性而使人信服,引起人们的主体性情境共鸣。一、真实典型蒋兆和处于当时社会大环境中,忙碌奔波于底层人民的生活里,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

    艺术大观 2019年19期2019-10-12

  • 论《伊豆的舞女》中的平等与爱
    等;亲情;爱情;同情《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这篇短篇小说是作者川端根据自己20岁那年的经历而写成的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广为人知。主要写了一位孤儿出生的大学预科生“我”为摆脱因孤儿的乖僻性格造成的抑郁心情而独自去伊豆旅行,在伊豆与一群江湖艺人邂逅,“我”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在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他们,而艺人们互相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小舞女薰子的纯真善良也让“我”抑郁的心情一扫而光。尽管小说始终蕴藏着哀婉的情致,但却是真情流

    雨露风 2019年2期2019-09-10

  • 后人类身体的文学迷思:以《人们叫我动物》为例
    事再度检阅创伤与同情在后人类主体中的构建作用。后人类身体建构推动人类积极面对挑战,实现新的人文学科规划,引领文学研究和学术探索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后人类未来。关键词:后人类身体;人们叫我动物;创伤记忆;同情;后人文主义一、后人类境况中的人类身体变异与危机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后人类的时代①。人类身体发生变异甚至产生与机器的重组,人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自由人文主义的主体观念、人类中心主义建构与所有他者的二元观念受到质疑与消解。这也是学者福山深感不安的地方,因为“当前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0期2019-09-10

  • 别让同情泛滥
    对他人悲伤的同情常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的错位往往使同情成为一件麻烦事。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警惕同情的泛滥。一直以来,同情都被视为人必备的美德。孟子的“性善论”告诉我们“恻隐之心”乃人之四端之一,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人,并将对他人的关爱、同情视为评价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不少人甚至认为,不对悲伤者施以同情,简直和禽兽没什么两样。于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8-12

  • 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情
    悲伤者往往会产生同情,这种同情的情感普遍而又强烈。但是有时,旁观者眼里的悲伤未必是被同情者内心真正的悲伤。在这种情况下,同情虽也有慰藉的作用,但终究无法直击悲伤者内心深处。因此我认为,在表达同情的同时,也应去真正理解他人的苦楚,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三字经》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这种对悲伤者的同情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性。它往往可以给悲伤者以慰藉和希望,使他们重新振作。这样一来,既可以大幅降低悲伤者心理问题的出现概率,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8-12

  • 同情”与“趣味” ——论简·奥斯汀的文化内涵
    在奥斯汀小说中,同情是趣味的根基,没有对同胞情感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趣味”也无从谈起。埃尔西·米奇(Elsie B. Michie)认为金钱的力量造成了奥斯汀小说中女继承人的粗鄙,并且这个传统也为弗朗西斯·特罗洛普(Frances Trollope,1779—1863)、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玛格丽特·欧丽梵(Margaret Oliphant,1828—1897)和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

    名作欣赏 2019年21期2019-07-12

  • 当代神经科学视域下的同情问题
    】文章对历史上的同情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且将神经科学引入这一概念的研究当中,得出了神经视域下同情这一概念所具备的特征。文章认为对于同情这一概念进行辨析,不仅能够使我们对这一概念更加清楚,而且对社会科学来说也至关重要。【关键词】同情;神经基础;特征;镜像神经系统同情(sympathy)的概念最早是苏格兰学派为了分析人类天性的基础,探求不同的人之间关系而提出的。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同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不会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是往往生活在

    教育界·中旬 2019年4期2019-07-08

  • 知遇的代价与同情的质疑
    ”之殉是有质疑和同情的,这与陶渊明内心的儒玄思想矛盾有关,儒家之积极入世精神使陶渊明肯定“三良”之忠义,道家之隐世养真精神却使他对“三良”入世丧命的悲剧表示质疑。所以,陶渊明对“三良”之殉并非只是简单的同情与肯定,而是两者的交织,其中寄寓着诗人对儒家思想的质疑,表現出其安身立命的矛盾根源的一个侧面。关键词:《咏三良》 同情 质疑春秋时,秦国三良(子车奄息、仲行、针虎)深得秦穆公赏识,穆公死时却以“三良”殉葬,国人哀之,为其赋《黄鸟》之诗,对他们的死报以无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施暴者道德感不健全发展问题探析
    缺陷有关,体现为同情机能的不足和理性判断的缺乏。因此,道德感的培养和塑造是暴力行为防控的重点。关键词:施暴者;道德感;合理化;同情;理性随着白银市连环强奸杀人案的真凶高承勇的落网,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施暴者可以同时兼顾看似沉默忠厚甚至有些“善良”的普通人和面对伤害与杀戮毫无顾忌的恶魔的双重身份的社会现象。绝大部分犯罪缘于犯罪人的道德感缺乏。在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中施暴者往往对被害人毫无歉疚以及对舆论指责毫不觉羞耻,于是人们将施暴者理解为毫无道德情感的怪物,但施暴

    犯罪研究 2019年1期2019-04-15

  •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安慰别人时,有同情和共情之分。同情是一种自恋,而共情是一种能力。同情,并没有心与心之间的连接,只是一个自恋的体验和过程。共情是与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要做到共情,你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而且对对方的情绪不做评判。共情就像是你掉进一个黑洞,然后对方下来跟你待在一起,让你知道你不是孤单一个人;同情你的人会觉得你很可怜,他站在洞口向你喊道:“你为什么不爬上来呢?”所以同情你的人通常会希望你能够乐观向上一些。比如你说“我的婚姻糟糕透了”,他说“你好惨,但你可以选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19年8期2019-01-19

  •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
    键词:多元解读;同情;批判;呼唤一、引言小说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小说自身具有多义性、开放性等特点,读者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往往会因为自身知识储备、个人经历、审美情趣等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初中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阐释和理解小说的主题。《孔乙己》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苦读一生也未能进入仕途的“失败者”的缩影。读完整篇小说,最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2期2018-12-29

  • 同情与悲悯
    唐惠忠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人生命的同时,应该珍爱一切生命。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請以“同情与悲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50分)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同情与悲悯”既可以指向弱者,也可以指向强者;既可以指向人,也可以指向动物、自然;既可以指向朋友,也可以指向对手。围绕“同情与悲悯”,我们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比如叙述一个人的悲惨经历,表达对他的同情与悲悯——关键要写出同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42期2018-01-16

  • 题目二 同情
    关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两句名言,一是“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二是“同情是把两刃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請以“同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范围宽泛的作文题,你可以叙述一个人悲惨的故事,表达你对他的同情,关键是要写出你的恻隐之心,还有你同情他、帮助他的行为。也可采用编述故事的写法,借某一故事表达你对“同情”的理解。当然,还可以写成议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7年4期2017-03-06

  • 同情”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吗
    徐贲同情必须包含理解,因为同情并不就是我对他人的一时情绪冲动有一篇《我们不停捐款,难道是为了让他生到儿子为止?》的文章,说的是一对双盲夫妻,此前因为他们6岁小女孩很懂事,得到过不少善心人士的同情和捐助。后来他们又不断生孩子,因此引起网友的怨愤,“既然已经有两个女儿了,大女儿还因为养不起被其他家庭领养,为什么还要生第二个第三个?”这虽然不过是一则社会八卦,但却也让我们见证了人类情绪的不稳定性。人并不是纯理智的动物,而是无时无刻不受情绪的影响,变化不定的情绪影

    南方周末 2016-08-112016-08-11

  • 同情
    想起茨威格的话:同情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读书文摘·经典 2015年8期2015-05-30

  • 同题演练——同情
    范本是刀尔登的《同情》。古今中外,无数哲人曾为同情心作以先天性的假设。而与之相反,亦有种种理论弱化、取消了同情心赖以存在的理性基础。文章一开头,作者为我们引述了三件纳粹所为的残忍行为,让人思考人性,也不禁让人感慨同情心的珍贵。周琰开篇就谈到表达同情的方式,这是我们生活中不经常注意,却需要留心的。由同情的方式慢慢深入到同情要触及灵魂,简单的怜悯有损人的尊严这一程度。有层次感,有说服力。王蕖齐揭开了社会上的一道难看的疤,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不惜假借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7期2014-03-12

  • 话题作文“同情”导写
    要求作文。关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两句名言,一是“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二是“同情是把两刃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请以“同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提示】这是一道范围宽泛的题目,可以叙述一个悲惨的故事,表达你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同情——关键要写出你的心理和行动;可编述故事,借某一事件表达你对“同情”的理解。当然,也可写成议论文,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比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8年12期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