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
- 文彦博相关文献勘误(四)
长编》卷二四四,熙宁六年四月己亥条:“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守司空兼侍中文彦博罢,授守司徒兼侍中、河南节度使、判河阳,从所乞也,仍诏大敕系衔曹佾上,出入如二府议。”(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册,第5945页)“河南节度使”为“河东节度使”之误,“议”当为“仪”。按:《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八,熙宁六年四月己亥:“文彦博罢枢密使。自剑南西川节度使、守司空兼侍中,罢授守司徒兼侍中、河东节度使、判河阳。”(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432页)又,《续资
江海学刊 2022年5期2022-12-29
- 衔命而出:北宋熙宁察访使再研究
大目标。在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执政者因推行新法,增加了很多机构和职官,同时也赋予了一些旧机构新的职能。随着王安石变法的不断推进,宋代社会自上而下都对变法产生了不同的议论和主张。这些主张对新法或支持、或反对,但就整体而言反对变法的声音更强烈。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各项新法推行举步维艰,神宗君臣更为迫切地想知道来自地方新法推行后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寄希望于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渠道来了解实情、推动变法。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宋神宗在熙宁时期设立了新的职官——察访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1
- 王安石文三篇辨伪
事判官厅公事,以熙宁五年九月癸酉,葬夫人于京兆蓝田县薛王里之北原,祔祠部君穴。使□□于予,予于仲彦舅也,熟夫人之风迹,为之铭曰:九德备人之懿, 五福全天之赐。 然令终□问不□□□,其居昌厥后嗣。这篇墓志,《王文公文集》和《临川先生文集》不载,《全宋文》和《王安石全集》也未收录。墓主俞氏,钱忠彦之母,“其先家杭之临安,世仕钱氏”。墓志撰者署为“朝奉郎、□□郎中、知商州军州兼管内劝农、提点金场坑冶务公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王安石撰并书”。按,王安石进士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8-09
- 周敦颐的岭南诗踪
周业锋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前后,周敦颐被朝廷升为虞部郎中,提升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在广东任职四年,勤政的他四处巡按,足迹几乎遍及岭南的山山水水,并留下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故事。广州,是岭南文化鼎盛地,这里留下了周敦颐的足迹。任职广州时,周敦颐就住在离莲池不远的武安街清风桥北。周老夫子毕生爱莲,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爱莲说》,想必他在工作之余,也会经常到莲池一带走走、散散心。在周敦颐逝世百年时,广州官府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就在广州府武安街转运司
同舟共进 2022年5期2022-05-31
- 君子小人两分明
又站出來说:“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章惇欣然同意,就按元祐前的去做,改行雇役法。对于差役与雇役的取舍,蔡京根本不考虑法的本身是否可行、法的实施效果是否利国利民,全然取决于宰相意愿。司马光在章惇为相之时早已去世,支持司马光的宣仁太后也已归天。“取熙宁成法施行”,当然就“何以讲为”了,还讨论什么?《宋史》因此评说:“差雇两法,光、惇不同。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那个时候,也有与蔡京全然不同做派的人,例如范纯仁。范纯仁曾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4-20
- 君子小人两分明
又站出来说:“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章惇欣然同意,就按元祐前的去做,改行雇役法。对于差役与雇役的取舍,蔡京根本不考虑法的本身是否可行、法的实施效果是否利国利民,全然取决于宰相意愿。司马光在章惇为相之时早已去世,支持司马光的宣仁太后也已归天。“取熙宁成法施行”,当然就“何以讲为”了,还讨论什么?《宋史》因此评说:“差雇两法,光、惇不同。十年间京再莅其事,成于反掌。”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那个时候,也有与蔡京全然不同做派的人,例如范纯仁。范纯仁曾
思维与智慧 2022年12期2022-04-20
- 从权力分割到政区分离
——北宋古渭寨政区化研究
为中心,整体考察熙宁三年(1070)至五年(1072)的秦凤路、秦州和古渭寨,并以此为典型案例,分析新置统县政区的一种展开路径,探究政治斗争、军事战略、地理因素与政区变化的多重互动关系。一、中央派遣官王韶与熙宁二年秦凤政局熙宁元年(1068),王韶上《平戎策》三篇,力陈先复河湟以攻取西夏的军事战略。 “神宗异其言,召问方略”②《宋史》卷328《王韶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第10579 页。,但“知其言为可用而未遽用”③吴儆:《竹洲集》,卷1《论
地方文化研究 2022年5期2022-04-07
- 苏辙改授齐州掌书记考
250357)熙宁六年至九年(1073—1076),文学家苏辙曾在齐州做过三年的掌书记,他改授齐州掌书记的具体过程,以及至齐州的日期,在其诗文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所作传记、年表或年谱,或略而不载,或推定日期,尚未十分精审。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相关记载,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前辈学者研究综述苏辙晚年在其自传《颍滨遗老传》说:“会张文定知淮阳,以学官见辟,从之三年,授齐州掌书记,复三年。”[1]1017熙宁三年(
社科纵横 2022年3期2022-02-04
- 《全宋文》沈邈文辨正
三山志》中标题“熙宁四年五月中书批送下提点福建刑狱沈郎中状”(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857页),自拟标题“乞颁降孔子及从祀人塑像冕服制度状”。从原文标题判断,此状撰写于熙宁三年(1070)至熙宁四年(1071)之间,这与沈邈生卒年不相吻合。沈邈字子山,传世文献不详其生卒年,可以依据其出土墓志加以确定:“(沈邈)感疾不食,五月壹日终州宅正寝,享年四十六,庆历七年也。”(赵君平、赵文成:《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675页)从中可推知
江海学刊 2022年1期2022-02-03
- 北宋衙前役法考论
名”非“投名”:熙宁役法前后衙前称谓变迁募役法前的“长名衙前”和募役法下的“投名衙前”是否相同,这个问题看似有些多余,因为此前学者多认为两者所指为一。(3)周藤吉之先生曾指出,长名衙前即投名衙前,是人民投充衙前者。参见[日]周藤吉之《宋代州县的职役和胥吏的发展》,《宋代经济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版,第662页。裴汝诚先生认为,熙宁变法以前有些吏人自愿投名,官府也需要有人投名或延长自身役限,长名衙前便成为衙前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名衙前的增多和取
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11-24
- 星河
苏 宁1我认出了熙宁。小时候,她被我祖父称作阿尔巴尼亚人。祖父没去过那,但他用了这一个词。因为他没办法在现实里找到可以比照出熙宁样貌的实体。熙宁长睫毛下的一双黑眼睛看到哪,哪都像被她赋予了魔法,会说话了,连灰尘都似被惊动飞起。而她本人只是站在那,或倚在某个小桌子角上,一动不动。落座后,我拿出资料袋里的笔记,放到桌子上,一眼瞟到旁边的一个笔记本,翻开的扉页上写着名字:熙宁。昨天上午,中科院高能所一个研究天体物理的学者来院里讲座,题目是:物理世界的哲学——关于
雨花 2021年12期2021-11-12
-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死后,王安石做了什么
),宋仁宗驾崩,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变法正式实施,史称“熙宁变法”。也就是说,宋仁宗死后没几年,王安石便得偿所愿,推行变法了。在历史上,王安石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这个惯用词,容易给今天的我们一个错觉,那就是,似乎他和另外那七大家,特别是宋朝那五大家,是一伙的。其实,他们只是文学主张、文学成就是一伙的。如果说到政治主张,王安石只怕是“唐宋八大家”之中最为孤立的那一个。与王安石并非同时的唐朝韩愈、柳宗元不说了,他俩当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2021-06-13
-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死后,王安石做了什么
),宋仁宗驾崩,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变法正式实施,史称“熙宁变法”。也就是说,宋仁宗死后没几年,王安石便得偿所愿,推行变法了。在历史上,王安石是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这个惯用词,容易给今天的我们一个错觉,那就是,似乎他和另外那七大家,特别是宋朝那五大家,是一伙的。其实,他们只是文学主张、文学成就是一伙的。如果说到政治主张,王安石只怕是“唐宋八大家”之中最为孤立的那一个。与王安石并非同时的唐朝韩愈、柳宗元不说了,他俩当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1期2020-07-04
- 讨厌的窗帘
铮)闪闪亮相:丁熙宁,金地阳光好少年。籍贯雄安,落户石家庄。熙者,温暖也。宁者,静也。熙宁者,一千年以前为宋神宗年号,一千年后我之謂也。哈哈!本人酷爱阅读和运动。从咿呀学语到翩翩少年,阅读之书目,可以铺满一个不太标准的足球场。爱人文,恋科普,四大名著与《哈利·波特》不释手,《小牛顿》《可怕的科学》亦入迷。运动所好,球也。足球篮球乒乓球,足球挂脚射门、篮球空心(自投)、乒乓球带旋扣杀……亲爱的朋友们,若有缘,再相见。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2期2020-01-30
- “熙宁三舍人”封还李定词头原因探析—— 基于奏议分析兼论其政治意义
武建雄“熙宁三舍人”封还李定词头原因探析—— 基于奏议分析兼论其政治意义武建雄1,2(1. 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2. 九州大学 文学府中国文学研究室,日本 福冈 8190395)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苏颂、李大临、宋敏求七次封还李定词头,以致诏令不行。三舍人以不合官制为由进呈7状奏议。事实上,三舍人矛头指向主持变法的王安石。三舍人封还李定词头代表保守派向革新派发起的强力阻击,彰显出北宋士大夫恪守官制的主体自觉精神,实现了对君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9
- 晁补之和苏轼的结识以及最初的文学交游
基本上可以确定在熙宁五年(1072)到熙宁七年(1074)之间,地点就在杭州或者杭州新城。在认识苏轼之前,晁补之一直在浙东宦游的父亲晁端友身边。晁端友结束上虞县的职任并丁忧期满之后,于熙宁二年(1069)改任新城令,而新城属两浙路杭州统辖。苏轼则于熙宁四年(1071)秋出京担任杭州通判,成为晁端友的上官。笔者认为,晁补之应是在熙宁五年(1072)上书苏轼并欲投其门下的。因为在《上苏公书》中,晁补之明明白白地说:“某,济北之鄙人,生二十年矣。”晁补之二十岁这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0期2019-11-12
- 苏轼“欲归”与“又恐”的矛盾心理
◇王世焱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超然台与好友饮酒望月,他借着酒醉,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小序的“兼”字可以读出,词意有两层,一是暗写他欲归朝廷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二是
中国苏轼研究 2019年0期2019-11-12
- 放鹤亭记
苏 轼熙宁十年①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
初中生世界 2019年18期2019-05-23
- 中秋月
处看。赏析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由京城外调,六年之内,辗转奔波,颠沛流离,政治上自然是受到压抑、不得志,生活上也是衣食难安,无固定栖身之所,短短六年,几处过中秋。熙宁十年(1077年)中秋,苏轼时任徐州刺史,他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中秋月》,记述了诗人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诗中,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2期2019-03-26
-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1056)至神宗熙宁四年(1071)的十五年中,石鑑的为官履历几难考察。宋廷或当因侬智高亲属已死,遣石鑑回广西任职。神宗熙宁五年(1072)五月庚辰朔(初一),“御文德殿视朝……召东作坊使、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石鑑赴阙”[2]5645。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六“熙宁五年闰七月庚戌(初三)”:“五月二日召鑑可考。”[2]5728知神宗召石鑑赴阙,实在熙宁五年五月初二。熙宁三、四年间(1070-1071),提点刑狱赵鼎、辰州布衣张翘上书,建议朝廷经制
运城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3-05
- 图说书法(一二一)
著。1069年(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即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启用,旋又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俱废,王安石于当年病逝,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工書法,运笔迅疾,黄庭坚谓其学王蒙,米芾谓其学杨凝式,苏东坡谓其得无法之法。其作行书,率真淡墨疾书,风神闲逸,韵度清美
视野 2018年11期2018-06-15
- 上海建镇年代考证辩
谱》则明确记载“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④(民国)修谱委员会:《平阳曹氏族谱》《范溪旧序》,民国20年重修,第1页。为解决历史悬案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上海建镇年代的学术史回顾关于上海建镇年代,虽然明清上海方志都有记载,但其年代不同,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宋时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主此说。该书卷二十四:上海县“宋时海舶辐辏,乃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物,为上海镇。”⑤[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四《江南六》。二是“宋末说”。明《嘉靖上海县志》主此说
上海地方志 2018年1期2018-05-05
- 欧阳修的晚年危机
危机”。观欧阳修熙宁元年所作十多首诗歌①,除去为他人所写的前两首即《寄许道人》和《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士诗并盛作三绝见索拙句辄为四韵奉酬》外,其余十首(《晓发齐州道中》算作两首)基本为思隐和自伤之作,其间或有片刻积极欢乐描写,但总的基调是为衰也。由此可见一代文豪欧阳修也是避免不了生老病死的威胁,以及在面对这些威胁时不可控制的低沉与隐忧。晚年危机之一是病痛。对于自己的病痛,欧阳修是不吝于重复书写的。这些书写在他晚年的相关书简诗词中均有表现
北方文学 2018年8期2018-04-22
- 颍州西湖会老堂溯源
第六一堂的西堂;熙宁五年,致仕副相赵概来访欧阳修,欧阳修把私第六一堂的西堂腾出来经过刷新接待他,吕公著即兴将六一堂西堂题名为“会老堂”。简言之,会老堂不是“公馆”是“私第”,吕公著不是“作堂”是“名堂”。会老堂;公馆;私第;六一堂西堂颍州西湖六一堂是欧阳修致仕颍州的私第。熙宁五年,致仕副相赵概来访欧阳修,欧阳修把六一堂的西堂腾出来经过刷新接待他,时任颍州知州的吕公著即兴题名六一堂西堂为“会老堂”。一代文宗欧阳修,致仕终老于颍州西湖六一堂,其故居历经千年沧桑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4-04
- 北宋高道陈景元生平事迹考辨
截止时间,逆推至熙宁五年(1072)召对进书赐官,则正好11年。而“游历仅(仅即近之意)三十载”,即从高邮访天台的庆历三年(1043)往后顺推,至熙宁五年(1072),正好29年,近30年。如果是二十八才负笈出游,则游历时间20年都不到。由此可知,薛文的记载应该是合理的。(二)得师传微旨正式成为一名道士之后,陈景元便选择了外游访道。薛致玄记载,陈景元“十八负笈游名山,抵天台,阅三洞经,遇高士张无梦,得老庄微旨”[1]486。关于师授之旨的问题,彭耜与薛致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4-03
- 《十咏图》陈振孙跋考略
东坡为之作诗,实熙宁癸丑,作图之年八十有二,则庚戌也,逆数而上,求其生年,当在端拱己丑[8]。其父享年九十有一,当马守燕六老之岁[9],实庆历丙戌。 逆数而上,求其生年[10],则周世宗显德丙辰也。后四年宋兴,自是日趋太平极盛之世,以及于熙宁甲子载周矣[11]。 子野于其间擢儒科,登膴仕,为时闻人。赠其父官四品,仍父子皆旄期,流风雅韵,使人遐想慨慕,可谓吾乡衣冠之盛事矣!然世固知有子野而不知有其父也。自庆历丙戌后十八年,子野为《十咏图》,当治平甲辰。又后八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16
- 熙宁政局对苏轼词创作的影响
710119)熙宁变法,乃北宋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大事件,它开启了神宗朝至北宋末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持续斗争的序幕。两派相互倾轧,更替掌权,将北宋的党争推向了高潮。这场变法改变了苏轼的命运,影响了北宋国运,也影响了文学史的发展。其中,对于熙宁变法与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着眼于黄州词,认为苏轼经过乌台诗案的惊魂之后,在词的创作上达到了巅峰。但是,如果把焦点前移就会发现,这场变法的影响不仅在于令苏词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还在于正是熙宁年间苏轼的外放杭州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1-01
- 王安石的科举变革
样的看法。王安石熙宁变法,科举改革乃其重点之一。熙宁二年(1069),朝廷下诏,要求大臣讨论“贡举法”之变革。王安石《乞改科条制札子》提出:“宜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韩维、司马光、吕公著等大臣纷纷表示赞同。有关进士科考试内容之变革,熙宁年间没有新旧党争之别,新党、旧党领袖人物意见一致,皆以为科举应该罢试华靡不实之诗赋,而以策论、经义取士。惟苏轼见解不同于众人,其《议学校贡举状》云:“自文章而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
领导文萃 2017年21期2017-11-21
- 苏轼润州词编年辨证
大的6首词,都在熙宁七年。这一年苏轼曾两次到润州,一次是在一至四月到常润赈灾,在润州停留较长时间,同润州当地的士人如柳氏家族、刁氏家族以及俞康直,同佛教人士如圆通、宝觉、焦山伦长老等都有过频密的交往,是他15次途经润州逗留最长的一次;一次是同年十月末十一月初,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从杭州到密州,路经润州。熙宁七年编年有争议但争议不大的词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前一次留下的4首词;一类是后一次留下的2首词。1.常润赈灾4首词编年辨证《醉落魄·轻云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2期2017-07-09
- 论北宋阿云案的流变及影响
都610064)熙宁初年,阿云案历经三次转变,由个案的量刑之争转变为改订国家法的立法之争、由按问欲举自首法之争转向谋杀法之争以及由法律之争转变为反对王安石执政的政争。这些转变对宋代按问欲举自首法、谋杀法以及熙宁变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阿云案,按问欲举自首,谋杀法,熙宁变法治平四年(1067年),登州民妇阿云在服母丧时与韦阿大订婚。成亲后,阿云嫌韦阿大丑陋,于是乘夜间韦阿大在田舍中熟睡时想用刀砍死他,但在砍中十余刀后仅砍断他一根手指。县尉在追查此案时怀疑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年9期2017-03-11
- 从“辞谢之仪”到“验疾之具”
——宋朝台参制度及其流变研究
见谢辞之仪。神宗熙宁年间,朝廷借台参之“名”行验视老疾昏懦官员之“实”,将台参由朝堂移至御史台,对其进行改革。在几经波折后,台参地点还是由御史台改回了朝堂,回到了“辞谢之仪”的旧轨上,但是台参“验疾之具”的功能终不得而去。“仪”“具”之间,可谓是熙宁以后台参之制最真实的运作状态。分析台参制度的更革,对认识宋朝澄清吏治,验视老疾昏懦官员的努力当有所裨益。宋朝,老疾,王子韶,台参,御史台对于宋朝“台参”的研究,最早见于贾玉英《有关宋代御史台政制的几点辨析》①贾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7年12期2017-03-11
- 相如消渴与明哲保身
——也谈欧阳修致仕之因
忧患已多”;加之熙宁变法前后,他向朝廷推荐司马光、请止散青苗钱法,与锐意变法的当权者王安石政见不合,恐风波与忧患又将加身,便借“相如消渴”之由,“脱风波而远去,避陷阱之危机”,退居颍州,明哲保身而全其节。这才应是他提前致仕之根本原因。欧阳修;致仕;相如消渴;明哲保身北宋熙宁四年(1071),欧阳修(下简称“欧公”)在连续多次上表后,终获准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归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时年65岁。因他未至致仕年龄(宋制官吏年70岁而退休)而坚请,天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09
- 越南诗句《南国山河》历史真相
国北宋与越南李朝熙宁战争时期的越南诗句,他表示,这首诗表达了所谓的“所有越南人民不屈的精神”。《南国山河》被收录在越南初中学生的教科书中,而“南国山河南帝居”这句诗,至今还经常出现在越南反华人士抗议中国的标语中。这首古诗的作者李常杰在越南属于“民族英雄”,类似于我国的霍去病、左宗棠。他是交趾李朝时期人。出生于寿昌县(今河内)太和坊的一个武将家庭,在李太宗时期净身为太监,参加过对占城国的三次入侵,随后北上入侵宋朝。1105年(李朝龙符五年),李常杰去世,被追
前卫文学 2016年3期2016-07-01
- 王雱: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
迈出了以后领导“熙宁变法”的第一步。这一切,似乎预示着王雱这个新生儿,将与北宋政坛和跌宕起伏的改革大业之间,发生点儿什么关系。王雱聪明,早慧,才智过人,有三个例子可以佐证。一是他年幼之时,有客人指着同一个笼子里关着的獐和鹿问他,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雱不认识,不过,他巧妙地回答说:“獐边是鹿,鹿边是獐。”让客人大为惊奇!二是十三岁那年,当他听到有人议论青海蕃部问题时,不无忧虑地叹息道:“此可抚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则吾敌强而边患博矣。”(《宋史·王雱传》)在
师道 2016年3期2016-05-30
- 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安石的鄞县施政乃熙宁变法之前奏或序曲,熙宁变法无非是王安石鄞县施政的扩展版、升级版而已①有关论著较多,请参看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第一章第二节之三《在鄞县任上》,《邓广铭全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卷第23-25页;漆侠:《王安石新法的渊源》,《漆侠全集》,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十一卷第37-46页;杨渭生:《王安石在鄞县的事迹考略》,《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第24-31页;倪士毅、宋佩芳:《王安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3
- 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
100872)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郭晶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熙宁变法是宋代历史中难以忽略的部分,是中国古代历次变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变革。宋神宗及熙宁变法臣僚在“富国强兵”理想指引下,开展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变法运动。特别在中央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熙宁变法更是改变了宋初以来宰相不知财计、中书事权分散,“枢密主兵、中书主民、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弊病,宰相开始参与国计,并开创财源,创立了“朝廷封桩钱物”,进而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2
- 王雱: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
迈出了以后领导“熙宁变法”的第一步。这一切,似乎预示着王雱这个新生儿,将与北宋政坛和跌宕起伏的改革大业之间,发生点儿什么关系。王雱聪明,早慧,才智过人,有三个例子可以佐证。一是他年幼之时,有客人指着同一个笼子里关着的獐和鹿问他,哪个是獐,哪个是鹿。王雱不认识,不过,他巧妙地回答说:“獐边是鹿,鹿边是獐。”让客人大为惊奇!二是十三岁那年,当他听到有人议论青海蕃部问题时,不无忧虑地叹息道:“此可抚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则吾敌强而边患博矣。”(《宋史·王雱传》)在
师道(人文) 2016年3期2016-04-12
- ★《〈梦溪笔谈〉二则》拓展阅读——异事
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余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③境永安山下卓④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⑤。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⑥云:“虹,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选自《梦溪笔谈》,沈括著,侯真平校点,岳麓书社1998年)【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
初中生世界 2016年1期2016-03-18
- 论宋神宗熙宁年间的两次诏求直言
002)论宋神宗熙宁年间的两次诏求直言陈 晓 俭(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宋神宗于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和熙宁八年(1075年)十月两次下诏求言,表面看来是为应对天灾安定民心,实则加剧了围绕王安石所主导新法的政治斗争。两次求言伴随着王安石前后两次罢相,是宋神宗时期新旧两党斗争的重要节点,既反映了宋神宗对新法微妙的态度,又反映了宋神宗异论相搅的统治术,这对熙丰时期乃至以后的政局演变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宋神宗;熙丰变法;诏求直言;党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4
- 司马光
——勤谏良策治黄河
了许多重要意见。熙宁元年(1068年)6月,北流黄河“溢恩州乌栏堤,又决冀州枣强埽”,7月再“溢瀛州乐寿埽”,沿岸良田被淹,民不聊生。当时的都水监丞李立之主张在恩、冀、深、瀛等地区,建筑367里长的堤坝来防水患,但另一都水监丞宋昌言则相反地认为,应该将河水的流向进行改变,以疏解4个省的水灾,并建议开两条河道引导河流向东去。当年11月,司马光受命到4个遭受水灾的省区视察,并调查建筑堤坝和引走河道两种方法哪种更可取。熙宁二年正月,司马光回奏认为:应该如宋昌言说
河北水利 2016年7期2016-03-12
- 异事
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余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③境永安山下卓④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⑤。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⑥云:“虹,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选自《梦溪笔谈》,沈括著,侯真平校点,岳麓书社1998年)【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1期2016-01-29
- 笼中鹦鹉
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①,段忽系狱②。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邪③!”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④;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据《乐善录》改写)注释:①熙宁:宋神宗年号。②系(xì)狱:拘禁于牢房。③何其:多么。④不堪:不能忍受。堪,忍受。点悟何为苦,何为乐,不同人的答案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道出了人的境遇与需求千差万别,要相互理解有多么艰难,但人与人之间达
作文·初中版 2015年8期2015-10-24
- 熙宁镇往事
年的夏天,我作为熙宁镇化工厂的推销员,肩负着厂里的重托,装了满满一卡车具有驱蚊杀虫功效的卫生香和蜡烛等当地特产,前往多年来都是我厂销售最好最受欢迎的地方——平凉。卡车是镇运输公司派来的,司机姓魏,理个平头,是个勤快又喜欢说笑的小伙子,我比他大几岁,他称我石哥。那时的国道基本上是砂路,卡车走得很慢,车走过的地方,后面总是尘土飞扬,路人常常掩着鼻子躲在马路两旁,等着尘土飘散了好继续赶路。路上时常有道班的工人在整修公路和边沟,卡车虽然走得慢点,但基本上畅行无阻。
飞天 2015年5期2015-06-17
- 《宋史·地理志》“淯井监”补正
宁军,本羁縻州。熙宁八年,夷人得个祥献长宁、晏、奉、高、薛、巩、淯、思峨等十州,因置淯井监隶泸州。”此条关于淯井监的建置时间有误。郭黎安编著《宋史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没有指出这一错误。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38页)发现这一错误,但未加辨析。现对淯井监的建置时间作以下补正。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中祥符二年八月癸未,“近界巡检并赴淯井监胁诱”(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62
江海学刊 2015年5期2015-04-18
- 苏轼与润州柳氏三代交游考
往时间最长——从熙宁二年(1069年)一直延续到苏轼去世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历时30多年;交往也最深——苏轼留下与柳家三代有关的诗文共计27篇。这与他们是亲戚有关,也与他们日常生活交往密切、文艺爱好相同、政治境遇相似有关。苏轼;苏辙;柳瑾;柳仲远;柳闳;润州苏轼12次途经润州[1],与润州士人多有交往,其中与柳瑾及其家人交往最为密切和长久。论者对此很少述及,因此,对苏轼与润州柳氏三代的交游展开研究,澄清一些历史误会,对于深化苏轼研究以及挖掘镇江的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3期2015-01-31
- 章惇年表
东坡题跋》卷五。熙宁元年戊申(1068),三十四岁。试馆职,改著作佐郎,知武进县。《涑水记闻》附录三《温公琐语》:“熙宁初,召试馆职,御史言其无行,罢之”。章惇《题东坡再跋醉道士图后》:“正父赴丰国时,子厚令武进,复题此以继子瞻之后,己酉端午后一日。”熙宁二年己酉(1069),三十五岁。二月,王安石荐为编修三司条例官,见《宋史》卷四七一本传、顾栋高《王荆国文公年谱》卷中。《涑水记闻》附录三《温公琐语》:“熙宁初,召试馆职,御史言其无行,罢之。及介甫(王安石
闽台文化研究 2014年4期2014-11-14
- 程门立雪
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②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③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①属(zhǔ):撰写。②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有聚集的意思。③南:方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向南。④瞑(mínɡ)坐:闭目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5期2014-05-14
- 论“嘉祐四友”的进退分合与交游唱和
嘉祐中结交游集,熙宁中同时进入朝廷权力中心,因政治立场的对立而产生分化。“四友”具有素朴简淡、不慕纷华的文化性格,在科举改制问题上,均属取消诗赋一派,但司马光等人对荆公新学之专断与驳杂则持批评态度。“四友”在诗坛的交游酬唱始末与其政治上的进退分合轨迹正相吻合,可以清楚地分为嘉祐、熙丰两个阶段。汴京的文学生态因新党专权而恶化,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及范镇退居洛阳、颍昌等地,却获得了难得的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他们优游山水园林,诗酒雅集,闲吟代替了讽谕,林泉高致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4-17
- 岷州包家族考述
河重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发动熙河之役,青唐族大酋俞龙珂率先投诚,成为北宋熙河之役取胜的关键。俞龙珂降宋后被赐名包顺,迁居岷州,是为包家族之始祖。明代时更有其后裔包阿速受封岷州卫指挥同知,成为世袭土司。包家族历经宋、元、明等数朝,绵延不绝,枝繁叶茂,对岷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地著名的豪门大族。然而对岷州包家族的研究,只见汤开建、杨惠玲的《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1]一文,对包家族的由来、包家族的迁徙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03
- 曾巩之妻晁氏、李氏生平、母家考略
——曾巩及其主要亲属行实考略(四)
“享年六十有三,熙宁二年某月某甲子卒于官,四年某月某甲子,与其夫人某县君闾丘氏合葬于扬州江都县之广陵乡。”[4]可知晁宗恪在熙宁二年卒于官。又《曾巩集》卷三十八有《祭晁少卿文》,即曾巩祭岳父晁宗恪光禄少卿文。文云:“巩蚤以孤,蒙与托嘉好,自始迄今,逾二十载。(中略)。不意今者,公遽沦亡。得讣歔欷,涕随声发,海滨独哭,心与谁言?仍闻归旐,旅次馀杭,隔此涛江,寓陈薄奠”。据此可知晁公卒后,其家人将其灵柩运到了馀杭。此时曾巩正在通判越州任上,故云:“得讣歔欷”,
华中学术 2012年1期2012-04-12
- 论王韶对西北地区的开拓经营
军司理参军,并于熙宁年间上《平戎策》一文,提出招抚吐蕃政权,进而制服西夏的主张,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采纳。《平戎策》是熙河之役的蓝本,其内容不但是熙河之役的指导方针,而且还提到一些经营西北地区的具体措施。1 王韶和《平戎策》王韶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建昌军司理参军,后来王韶在关中做官,客游陕西,调查了许多西部边事,对西部边事认识比较多,宋神宗即位后,就上《平戎策》,向朝廷陈述了自己关于西北边事的建议。《平戎策》的主要内容如下:“国家必欲讨平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唐宋永州摩崖石刻编年
7. 1068 熙宁元年 吴太寿等 九疑山题名 宁远128. 1068 熙宁元年 鞠拯 朝阳岩再题名 零陵129. 1068 熙宁元年 陶辅相 九龙岩佛殿基题记 东安130. 1068 熙宁元年 蒋忱 九龙岩记 东安131. 1068 熙宁元年 高秉等 九龙岩题名 东安132. 1068 熙宁元年 高秉 三门洞题名 东安133. 1068 熙宁元年 曼卿等 浯溪题名 祁阳134. 1068 熙宁元年 王世延等 浯溪题名 祁阳135. 1068 熙宁元年 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2010-11-20
- 苏轼《答陈履常二首》疑点考辨
道初次交往发生于熙宁十年(1077)苏轼至徐州后,①持此观点的有: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十五、②郑骞《陈后山年谱》、[1]孔凡礼《苏轼年谱》、[2]萧庆伟、陶然《论苏门之立》、[3]马东瑶《苏门六君子交游年表》[4]等。也有学者据这两则尺牍将苏、陈交往提前。王水照《“苏门”的形成与人才网络的特点》认为:“苏轼知密州时,陈师道曾寄诗与苏”,此二书即苏轼回信,但没有解释“吴中屡得瞻见”,而认为“其时尚未见面”,即先有文字交,后正式见面于徐。[5]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12
- 赵鼎臣生卒年考辨
其生年定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3]然而未示所据。此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宋诗话全编·赵鼎臣诗话》《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也均言其生于熙宁三年(1070年),似为转相沿袭。由于都未说明根据所在,不敢迳从,而《全宋诗》则在介绍赵鼎臣生年时未作定论,概言其“生于神宗熙宁初(1068年)”。[1]按《竹隐畸士集》卷二有《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2010-03-22
- 朱寿昌寻母事辨
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日:“不见母。吾不返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乌集墓上。拊同母弟妹益笃。此则史科乃元人据南宋史家王偶《东都事略》卷一百一十七《卓行传》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一十二熙宁三年六月所记抄撮而成。核以原始资料及朱氏同时代人之记
文史杂志 2009年6期2009-03-29
- 长虹饮涧
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②。是时新雨霁③,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⑤。自西望东则见⑥;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⑦,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年号。②卓帐:建起帐篷。卓:直立。③霁:雨后初晴。④扣:通“叩”,靠近。⑤绡縠:丝绸和纱的代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9期2008-03-10
- 妮娜·左熙宁的梦
忙碌着。妮娜·左熙宁默默地收拾好自己的私人物件,走出了办公室,吃惊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同事都等在了门口,她微笑着与他们一一握别。电梯徐徐下降的时候,她想,自己只不过是这个大机器上偶然松脱的一颗小小的螺帽罢了。拉开车门的一刹那,送她下来的公司老板猛地扳过她的肩头,伤感地说:"妮娜,我们真的都舍不得你走。留下吧!"妮娜轻轻但坚决地摇了摇头。她驾车绕着公司的大楼转了一圈又一圈。当她远远地看到老板抬手抹向面门的时候,妮娜知道自己真的必须走了。疯狂地驰出一段路后,妮娜停
现代家庭 2000年6期2000-06-14
- "三元及第"与"五子登科"的来历
。长子张励,于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登进士;次子张面力,于宋熙宁九年煿元1076年牭墙士;三子张责力,熙宁丙辰文武两举,太学博士;四子张劝,宋元符三年煿元1100年牻士;五子张动,宋建炎二年煿元1128年牻士。五子同朝,俱为显宦,清正廉洁,时有"丹桂五枝芳"之语,流传至今。选自《资料卡片杂志》1998年第1期
民间故事选刊·上 1999年12期199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