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2019-03-26 11:1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暮云苏辙苏轼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由京城外调,六年之内,辗转奔波,颠沛流离,政治上自然是受到压抑、不得志,生活上也是衣食难安,无固定栖身之所,短短六年,几处过中秋。熙宁十年(1077年)中秋,苏轼时任徐州刺史,他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写下了这首《中秋月》,记述了诗人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诗中,“清寒”指月光,“银汉”指银河,“玉盘”则指明月。苏轼写中秋月,巧妙地以“烘云”“托月”。“溢”“清寒”可谓炼字精妙,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

后两句诗意思銜接自然,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对仗工整,假借巧妙。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悠悠不尽的情韵。“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相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也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聚难别易的。兄弟即将分离,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向对方发问,也是向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

“此生此夜不长好”意即在人的一生中,中秋之夜不能都如此美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意思是明年我和你不知在哪里赏月。诗句流露出对爱弟的真挚感情,还寓意着不能掌握命运的叹息。就是这淡淡的感伤,却是千万离人对月抒怀的真实写照。

从这首《中秋月》诗后,我们感到了月之清辉,暮云悄悄隐去,清寒慢慢四溢,都是无声无息,而银汉无声,一轮圆月孤零零在天宇漫步,更是了无声息。我们仿佛看到了笼罩在兄弟二人心头淡淡的愁云,诗人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自然地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猜你喜欢
暮云苏辙苏轼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中秋月
苏轼吟诗赴宴
夏日雨后
登太白楼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