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

  • 称文字作品版权遭到侵犯《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和微软
    的媒体之一《纽约时报》宣布起诉OpenAI和微软,指控两家公司侵犯其文字作品版权。这桩诉讼可能会对全球新闻出版业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纽约时报》向位于纽约南区的美国联邦法院提起了訴讼,要求对这起诉讼进行陪审团审判。《纽约时报》提交的起诉书中指控数家科技公司未经许可利用其内容开发人工智能(AI)产品,其中包括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微软公司开发的A I助手C o p i l o t。这些A I产品接受了数百万条《纽约时报》内容的训练, 并

    综艺报 2024年1期2024-01-30

  • 纽约时报》大战AI大模型
    件,禁止将《纽约时报》任何独家新闻用于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8月3日,《纽约时报》对外更新了其服务条款,表示禁止将其内容(包括文本、照片、图像、音频/视频剪辑、“外观和感觉”、元数据或编译)用于开发“任何软件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训练机器学习或人工智能(AI)系统”。更新的条款还明确指出,未经书面许可,不能使用网站爬虫类自动化工具访问、收集平台发布的内容。《纽约时报》表示,拒绝遵守这些新限制可能会导致罚款或处罚。一系列表态后,《纽约时报》与掀起“大模型”浪潮的O

    第一财经 2023年9期2023-09-13

  • 纽约时报》北京冬奥话语的隐喻建构
    析理论,以《纽约时报》对北京冬奥会相关新闻报道为语料,比较和分析美国媒体北京冬奥话语的隐喻特征及其分布,以分析其对中国形象的“他建”。研究发现战争隐喻、光火隐喻、引擎隐喻在美国媒体话语中被广泛使用。《纽约时报》通过这些隐喻的使用,塑造出了不断拼搏的中国形象、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经济不断发展的中国形象。关键词:批评隐喻分析;媒体话语;北京冬奧会;国家形象中图分类号:G811.212;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7-0117

    西部学刊 2023年7期2023-06-15

  • 纽约时报》:美国青少年为何痛苦
    美国《纽约时报》2月18日文章,原题:美国青少年真的很痛苦,为什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青少年尤其是女孩,生活越来越痛苦:他们可能罹患抑郁症,产生自杀的念头并付诸行动,或被“没完没了的悲伤或绝望”所困扰。每个时代的成年人往往都会对年轻人的状况感到担忧,因为在对心理趋势的讨论中,危言耸听者更令人信服。根据纽约大学.学者乔纳森•海特的记录,愈来愈多迹象显示,美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恶化的转折点发生在21世纪一零年代初,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海特

    环球时报 2023-02-212023-02-21

  • 民国时期《纽约时报》驻华记者的中国形象建构 ——以哈雷特·阿班和蒂尔曼·窦丁为例
    李 莉美国《纽约时报》的中国报道肇始于十九世纪中叶。民国成立以后,《纽约时报》开始持续向中国增派专业的新闻记者,前后总数高达16人[1],规模相当可观,在美国新闻业同行中遥遥领先。这些职业驻华记者的中国报道构成了民国时期美国塑造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力量。正如美国研究者伊罗生所言,报纸是美国公众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知识来源,尤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中国的报道绝大部分是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2]《纽约时报》及其驻华记者名副其实地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美

    西部学刊 2022年23期2022-12-28

  • 新世纪华人文学在美国的评介研究 ——以《纽约时报》和《纽约客》为分析中心
    《纽约客》《纽约时报》等重要刊物上的书评“在美国出版界占据权威地位,影响着书店以及图书馆的购书决策、媒体的宣传、读者的购书倾向、电影界人士的拍片选题等”②。《纽约时报》不仅设有书评栏目,还设有专刊《纽约时报书评》(后文则统称《纽约时报》),其中后者“长期雄踞美国图书评论界霸主地位”③或被视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书评版”④,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导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纽约客》每年以42期周刊,5期双周刊的频次发行,每期除了书评,还固定推荐4本图书,发

    华文文学 2022年5期2022-11-24

  •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云南形象研究 ——以《纽约时报》2010-2020为例
    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上近十一年来对云南形象的报道文本进行研究,来总结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英语媒体对云南形象的建构特点和报道态度,为云南省接下来就如何改善与提升云南国际形象提供借鉴和参考。二、研究对象和材料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官方网站(https://www.nytimes.com)在2010-2020年间关于云南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富有影响力的英语媒体会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众认知发挥着导引性的作用

    新闻传播 2022年17期2022-11-22

  • 纽约时报》对斯特朗关于苏联与中国西藏报道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统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刊发过多篇斯特朗关于苏联的文章。新中国成立之前,斯特朗曾五次来到中国。1958年,斯特朗第六次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1959年,斯特朗参加了主要由外国记者组成的赴西藏采访团,到西藏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并以此为基础用英文撰写了《百万农奴站起来》一书,向国际社会介绍她所看到的西藏的真实状况。可以说斯特朗是少数亲眼目睹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真实情况并予以记录的西方人之一。然而《纽约时报》对斯特朗的涉藏报道却从未报道过,与《纽约时报》同期大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霸权的傲慢与护持:《纽约时报》涉藏报道(2011—2020)的话语分析①
    大的报纸,《纽约时报》的涉藏报道代表了西方主流社会建构“虚拟西藏”的观点和看法,学术界对《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涉藏报道研究也很多。代表性研究有郭永虎的《1949—1959年美国〈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初探》、妥超群与韩亮的《从“Thibet”到“Tibet”:近现代美国入藏考察与〈纽约时报〉涉藏报道》、薛可与梁海的《基于刻板思维的国家形象符号认知:以〈纽约时报〉的“西藏事件”报道为例》及黄敏的《扩散与激活:〈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议题发展(1980—2010)》,

    中国藏学 2022年3期2022-07-26

  • 21世纪英美主流媒体对浙江形象报道的研究 ——以《纽约时报》和《卫报》为例
    选取美国 《纽约时报》 和英国 《卫报》(2010—2021)作为语料库,从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和布迪厄的“社会理论”进行分析,阐释浙江形象报道中的他者视域和立场评价,掌握西方主流媒体话术应用,希望有助于促进浙江形象的表征态势以及实现积极的新话语体系构建。1 理论背景在话语背景情况下,语言不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而是具有社会性,话者主体与语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保罗·利科的话语理论肇始于对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反思,用“事件与意义”呈现具体阐释,这种辩证关系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9期2022-06-15

  • 批评话语视角下《纽约时报》对中意两国抗疫行动报道的分析
    话语分析。《纽约时报》在美国及全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本文选择《纽约时报》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作为语料进行分析,揭示其报道的虚伪性、片面性,提醒读者需提高意识形态安全警觉性,以批判的眼光阅读新闻报道。二、批评话语分析的国内外研究1979年,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主编的《语言与控制》(LanguageandControl)[2]首次提出了批评语言学。1989年,批评话语分析开始从批评视角研究话语[3],二十余年前,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在国内发展。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6-08

  • 纽约时报》对斯特朗关于苏联与中国西藏报道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闻名于世。《纽约时报》曾刊登过多篇斯特朗关于苏联的报道。1959年斯特朗在西藏进行了一个月考察采访,依据第一手材料撰写了《百万农奴站起来》等涉藏报道和书籍。但《纽约时报》对斯特朗关于中国西藏的报道却只字不提。文章在介绍斯特朗的涉苏报道与涉藏报道①内容基础上,分析《纽约时报》对斯特朗的涉苏报道与涉藏报道采取不同态度的原因及当代启示。[关键词]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纽约时报》;涉苏报道;涉藏报道[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3

  • 体育传播中的西方意识形态图谋
    重要场所。《纽约时报》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关于中国运动员的报道,背离了其一贯声称尊崇的客观性原则,存在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尽管奥运会是一项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但在有关奥运会的报道中却不乏媒体间进行的舆论斗争与意识形态斗争。我国媒体在国际事件中应更好制定对外传播策略、应对舆论斗争、把握国际话语权。【关键词】东京奥运会 运动员形象 《纽约时报》 批评话语分析奥运会作为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赛事,其相关议题通常会受到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对奥运会的有关报道往往会形成一场全世

    对外传播 2022年2期2022-05-09

  • 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对新冠肺炎疫情涉华的报道及态度研究
    851年的《纽约时报》是美国权威的报纸之一,在美国政治与社会方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国会研究的问题有90%来自《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头版。”[1]《纽约时报》不仅在美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全球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纽约时报》新闻网站每月拥有超过30 万的独立访问者,它的报道和评论文章被世界其他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巨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社会的各方面反应在世界视野中被直观具体地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21

  • 纽约时报》的痛苦与荣耀
    付杰纽约时报大楼。《纽约时报》代理律师、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赫伯特·韦克斯勒。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陈情请愿伸冤的权利。”本案原告沙利文。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着国家根本制度、公民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设置等重大宪制事项,当然不会动用宝贵的“宪法资源”去保护具体某个行业。但在美国宪法中,新闻业被认为是“三百六十行”中唯一被列

    世界博览 2022年7期2022-04-08

  • 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本研究选取纽约时报官网中阅读数、转载量较高的对于中国肺炎疫情相关报道10篇,对其及物性系统的各个过程进行统计,再基于及物性系统中四个主要过程对所选新闻报道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探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英语新闻语篇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得以体现,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话语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认知。一、及物性系统理论框架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最基本而又非常强大的语义概念,是批评话语分析最早从功能语言学中借鉴并广泛应用的概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6

  • 还在说纸媒是夕阳产业?《纽约时报》每年可赚近20亿美元
    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发现自己的前景黯淡,公司亏损得非常快。在2009-2010年,报纸广告损失了30%的收入。2010年,《纽约时报》的整个新媒体部门只获得了2.12亿美元的数字广告。这个数字虽然已算可观,但它距离填平编辑部一年两个亿的业务成本仅仅是刚刚够而已,还没有算上管理费用。平均下来,对于它的网站的3000万独特访问者来说,每个访问者不过只创造了4.66美元的价值。摒弃流量思维,奉行“订阅优先”《纽约时报》看到了不祥之兆,任命乔纳森·兰德曼为副总编

    五金科技 2022年1期2022-03-02

  • 中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话语建构* ——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为例
    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涉藏报道进行研究,揭示双方在议程设置、议题竞争、核心概念的建构与解构等方面展开的话语权博弈[6]。严怡宁对《纽约时报》2000 年至 2011 年有关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国际报道多嵌入破坏性媒介事件框架,起到了满足分裂分子诉求的作用[7]。刘欣路分析了中国涉疆议题对阿拉伯国家传播的现状,提出通过改善传播策略、提升传播能力、加强人才建设等举措打破西方的软遏制,增进阿拉伯受众对中国的理解、信任与支持[8]。总体来看,有

    情报杂志 2021年12期2022-01-20

  • 西方报道中的中国叙事建构 ——以《纽约时报》“一带一路”报道为例
    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最近六年(2013-2019年)的“一带一路”相关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有助于对西方主流媒体借“一带一路”议题报道所进行的中国叙事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揭示其在该主题报道背后的叙事策略与传播意图。一、理论依据与研究设计传统观点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新闻忠于事实性,同时又受限于新闻机构的立场,甚至受到新闻叙事者的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使新闻报道带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叙事特点。新闻叙事不仅呈现现实,而且还构建现实。在新闻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30

  • 纽约时报》关于美国制裁华为芯片事件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本文将选取《纽约时报》针对美国制裁华为芯片的新闻报道,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挖掘其新闻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态度立场等问题。理论背景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源自批评语言学,上世纪70年代末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发展起来。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2021-11-28

  • 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对外表达* ——以《纽约时报》华人读者来信为中心
    的主流日报《纽约时报》在中国事务的报道中尤为突出,该报的常设栏目——“读者来信”时常刊发各国人士表达自身立场的来信,关心祖国命运的华人读者在这一以西方社会精英阶层为主要受众的舆论空间中,积极不懈地投书,直接与国际社会对话,向世界表达中国的民族主义呼声。①近年来近代民族主义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新作迭出。江沛、黄兴涛、李珊等学者提出有关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新见解。参见江沛:《技术、政治的合力与五四抗议运动的兴起》,《传播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期;黄兴涛:《情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6

  • 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涉华舆情研究
    视角,选取《纽约时报》2017-2019年涉华报道为语料,借助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对其进行分析,揭示涉华报道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洞悉美媒如何通过话语权,影响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识。1 理论背景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人们普遍认识到语言不仅具有工具性,也有建构性。Foucault用“话语”指一组陈述,这组陈述为特定的历史时刻谈论某一特定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或者表述方式。在Foucault看来,话语并不是一个语篇或者一组符号,而是“系

    情报杂志 2021年11期2021-11-22

  • 从《纽约时报》读者评论看中医药形象
    炼摘要:以《纽约时报》近五年来有关中医药文章的读者评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海外读者关注话题和情感倾向,从中挖掘其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为探讨西方读者对中医药形象的理解提供全新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海外新媒体社交平台系统完整地推介中医药、充分尊重和发挥西方受众价值观等中医药海外推广建议,希望为构建积极正面的中医药国际形象贡献力量。关键词:《纽约时报》 读者评论 中医药形象1.引言中医药学作为“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瑰宝,

    公关世界 2021年20期2021-11-09

  • 费氏三维分析模型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 ——以《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纸之一——《纽约时报》这样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报业典范。当今世界,由于西方媒体在世界传播影响力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西强我弱”的话语权格局一直都未改变。许多西方媒体在报道涉华问题上,均站在维护各自国家和政党利益的立场上,尽可能地构建负面的中国形象,进一步加深西方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成见。与此同时,部分中国民众对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报道缺乏批判性思维,极易被负面报道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新闻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揭露西方媒体所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7-31

  • 美媒涉中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该研究选取《纽约时报》2020年1月至4月关于中国的20篇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依据费尔克劳夫提出的三维分析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所选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有意强调中国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运作低效,渲染民众的苦痛境地,建构了一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无能、忽视群众利益的负面中国形象,其背后主要反应了西方国家盛行的“西方中心论”“人道主义干涉论”和“中国威胁论”等

    速读·上旬 2021年2期2021-07-23

  • 数字化时代《纽约时报》的转型发展策略
    辑室文化,《纽约时报》发展成为传统媒体数字转型的标杆,其发展策略对其他传统媒体的转型具有启示意义。【关键词】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发展【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客家文化传播力建构研究”(2018WTSCX144),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院校卓越融媒体人才培养研究”(粤教高函【2020】20号)。2020年,传统报业机构的广告收入仍在持续缩水,然而《紐约时报》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其疫情期间的订阅量也一路攀升,目前已

    新闻世界 2021年6期2021-07-15

  • 国际疫情中的媒体污名化行为研究 ——以《纽约时报》1918 年流感的报道为例
    论, 以 《纽约时报》1918 至1919年的疫情相关报道为例, 探究美国媒体通过怎样的报道框架,将疫情起源地的矛头指向其他国家,对他国的形象进行污名化。二、《纽约时报》报道的框架分析(一)框架理论回顾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最早在《框架分析》一书中将“框架”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他将框架定义为“为了观察事物所创建的基本架构”。 框架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 两个学科对于框架理论的解释和应用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心理学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2021-05-23

  • 纽约时报》数字化新闻产品创新实践与探索
    背景及意义《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起始于1996年,2004年起报网合一。近年来秉承“数字优先”“内容为王”和“客户第一”等战略宗旨,《纽约时报》积极将技术与新闻结合,推出一批批移动化、社交化、产品化、视觉化的数字化新闻产品。至2020年,《纽约时报》数字营收和订阅用户大幅增长,第四季度的数字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印刷订阅收入。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存亡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转型。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

    声屏世界 2021年24期2021-04-02

  • 纽约时报》记者:求救无人理会,以为要死了
    证件上写着《纽约时报》后变得非常生气。他们把我摔倒在地,想抢走我的相机。我开始大声呼救。”终于,警察来了。然而,“警察不相信我是摄影记者,拔出枪,对准我大喊,让我双手双膝着地。”当地时间1月6日,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美国国会大厦外示威,以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向正在进行的国会联席会议施压。该会议将揭晓美国“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国会竞选”结果,新一届政府的总统席位及参众两院主导权最终在此尘埃落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部分暴力示威者冲进国会大厦,导致副总统彭斯和国会议

    新传奇 2021年4期2021-02-26

  • 纽约时报》意面食谱激怒意大利人
    纽约时报》网站的烹饪栏目近日发布了一个名为“烟熏番茄烤意面”的食谱,不料激怒了一些意大利人。据英国《卫报》25日报道,新发布的食谱修改了罗马经典菜式烤意面的配方,用培根和帕尔玛干酪替代了原有的食材,并加入了番茄。报道称,食谱一经发布就引起意面爱好者的不满,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道:“这和烤意面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快别发疯了!”随后,网民们的热议也引起意大利顶级厨师的注意,被称为“烤意面之王”的罗马厨师达历山德罗·皮佩罗说:“这种做法无异于把风干肉肠放进卡布奇

    环球时报 2021-02-262021-02-26

  • 编辑挺拜登遭开除?《纽约时报》回应
    挺拜登疑遭《纽约时报》辞退一事,连日来不断发酵。据《华盛顿邮报》25日报道,在拜登上周二乘机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之际,这个名叫沃尔夫的女编辑发推称:“拜登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啦!我激动得颤抖呢!”沃尔夫因这一言论立刻成为推特上保守派人士的攻击对象。除此言论外,令许多人不满的,还有新闻从业人员之间广泛存在的“反保守派偏见”。一时间,连带着此前跟特朗普关系紧张的《纽约时报》也被骂惨了。然而上周四,一个名叫阿里的记者透露,《纽约时报》已取消了与沃尔夫的合同,这令

    环球时报 2021-01-262021-01-26

  • 盯上拜登劳力士手表《纽约时报》挨批
    纽约时报》22日报道称,拜登于20日出席就职典礼时,佩戴着劳力士经典款Datejust手表,价格超过7000美元。该报还比较了美国多位前总统佩戴的手表款式及价格,如克林顿约39美元的天美时铁人手表,小布什50美元的石英手表,及奥巴马不到500美元的乔治格雷手表等,称拜登为“首席名表达人”,还提醒他道戴名表的习惯不仅“已经过时”,且“除特朗普之外的总统们”大多都只佩戴普通手表。《纽约时报》的报道引发多方批评。彭博社认为,一位极度繁忙的领导人拥有一块走时精准

    环球时报 2021-01-252021-01-25

  • 纽约时报》中国环境形象建构的批评话语研究
    值无涉”的《纽约时报》环境新闻中,中国环境形象是如何被建构是本研究的基本目标。在《纽约时报》“他塑”中国环境形象的过程中,《纽约时报》新闻生产者在新闻报道中介入了何种态度与情感,话语实践如何与社会化权力勾连并生产了何种意义是本研究想深入挖掘的问题。我们不先入为主地认为权力与偏见介入了新闻报道,而是选择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展开批评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的“中-微观”视角对于已有媒介形象研究在方法论上是一种有力补充,此外,为了避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先入为主的立场和非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21

  • 全球疫情蔓延下中美主流报纸头版新闻报道对比研究
    民日报》和《纽约时报》2020年4月8日至4月29日期间238篇头版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比中美主流报纸头版新闻报道在主题选择、体裁选择、报道态度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关键词:中美新闻报道对比;头版新闻;《人民日报》;《纽约时报》一、研究背景2020年开年,中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向全球扩散。4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美国确诊病例达24.3万,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0期2020-12-23

  • “交互设计”理念下新闻生产的蝶变与启示
    纳,然后以《纽约时报》“交互设计”实际应用为具体案例,从版面搭建、内容展示、传播模式三方面入手,对新闻制作在“交互设计”方面的融合运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交互设计 新闻生产 《纽约时报》“交互设计”是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新型模式,其打破传统设计理念,对近几年传媒领域推崇的“人机交互”理念全面升级,进一步拉近大众媒体与受众的传受距离,增强读者的体验感、现场感、参与感。“交互设计”理念从内容输出、产品展示、品牌塑造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性优化,通过这种个性化、具

    传媒 2020年9期2020-12-07

  • 融媒体时代VR新闻的探索与启示
    深刻变革。《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传媒巨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最早进军VR新闻的纸媒之一,在建立VR新闻平台、制作VR新闻视频等方面都有大胆尝试和投入,为业界提供了丰富经验。本文以《纽约时报》的VR新闻探索实践为例,阐述其具体措施和影响,以期为我国VR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VR新闻 《纽约时报》 融媒体融媒体是一个新理念,指的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体优势,通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各类媒介发挥协同服务的最佳优

    传媒 2020年10期2020-12-07

  • 纽约时报》的自我救赎
    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发现自己的前景黯淡,公司亏损得非常快。在2009~2010年,报纸广告,损失了30%的收入。分类广告业务骤降:招聘广告下降了60%,房地产下降了47.6%,汽车行业降低了43.2%。即使是网络广告,第二季度也下降了14.3%。数字收益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3.4%,比一年之前的12.3%仅仅提高了一点。2010年,《纽约时报》的整个新媒体部门只获得了2.12亿美元的数字广告。这个数字虽然已算可观,但它距离填平编辑部一年两个亿的业务成本仅仅

    中欧商业评论 2020年11期2020-11-30

  • 纽约时报》对利比亚战争报道的客观性研究
    要:本文以《纽约时报》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为例,从报道主题、信源和指称使用三个角度,揭示新闻报道尤其是战争报道中很难做到绝对的客观。本文经分析提出,《纽约时报》对利比亚战争报道缺乏客观的目的有三:合理化美国参战理由;引导美国国内的舆论导向;打击敌方信心,为战争胜利而服务。本文还讨论了大众媒体做出客观的战争报道所面临的困境,列举了主观及客观上的一些限制。关键词:《纽约时报》,利比亚战争,战争报道,客观性,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研究意义与方法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

    时代人物 2020年24期2020-11-28

  • 从《纽约时报》数字订阅想到今年报刊征订
    ,主要涉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CNN、彭博社等网站。但很快发现,有的网站,有的栏目、文章,是“设限”的。当你点击一篇文章题目后,它显示:你已经免费阅读了多少篇,请试订阅这个栏目。然后列出这个栏目的价格,1个月几美元,3个月多少美元,半年、全年多少美元,且不再显示文章/内容。不光美国,其他国家网站也有这种情况,如英国的《金融时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等。由于我总想捞到航班机会就立刻飞回国内,所以也都没付费订阅,只是由此作了一点儿思考。传

    中国记者 2020年10期2020-11-17

  • 融媒时代体验式报道发展路径探析
    ”的认识。《纽约时报》的体验式报道正是融媒新闻趋势下的成功实践,它不是简单的一元叙事,而是制造真正意义上的身临其境,让用户把看新闻当作一种享受。本文将分析《纽约时报》体验式报道的具体实践,并从中归纳这种新闻报道形式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关键词:体验式报道;《纽约时报》;融媒时代一、体验式报道的发展脉络(一)体验式报道的提出关于体验式报道的定义,我国学界存在着许多种说法,查晓强认为体验式报道是一种预知时间、地点、内容甚至采访主题的报道方式,记者集“采访者”和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8期2020-10-30

  • 从《纽约时报》《财新网》对比分析看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以《纽约时报》《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国内以财新网、网易等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媒体也紧随其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发展仍在探索阶段,与国际水平有不少距离,从国内外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对比中可以探索我国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数据新闻;可视化;纽约时報;财新网以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为代表的国外主流媒体是全球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的代表,而国内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仍然以“图解式”数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3期2020-10-21

  • 话语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探析
    规划课题“《纽约时报》涉华政治形象的话语研究”(17NDJC240YB),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美国涉华政治话语研究”(2016N24Z),浙江省教育厅课题“2008年以来《纽约时报》涉华政治话语研究”(Y2015348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 要 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中国“文化自信”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近几年国际政治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探讨国家形象研究的可行路径。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两个假设:国家身份是理解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0年5期2020-10-13

  • 纽约时报》互动新闻平台的知识服务研究
    关系,分析《纽约时报》互动新闻平台在知识融合、情境创设、用户引导、用户反馈等运营模式下所体现出的“用户为王”理念。《纽约时报》的运营策略为我国新闻媒体在运营理念、知识融合、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关键词:知识服务;《纽约时报》;互动新闻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056-02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自由探索项目“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媒体智能化知识服务平台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2020-09-10

  • 美国报业数字变现的可行之道
    型过程中,《纽约时报》可谓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的付费墙模式不仅为自身带来了活力,更是给美国报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纽约时报》付费墙模式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用户关系的维护。对于其他报纸来说,付费墙是数字变现的可行之道。关键词:纽约时报;数字化;付费墙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02一、引言获过多次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应该没有想过,它会在进入千禧年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2020-09-02

  • 逻辑检视: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
    炎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发现一般报道占比为 78.15%,负面 报道占比为 21.85%。失当的负面报道主要体现在片面描述、扭曲夸大事实,冷嘲热讽,过度解读等方面。政治及 商业逻辑是该媒体一贯遵循的报道逻辑,但在一贯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及追求民主自由方面却存在“不专业” 及“不民主”的逻辑悖论。与《纽约时报》对美国疫情的报道相比较,可以发现《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时的失 当并非无意而为之。关键词:《纽约时报》:失当;政治逻辑;商业逻辑;“专业”逻辑;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2020-08-28

  • 纽约时报》儿童版创办的经验与思考
    流失严重。《纽约时报》将目光聚焦儿童群体,拓展未来受众。本文通过对《纽约时报》儿童版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内容甄选、转化潜在受众、尊重儿童传媒接近权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并针对纸媒价值重塑提出相应思考,以期为国内纸媒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纽约时报》儿童版;受众拓展;传媒接近权;纸媒价值重塑中图分类号:G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8-0096-03一、研究缘起美国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沿阵地,新媒体领先性的发展对

    今传媒 2020年8期2020-08-28

  • 中外媒体关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报道比较研究
    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关注,《人民日报》注重官方消息、履行着传达党和国家声音的职能;《纽约时报》报道视角多样、内容深刻,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态度。我国媒体需要认识到外媒在新闻报道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和角度的多元全面性,更需要学习如何科学地增强媒体公信力,采用更多样生动的报道方式,在国际化传播中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树立大国形象。【关键词】人民日报 纽约时报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 新闻报道比较 社会性新闻1、 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对比中外媒体针对同

    大经贸 2020年3期2020-08-03

  • 2019年《纽约时报》白人警察枪杀黑人公民报道研究
    国著名报纸《纽约时报》2019年报道白人警察枪击黑人公民的新闻为样本,结合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方法研究《纽约时报》的报道风格和特色,同时思考媒体应如何在突发社会事件的报道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缓和矛盾双方的关系,从而为我国新闻媒体的突发社会事件报道提供参考。二、文献综述国内对美国枪击案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文本框架结构出发,选取某一枪击案的新闻报道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媒体会采用相似的建构策略报道枪击新闻;分析突发新闻的报道结构、新闻理念和采

    视听 2020年7期20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