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关于美国制裁华为芯片事件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2021-11-28 02:21王晶晶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纽约时报语篇话语

王晶晶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2020年5月15日,美国又一次发动针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要求芯片制造商不能采用美国公司的工具生产华为所用零部件。本文将选取《纽约时报》针对美国制裁华为芯片的新闻报道,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挖掘其新闻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态度立场等问题。

理论背景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源自批评语言学,上世纪70年代末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发展起来。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辛斌 2000:44)“在不断壮大的批评话语分析队伍中,费尔克拉夫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廖益清 1999:1)Fairclough(1993:71)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框架理论,其认为语言的使用实则为一种社会实践,而所有的社会实践都会受制于社会以及社会文化语境,因此,话语或任何一个话语实践都包括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构成的三个维度的概念框架。Fairclough提出了分析的三个方面:1)“描写”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2)“阐释”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关系;3)“解释”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间的关系。

Fairclough三维框架分析

语篇。“分类是指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语篇的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物和事件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辛斌 2005:65)

首先,对《纽约时报》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将美方等利益团体放在显著地位的标题所占比例较大,观察被凸显成分搭配的词语性质可以发现,《纽约时报》对于中方的描述词汇多带有消极和攻击的意味,如说“America Is Going to Decapitate Huawei”中“decapitate”一词意味断头,带有强烈的攻击意味,也一下子能够吸引到读者目光。

再来看一些句子中的用词,比如说“China plans to dominate the world’s digital infrastructure”“A ‘truly Orwellian surveillance state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在这两句中,对于中国的描述性的词语都深深充满恶意,把中国看作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大国想要控制整个世界,并且还把中国看作是奥威尔笔下的虚构世界,这两句也都将目光与责任从美国制裁中国的事件中转移到了其所认为的中国自己的“问题”上,强调了中国是一个施动者的身份,而美国仿佛是一个受害者。

话语实践分析。Fairclough(1993:76)认为,话语实践涉及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因此批评话语分析的话语实践维度是对话语生产和理解过程的阐释。下文将探讨《纽约时报》是如何通过互文策略传递意识形态。

在对于美国制裁华为的报道中,例如“The move comes at a moment of heightened tens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President Trump has blamed China for not doing enough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coronavirus and has suggest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may punis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e has also begun threatening to scrap the trade deal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in January.’ This came from China’, Mr. Trump said at a White House event to discuss a vaccine on Friday. ‘It should have been stopped in China before it got out to the world.’”穿插了对于新冠疫情事件的描述,将疫情主要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给以读者关于中国负面的印象。在疫情方面将责任推卸给中国,也加深了美国民众的反华情绪,从而认为美国制裁华为,只要事关制裁中国,就一定是正确的,这两起事件难免不让人产生联想,也加大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不满的情绪,固化读者对于中国的认知图景。

这些信息相互呼应,重复出现,加深着读者对于中国理所应当受到惩罚,美国行使着正义行为的观念。

社会实践分析。社会语境是Fairclough话语分析理论最外层的一层,不仅指话语产生的局部语境,还包括话语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外部大环境。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社会实践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意识形态分析。

从对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的语篇分析以及话语实践分析可以发现,《纽约时报》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美国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即中国威胁论和冷战思维。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长期的误读。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与西方政治制度长期存在对立的政治制度,对于西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威胁,因此美国在主流媒体上也会把握其话语权,进行阐释,往往报道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美国认为其是天生的全球霸主,它的位置是不容替代的,骨子里的一种自傲容不得他人的发展,也就会对其有威胁的国家进行抨击。

本文依托于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模式,对美国《纽约时报》上关于美国制裁华为的报道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这些语篇中往往有着这些的特征,首先通过分类描述,往往对中国使用负面的词语,而对美国使用积极或是带有正义性意味的词语,然后再在报道中穿插其他的关于中国的负面信息加深读者对于中国的负面形象,模糊话语的客观性,混淆事实和观点,误导读者,最后意识形态中的固化思维是媒体报道中如此建构话语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纽约时报语篇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