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
- 命不讲理,干吗要信?
世界”,以及 闽南人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在阿太的故事里,闽南人信命。在传统 社会,闽南人世代临海而居,靠海吃海。当 地男人自打出生,就面临着两条路 :讨大海 或者讨小海。讨大海是指远航捕鱼、跑船, 更远者则南下经商,每次出海都是冒险,少 则两三日,多则几年,甚至与妻儿生离死别。晕船的男人只好讨小海,趁着退潮时分 去沙滩上捡拾贝类、虾蟹,勉强度日。许多 不忍妻儿饿肚子的人,也去讨大海,往往一 去不复返。因为人生充满着不确定,当地人 修了不少廟,让神明来解答命运
环球人物 2022年22期2022-11-23
- 闽南话的“钱”,为什么要说成“镭”
州、泉州等地的闽南人兴起的“下南洋(过番)”热潮了。南洋,广义上来说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下到南洋的闽南人,勤劳勇敢,为当地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今天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就离不开闽南人的建设。这些漳州、泉州移民在南洋从事商业者众多,耳濡目染之下,也就用天天接触到的“杜伊特(duit)”来指代钱了。当时的闽南人普遍认为,下南洋只是为了赚钱,回归故乡才是享福,正所谓“南洋钱,唐山福”。这里的“唐山”,泛指下南洋者位于中国的祖籍地。回归的闽南人,顺理成章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6期2022-08-06
- 菜头粿
工制成的食品,闽南人都习惯称为“粿”。菜头粿的菜头是萝卜的俗名,寓意“彩头”,粿,米食也。粿做好后要蒸熟来吃,预示蒸蒸日上,这就是闽南人“粿”文化。对于它的美味,美食家林语堂先生曾讲述:“故乡的晚餐桌上,经常有一盘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刚出锅的萝卜糕,那是我一辈子念念不忘的吃食。”林语堂为了它而心心念念,它也是我儿时的美味记忆。外婆是制作粿品的能手,米粿、软粿,尤其是菜头粿,做得特别可口。菜头粿以米浆和白萝卜为主要原料,蒸制成糕,再经炸制而成,洁白酥软、異常鲜
闽南风 2022年6期2022-07-22
- 吃福
就是农历立冬,闽南人俗称“补冬”。这一天,人人都要进补。闽南有俗语,一年补透透,不值补立冬。意思是,一年吃再多营养品,也不及在这一天吃一口来得补。认为此时节进补最有效果。说是吃什么补什么。说吃花生补手指,吃甘蔗补腿。虽然听起来有些无稽之谈,但说明闽南人重视吃到了一个地步。这是闽南人特有的吃补。补冬的食物有鸡、鸭、鹅、猪、牛、羊,甚至狗肉、兔肉也不放过,一切山珍海味,悉数烹煮煎炖了吃。在闽南,吃,就是硬道理,待在富庶的闽南漳州小城是有福的。漳州有座古城,有著
闽南风 2022年11期2022-05-30
- 米寿的老妈
释得清楚。作为闽南人,她会认为米寿是吃米饭的命,她还会说我是吃地瓜的命,也不是吃米饭的命。闽南自古以来地少人多、稻少薯多。闽南人所说的吃地瓜的命指的是穷人的命,而吃米饭的命指的是富人的命。我母亲打小就生长在闽南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里,还自幼失恃。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母亲自幼就是一根草,而且是一根野草。这根草在外婆的众亲戚家漂泊着,东一家西一家,有一顿没一顿。一直到十六岁参加革命后,才算长成了一棵小树。后来,母亲结婚了,又因体弱多病离了职。再后来,母亲随军了,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5期2022-05-22
- 浅析闽台文化的传承
要组成部分,是闽南人移居台湾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即便现在经过调查,台湾人中仍『日是以闽南人居多,因此闽南语是台湾地区普及最广的一门方言。但是,由于传播存在的差异性,台湾的闽南语和福建的闽南语相比,存在一些特殊詞汇的理解差异,但是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闽台之间的沟通毫无阻碍。闽台民间的信仰众多,主要有妈祖信仰、广泽尊王信仰、关帝信仰等,其中,以“妈祖”信仰为最。每年妈祖出巡,经常是万人空巷的景象。福建临海,而台湾作为一座海岛,认定“妈祖”是海上保护神,所以
书香两岸 2021年6期2021-08-07
- 空山访茶记
,我经常诧异于闽南人为何如此中意于喝茶,喝茶就像吃饭一样寻常。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完全融入闽南人的生命体验之中,已是一种生活方式了。相比于其他饮料,茶昧温和,略微涩苦,回味返甜。品茶是一个略微麻烦的过程,但正是这样缓慢的过程,茶以润物无声的姿态塑造着闽南人的性格。对年轻一代而言,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去等待一杯热茶,去欣赏茶叶在滚水中慢慢舒展的模样。但是在夏老师的眼中, “等茶”却为一件难得的乐事。山上的云雾再次升起来了,远处的山头
书香两岸 2021年6期2021-08-07
- 闽南传统节庆活动的创新之道
的传统节庆活动闽南人除了继承和发展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民俗节日, 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闽南特色的节庆活动,传统民俗节日大大小小数十个。 下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闽南节庆活动。1. 泉州元宵节元宵节有上元“小年兜”之称,闽南人对元宵节的重视,不亚于春节,举办的活动十分隆重。 在泉州,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闹元宵的习俗至今依然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元宵之夜许多海内外的闽南人纷纷赶到泉州“闹元宵”——赏花灯、踩街、游灯、烟花,举城同庆,共享欢乐。2. 农
厦门科技 2021年2期2021-04-10
- 弘扬本土先贤文化,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的组成部分,是闽南人民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闽南本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富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将闽南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与社区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力量优化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并借助社区教育的作用弘扬闽南优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顺应了新时代赋予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而且振兴了社区文化,助推了社区发展,培养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创造了和谐共生的社区生活。闽南文化的内涵及人文精神闽南文化,指的是出生籍贯为福建南部
文化产业 2021年24期2021-03-08
- 福建人下南洋
只脚踏入近代的闽南人,生存状况也并不好。没有高产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的农业,产量并不高,像闽南的薄田,一亩只产二三担谷,而且收获期要等到六月。女人忙家务、照顾孩子,空闲时要纺纱织布,时常织到三更,而清早还要在男人起床前做好早饭。普通人只有节日、庆典才会买块肥肉,先保养铁锅再吃是常规操作。以上还是祖上在山区成功开荒的自耕农的生活,佃农的生存状态只会更差。好在除了农业,闽南地区还有发达的商业。泉州、漳州、厦门自宋元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港口,与南洋各岛上的当地人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1年12期2021-01-10
- 闽南生活:宁可无米,不可无茶
现得很突出。在闽南人“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茶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当地人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上。工夫茶的泡饮有一套绝无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加之有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礼俗,工夫茶之工夫也就更加出名。闽南人天天喝茶,把喝茶看得跟吃饭同等重要,笔者生长在工夫茶的故乡,自小在茶的海洋中泡大,漫游茶海,“抓拍”了一组饶有情趣的工夫茶礼俗镜头。摆三杯茶当地人家中的茶盘通常只摆三只茶杯,这种工夫茶杯比半个乒乓球略小,洁白若
文史博览 2020年3期2020-12-06
- 闽南文化的海洋叙事
——以闽南语民间歌谣为视点
原了渐行渐远的闽南人家的渔捞生活,皆为“我口唱我心”的歌谣佳作,它们浸透在整个闽南民众日常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是探讨闽南本土性文化的必要角度。(二)“疍歌”:闽南渔民四海为家的海洋往事一般认为,疍民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闽浙、两广及海南等沿江沿海地带。历史上的厦门港亦为疍民聚居地,集中定居在厦港沙坡尾、巡司顶、蜂巢山等社区。据厦门渔业史专家陈复绶先生资料[3],明末清初,漳州九龙江流域的大批疍民乘着连家船、夫妻船陆续来到厦门港。有歌谣《一只小船挂破网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年4期2020-11-17
- 来自三沙的闽南乡愁
,应该是霞浦的闽南人,因为在三沙的众多开发者之中就有来自三四百年前的闽南人。说起闽南人,大致可以用豪爽、大气,吃苦、敢拼等词语来概括。这得益于闽南一带山水的自然涵养。闽南,自古就因四季如春,而物产丰富;因物产丰富,而人丁兴旺;可惜的是地狭,水缺。特别是惠安、晋江、石狮、厦门、漳州一带。生存发展空间的狭小,无法承载更多的生民,至宋明开始,很多闽南人就漂洋过海去开拓生存的疆土。“虎饿了爬过墙”这句闽南俗语,道出了闽南人于绝境中背井离乡的艰辛和无奈。在更多“下南
闽南风 2020年8期2020-10-30
-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蔡历丞摘 要:闽南人是广大华侨华人的主力军之一,闽南人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的移居时间之长、移民历史之悠久、人数之众、社团之多、凝聚力之强、经济影响力之大是来自其他区域的华侨华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全面了解闽南华侨华人在东南亚经济地位和成就背后的历史根源,本文拟对闽南人的移民历史进行概述,并对闽南人文精神特点进行分析。关键词:闽南人;华侨华人;闽南人文一、闽南人移民历史概述(一)“闽南”的概念界定今天所称的福建“闽南”地区,大体包括泉州市、漳州市和厦门市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2020-09-29
- 闽南民居中的出砖入石
蚀。千百年前,闽南人就常将遍积海滩的海蛎(牡蛎)壳粘在外墙面上以抵抗海风剥蚀。这样的“海蛎墙”低调大气,数百年其形不变、其色不改。目前保存尚好的“海蛎墙”已有六百多年。◇ 陈嘉庚故居里的燕尾脊但是海蛎壳只能用于外墙的贴面,而不可用于墙体以及墙的柱、础等要害之处。若采用石头,则既可用于贴面,又可用于墙的柱、础、门、台基、阶石等处,尤其是在隔热、防潮等方面,石头比砖、木等材料更具优势。经济富裕的大户人家能够用得上大块的石料,砖石混砌往往较为齐整且有规律,但是大
寻根 2020年5期2020-09-29
- 闽南:一壶工夫茶的精神寄托
善,还因为这是闽南人的生活本身。那是柴米油盐之外的一种生活必需,某种程度上,日常的泡茶喝茶,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闽南人的生活仪式,不刻意不奢华,每天的生活在一壶热茶中开始,又在一壶热茶中落下帷幕,与家人,与友人,与客人,与自己,都在一壶茶里浸泡出生活的默契。闽南人泡茶的方式,是乍看随意实则讲究的百姓功夫茶,熟练的泡茶流程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茶的亲和,现烧的“滚水”,若是有空闲,人们很乐意起个炭炉子,边扇火边等水开。寻常至少是把水烧开来了装进大暖壶。一把茶叶(
茶道 2020年2期2020-08-06
- 呈现原汁原味的“黄春明”访外图凌零总经理
人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也是纯正的老闽南人。新老闽南人的区别在于,很多方言中的老俗语,新闽南人是听不明白的,但老闽南人却对它们记忆犹新。黄老师的作品中就有非常多的此類用语,让编辑在审校时常常是一头雾水,因此,这套图书我们最后定下的流程是,让编辑先将不理解的词语标红,最后由我本人作最终注释。这样也使得整套书的行文更加流畅。在编辑的过程中,版权方与黄春明老师有给予什么建议吗?此次大陆版的黄春明小说集,可以说是我们出版的图书中,沟通最为顺畅的一次。版权方联合文学和
书香两岸 2020年1期2020-07-04
- 南腔与北调
成了“驴子”。闽南人更好玩,干脆把人统统叫作“狼”,整个一“与狼共舞”。一个闽侯人在朗读《愚公移山》时,因为实在改不过腔来,便把那段名言“我死了还有子,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念成了“我死了还有煮,煮死了还有酸,煮煮酸酸是没有穷尽的”。这还是说“普通话”。要是说家乡话,那就更麻烦了。湖南人把“捆扎”叫“tiá”,把“劳累”叫“niá”,连个同音字都找不到,你听得懂?南方人说话还颠三倒四。比如“死人咸”,就看不懂。死人只会臭,怎么会咸呢?腌鱼呀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4期2020-03-17
- 指尖上的乡愁
愁,留住了多少闽南人的情结,唤起了多少台湾甚至海外的闽南人儿时的记忆!激起多少他们思乡的泪水?这小小的木偶,是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演绎着多少闽南人的悲欢离合。艺人用指尖上的精灵,讲述了闽南人的故事,舞出了闽南人的乡情。如今这乡愁,已然走出了闽南,跨越了海峡,遍布了全世界。
闽南风 2020年2期2020-03-10
- 黄东平《侨歌》三部曲中的闽南侨商形象
、学生,大多是闽南人。在此,我们以主要人物“福昌”头家李熙昌为论述中心,探析《侨歌》三部曲中的闽南侨商形象。一在历史上,由于贸易、天灾等各种原因,“下南洋”是中国东南沿海居民传统的人生选择。“福建和广东是东南亚华人的主要移出地……闽南是福建最主要的侨乡,东南亚的‘福建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就是‘闽南人’的代称。”(2)陈衍德,卞凤奎:《闽南海外移民与华侨华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3页。早期闽南人“下南洋”也与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殖民者的海外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19
- 流淌在血脉里的馨香
俗,注解现当代闽南人对茶的呢称“茶米”,以及街头巷尾家家户户有时间都在烧水泡茶的日常生活场景。紫砂壶用于泡茶,茶是生活中与米一样寻常而须臾不可或缺的存在。生活中泡茶的方式可以很多种,在很多地方,人们只是喝茶,对于怎么泡并不讲究。但闽南人不一样,喝茶,要用紫砂壶慢慢泡。紫砂壶泡茶,有着特殊的实用性与审美特质。产自宜兴的紫砂壶,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壶会“呼吸”,以之泡茶,能发茶之香色味,自明代以来茶人多有记载,所以,泡茶好喝,成了人们喜欢紫砂壶的直接原因。而紫
茶道 2019年5期2019-07-08
- 陪着你慢慢变老
天荒的执念呢?闽南人聚居的核心地带,主要在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和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先前,这两个地区林木繁茂,未得到有效开发。从汉晋时期开始,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出现了两晋永嘉年间的“中原板荡、仕族入闽”格局,加上唐代大量设县建制,尤其是王潮、王审知兄弟在福建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割据政权,为北方汉民源源不断地入闽定居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中原地带迁徙过来的汉人,在此落地生根,成了闽南人的主体。中原人在南迁的过程中,深深地烙上了移民文化的印记。他们的骨子里,有挥之
散文百家 2019年5期2019-06-18
- 闽南人的「福气」
客家人把本地的闽南人称为“河洛人”,把闽南话称为“河洛话”。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大学之后,我才知道“河洛”的意思,才明白这“河洛人”真不简单,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跨国航海族群,其分布地覆盖了包括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南亚在内的广袤地区,远远超越了“闽之南部”的范畴。更令人赞叹的是,“河洛人”掌握着通向中国文明纵深的语言工具,因其语言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语,这可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正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指出的:“语言是一种集体的历史遗产,是
就业与保障 2019年8期2019-06-03
- 闽南文化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下来。长大后的闽南人对小时候村子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还有一些固定的节日仪式等都有很深的印象,每当遇到类似的场景或这些场面的回忆和,心里都有一股熟悉的味道,唤起内心那份“古早味”的闽南味道。归属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归属感使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多一个层面,对自己的身份多一个认识。我们提倡学生了解和参与这些传统文化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这些生活实例来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让学生不仅增加了归属感,而且对
家长 2019年36期2019-01-13
- 故乡的水土
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
青少年日记 2018年7期2018-11-29
- 《沧海遥》
史诗,也是表现闽南人开拓奋发精神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叙写一个闽南家族两代人物的努力拼搏,展示人物的爱恨情仇,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民生。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用唯美诗化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徐徐展开一幅幅富有闽南风情特色的凄美画卷。作者展开瑰丽的文学想象力,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幻景般的梦境,似梦非梦,亦真亦幻,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增添了小说扑朔迷离的魔幻主义色彩。传奇性、励志性、言情性,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书摘 2018年3期2018-11-20
- 从张氏族谱看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
民族?客家人与闽南人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对从事客家文化或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说自然不是问题,但对大多数一般群众来说真是问题。或者是模糊不清,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以客家族谱博物馆馆藏闽西、闽南部分张氏族谱为例,从源流、迁徙等方面对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及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希望能给读者一个比较清楚的答案。关键词:客家人;闽南人;族谱;张氏;异同客家人是中国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广泛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等省和港澳台地
炎黄地理 2018年8期2018-09-10
- 论闽南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闽南传统价值观闽南人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相似的生活方式,这些世代相传、生生不息,造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积极评价闽南人和闽南文化:“闽南人及闽南文化具有强烈的开放进取精神。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播,将闽南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并以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了包括台湾及遍及全球各地的闽南人,数百年来坚持爱国爱乡、奋斗团结、敢为人先、勇于拼搏、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家长的建设和国家的统一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2-11
- 闽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特征的世界各地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维意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的区域性文化[2]2。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产物,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文化的主体是人类。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在闽南地区长期的历史生产生活中形成发展并向外传播的一种区域性文化。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为泉州、厦门、漳州,是福建省最富庶的地方,常被称为“闽南金三角”。该区域海域广阔、港口众多、土地肥沃、人杰地灵,与台湾隔海相望,更远达东南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2-11
- 自得其乐,是一种张力
心中不禁慨叹,闽南人对信仰真是虔诚得近乎狂热。此后,又因采访事宜,去了厦门集美区的大社,正巧夜间有戏,还有一场安祖厝宴席,便留了下来。见到对方时,是在热闹的宴席上,他举着酒杯而来,脖子上带着粗的金项链,神情凛然,走近后,一开口,却笑得憨厚,甚至带着点腼腆的羞涩,反差极大。这种反差也时常能在闽南男子身上看到。他和大社里的一群年轻人在主业之外创办了舞龙队,热衷于参与社区里的传统仪式,自得其乐。这样的生活片段积累地越来越多,便逐渐发现这片区域里的乐趣——多如繁星
海峡旅游 2017年12期2017-12-25
- 闽南海洋文化的中华底色与创新
理环境,决定了闽南人近海捕鱼、远洋经商的生活方式,并在这基础上产生了闽南海洋文化。然而,闽南的海洋文化与以地中海为代表的西方海洋文化又明显不同。闽南海洋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厚德载物”的中华底色。具有中华底色的闽南文化,在新的时代,将获得新的意涵与使命。“讨海”的血性许多闽南人世代“以海为田”,按闽南话来说,这叫“讨海”。一个“讨”字,道尽了闽南世代渔民的沧桑。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台风常常不期而至。闽南渔民每次出海,都是以生命为赌注,向大海讨生活。因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6期2017-09-28
- 春风斜阳里的老古厝
雕得栩栩如生。闽南人家美丽的希望都刻在墙上。推开镌刻着门神的黑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庞大的供神台,正下方画着一只身披绿甲的麒麟,它眼里泛着光,头顶一对鲜红的大角,一头金灿灿的鬃毛让它看起来威风凛凛。里一层外一层的薄薄的石墙,把神座围了起来,这些轻薄的石片上刻画着许多精致的图案,其中最多的是红彤彤的花。闽南人爱清新淡雅,也爱富丽堂皇——青苔满布的瓦墙和绚烂的牡丹雕画相得益彰。门边是回廊,地上平铺着许多红砖,像玛瑙似的,一块连着一块。走到屋子的正中央,抬起头,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7年7期2017-09-05
- 浅谈在海西经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闽南文化传承和发展
断的输入福建,闽南人将其作为闽南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导向,再经历世世代代共同创造并且发展使闽南文化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地区文化,并且融合多种文化。闽南文化拥有着海洋文化的特征,对外进行着文化与物资的输出,同时也在交流中得到输入。在发展的过程中,闽南地区人口的剧烈增长,基本的农耕生活已经难以维持日常生活,,这带动了闽南人口走出去,到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定居。带出去的不仅仅是文化与人口,更是带去了浓浓的宗族文化,更是撒下了以血缘为连线的联系各方各面的庞大网络。(二)闽南文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期2017-06-27
- 闽南文化是怎样传播到台湾的
是两岸乃至海外闽南人传唱的经典闽南语歌曲,以至于闽南和台湾两地的文化被称为“闽台区域文化”。一、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由陈耕等人执笔的《闽南文化现状与发展初探》一文,将闽南文化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闽南文化孕育于晋至唐、五代;成熟于五代末至宋初,南宋时到达鼎盛;元代開始走向衰退;明清时期大规模播迁;至近代向现代化转型。并认为“闽南文化的历程,是一部中原汉族开发闽南、台湾、南洋的移民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闽南文化是在中原人民不断
书屋 2017年5期2017-06-05
- Minnan steaming hot fried rice noodles in the Philippines
福建泉州一带的闽南人早已乘船过“大沟”(是指现在的台湾海峡)飘海到吕宋岛谋生,经营各式各类的行业。应地而生的“卡兰”小吃店(菲名:karinderya)更是遍布每条街道。菲律宾土地肥沃,米稻充盛,勤劳的闽南人在田边晒起米粉,大量生产,成品源源不断供应“卡兰”小吃店,热腾腾的家乡炒米粉价廉美味深受大众欢迎。数百年来,炒米粉(菲名: Bihon Guisado)在菲律宾不同民族不同烹饪方式下百花齐放,也由路边“卡兰”小吃店走进高级餐馆以及五星大酒店。现在,由菲
空中之家 2017年2期2017-04-27
- 从闽南语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
歌曲看海峡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马华明(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363000)音乐来源于生活,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自然也与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体现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但其所折射出的两岸闽南人的人文价值取向却没有因为社会的变迁而更易。对不同时代的闽南语歌曲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探析两岸闽南人拼搏进取、重情重义、敢于抗争的人文价值取向在不同时代的表现。闽南语歌曲;两岸闽南人;人文价值取向;拼搏进取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2期2016-11-26
- 闽南侨乡多“发”趣
是贬义的,但是闽南人俗信“发”是个吉祥字眼而讨口彩、图吉利盼望万事顺心如意习惯用“发”则是闽南侨乡的一种传统民风特别是“发”与“8”划上等号的当今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人见人爱取名多“发”趣闽南人小孩出生后,取名时喜欢把“发”字嵌进去,当地人名这发那发特别多,如添发、进发、建发、茂发、顺发、来发……,如果您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街市大呼“阿发”,循声回望者定然不少。在电话尚用摇柄的年代,有一次,某公社(乡镇政府前身)正要开大会,值日员接到一个电话,说要找“阿发”,他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6年9期2016-09-26
- 闽南民间“丑”舞的美学形态研究①
更受欢迎)成为闽南人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所以,闽南民间“丑”舞从开始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为“丑”角无拘无束的表演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和氛围。其次,闽南民间“丑”舞产生和流传的地区或背山面海,或海洋环抱,长期被视为蛮荒之地,边缘的地理催生边缘的心态,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生存方式,于是,海洋成为闽南人的生活空间,出海捕鱼成为他们主要的劳作方式,以“丑”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迎神赛会等成为他们祈求保佑出海平安的仪式活动,“丑”角幽默机智、活泼诙谐的表演成为他们传达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年2期2016-09-23
- 不可思议的“闽南嫁妆”
因为名目繁多,闽南人通常把嫁妆分成好几担,且每一担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话说三十几年前,俺家哥哥把嫂子迎娶进门的那一刻,她那陪嫁的一箱箱嫁妆让我们格外好奇。考虑到双方经济都不宽裕,本来说好的婚礼一切从简,所有礼节习俗能免则免。可嫂子娘家人就是任性,这么周密的准备着实让我们措手不及。那天晚上,嫂子把我叫进她的新房,打开她陪嫁的一个红色皮箱,从箱底取出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略带神秘地告诉我:这包东西不能打开,但是必须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把这包东西藏在衣柜看不见
闽南风 2016年1期2016-06-12
- 基于闽南人饮茶习俗探研中华茶艺特性及利用
202)基于闽南人饮茶习俗探研中华茶艺特性及利用龚永新(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2)福建闽南是一个茶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区域,闽南人富有特色的饮茶习俗,不仅孕育了本地以功夫茶为主的茶艺,同时也赋予了茶艺的一些特殊品性、品质,这就是茶艺的特性。本文在分析总结闽南人的饮茶习俗的基础上,针对中华茶艺的主要特性及其表现展开研讨,并结合当今推广普及茶艺的形势需要,就如何开发利用中华茶艺特性,推动茶艺多种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
茶叶 2016年4期2016-03-30
- 闽南姑娘的美颜秘方
还要“挽脸”。闽南人习称没有出嫁的闺女为“查某根”,而“挽脸”后,就意味着“转正”为大人了。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提到婚俗中的挽脸:“婚前数日,准新娘要请福命妇人用红纱挽面,将脸上细毛拔除,谓‘换新脸’,也就是脱胎换骨变成新人了。”挽脸是一种成本相当低的美容护肤妙方,只需几尺柔韧的细棉线、一块白色粉饼即可。挽脸人先在被挽脸人的脸上均匀涂上一层白粉,使皮肤干燥些,这样可减少挽时的疼痛,也利于把脸上的细毛(闽南人谓之“苦毛仔”)拔除干净。再用拇指在脸
文史博览 2016年1期2016-03-22
- 故乡的水土..
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
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6年1期2016-03-04
- 闽南侨乡多“发”趣
是贬义的,但是闽南人俗信“发”是个吉祥字眼而讨口彩、图吉利盼望万事顺心如意习惯用“发”则是闽南侨乡的一种传统民风特别是“发”与“8”划上等号的当今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人见人爱取名多“发”趣QU MING DUO "FA" QUE闽南人小孩出生后,取名时喜欢把“发”字嵌进去,当地人名这发那发特别多,如添发、进发、建发、茂发、顺发、来发……,如果您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街市大呼“阿发”,循声回望者定然不少。在电话尚用摇柄的年代,有一次,某公社(乡镇政府前身)正要开大会
神州民俗 2016年9期2016-02-23
- 闽南姑娘的美颜秘方
还要“挽脸”。闽南人习称没有出嫁的闺女为“查某根”,而“挽脸”后,就意味着“转正”为大人了。台湾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提到婚俗中的挽脸:“婚前数日,准新娘要请福命妇人用红纱挽面,将脸上细毛拔除,谓‘换新脸’,也就是脱胎换骨变成新人了。”挽脸是一种成本相当低的美容护肤妙方,只需几尺柔韧的细棉线、一块白色粉饼即可。挽脸人先在被挽脸人的脸上均匀涂上一层白粉,使皮肤干燥些,这样可减少挽时的疼痛,也利于把脸上的细毛(闽南人谓之“苦毛仔”)拔除干净。再用拇指在脸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1期2016-02-20
- 浅谈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以《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
的主要聚集地,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始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海外贸易过程中,闽南人也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这是个人员迁徙的过程,也是闽南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过程。东南亚华侨;闽南文化;传播闽南地区位于福建省的南部,以丘陵地带为主,丘陵山地之间交错着河海冲积平原,东面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许多天然良港。现在所说的闽南地区,主要是指泉州、漳州、厦门三市。一、闽南文化及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在闽南这片土地上,南来的中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闽南人爱乌龟
,然而,台湾和闽南人对龟崇爱有加,不但不避讳,还把龟当作“福、禄、寿、喜、财”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崇龟风习。在闽南沿海地区有此传说:明清之际,郑成功募兵在东山岛操练水师,备战收复台湾。时逢酷暑,饮用水十分困难,这事令郑成功大伤脑筋。一天,郑成功在海边发现一只爬行的龟,他悄然跟踪至窝边。从龟喜湿的习性得到启示,即抽剑插地,命士兵掘井,果得甘泉如涌。至今当地人仍称这个靠海的水井为“万军井”, 龟的功劳广被铭记和传颂。台湾和闽南人养龟玩龟之风甚烈,因为养龟不像养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期2015-04-23
- 见证闽南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海外文物
产五方面,讲述闽南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故事(见图1)。在该展示中心的文物陈列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闽南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繁衍,特委托新加坡华侨、文物收藏家吕世聪先生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马六甲等国家和地区征集到相关文物43件,包含有刺绣、瓷器、木雕神像、文化典籍、文献刻版、钱币等类型。这些海外征集来的文物讲述闽南人从历史走向未来,见证闽南文化“来自中原,航向四方”,并且在东南亚得到广泛传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闽南文化对东南亚华侨及当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2期2015-04-16
- 台湾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意涵及其转型问题之研究
——以三合院为例
题。宝岛台湾以闽南人最多,保存有许多古老的闽南文化,而闽南建筑则是闽南文化最有特色的一环,尤其是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是闽南人移垦台湾落地生根定居后所建造的生命场所与生活空间,蕴涵了许多文化意涵。近30年多来,台湾在社会进步与变迁之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三合院的弃置或闲置。台湾开始流行建造钢筋水泥洋房、别墅、大楼,甚至独栋或联栋的高级豪宅亦不断地被推出贩卖;乡野之间,一栋一栋的豪华农舍亦不断的涌现。新式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新式洋房所构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1期2013-11-15
- 闽南文化的德育价值考量与研究
及海外、对广大闽南人及闽南民系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地方特色文化。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思想文化和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和科技文化等。这些文化都彰显着闽南人特有的人文特质,即敢拼爱赢、包容开放的海洋品格,重商务实、尚义逐利的商工习性,崇儒重德、重乡崇祖的精神传统。毫无疑问,闽南文化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它传承了中华文化崇儒重本、自强不息、重德尚义、家族本位等精神品质,同时由于闽南社会远离历朝统治中心及长期经受海洋文化的熏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彰显与重塑: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影响
写照,数百年来闽南人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闽南人以海为家,为了生计,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远离乡土,飘扬过海。闽人出海形成的“闽乔”效应是闽人敢为天下先的深刻凸显。改革开发后,闽南人不甘落后,再一次迈入发展快车道,在短短的30年间奋发图强,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鞋、帽、服装等生产企业群,闽南人再一次争先。闽南精神所呈现的敢为天下先、奋勇争先的精神在龙舟文化中得以深刻呈现,“冲波突出人齐讠敢,跃浪争先鸟退飞”[4]。龙舟竞渡,一方面展现了闽南人飘扬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12
- “品”闽南红砖古厝
红砖古厝,体现闽南人人文特点1.1 红砖古厝,见证了闽南人敢于拼搏的特质闽南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的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以及龙岩、漳平、大田县一带。该民系为汉晋至五代北方汉民入迁而形成的,迁徙培养了探险的特质,又因面临闽南沿海,自唐宋开始,闽南人便冒风涛之险,向海洋发展进行国际贸易。对外的贸易促成了文化的交流与学习,考古证明:红砖建筑形式并非传承于中原汉民或闽南原居民,红砖运用技艺世界上排名当推古罗马和古波斯,更非闽南优势,而红砖古厝却独分布于闽南这一“海丝”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3-23
- 闽南年俗略述
日,闽台各地的闽南人都要举行传统的“送神”仪式。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着一句俗话,其曰,“送神晚,接神早”,因此,闽南人一般是在下午或黄昏时送神,人们在厅堂中或厨房门口摆下供桌与供品,有的也在厨房的灶君公(灶王爷)神位前,供以甜食与其他祭品,焚三炷香祈祷,并烧“纸马”等送各路神灵和灶君公回天庭述职。用甜食此类黏嘴的东西供灶君公,主要是想贿赂灶君公,使他“上天言好事”,不向玉皇大帝说人间的坏话。在闽南多流行有“腊月二十四,清囤扫厝宅”的俗语,也就是说,在腊月
全国新书目 2009年3期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