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本土先贤文化,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2021-03-08 09:29:43陈颖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闽南人闽南社区

陈颖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和教育价值,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文章将闽南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社区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用深厚的本土先贤文化力量优化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并借助社区教育的作用弘扬闽南本土先贤文化。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顺应了新时代赋予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而且振兴了社区文化,助推了社区发展,为社区居民创造了和谐共生的生活家园。

在全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思想理念,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价值,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对社区居民的引导作用。闽南本土先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闽南人民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闽南本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富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将闽南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与社区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力量优化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并借助社区教育的作用弘扬闽南优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顺应了新时代赋予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而且振兴了社区文化,助推了社区发展,培养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创造了和谐共生的社区生活。

闽南文化的内涵及人文精神

闽南文化,指的是出生籍贯为福建南部的泉州、厦门、漳州这三个地区的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积淀共同创造、发展与创新起来的区域性文化。它起源于福建南部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向我国其他地区及海外播迁扩展,是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台湾文化、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共同体。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最早起源于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河洛文化,是由两晋南朝、隋唐五代以黄河文明为主导的中原河洛文化与闽南土著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既保留了中原传统、稳定的黄色农耕文明,同时又融合了勇敢、冒险、开拓进取的蓝色海洋精神,拥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地域文化特色。闽南文化显著的人文精神表现在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冒险开拓的发展意识、勤劳智慧的惠女精神、恋祖爱乡的爱国情操、务实逐利的生计传统、多元开放的包容气度、兼济天下的慈善情怀、诚信道义的社会风尚、重教兴学的教育理念、重儒崇德的文明作风及和合共生的相处之道等。这些优秀的精神内涵吸收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髓,为当代全球的闽南人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闽南人血液中强大的文化基因,对当代社区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文化影响。

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2017年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结合福建省的发展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行动。支持各地办好朱子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根据这两份文件的指导精神,文章积极响应了党中央和省政府下发的文件要求,将闽南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社区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借助社区教育的平台优势广泛传承和传播闽南本土先贤文化,大力弘扬闽南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用深厚的本土先贤文化力量优化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复兴发展。

(一)激发社区人们拼搏进取

在航海技术落后的古代,出海本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刀尖舔血的营生,一切看天看命。而闽南人为了生存,主动地向外扩张,前往东南地区开荒辟野,由此养成了拼搏开拓冒险进取的精神。在闽南地区,有一首耳熟能详的闽南语经典歌曲《爱拼才会赢》,歌词中“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正是闽商“爱拼敢赢”的真实性格写照。除此之外,在闽南一带还有许多广为流传的说法,如“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等都充分说明了闽南人充满了冒险进取精神。闽南人一旦认准目标就拼尽全力,“赚一块钱再借一块钱”投进去,依靠自己爱拼敢赢的冒险精神取得成功。这种勇于进取、敢于冒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是闽南人最鲜明的精神品质,它能激发社区居民拼搏进取,激励居民勇往直前,是人生前进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增强社区凝聚力

浓厚的祖根文化和爱国爱乡的乡土情怀是闽南人典型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闽南人会为了缅怀和尊敬家族祖先长辈而修建祠堂,也会为了弘扬祖德、敦宗睦族而使用家谱堂号。近年来,长期定居海外的闽南族群回乡寻根,拜谒祖先的意识日趋强烈。这些都是闽南人的寻根意识和祖先崇拜情怀的体现。同时,强烈的祖根意识又会无形地转化为深厚的爱国爱乡情感。福建籍华侨遍布于全球各个角落,但其中约百分之九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抗日战争中,闽籍华侨建立了抗日团体,自发大规模地聚集起来开展气势磅礴的救援行动,英勇加入到侨居地的抗日队伍中,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祖国是他们的立根之本。此外,他们为支援伟大祖国在财力和物力上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福建华侨在战争爆发后,不仅捐款数额巨大,还捐献抗战必备的飞机、坦克、救护车等物资。这些闽籍华侨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但恋祖爱乡始终是他们亘古不变的初心。在抗战取得胜利之后,闽籍华侨不遗余力地热心回馈家乡、集资办公益事业等。近代,著名的爱国闽籍侨商陈嘉庚回乡为家乡集美的教育事业倾资捐钱捐物。这种恋祖重本、爱国爱乡的精神也是闽南人的伟大情怀的体现,它有利于凝聚民心,增强社区凝聚力,是促进社区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倾力帮扶同乡,带领同乡脱贫致富的群族观念也是福建闽商的普遍共识。在外地创业打拼的闽商都有浓厚的帮扶意识,成功的闽商会带着自己的同乡一起打拼事业,不仅传授给他们成功的经商方法,还会在金钱上资助他们,实现共同致富。相信身处异乡的闽南人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当你找到一个闽南人,就可以找到一群闽南人,大家都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因而,许多成功的闽商企业都是靠同乡的帮扶发展起来的。据调查考证,早在一百多年前,福建人就已经组织海外商会,号召海商企业家参与家乡建设、帮扶家乡人们致富。这种浓厚的帮派意识和群族观念是闽南人共同的信仰,可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团结互助,为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有效的精神支柱。

(四)促进社区创新发展

众所周知,泉州作为闽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的闽南本土文化与异国外来文化长期相互交流与吸收,从而造就了几千年东西方文明兼收并蓄、共生并存的局面。明清以来,随着人口增长,闽南人大规模地移居台湾和东南亚谋求发展。他们把具有闽南本土特色的地方文化带到异国他乡,同时又为闽南文化注入丰富的异地色彩,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彰显了开放、开拓、包容的精神品质,使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教育性。文化的多元性使闽南人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易于接纳外来的新事物和新观念,他们较早地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经商理念、管理模式等,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闽南传统文化孕育着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魅力,这对于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闽南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实践对策

(一)引导社区居民阅读闽南文化书籍

闽南文化读本是闽南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是推动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载体。社区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广大居民阅读闽南文化经典《闽台文化》《闽南人的海上世纪》《闽南文化论述》《闽南乡土民俗》《陈嘉庚精神读本》等系列文化读本,引发群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加深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知理解,培养群众对的文化修养,让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能通过这些经典读本深刻地了解到本土先贤文化,提升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举办文化系列讲座或专题研讨会

社区教育想要更好地发挥闽南本土先贤文化的影响力,必须结合社区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走进社区,定期举行闽南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讲座可分为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闽南语文化)等。通过系列讲座宣传、推广、教育和普及闽南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人文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自然渗透到研讨中,通过专家和学者对问题的解答推动闽南本土先贤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以系列讲座和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充分调动社区广大群众居民传播和学习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开展手机网络传播教育活动

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不仅成为传播和学习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而且丰富了受众层次。在社区教育专门的网站上设立闽南传统文化教育专栏或者建立微信订阅号,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形式展现闽南本土传统文化及特色魅力,使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网页或者微信公众号学习闽南本土文化,且通过音频、视频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并体验到闽南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发挥社区老年人的宣传作用

发挥社区老年人作用,组建传统文化宣讲队伍。宣讲的志愿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闽南传统文化要有所见、所闻、所体验的“三有”文化人。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群众信任度较高的老党员干部,他们大都是退休前各级党组织的精神骨干,工作实践经验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于社区的建设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的理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际性和建设性,能够利用自身的模范作用来影响和带动整个社区的群众,在他们的宣传和组织下能够更好地弘扬和推广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促进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进步。

(五)将闽南传统技艺引入社区

社区组织成立南音协会、茶艺协会、陶瓷协会等,将这些闽南传统技艺引入社区,不仅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陶冶居民的生活情操,还能加强社区教育和本土文化的互动融合。同时引入各种技艺有助于社区居民深入挖掘闽南传统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领略闽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有助于促进文化价值认同,推动人文教育回归本位。

在全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度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人文素质资源,让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地走进社区,助推了社区的发展,这也是新形势下赋予社区特色教育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闽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引导作用,着力提高其人文素质、完善其道德修养、培育其传统品格,满足其教育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大力弘扬闽南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精髓,积极响应闽南本土先贤文化的时代效应,引导社区居民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热爱闽南文化,传承发扬闽南文化。

猜你喜欢
闽南人闽南社区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闽南文化传承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8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0
闽南华侨华人移民历史概述以及人文精神探析
青年时代(2020年21期)2020-09-29 07:45:20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从张氏族谱看客家人与闽南人的异同
炎黄地理(2018年8期)2018-09-10 07:22:44
闽南,闽南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发饼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