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意涵及其转型问题之研究
——以三合院为例

2013-11-15 12:34刘焕云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闽南建筑传统

刘焕云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 客家研究学院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台湾 苗栗)

台湾闽南传统建筑文化意涵及其转型问题之研究

——以三合院为例

刘焕云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 客家研究学院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台湾 苗栗)

台湾是祖国之宝岛,也是闽南与客家文化移垦与传承之地,保存有许多古老的闽南与客家文化。闽南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最有特色的一环,尤其是传统闽南三合院,是闽南建筑文化的产物,蕴涵了许多深厚的建筑文化内涵与特色,需要加以诠释。现今,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带动了台湾建筑物与民居的改变,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正面临瓦解或转型的问题。现代人应该思考如何保存与活化闽南三合院的建筑文化,并进一步探讨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向。闽南;三合院;建筑;伦理;风水

一、前 言

全球化(globalization)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人人琅琅上口、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然而,在全球化之下,许多台湾传统建筑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等合院建筑,已受到全球化的冲击,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宝岛台湾以闽南人最多,保存有许多古老的闽南文化,而闽南建筑则是闽南文化最有特色的一环,尤其是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是闽南人移垦台湾落地生根定居后所建造的生命场所与生活空间,蕴涵了许多文化意涵。近30年多来,台湾在社会进步与变迁之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三合院的弃置或闲置。台湾开始流行建造钢筋水泥洋房、别墅、大楼,甚至独栋或联栋的高级豪宅亦不断地被推出贩卖;乡野之间,一栋一栋的豪华农舍亦不断的涌现。新式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新式洋房所构造的景观也已成为闽南地区的典型面貌。导致存在于传统农村中的闽南三合院建筑,因而面临没落、衰颓与转型的命运。

本文之目的,即是探讨台湾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在面临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应如何因应并加以转型,俾能深刻认识传统闽南三合院建筑的特色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促使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文化加以创新转型,进一步思考闽南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台湾闽南传统建筑之建造

台湾因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方,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汉民族因历史悠久,在居住建筑物或民居(民宅)方面,历经几千年来的发展,早已形成有特色而趋近统一的型式。大至朝廷的宫室,城墙,宗庙,小至一般庶民居住的民宅等,其样式、材料、格局、雕饰,随历史、族群、地域、气候等之不同,而展现出差异性。例如北方是分布式合院,南方是聚合式合院。

闽南人本是中原汉族,从黄巢之乱后,因避难而迁徙到闽南地区。而闽南人迁居到台湾,从明郑时期就已开始,郑成功的军队,许多是闽南人。1863年,清廷把台湾纳入版图之后,闽南之漳洲人和泉州人,纷纷渡海来台移垦,逐渐落地生根,求永续发展。因而,必须在土地上建筑民居,供长期居住。早期移垦台湾的闽南人,建造的民居大都是就地取材,以竹篱茅舍为主。随后,闽南人在台湾势力逐渐扩大,经济也渐渐改善,才进一步将民居发展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合院式建筑聚落,显示出闽南建筑文化的特色。

台湾闽南人所建造的传统建筑依其规模及形式,约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竹篙屋、单身手、一堂二厢、一堂多厢、多堂多厢。通常厢房数量越多时,中央的正厅空间多成为公厅,突显其仪典性。也有少数具有多堂式格局者,前堂为门厅,后堂为公厅,后堂的后方还有一栋建筑,其空间为居住使用。台湾闽南人所建造的房屋类型,以三合院格局为最常见,就是呈ㄇ字形一堂二厢的三合院建筑,由正厅与左右垂直向的厢房组成,中间为院子,加上户外空间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民居单位。

三、闽南传统建筑三合院的文化意涵

闽南人与闽南文化,是一个重实践、讲求实际的文化型态,凡事必然要讲究它的现实与实现条件;闽南人是有深厚儒家文化的民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家庭意识,重视教育及家庭伦理,在台湾各地建造了不少的三合院民居,有了具体实现儒家伦理的生活空间。闽南人重视人伦关系,强调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

闽南人的生活空间组织,是环绕着“家庭”而组成的。“家庭”是闽南人一切经济、社会、甚至政治生活的核心。儒家经典《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齐家”为转折发展的关键。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之中,就有三伦“夫妇、父子、兄弟”三伦是属于家庭的伦理关系。对于传统的闽南人来说,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家庭伦理是其它伦理关系的根本和依据。

闽南传统建筑,无论是从简单的竹篙屋、一堂两厢、一堂多厢,再到三合院、四合院及较复杂的合院建筑,都营造了具有闽南文化意涵的空间意象。以三合院为例,按水平横向排列的叫做“进”,其中主要居于建筑十字线中心部位的是“正厅”,正厅一般是三间,中间那间比左右两间稍宽,显示出其主位性。左右两间就比中间那间稍窄一点,视其地基周遭腹地宽广而定,只要符合一定的建筑步法即可。

如果是大户人家,一层合院不能容纳整个家族,则继续发展成重重院落相套,成为层层相围的大型闽南聚落。如板桥林家花园或雾峰林家,就是较大型的闽南合院建筑。这样子的闽南建筑形式,蕴涵着以空间组织具现了闽南人的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天人关系和风水学。

(一)闽南三合院建筑具现了伦理关系

传统闽南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护龙屋),用空间与多层次的组织来具体化了闽南人所重视的家庭伦理关系,从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以至邻居朋友、乡里庄郡,关系一层层扩大,都和家庭的结构有关。就建筑体而言,正厅中间的“公厅”,是祖先牌位或供奉神明的场所,也是家族聚会、祭祖之场地,通常位于建筑的十字线中心;“公厅”也是闽南人执行一切家庭伦理关系的仪式、言词、行动之所在,因为其中的祖先牌位是闽南文化渊源与生命关系之象征。早期闽南人“公厅”都有“公妈”桌,桌上有“公妈牌”放在正中间;后来有一点变化,改用神明桌放中间,桌上挂有神像或佛像,右侧才放公妈牌。

正厅的左侧间,通常由最年长、辈份最高的祖父母居住。闽南的风水观念,左边龙边代表长辈,属于最尊位;正厅右侧虎边则由父母居住。如果兄弟分家,闽南人常常长兄分左侧的厢房,次男则分到右侧的厢房。换言之,闽南三合院,在房间、空间的分配,是按照长幼秩序,有一定的配置。大致上是按照伦理关系来分配的,越靠近正厅、越接近祖先牌位所在者为尊位核心。整个三合院的联系与房间的配置,具现了儒家所谓“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思想。

(二)闽南三合院建筑具现了渊源关系

闽南人重视祖先崇祀与宗族溯源意识,因为祖先是每个人的血缘生命与文化渊源。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里仁》,闽南人相信天地创生万物,是一切生命之始,而祖先则是我们生命的渊源。所以祖宗的恩德,是可以和天地相提并论的。祭祀天地和祖先,同样是闽南人“报本返始”“慎终追远”的精神。闽南人认为祭祀祖先,是一种非常肃穆的传统。闽南人注重“敬祀祖先”乃是一种“祖先崇祀”之表现,其实,“斋明盛服,以承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种绵绵穆穆的诚敬意识,既表示闽南人精神生命的扩展与延伸,同时也是一种人神交流的精神生活。

闽南人的家族、宗族生命,就寄托在这种对生命与文化渊源的虔诚尊敬,以及对未来子孙的无穷期盼上面,世世代代相继承,显示闽南文化生命的无穷。三合院建筑正厅中间那一间,置放公妈牌位的厅下,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所在,举凡家庭中隆重的仪节,如“讨新妇、嫁查某因仔”、宴会,与接待宾客的活动,都是在公厅举行。而且有关大家庭的重要行动和判断都是在公厅宣布,如分家拈阄、家族会议等。对家族成员的表扬和惩罚也是在公厅举行,这一切表示:闽南人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和言词,都是在祖先面前举行的,也因为和血亲渊源建立了关联,因而有了权威和价值。可以说,闽南人环绕着公妈牌,是全部家庭的文化活动发生的重心所在。况且,闽南人习惯在“公妈牌”上写明堂号,用以标志家族与宗族迁徙的渊源,以表示不忘本。

(三)闽南三合院建筑具现了天人关系

传统闽南文化认为人生天地之中,应该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因而在建筑三合院时,也具现了天人关系。三合院常围成内外广场,是整个家庭休闲中心,农忙时则可以用来曝晒稻谷或菜园收成之农产品,大门外则有月眉形或半月形水塘。家边土地可以种花、池塘可以养鱼、家人可在内外广场聊天、儿童戏耍。内外广场是由四面的房屋、围墙所围起来的,象征着整个家庭的团结、和谐,家长在公厅祭祀完毕,洒酒于庭,表示与天地相感、阴阳相通,祖德绵长。每一天井皆是在诸房舍之中心,可以通向四面八方,通向天地,是“天人合一”的空间表现。

闽南人的天人关系,包含着天地人三才融合的精神,“天”有丰富的内容,可以是有意志的天,在很早以前,称为“上帝”、“上天”,有人格神这一层意义,又叫天公;也可以转为形上实体的意义,如说“天道”、天命、天理、天德。由天又转到“地”,闽南人看“地”是大地之生机,是持载之德,是“地德”。天为干,为父;地为坤,为母。天在上,地在下。闽南人的精神不但想上达天德,也下开地德。天德成始,地德成终。闽南人祭拜天地,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非常充实饱满而圆盈完足的。三合院建立在山边或平地上,一定要讲究天地相合,天人合一。使其造型合乎生态自然。像闽南建筑中,正厅屋顶向上微翘的燕尾造型,一方面象征天人相合,一方面也显示居住主人的人间爵位尊贵性。

(四)闽南三合院建筑具现了地理风水观

闽南人非常注重地理风水,地理风水注重形法、理法、日法等。无论屋场(阳宅)、风水(阴宅)都一定要合乎地理风水观。三合院建筑在建造之初,无论是建造在平地之平洋龙或山边龙,一定会请地理师格过(鉴定过),也就是用罗盘格方位,下针定分金字向。闽南风水有三元、三合、斗首与九星等派别,每一派别有同有异,都要合乎风水学原理。地理风水之学,原本于周易,所谓“易与天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就是说明,能观察天地自然之理象,始能统贯天地间的道理。礼记中有载“大夫卜宅与葬日”,黄帝宅经中记载“地善,苗茂盛;宅吉,人兴隆”。可见古代贤哲,早已了悟好的地理风水,确能庇荫人生,福泽子孙。

闽南三合院的建筑,一定要后有靠山(玄武),才会有龙气,要顺龙、正脉而做,来龙清高远,落脉要聚气,左、右要有青龙、白虎砂手,砂手要有环抱,前面要有明堂、案山(朱雀),案堂明广,四水归堂,水锁而归库。闽南人相信“山管人丁,水管钱财”,三合院一定要合乎以上的风水原则,而且要辨别周遭地形属于何种形穴,如鲤鱼穴、龙虾穴,建材之颜色要加以配合不能大意,若在平地建造,屋后无玄武靠山,则要用泥土堆高成化胎,再围绕以篱竹,当做后靠。从开工、动土、上梁、入屋(入宅),闽南人都要配合日课(看日子),日课好,迁入新居后,才能顺利发达,财丁两旺。

三合院建筑房间的分配也受到易经八卦、风水方位思想的影响,如父亲属干卦,在西北;母亲属坤卦,在西南;长男属震卦,在东;次男属坎卦,在北;幼男属艮卦,在东北;长女属巽卦,在东南;次女属离卦,在南;幼女属兑卦,在西。可以说,整个闽南人的三合院建筑,一定要符合八卦、风水原理,三合院的联系与房间的配置具现了闽南人“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与风水思想。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所构成的“家”,真正体现了人的身体、家和大自然宇宙生态三个意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种拟人化的思想产物。闽南三合院的建筑,既由正厅和两边厢房、护龙形构而成,其形状有如一个巨人伸出双臂护卫家居之人。公厅是头脑,两边厢房为左右双手,加上围墙,像手臂般环抱着一个通于天地的生活空间,由家庭到宗族、邻里。有些传统的闽南建筑,更是由许多三合院互相紧邻而成,形成保甲单位,成为一防御体系,更象征着许多身体紧靠着,大家互相团结起来,护卫着家族间的集体生命繁衍与发展。

三合院所具现的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天人关系和风水关系,是层层相连,形成一个宜人的生活空间系统。每一家的门口都通向邻里,有出有入,以伦理关系为本;“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关系,依照前述的空间安排来获得定位,最终则聚集在“公厅”。公厅内有神明与祖先牌位,是闽南文化生命渊源关系的象征。也就是说,闽南人的伦理关系,本于祖先,祭祀则可以通于天,酒洒于地,达到天地人合一的最高风水境界。

四、台湾闽南传统建筑三合院的现况分析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现代社会最显而易见的动力,现代社会可以称为科技社会。然而,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却也使得台湾社会文化、建筑材料、形式起了非常大的变化。科技是指称自然科学与自然技术的结合,现代人将”科学”与“技术”分而言之。“技术”(techne)在希腊时仅止于制造(teuch)和“创作”(poiesis)的意思,后者是指按照一定的观念所预见的型式(例如建筑的观念),结合在已有的材料上(例如混凝土,钢骨)而形成某一种新的物质性的产品,例如:民居、大厦、摩天大楼。

台湾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社会经济由农业社会进入到工商业社会,大量人口涌入都市及其市郊,传统大家庭逐渐瓦解,核心家庭、小家庭兴起,造成城市及其郊区的住宅需求殷切,新式的建筑一栋栋兴起,各式各样的公寓、集合式住宅、大厦不断被建造出来,甚至演进到郊区透天豪宅的出现,使得台湾的城市景观起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就乡村而言,由于人口的外流,生育率的降低,乡村产业的变化,传统闽南人的乡村聚落也面临了大转型期。自经济起飞之后,大量的青壮人口逐渐进入都市谋生,闽南子弟也到外县市都会区求学,使得闽南风貌起了变化。在经济繁荣、辛苦打拼之下,中产阶级兴起,闽南人有能力购画来点缀家屋或建造新房子——农舍洋房,在儒家“富润屋、德润身”的观念影响下,闽南农村建筑景观彻底的改变了。

建筑艺术在现代化的演进,有其内外在的理由。当代的建筑艺术发展,受到科技的影响很大。可以从材料、型式、题材三方面,概略言之。首先,从材料而言,艺术家在创造之时受材料很大的限制。新材料的发现,常能赋予艺术家更大的自由,进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例如,在古代闽南三合院建筑中,砖瓦、竹木与或笨重石头的使用,对于空间的处理限制很大,如今钢筋水泥、金属玻璃铝材的使用,给予建筑设计家更大的自由,可以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建造出新式建筑。

其次,从建筑形式而言,不但由科技所产生的新材料会引发新的形式,而且科学的观念和分析方法,亦能启发新的建筑艺术形式。例如,一座多重功能的综合大楼之设计,势必动用详密的科学分析,甚至使用计算机参与制图。一栋栋集合式住宅或传统的公寓形式,引进欧式的造形手法,建造欧式中庭、水池的形式,就要有新材料与新形式相配合。

最后,从题材而言,科技提供建筑艺术创作许多题材上的灵感,像摩天大楼的设计,台北101大楼的建造,各式大建筑物的取材,与科技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利用新的题材与新的材料,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经由创造的想象来予以探索,可以在建筑艺术的直觉性、象征性和空灵性中获得新的启发。

我们检讨现代化科技的台湾社会,传统闽南三合院建筑也面临了许多的现代化的冲击,产生许多的问题,兹分述如下:

(一)大部份闽南传统三合院,因人口外流,因而闲置在乡间,有的任其风吹日晒而败坏。传统三合院,因其建筑材料大都使用红砖,灰瓦和木材,更早期的“土角厝”,使用夯土、土砖、红瓦,常会因大地震而倒塌。仅存的砖瓦式三合院,也有其使用与保存上的年限,再不思考如何加强保存,恐怕三合院建筑会成为历史图片供人凭吊了。

(二)闽南人在分产时,习俗上大都是兄弟均分,人人都有持分。结果,谈得拢的,三合院留为公厅,保存其形式。谈不拢的,就把厢房拆掉重建,或卖与他人建造公寓,造成景观上的不协调,风水也大大的破坏。况且经几代人的继承,大部分继承产权不清楚,想改建或扩建,无法获得多数人的同意盖章,要转型也就困难重重。有的甚至因分产不清,造成数代弟兄子侄不和,大打出手,成为冤家。也有的在其所继承的厢房之地,改建为工场,影响到旁人的安宁。

(三)台湾由于都市计划或农地重划,农村景观大大改变,以往竹篱茅舍各自独立,围以篱竹、大红花的三合院、神秘庄园感已不复存在,农民在获享经济繁荣的财富果实之后,纷纷在田中建造农舍并启建二层楼西式洋房。相形之下,低矮的三合院,竟显得不搭调。而且三合院逐渐瓦解,闽南人渐渐喜欢过小家庭洋房式的独居生活,传统大家庭的生活型态也就式微,三合院也随之瓦解。

(四)由于有的闽南人较为保守,以往大家庭由发迹之后,逐渐扩大合院建筑。现行台湾建筑规中的甲乙丙丁各种建地,其建蔽率并不相同,如果要改建或新建三合院,需要宽广的建地目。而且,政府又采取“农地禁建”与“山坡地保育区”的限建政策,无法找到够宽广的基地兴建新三合院,旧的三合院想改建,其建地大小未必能合乎建筑法规,建地不够大也就不利于转型改建新的三合院。

(五)由于台湾地理环境特殊,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天灾十分频繁。平均每年地震超过四千次,有感地震达到二百次以上,导致传统三合院民宅保存不易。大地震造成地裂、山崩、断层、喷砂、海啸及塌陷。以1999年“9·21”大地震为例,台湾房屋全倒好几百间,死亡2500人左右。传统三合院多以竹、木、夯土建构,防震效果当然不好。晚近之三合院虽以砖、石、瓦等较坚固之建材建造,但特大地震的威力仍难以抵挡。“9·21”大地震时,连刚整修好雾峰林宅亦变成瓦砾一堆。由此可知,地震是台湾传统民居的首要杀手。另一种天然灾害就是台风,强风挟带着豪雨常带来土石流的重大灾情。不是平地的三合院被水浸泡,就是山坡地的三合院被土石掩埋,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六)由于台湾经济发展后金钱游戏盛行,经济发展的奇迹尾随其后的是地价飙涨与土地交易买卖的一夕致富。于是,老三合院建筑被看成是发展的阻碍,逃不出被拆除的命运。有的三合院地主因家道中落,不得以将三合院出卖。如台南某家古三合院建筑,因子孙经商失败,将三合院抵债卖出,最后已被拆掉改建透天厝贩卖。

(七)有一些三合院以民宅古迹名义对游客开放,但是换来的结果是古物常常失窃,屋主不得已只好紧闭门户,谢绝访客,非经许可,不得进入大门,游客只能在围墙外向内观望。

(八)也有的三合院或民宅,被政府核定为国家古迹,如新竹进士第、雾峰林宅、板桥林本源邸。但是,也有的屋主不愿被政府列为古迹,当知道政府派人现地勘查、有意列入古迹保存时,屋主一得知讯息,即叫勾机将之摧毁,而成为废墟,不久,公寓大厦取代了三合院。

(九)也有一些三合院因后代子孙争夺财产,从三合院正厅中间中轴线切成左右平分,成为名符其实的“半边屋”,不利于保存或重建。

当然,台湾闽南现存三合院的现况,尤有赖于全面或地毯式的调查,才能详其全貌。政府也有义务衡量整体文化保存与建造民居的方向,对台湾整体城乡景观与风貌要能全盘规划,兼顾传统与现代之美。

五、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的转型方向

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传统文化被破坏与变迁的问题,人文精神的觉醒,强调传统的历史意义与重要,也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课题。闽南三合院到底有没有保存的必要?或是思考如何加以转型,活化传统三合院建筑文化,并保留其中蕴涵的闽南文化特色,这是二十一世所面临的新的思考方向。

现代公寓中,既难有伦理性的房间安排,又无放置公妈牌或神明之处,更缺乏可以用来浇花、养鱼、妙合天人的庭院空间。在现代公寓中,闽南人的伦理观念,逐渐被淡化,脱离了它原先得以具现的生活空间。晚近,新的透天独栋建筑和集合式住宅日渐流行,然而,无论新的生活空间如何兴起,也无论其建筑形式如何,总是要能在拟人化身体的意象中综合着闽南人的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和天人关系,同时也要配合现代符合环境生态的地理风水观。维系着这些传统闽南精神,配合现代生活的步调来进行创造新闽南文化,传统的闽南建筑才能以新的面貌,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下去。

因此,如何改造、活化传统闽南三合院建筑,或是建立现代新式之闽南三合院,使得现代民居能以某种方式再度体现前述闽南人的伦理精神,为公妈牌位找到适当的定点,并且透过空间的运用,再度结合天人合一的空间观念,如此才能兼顾闽南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活化闽南传统三合院

台湾各地传统闽南三合院建筑,保有闽南传统及在地化的建筑特色。大体而言,台湾各地的三合院建筑,在大环境、屋顶、屋脊、斗拱、屋架、墙面、山墙、墙基、地板、厅下、信仰、栋对、化胎、内外廊式、竹廉等,都存有地域性南北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正可显现台湾闽南三合院建筑具有某种统一的建筑艺术原型,又使用在地化的材料,并发挥了闽南人创造能力与题材。

然而,现代化之后,闽南人对于钢筋水泥的“洋房”产生了无可抗拒的崇拜,“立业建洋房”早已成为“现代化”和“先进”的象征,“洋房”所构成的风景早已经成为台湾城乡间的典型景观与风貌。点缀在乡间,或偶而出现在城镇中的传统三合院,成为令人缅怀农业社会大家庭生活而生发思古幽情的场所。

当吾人了解三合院存在的现况之后,即应思考是否抛弃自己旧建筑传统,转而拥抱西式洋房建筑,还是秉持文化意识与思古幽情,设法活化传统三合院,而思有以保存之、活化之、光大之。如何活化传统三合院,其实是很严肃的课题。因为出外打拼的闽南人,总是记忆着幼时在三合院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什么过年过节台湾的交通容易出现大塞车?一大部份的原因,是人们想回“原乡”、“祖厝”与家人团聚,藉以维系亲情伦理,又能共同缅怀走过人世间的山河岁月、岁时节庆。因为,传统三合院的地理风水、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和天人关系,是在那边出生成长的闽南人共同的空间回忆,值得深深的怀念与回味,也是台湾闽南人“原乡的记忆”。现今,传统三合院已面临了转型期,必须经由集体有意识的反思,加以活化,使其再度发挥新的生命力,是闽南建筑的当务之急。否则面对分产、地震、天灾、台风、土石流的威胁,三合院有朝一日可能会消失殆尽。

活化传统三合院之道,有以下几个方向:

1.对具有保存价值及富有历史文物性质的三合院,由各级政府征得所有权人同意,编定为古迹,并拨款维修、保存,经由公部门力量,发挥保存古建筑的力量,可延长三合院的历史寿命,避免拆除或毁灭的命运。这是一种经由法律制度对三合院的保存力量。

2.对比较不具有保存价值的三合院,仍鼓励其所有人重视祖先财产的维护与保存。毕竟三合院是大家族的文化资产,维系着家族或宗族感情与伦理,不可轻易变卖或弃置。这虽是一种道德劝说,但闽南文化意识的觉醒与传播,政府或个人都需自觉觉他、己立立人的提醒。闽南意识的普遍觉醒,要靠闽南人互相传扬。三合院实存的生活空间意象,必须要经由明师指点、解说,才能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激发保存文物的意识。

3.活化传统三合院最重要的是,必须以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思考三合院的转型,把现存的三合院,加以活化,配合乡镇产业的特色,以经营管理理念来经营三合院。例如:改为闽南民宿休憩中心、或闽南文物保存中心,或闽南器物贩卖中心,或闽南文史工作室、数据库。这样才能吸引访游客上门,认识闽南传统三合院建筑之美与其文化特色内涵。

4.选定一乡镇一三合院,加上一乡镇一特色产业计划,上网营销其经营理念,让海内外闽南人经由网络认识闽南三合院之美。例如配合闽南文艺节,在选定的三合院建筑举办活动,如举办闽南美食比赛,让游客品尝闽南菜的风味,一方面替闽南菜推广营销,另一方面培训解说员,向游客解说三合院所蕴涵之历史、空间意象、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及天人关系等之文化意义,认识闽南建筑之美。

(二)建立现代新式闽南三合院

台湾各地闽南三合院的规模,是依照家族的人口数、财力及社会、政经地位而定,随人口繁衍渐进方式而增建、扩建而成。然而,传统三合院已如前述,存在有许多转型的问题。现在要思考的是:现代三合院有无建立的必要?如何建立现代二十一世纪新式“三合院”?现代三合院建筑的形式、特色又为何?

有无建立新三合院的必要,完全要看家族的需要与否。传统闽南人抱持着”多子多孙多福寿”的观念,大家族兄弟子孙众多,自然喜欢三合院或大院落的居家建筑,以维系家族的情感或生活共同体。非到不得已,家族才会以拈阄分家产。是以三合院的存在与大家族的繁衍息息相关。分产之后,或仍在三合院居住,或另觅地基建造新三合院,都是与分产内容有关。台湾自经济发展之后,出生人口已逐年下降,顶客族也日益增多,农村人口流入都市,单一化的水泥砖造或大楼公寓代之而起,三合院日渐式微。除非兄弟众多,大家取得共识,才会合力建造新式三合院,或改建旧三合院成新式三合院。

台湾若要建立现代三合院,在建筑基地上政府要考虑放宽“农地禁建”与“山坡地保育区”双重管制的诸多严格审查限制,因为三合院建筑需要比较大的腹地。政府担心高山地区水土保持,遇雨易造成土石流灾害;其实浅山的台地、丘陵地并不会受到土石流威胁,不应该被划为山坡地保育区,限制农民建造三合院。况且台湾加入WTO后,农地是否仍完全需要农用因而限建,都是需要全盘检讨的。同时,政府若想要复兴闽南建筑文化之美,并思考传承闽南文化的伦理关系、渊源关系、天人关系与地理风水观,更有必要延请建筑专家建构多种新式三合院空间样式,提供建筑图式给民间参考。最好也要分析比较各种建材的造价、优缺点,供民间自由参考建造。

六、从闽南三合院建筑之活化看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闽南人承继了千百年的汉文化传统,在台湾各地的移迁中又融合了不少本土的新文化,以创新为传承,以发展为保存,在全台各地型塑了新的闽南文化。也就是说,台湾各地闽南三合院建筑,有传承于原乡的空间记忆,也有台湾本土的创新。

今日老旧的传统三合院式微之际,有加以活化经营的必要,也有建立新式现代三合院的必要,发挥闽南人的创造力,以发展为保存、以创新为传承之具体做法,营造一个宜人的生活空间。政府也有必要全面检讨国土使用政策,提供适当土地或松绑法令,让民间可以建造各式之三合院,营造理想之文化内涵实践空间。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结果,建筑材料、形式、题材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改变。新式闽南三合院的建造,其材料或住宅结构可考虑SC(钢骨)、RC(钢筋混凝土)、SRC(钢骨混凝土)等三大类,其中钢骨和钢骨混凝土造价较高,却适合用来加强抗震系数。虽然,建筑物耐震度和钢料没有必然关系,不同的材料也能达到相同耐震强度,即使是木造房屋也可达到相同耐震度,并非新材料就一定比较好,洋房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健康的杀手,故必须考虑何种建材比较适宜台湾的地理与天然条件。目前台湾民居以RC砖造最多,RC次之。就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而言,现代三合院的建筑形式,仍有赖政府与民间共同思考如何表现出具有闽南建筑艺术的形式。而就题材而言,把三合院建造在闽南文化园区或民营的游乐区、渡假村之内,可以藉以吸引游客来缅怀传统建筑风情。

在科技进步的社会,新式建筑需要闽南人发挥更大的艺术创造力,重振闽南建筑所蕴涵的闽南人文精神,以闽南人的现代意识,来赋予科技世界中的闽南建筑以新意义。如此,闽南人才能在21世纪创造出新的文化整合。

台湾现代化的过程中,闽南人参与了台湾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但长久以来,闽南语言、文化在全球化之冲击之下,逐渐丧失其传承的功能,最终可能引发闽南文化式微危机。如再不积极保存、传承与发扬,台湾年轻一代恐怕不会说闽南话,闽南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可能随之消逝。

从闽南三合院的活化与现式三合院的建立来看,闽南三合院建筑是有其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经由闽南传统三合院的转型,进而思考整体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具有深刻的意义。台湾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还是依赖生活在台湾的全体闽南人,才是新闽南文化的主体创造与诠释者。闽南人应以创造的转化精神,发挥与创新闽南文化。吾人希望从闽南三合院建筑文化之保存,能提供所有闽南人深刻的文化省思,如何把握历史的契机,为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出最大的心力。

注释:

[1]王振华:《中国建筑备忘录》,台北:时报,1884年9月,页89。

[2]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北:学生书局,1984年12月,页239~240。

[3]吴炳辉:《台湾传统民宅的人文风貌》,台北:稻田,2003年5月,页58。

[4]三理堂:《中国民历》,台中:三理堂,93年,页2。

[5][6]沈清松:《传统的再生》,台北:业强出版社,1984年,页50~51,页52~53。

[7][8]沈清松:《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台北:《时报》,1984年8月,页51,页52~53。

[9]顶客族即是结婚而不想生小孩的夫妻。

[10]所谓RC砖造,是指房屋结构使用混凝土,但为节省建筑成本,墙壁用砖块砌成。RC则是连墙壁都是灌浆的混凝土,造价较高,但防震系数也较高。

〔责任编辑 钟建华〕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Its Disintegration of Minn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Taiwan——Take San-He-Yuan as an Example

Liu Huanyun

Taiwan is a treasure inland belonging to its motherland of China,and also is a cultivating and inheriting place of Chinese Minnan and Hakka culture.Minnan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aiwan and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San-He-Yuan(ㄇshaped residence)is very distinctive in its architectural culture.Nowadays,rapid modernization induces the changes of the residences in Taiwan.Minnan traditional San-He-Yuan is confronted with the turning point of innovation or disintegration.Thus,people have to come up with ideas to preserve and innovate the San-He-Yuan residence and discuss how to pass down and revive Minnan culture.Minnan;San-He-Yuan;residence;ethic;Feng-Shui刘焕云(1957-),男,台湾苗栗人,台湾“国立”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全球客家研家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闽南建筑传统
少年力斗传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见于《说文解字》的晋江、石狮闽南方言上古汉语词汇
闽南少年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清明节的传统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