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院

  • 场院
    于力场院一收完秋,场院就空闲下来那些攫啄的麻雀从遗落的禾谷里搬走它们今冬的仓廪鸦鹊们拾起几缕穗条衔着空中的家园奋飞阳光凉凉地暖,一叶梧桐旋落场院又空出来些许尘埃落定,年景吹糠见米最后一腔孤悬的风暴锈蚀在飏扇的轮轴里傍晚时分,马车沿畦陌运走最后的谷秸、黍穰、豆荚也运走鸟鸣、寥星和一车晦暝无定的灯火那些混杂的声迹白昼里的欢颜,夜晚晃动的影子又从渐浓的秋霜里泛了出来筵席散去,此刻的场院就像一块兜着残羹与未尽话题的餐布就像这微茫的天际,孤独而阔达裹挟着大风走远,又

    诗选刊 2023年5期2023-05-15

  • 归而结网
    总能见到一围围的场院,周围扎着篱笆。场院的沙地摊得很细,很白净。篱笆外是漠漠一片新绿。一男一女将渔网搭在篱笆上,一会儿工夫,整个场院就被渔网罩住了。渔网在璀璨的日光下,一闪一闪地眨巴着眼睛。渔哥渔嫂腰里系着渔褂子,渔嫂头上还网着洁白带花的网巾——海边风大,中午艳阳高照,她生怕让海风吹黑了脸——手拿梭子,一个从篱笆这边,一个从篱笆那边,飞梭织网。其实网是早就织成的,他们是在修补。初春海里打琵琶虾,琵琶虾长得刺头怪脑的,又活蹦乱跳,从网里往外取时,很容易将网划

    读者·原创版 2022年12期2023-01-05

  • 场院
    场院一收完秋,场院就空闲下来那些攫啄的麻雀从遗落的禾谷里搬走它们今冬的仓廪鸦鹊们拾起几缕穗条衔着空中的家园奋飞阳光凉凉地暖,一叶梧桐旋落场院又空出来些许尘埃落定,年景吹糠见米最后一腔孤悬的风暴锈蚀在飏扇的轮轴里傍晚时分,马车沿畦陌运走最后的谷秸、黍穰、豆荚也运走鸟鸣、寥星和一车晦暝无定的灯火那些混杂的声迹白昼里的欢颜,夜晚晃动的影子又从渐浓的秋霜里泛了出来筵席散去,此刻的场院就像一块兜着残羹与未尽话题的餐布就像这微茫的天际,孤独而阔达裹挟着大风走远,又被碌

    当代人 2022年3期2022-03-30

  • 赞比亚地区传统聚落的可持续理念分析 ——以汤加和班诺卡为例
    。本文将此译为“场院”,即一个家族的所有生活空间,场院由不同生活功能的建筑组合而成。1.2.1 汤加聚落汤加的祖先为班图人,当地居民以种植农产品为主,如棉花、烟草和花生等[4]。汤加实行一夫一妻制,其家庭观念较重,父母、夫妻、子女三代人共同居住于同一场院之中。汤加聚落是由几个家庭式的场院组成,场院分为居住区和生产区,其中生产区包含谷仓、鸡笼、牛棚、厕所、操作间等功能,居住区由多栋小屋组成,小屋仅用于休憩和存放贵重物品使用。19 世纪中叶之前,南非的大部分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1期2022-02-14

  • “火线”入党
    :“快来救火啊,场院失火了,谷草垛着火了……”听到呼喊声,我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从热被窝里爬出来,手忙脚乱地穿上棉衣,提着扁担和水桶一个箭步就冲出了家门。抬头往场院方向看去,只见火光冲天,像一根烧红的铜柱屹立在半空。父母这时也穿好了衣服,父亲拎起喂猪的泔水桶,母亲也拿着大脸盆,一起往场院跑去。场院里的谷草垛一垛连着一垛,是生产队里百余头大小牲畜一个冬天和春天的“口粮”,而且场院紧挨着生产队队部,如果不能快速地控制住火情,还可能连生产队队部也一起烧毁,损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21年6期2021-12-26

  • 又逢麦收时节
    忙碌起来了,拾掇场院,把镰刀磨得锃亮,耳房里放了半年的木锨、竹耙子、独轮车都收拾了出来,一件件的都修理到最好的状态,在外的大人也都回家来,孩子们也放了麦假,一切为了辛苦了半年的收获,为了那几天的忙碌。终于等到麦芒炸开,饱满的麦穗低下了头,家里的长辈站在地头,一脸喜悦地抓一把麦穗在手里,摸了又摸,喊一声,可以割麦子了!等待已久的大人们,手握镰刀,弯腰没入那片金黄中,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热火朝天的收获者。抢秋夺麦,麦收季节雨水特别多,只要麦子熟了,必须在最短的

    阅读(书香天地) 2021年12期2021-05-30

  • 等风来
    ,大批的庄稼运到场院,垛得到处都是。女人们在切谷穗,男人们在碾场。父亲就是个碾场的人。他站在场院的中心,牲口拉着碌碡,绕着父亲转。沉重的石碌碡碾压过谷穗,饱满的谷粒就从细长的穗体脱离出来。如何把谷粒從一堆杂合体中彻底地分离出来呢?答案是:扬场。扬场需要风。用木锨把碾压后的所有高高扬到空中,谷粒会留下来,而那些轻盈的杂物就会随风飘远。把牲口喂好,父亲便坐在谷堆上,等风来。过一会儿,父亲就站起来扬一锨。没风,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原封不动地落在了地上。父亲有些黯然地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11期2020-12-11

  • 打麦场
    捆,又便于装车往场院里运,就来到自家麦田里忙开了。那个年代,在偏远的山村,人们还没有兴起用收割机割麦,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乡亲们自然还是习惯用镰刀割麦。割倒后,一捆捆地扎好,有的用拖拉机往场院里拉,有的用小推车推。运回场院,再用脱谷机脱粒。到太阳刚刚露脸的时候,李丰田和父亲便把昨天下午割完的一亩散麦捆完。回家后匆忙吃罢早饭,父亲在家里缝补那些破旧的袋子,以备脱粒时用。丰田便推着小推车开始一趟趟地往场院里推麦子。李丰田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生得高大结实,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2期2020-03-05

  • 生产队大场院:我记忆中的乐园
    扬场场院,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晾晒粮食、贮存粮食和打场的大院子。四周用土制的围墙围起,大门只有一个,是那种木板条子拼巴成的,门前是一条乡村土路,一直通往附近的屯子。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生产队场院就是我的乐园。秋天一到,场院就热闹起来——在场院的四周,成堆的苞米、高粱、谷子像小山似的,每个小山周围坐满了盘着腿的女人们。她们无所顾忌地说笑,不时地吹嘘着东北农村特有的荤调子,可手里却始终扒着苞米,爽朗的笑声在大场院的上空回荡着。女人们剥苞米晒谷子,男人们则

    文史博览 2019年4期2019-06-27

  • 场院边(组诗)
    花瓣,用快捷键给场院下了一场细雨,这些,司空见惯了不看,都清清楚楚春天里,有些巢不经过深思熟虑就明明白白地搭建起来了墙洞里,树杈上草丛中,家的气息扩展到瓦砾的坚固枝叶值得信赖这些,怎么说呢,即使你不管不顾,也真真切切西梁山之诗风忽而来去,鹰只有在午后飞得更高,那天空仍然是蓝的,让人瞎想一朵云,早已换上了新鲜的衣裳去追另一朵碎石边,野花常开,也不常开草色转黄了,已无需遥看在秋风里,马齿苋苜蓿,白草,芦苇,已放弃了幅员辽阔的自己这春天河水之上,漩涡与哗哗声,赫

    星星·诗歌原创 2019年1期2019-06-25

  • 生产队大场院:我记忆中的乐园
    赵越超场院,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晾晒粮食、贮存粮食和打场的大院子。四周用土制的围墙围起,大门只有一个,是那种木板条子拼巴成的,门前是一条乡村土路,一直通往附近的屯子。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生产队场院就是我的乐园。秋天一到,场院就热闹起来——在场院的四周,成堆的苞米、高粱、谷子像小山似的,每个小山周围坐满了盘着腿的女人们。她们无所顾忌地说笑,不时地吹嘘着东北农村特有的葷调子,可手里却始终扒着苞米,爽朗的笑声在大场院的上空回荡着。女人们剥苞米晒谷子,男人们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4期2019-05-14

  • 鬼打墙
    收割完的庄稼进了场院。劳累了一天,大家都进入了梦乡。我忽然想起,我的镰刀落在了场院。镰刀已经钝了,假如明早不磨,我将无法干活。我可是个要强的人,不能让人家说三道四,好像我是故意的,为了躲避割庄稼的辛苦。我必须得去取。我只身走出了知青点。夜色笼罩着茫茫的大平原,远远望去,唯有场院上高高挂起的一盏昏暗的灯。现在,我真的想象不出,我怎么敢一个人独行。走在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走着走着,才起了怕意。我竟然不敢回头。一阵秋风袭来,发出“呼呼”的声音,我不由得打了一个

    满族文学 2019年2期2019-04-25

  • 场院上放电影
    山,放映员早已在场院两棵大树之间挂起银幕。我们这些半大小子毛头姑娘,争先恐后来到场院,摆好小凳子为自己家占地方。这一天,村里人纷纷捎话带信,告诉亲戚朋友来看电影。中间的好位置,肯定坐着七大姑八大姨,岳父大人丈母娘。暮色之中,只见大伯轻摇蒲扇,惬意地抽着旱烟。年轻媳妇们,头挨头,肩并肩,絮叨着私房话。天完全黑下来,电影也就开演了,整个场院里寂静一片,人们都全神贯注到银幕上。当看到坏蛋们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大伙恨得咬牙切齿;当看到解放军吹起冲锋号打鬼子,大伙乐

    农家参谋 2018年11期2018-12-05

  • 春天的路口
    追我赶,时而向着场院的高树飞去,时而俯冲在庭院低处,冷不防就有白雪一般的翎羽悠悠然飘落下来。鸡群总是守不住阵脚,成群结队地从檐前扑过来,向阔大的场院奔去,向一夜之间臃肿了身躯的草垛奔去,它们要在这里找寻到种子,找寻到白雪覆盖后的第一顿早餐。扫雪的人双手执了扫帚,从自家门前扫起,扫过场院,扫过弯弯小道,累了的时候就起身而望。望远山,远山已少缺了昨日的寒意,不再是孤孤零零的冷,而是让人周身遍布暖暖的欣慰与感激,久違的物事总是令人脉管热烈;望小桥,小桥不再是孤孤

    特别文摘 2018年5期2018-08-14

  • 为什么常有人要远走他乡(外一首)
    无辜地死去二 月场院还残留炮竹的碎屑年味渐淡从天井中仰头看星星大如豌豆我并不是只想写下二月写下所有孤独的物种第一场雨下了在通往田野的小路上场院冰凉还有待苏醒妇人将手中一盆水泼出去在地上溅起一層烟雾孩子离开母亲丰满的胸脯他荷锄走过场院雨仍在下着田野上长出漫无目的的杂草我知道三月豌豆才会下在地里豌豆苗不会知道自己的命运

    星星·诗歌原创 2018年5期2018-05-14

  • 父亲打猪獾
    在村北头宽敞的老场院里,乡人武部还为民兵配发了56式半自动步枪。一天,训练休息时,当民兵的父亲到场院北墙外去解手,他在一处墙根前发现像人脚又不同于人的脚印,父亲心里一颤:这难道是人脚獾的脚印?父亲顺着墙根的脚印往上看,只见墙头上出现一块有抓痕的豁口。等不及训练结束,父亲快步跑向生产队。队里正在开会,大家正为除猪獾的事而一筹莫展。父亲当即把在老场院北墙根见到猪獾脚印的情形告诉了大家。大家一阵惊讶,议论纷纷。队长瞅了瞅父亲,突然一拍脑门,好像幡然醒悟,指着父亲

    金山 2018年12期2018-03-01

  • 为什么常有人要远走他乡(外一首)
    无辜地死去二 月场院还残留炮竹的碎屑年味渐淡从天井中仰头看星星大如豌豆我并不是只想写下二月写下所有孤独的物种第一场雨下了在通往田野的小路上场院冰凉还有待苏醒妇人将手中一盆水泼出去在地上溅起一层烟雾孩子离开母亲丰满的胸脯他荷锄走过场院雨仍在下着田野上长出漫无目的的杂草我知道三月豌豆才会下在地里豌豆苗不会知道自己的命运

    星星·散文诗 2018年13期2018-01-25

  • 父亲打猪獾
    在村北头宽敞的老场院里,乡里武装部还为民兵配发了56式半自动步枪。一天,训练休息时,当民兵的父亲到场院北墙外去解手,他在一处墙根前发现像人脚又不同于人的脚印,父亲心里不由得一颤,这难道是人脚獾的脚印?父亲顺着脚印的墙根往上看,只见墙头上出现一块有抓痕的豁口。不等训练结束,父亲快步跑向生产队。生产队里正在开会,大家正为除猪獾而一籌莫展。父亲当即把在老场院北墙根见到猪獾脚印的情形告诉了大家。大家一阵惊讶,议论纷纷。队长瞅了瞅父亲,突然一拍脑门,好像幡然醒悟,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01-22

  • 远去的碌碡
    很广泛,用于碾压场院,可把凹凸不平的场院碾压的平平整整,光滑无比;用于碾压晾干的小麦、谷穗或大豆,可把粮食粒儿从窠臼里脱出来;用于碾压场地、房屋里的土层,可把场地碾压的既平整又结实。儿时多见碌碡碾压打麦场、碾压小麦的光景,那时待小麦泛黄的时候,生产队里的社员们抢在麦收前就开始用碌碡碾压平整打麦场了,在我老家叫“压场院”,在有些地方也叫“光场”,其实都是指的碾压平整、光滑场院。碾压场院前,需先用水泼湿场院表面,这样容易碾压平整,再撒上些麦穰,为了用麦穰吸水,

    农家书屋 2017年10期2017-11-08

  • 草垛
    孩翻过篱笆,溜进场院,攀上草垛时,天已经黑透了。躺在草垛上的大青往一旁挪了挪,二孩顺势在大青身边躺了下来。大青抓起一根稻草咬了咬说,五叔家的豆子泡好了,他说今晚肯定做豆腐。秀婶家做不做大米饭?做,做。二孩說,我从家出来就猫到了秀婶家房后,扒缝往里瞅,看见队长背着半袋大米进了屋。队长放下袋子,还抱了秀婶。队长欺负秀婶了?大青猛地咬断了稻草。二孩说,没有,秀婶一下就把队长推开了,呆了不一会儿,队长就走了,临走时说十二点左右把饭做好就行。大青有些失望地问,没了?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0-30

  • 诗三首
    三首荫胡翠南二月场院还残留爆竹的碎屑年味渐淡从天井中仰头看星星大如一粒豌豆我并不是只想写下二月写下所有孤独的物种我的不着边际被阻隔在白纸的边缘第一场雨下来了在通往田野的小路上场院冰凉还有待苏醒妇人将手中的一盆水泼出去在地上溅起一层烟雾孩子离开母亲丰满的胸脯他荷锄走过场院雨仍在下着田野上长出漫无目的的杂草我知道三月豌豆才会下在地里豌豆苗不会知道自己的命运小径看上去是如此静谧的一条小径我曾在半年之前来过这里半年之久事物早该变化了模样阳光从身后赶来一直追逐到头顶

    诗潮 2016年10期2016-12-08

  • 过去的老场院
    一次想起故乡的老场院。回老家时,我特意去村北边老场院位置转了一转,其实老场院已没了踪影,只留下一点痕迹。现在,村里的农民已经在它上面盖满了砖瓦房。站在仅残存的一点废墟上,往昔老场院那机声隆隆、男女老少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又一阵一阵在脑海里闪现。老场院四四方方,像古代一座大城池,四周都用人工挖的又深又宽的壕沟围着,以防止牲畜进去祸害粮食。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学校放寒假了,我们一群半大孩子像撒欢的牛犊子在老社、打米厂、铁匠炉等地到处乱蹿,但我们最盼望着天黑,眼

    地火 2016年3期2016-10-13

  • 故乡打麦场上的夜色与传承
    生产队都有一个大场院。每每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也就意味着麦收时节开始了。生产队里最早开始准备的就是那个大场院。先把整个场院清理一空,旧场院上边的一层土要用锄耙翻松,如果土层太陈旧就要掺和上一些黏土,然后男女老少齐上阵,每人带一个盆子端水泼场院。所谓的泼场院,就是把水泼到已经耱得很平整但依然会有土泛起的场院上,晚上凉一夜,第二天一早再赶着黄牛拉着碌碡将场院的地面压实,也有的地方叫“光场”。这在农村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干,黄牛拉着碌碡碾压含着水分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3期2016-08-03

  • 场院
    徐久富场院是生产队碾轧谷物、翻晒粮食和堆放谷草的地方。社里的场院建在屯子西南角。场院百米见方,四面石头围墙,土墙帽,面东留有十多米宽的场院门。门是用松木椽子做的,两扇,很沉,关开需两人挪动一扇。场院里可并排跑开几辆马车,便于农忙时车马人行。秋收一到,场院里车老板子赶车的吆喝声,卸车的人们喊号声,扒苞米的妇女笑骂声和跑来场院玩耍的儿童嬉闹声混在一起。庄稼进了场院,谷子垛一房子高,苞米堆小山似的,红高粱攒衬着金灿灿的苞米堆,在秋阳下放光。社员脸上有了笑模样,贪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6期2016-06-30

  • 宗祠
    年,我都不会忘记场院。所谓“场院”,像四合院,面积比四合院大多了,南面入口站着一个厚瓦覆盖的牌门,北面坐着一间祠堂,由东往西依次住着十户人家。这些人构成我童年生活的图景,其中,最清晰的是我外婆。外婆是个本分老实的小老太,原籍舟山,当年来到场院嫁给外公,原因是逃难。外公年轻时脾气不好,这从家中仅存的那张泛黄的照片中正襟危坐的模样就可看出,婚后的几年,外婆的日子不好过。外公那时在村里的窑厂做会计,这是一份肥差,工资很可观。他不满足,公事之余,下地种蔬菜,收起来

    岁月 2016年11期2016-05-30

  • 故乡打麦场上的夜色与传承
    生产队都有一个大场院。每每传来布谷鸟的叫声,也就意味着麦收时节开始了。生产队里最早开始准备的就是那个大场院。先把整个场院清理一空,旧场院上边的一层土要用锄耙翻松,如果土层太陈旧就要掺和上一些黏土,然后男女老少齐上阵,每人带一个盆子端水泼场院。所谓的泼场院,就是把水泼到已经耱得很平整但依然会有土泛起的场院上,晚上凉一夜,第二天一早再赶着黄牛拉着碌碡将场院的地面压实,也有的地方叫“光场”。这在农村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干,黄牛拉着碌碡碾压含着水分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7期2016-05-14

  • 寻乡启示
    有小卖部,晒粮的场院;沙路的尽头是能捉泥鳅的水库和无尽的稻香。这之后我收到了种种反馈的消息。有人写信说,江浙一带有许多坐拥场院和小卖部的乡村,有人则寄给我照片,反复强调八百里秦川土窑的土色土香。人们提供的线索固然多,我却只能一一回绝:我的故乡似乎不仅仅是地标的集合,她非空白。而她是怎样生机勃勃的,依恋她的人又是怎样地喜怒哀乐却不曾为生活所限的,我却无法说清楚。或许,我找不到我的故乡了。我还没出生,我的故乡就已经三十而立了。它最早的居民都是孔夫子的后代,在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场院
    曹霞场院曹霞曹霞铁岭市人。笔名暗疏香篱,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曾任 《辽北文集》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学》《铁岭文艺》《铁岭广播电视报》等报刊。2014年获铁岭首届“纳兰性德奖”诗词作品大赛优秀奖。贺家村是辽河上游一个小村的名字。从我记事起,这个村子就没有姓贺的,听老辈人说,解放前,贺家是全村实力最雄厚的财主,因为家里出了大官,全家都搬走了。这个杂姓聚居的村落中心有一个大场院,是地主家的房子改成的大队部,传达指示,

    辽海散文 2016年3期2016-02-23

  • 场 院(组诗)
    守我就一直留守在场院,哪里也不去,为此树上的斑鸠,可以一天、一月、一年都不搭理我,或者时刻拼命挖苦我我也不去,蒿草上的风可以很长时间都不吹来我习惯了的草香或者声声断断,长时间吹来远方的忧伤我也不去,还有遗忘即使把我像落日一样送下山梁我还是要干净整洁地留在场院于百思难解中,回顾此生的追悔而没有人,能理解这晚来的阴郁和幸福我的江山我的美场院,我的江山我的美山梨树是经,银叶杨是史,蒿草是子,斑鸠是集一条小河代表的护城河山墙暮鼓,牛铃晨钟八月红枣是灯笼,到黄昏我高

    诗选刊 2015年1期2015-11-18

  • 场院
    谓,一般都管它叫场院。春种秋收,忙活了一年的庄稼人为的就是颗粒归仓。而那两个篮球场般大小、呈方形的场院上,所存放的不仅是大家伙汗水的结晶,更是一村人一年的口粮和性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场院可牵挂着一村老少爷们儿的敏感神经,谁毁坏了它,村里人非跟他玩命不可。场院在生产队队部的后面,因为种上了绿油油的蓖麻,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蓖麻收割后,一开春场院上残留的谷粒就开始玩了命的疯长。动镰收秋之时,先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平场。壮劳力割去野草,再吆喝着几头牲口,牵动着带

    食品与健康 2015年5期2015-09-10

  • 场院的变迁
    何申空有大场院我插队的第一个秋天,大田的庄稼还没熟透,生产队先收了村边一片种麻的地。麻熟得早,连根薅。薅净荡平拣去石块瓦块再反复轧,收拾出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块平地,背靠青纱帐,非常敞亮。这就是场院———社员的眼珠子。一个生产队三十余户二百多口人来年下锅的饭食,就全靠这儿了。开镰收谷子,连秸秆挑到场院,老人和妇女用“爪镰”把谷穗掐下。用去了穗的秸秆垒成墙,围住场院,留大车出入口,一旁有四面透风的破屋,看場人夜里住。我愿意看场,烧炕时能偷着烧个玉米啃。谷垛外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4期2015-05-30

  • 我的“萌读”故事
    亲端来一大盆水往场院上一洒,场院的沙土经受了一天烈日炙烤,“嗞嗞”地吸着水。这时你要走上场院,就会感到像站在蒸笼里一样闷热。接着,父亲拿起用竹枝编制的大扫帚,把场院扫干净,又一次洒上清凉的井水。最后,父亲用稻草编制出两条蜈蚣一样的长长的草辫子,点燃了,场院两头各放上一条。很快场院上空、周围甚至家里都弥漫着干稻草的烟味。有了这缭绕的烟雾,蚊虫都躲得远远的。晚饭后,父亲端出两张大竹床摆在场院上。天色暗了下来,蝉鸣声渐渐隐去,清凉的山风轻轻地拂过场院。家人坐在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4年9期2015-03-30

  • 场院(组诗)
    守我就一直留守在场院,哪里也不去,为此树上的斑鸠,可以一天、一月、一年都不搭理我,或者时刻拼命挖苦我我也不去,蒿草上的风可以很长时间都不吹来我习惯了的草香或者声声断断,长时间吹来远方的忧伤我也不去,还有遗忘即使把我像落日一样送下山梁我还是要干净整洁地留在场院于百思难解中,回顾此生的追悔而没有人,能理解这晚来的阴郁和幸福我的江山我的美场院,我的江山我的美山梨树是经,银叶杨是史,蒿草是子,斑鸠是集一条小河代表的护城河山墙暮鼓,牛铃晨钟八月红枣是灯笼,到黄昏我高

    飞天 2014年8期2014-11-27

  • 一阵一阵的悲伤(外二首)
    一把扫帚打扫一个场院,安放满出来的浮名浮利在福鼎,方圆百里我接受了,清醒的早出迈着醉步晚归打扫干净另一个场院沐浴,焚香,十二分虔诚诵读一树我命犯的桃花在这繁杂的世道,我只认下它是我的经卷如此,每天重复,我身体里的浮云越来越多。同时,我显得越来越虔诚走在大街上,刚刚,我去看望一个患了绝症的医生朋友和他谈起我的分裂,他叹了口气“不管认与不认,谁都是这个浮云的命。”小城打铁铺这么多年,磨,磨,磨各自的脾气,各自的要领我喜欢隐匿在破巷子里的打铁铺,“叮当、叮当、叮

    中国诗歌 2014年7期2014-11-15

  • 麦秸香
    们便时常去村外的场院场院里堆满了收回来的麦秆。去掉麦穗,从第一个结节处掐断,最上面一尺来长的那段麦秆是编草帽最好的原料。在场院里我们遇到最多的是小满。当然,还有小满他哥。麦秆要一根一根地选,我要帮忙,小姑不许,说是麦芒扎进眼睛会瞎掉的。我那个时候对死没有概念,但是听说会瞎掉,吓得不行。眼睛瞎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好吃的好玩的见不着了,恐怕是比死还要可怕的事吧。小姑不许我帮忙,却要小满他哥帮忙。两个人脑袋挤在一起,叽叽咕咕不晓得说些什么。无所事事的我和小满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05-08

  • 未雨绸缪
    已打好了苫,堆在场院屋里。这是祖父每年必做的功课,他是一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无论做什么,从不拖拉。因此,那天当他让我帮他打苫的时候,我有些不乐意,嘟囔了一句:“不是都准备好了吗,还打那么多苫干什么?纯粹是吃饱了撑的。”祖父看着我,笑了,说:“你知道啥,我估计今年年头不好,雨季会提前,弄不好还有连阴天。前天我到地里看小麦,发现一群黄皮子(黄鼠狼)大白天往西岭去了,大大小小有十几只呢。还有河堤上一群一群的蚂蚁在忙着搬家,反常得很……还是早点做准备,免得到时候抓

    少年文艺 2009年3期2009-05-08

  • 摸蒙瞎
    而同地向村中间的场院聚来,似乎只有聚到这里,内心的烦躁才能缓解一些。然而,聚到一起实际上也没什么乐趣,不过是扯一些无聊的嗑,却往往是越扯越无聊,不一会儿,一个个就哈欠连天了。可是,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烦躁。他们有的是乐子可耍。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一直热衷于一种叫做“摸蒙瞎”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十余个孩子手拉手围成一个圈,中间留一个用手帕蒙住双眼的孩子,叫做“蒙瞎”,“蒙瞎”被蒙好后,周围的孩子们便手拉手地转起来,直到“蒙瞎”喊:停!周围的孩子便停住

    小小说月刊 2006年17期2006-05-14

  • 毛泽东思想给我长了八个指头
    在管理麦场时,把场院边的麦粒子扫干净,垛垛的时候很扎人,没有上垛顶上去的,我就上垛顶去。有一次下雨,别人都走了,我就披上蓑衣,围着场院看,省得水冲到场里去。现在我管理菜园,收粪收尿一起干着。试验田的麦子割了放在这里,我趁晌午头帮着打了。青年种的春豆子,也打了入了库。菜园成了我的家。社员干活回家,工具都放在这里,我给他们看着。有一次文良的镢掉下头来了,我又给安好。他吃饭回来一看安好了,很受感动。

    中国青年 1966年9期196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