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

  • 过客》的戏剧体探究
    文本形式来看,《过客》是《野草》这部散文诗集中唯一一篇采用戏剧体的文章,通篇采取戏剧对话的方式,不同于《野草》其他篇目的“独白”式写作。那么,《过客》采用戏剧体的意图何在?1 对话形式“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互相传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1]。通过文本阅读可以发现,虽然《过客》采用了戏剧体的形式,但并没有以某种情节线索来贯穿全文,也没有注重展示戏剧冲突,而是通过基本的语言形式对话的内涵表达统领全文。过客、老翁和女孩之间的对话充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2022-12-28

  • 契诃夫《三姐妹》与鲁迅《过客》希望观比较
    作品中,化身为“过客”、“火”,一方面将他的“走”与契诃夫的“停顿”对立,代表着中国式的长于行动而短于思考和俄国式的长于沉思而短于行动的相异民族特征,另一方面,“走”的无目的性又将它导向与“停顿”无差别的虚无境地。不过,契诃夫在“俄式沉思”中构筑出一座精神碑塔“莫斯科”,它较之“中式行动”中远方的“坟”来说更具希望;鲁迅的复杂性在于,他在以“年龄和经历”的个人立场塑造“坟”之意象的同时,不忘为鼓励青年而加上那片“野百合”。 关键词:鲁迅 契诃夫 《三姐妹》

    文学教育 2022年1期2022-02-19

  • 向死而生 ——论《过客
    中存在着。”这与过客之向着荒坟野冢挺进、向着必然性的死亡命运迈进不谋而合。从一开始,过客的内心便处于极度的冲突与痛苦之中,这正是身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低潮期,质疑启蒙变革运动的有效性,陷入绝望、否定自我的鲁迅内心世界的投射。为了摆脱此种精神危机,鲁迅遂作《野草》。因此,《野草》不指向外在现实,而直指鲁迅的内心世界。外在的意象本身或意象之间呈现的矛盾正是处于大痛苦、大分裂之中的创痛酷烈的鲁迅精神世界的写照。如是观之,不仅过客是鲁迅内心的客体化呈现,老翁亦是角逐

    名作欣赏 2020年27期2021-01-28

  • 鲁迅《过客》中自我意识的困境及文化反思
    摘要:诗剧《过客》象征性地呈现了鲁迅在个体性自我意识觉醒后面临的死亡困境和意义虚无的精神危机。作为鲁迅个体性自我意识的外化形象,“过客”困顿、孤独地“走”在荒原式的存在困境中。鲁迅虽然借老翁、女孩之口进行了自我反省,却发现只要坚守个体性自我就无法摆脱这一困境。“过客”的精神漂泊处境源于鲁迅当时自我意识个体性独尊的偏颇,割裂了与社会性的关联。对现代中国人而言,只有汲取传统文化的“仁”学思想,以个体的小我为根基扩展出社会性大我,才能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意义虚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期2020-02-26

  • 向死而生
    摘 要:鲁迅的《过客》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向死亡存在”的生命哲学理念。过客、老翁、女孩作为鲁迅内心矛盾冲突的具象化,是分裂的鲁迅主体的几种不同的倾向性,结尾过客告别老翁、奋然西行则是鲁迅摆脱自我分裂、重铸统一自我的象征。面对既定的死亡宿命,过客历经挣扎后依然选择了“走”,正是海德格尔所说的“本真的向死亡存在”,借由永不休止的“走”昭示出生命、意志的强大能量,臻至对此在沉沦和死亡的超越,获得精神上的新生。此种死亡——新生的象征与整首散文诗的时间设定、意象呈现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9期2020-01-08

  • 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
    诗集《野草》,《过客》为其经典篇目之一。本文是一部对话形式的诗剧,对话围绕如下三个层次展开:(一)翁、孩——看与不看;(二)客、翁、孩——回转与前进;(三)客、翁、孩——接受(布施)与拒绝(布施)。不妨先看文本描摹的过客形象:困顿——衣着破烂、口渴、受伤、流血;执着前进——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孤独——一个人,人们随便称呼;迷茫——不知道自己叫什么,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犹豫——前进还是休息,接受还是拒绝(布施)。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位执着

    文学教育 2019年16期2019-11-26

  • 东方的“过客”与西方的“浪子”
    盾情绪,在其中《过客》中的“过客”这一形象更是如此。同样属于漂泊母题的重要文本还有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马尔特手记》的“浪子”,浪子与过客在对死亡的体认、对孤独的坚守等方面都有着令人意外的相似之处,也同时可从中管窥出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漂泊;鲁迅;里尔克鲁迅在漂泊叙事上的独特意义,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家园情怀与现代性的漂泊母题相结合,而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鲁迅写于1925年的诗剧——《过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固有“安土重迁”的观念,不会轻易选择远离故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2019-08-27

  • 浅析鲁迅笔下的先驱者形象
    陈悦摘 要:过客是鲁迅在《野草》中塑造的多个先驱者形象之一,从中可以看到先驱者面临的世界和群众,看到先驱者的形象和精神内核,包括其生存状态和心灵常态、复杂矛盾的情感、苦痛与执着以及超强的行动力。关键词:鲁迅;先驱者;形象;《野草·过客》一、先驱者面临的世界过客说:“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过客强烈的要向前走的意念以及对“回到那里去”的抗拒,折射出先驱者面临的这个世界的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2019-07-16

  • 鲁迅《过客》人物形象探微
    可走而毅然前行的过客形象恰是鲁迅的自我写照,成为其“反抗绝望”生命哲学的体现。过客的“犹豫”与“孤独”使其形象更真实、悲怆又崇高。过客与老翁看似两个截然对立的个体,实则为作者矛盾心理的外化,实现过客自我灵魂的拷问,体现了一位启蒙者的社会责任与探索精神。关键词:过客 老翁 内心冲突 象征 启蒙郭沫若曾评价鲁迅:“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鲁迅先生著有散文诗集《野草》,《过客》为其经典篇目之一。本文是一部对话形式的诗剧,对话围绕如下三个层次展开

    文学教育 2019年6期2019-06-18

  • 灵魂的自省
    林满凌摘要:《过客》作为鲁迅酝酿了将近十年的作品,其意义的呈现是极为复杂的。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鲁迅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自述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论述过客面对的主客观阻碍,特别对过客与女孩、感激与负累之间的悖谬关系做了详细的解读;第二部分论述了过客“我只得走”的催促因素,阐明了反抗绝望的思想主题,以探讨其丰富的意蕴。关键词:《过客》;《野草》;鲁迅《过客》写于1925年3月2日,这是《野草》中唯一一篇散文诗剧形式的作品,无论是在形式的新颖性还是在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5-16

  • 日本:立法防止校园欺凌
    杨洋“中原过客,赶快把地上的两只蜜蜂尸体捡起来吃下去。”中原过客是日本大津市的初中生,听到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他只得把地上的蜜蜂尸体捡起来,用力吞下去。“中原过客,马上去文具店偷3支漂亮的钢笔给我们。”在3个同学的强迫下,中原过客只能去文具店偷来3支钢笔,交给同学。“中原过客,躺在床上。”在寝室里听见同学的命令,中原过客躺在床上,3个同学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塞进装衣服的柜子,然后把柜门关闭。上课的时候没有看到中原过客,老师向学生了解情况,捆绑他的学生只得说出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4期2018-08-10

  • 自我放逐的孤独者
    陈元信【摘要】《过客》里那个黑衣人倔强、黑须、乱发的样子,令人无法不注意到其与鲁迅外形的高度相似。这个疲惫干涸的过客,需要经由老者和女孩的转译才能呈现出自己的思维特征和情绪状态,从他对于老者劝告的拒绝和对于女孩好意的诅咒中,一个去意已决、完全放逐自我的孤独者形象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鲁迅思想里的“过客”意识也浮现了出来。作为曾奋发于“五四”的知识者,鲁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后所写的大部分文字,泛着跌落和受伤的隐约淤色,并常伴有困惑和彷徨。在疑忌的顶点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2018-05-14

  • 南京·碎影
    在陌生的城市成为过客人群像风铃那样碰撞陌生的了无踪迹我们只是过客我们不说孤独光阴轻盈淡红胭脂在金陵的早晨打翻回过头吧 姑娘秦淮河畔 风铃叮当做响四月的南京城才刚刚认识你写一封长信吧写你作为过客是如何爱上一座繁华而浪漫的城列车驶进黄昏铁轨低语我们只是过客我們擅长离别回过头远方依旧遥远记忆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春天

    诗歌月刊 2017年10期2018-01-28

  • 大智若愚
    到最后,他就是个过客;一个人有再多的缺点,如果能处处忍让你、肯花时间陪你,那就是最好的选择。爱,需要更多的真诚与包容。一个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一颗体贴温暖的心;一个男人最好的聘礼,就是一生的迁就与疼爱。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找个温暖的人往事如风,将生平飞落如雪的悲苦,尽数吹散开来,如同蝴蝶的翅膀掠过干涸心海。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在尘世里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安如意

    女士 2017年11期2017-12-12

  • 摩罗诗人的漫漫求索路 ——重读鲁迅《过客
    ——重读鲁迅《过客》陈佳佳《野草》作为鲁迅先生作品中最艰深晦涩的一部散文诗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迅内在心境的矛盾纠缠,“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自1927年面向读者以来,其思想深度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引起了无数评论者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而其中创作构思达十年之久的《过客》,更是鲁迅在独特境遇中对自我灵魂的剥离与透视,以孤独地求索于漫漫长路的一个坚毅的“过客”形象独步于《野草》,对其研究也蔚为可观。“《过客》研究历经大半个世纪,以1981年为界,前期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7年2期2017-11-13

  • 重解《过客》的先驱者精神
    梅摘要:鲁迅的《过客》以诗剧的独特形式完成了文本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为研究者反复阐释,其中先驱者精神作为文本中心人物——过客的主要精神内涵不能不引起关注。单从文本层面来看,先驱者精神就有着丰富的内涵——苦难因素的构成、精神力量的来源以及对于启蒙的绝望和先驱者自我的纠葛等等,足以给读者带来深远的精神冲击。关键词:《过客》 先驱者精神 鲁迅鲁迅的《野草》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其中被认为是“压卷之作”的《过客》更是被反复解读,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鲁迅的荒原意识、生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2017-09-25

  • 青春时代的匆匆过客
    春总有那么几个如过客般的人,似乎他们的到来就是教会你一样东西,不管你是否学会,是否接纳,便自顾自的离开,徒留一地残花,等待着你去捡拾,记忆里有句小诗,听到哒哒而过的马蹄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那时候落花都不再美丽啊!处在当时境地里的我,可惜不知道这过客不是归人,总归付出了不同程度的感情,过客走后,再美的花也无心欣赏,那个青春的花只是一种景物,不带一丝感情的看它们开开落落,直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心中那过客已渐渐模糊,似乎只剩那缕花香还萦绕心头。或许,有的人出现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2017-05-16

  • 对《过客》特殊意象的解读
    李雅雯【摘要】《过客》是《野草》中唯一的一篇话剧剧本,鲁迅以不甘被封建思想拖住脚步的过客为中心描写了他与途中相遇的老翁与小女孩展开的一系列对话。本文围绕生命哲学的命题,探寻鲁迅对“死亡”意义的理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基于尼采的奴隶道德观,爱和怜悯都是恶德,接受他人的同情是对自己人格的莫大侮辱,便易于理解过客对感激行为的纠结。【关键词】过客 意象 生命哲学 奴隶道德作者鲁迅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代,那时大多数民众愚昧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8期2017-03-02

  • 花染饭
    ,一个满脸横肉的过客走进店里,对夏草说,要一碗花染饭。夏草说,好的,吃什么菜。过客说,主要是吃饭,菜随便炒两个就行。夏草飞快地炒了一个蕨菜,还有一个辣椒炒野猪肉,又捧出一盆花染饭。过客捧着花染饭,惊呆了。这哪里是饭,分明是一盆晶莹剔透的玉石。过客揉了揉鼻子,又说,这是一盆喷香的玉石。过客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不动手吃饭。夏草盛了一碗花染饭,端给过客,说,吃吧,很好吃的。过客犹犹豫豫地用筷子扒了一口,嚼了又嚼,慢慢地吞下。接着,他抻长脖子,吞了一口口水,回味

    小小说月刊 2016年10期2016-10-14

  • 过客和风景
    学及地域文化学。过客从来不及归人,纵然也带走了自以为弥足珍贵的伤。普天下凡怀有真心的过客都原本以为是来做归人的:歌唱,盼望,不想最后的最后还是只剩下记忆的景象。过客从远方踱步前来,打着懵懂的领花,披着憧憬的风衣。他心里大概是有一片圣地吧,是开放着春天时的,白色的,百合吧?过客停在某个地方,目光欣喜地落在那风景之上。才就多看了一眼,便轻草地告诉自己,我是要留在这里的。也许,过客的痛和伤,款款地就定格在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上,他自己却不知道,还撇开斟酌,笑了。世上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2016-06-30

  • 鲁迅《野草》“过客”形象评析
    摘 要 鲁迅在《过客》中塑造了孑然一身,“状况困顿倔强”,却依旧不舍昼夜前行的“过客”形象,而这种所谓的“过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鲁迅作为负戟独战,上下求索的战士的化身,是鲁迅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关键词 野草 过客 形象评析 战斗精神中图分类号:I313.06;I210 文献标识码:A1诗剧散文简介诗剧《过客》收录于鲁迅散文集《野草》中,既有戏剧要素又处处崭露散文诗风格,构思和表达形式上具有独特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该诗剧内赋了对于“求索与彷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9期2016-05-16

  • 新生代农民工你是大城市的“过客”吗
    工你是大城市的“过客”吗□本刊记者石海芹张威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两代农民工代际交接。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并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许多人看来,与任劳任怨、一心挣钱顾家的父辈们相比,这批年轻人往往“杂念太多”:他们也挣钱,但大部分花在自己身上;喜欢跳槽,但不太愿意无休止的加班;对土地缺乏感情,但大多又无法在城里扎根……“只有这么漂着,先漂着再说吧。”城

    工会博览 2016年9期2016-04-20

  • 荒诞与崇高——鲁迅《过客》与贝克特《等待戈多》审美意蕴之比较
    崇高 ——鲁迅《过客》与贝克特《等待戈多》审美意蕴之比较顾颉(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英语系,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名作。这篇压卷之作在形式因与作品问题意识方面表现了与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同构,体现了现代人对终极目标与生存境遇的思索,同时它又是现代荒诞派表现因子与现实主义、理性启蒙精神的联姻。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厚重的审美内涵,使之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关键词]同构;荒诞;崇高;现实主义;理性启蒙《过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29

  • 过客”的境遇及省思:重读《求乞者》
    广东朱崇科“过客”的境遇及省思:重读《求乞者》广东朱崇科摘 要:《求乞者》不是一篇单纯的反思“求乞者”的散文诗,而是过客/行者和求乞者的遭遇及其反思之作。恰恰是在遭遇中,“我”反思求乞及其背后的他人、自我,甚至是更繁复的国民劣根性;同时,作为过客的“我”却也要面对主客观逼迫下的艰难选择,其中既有自然环境的恶劣,又有人文环境方面的单兵作战,而作为个体的主体选择亦因此变得艰难:一方面要消除奴性,而另一方面,却又必须继续主动疲惫上路。关键词:“过客” 《求乞者

    名作欣赏 2016年10期2016-01-28

  • 看客与过客
    个角色,即看客与过客。 看客难当,过客难留。难就难在看不清或看不准事物的本质,到头来还是浮华一片,浮光掠影。作为看客,有时候你也少不了一番刻薄,否则就不能显示你的与众不同,更不能展示你的所谓的深刻思想与洞见。反正大家都是平庸的人,你应该说得深奥一点,最好有点朦胧,若隐若现,既能让人以为够得着,可伸伸手又很茫然,这叫恰到好处。当然,看客有时也犯一些低能的错误,大多数都是在大脑短路或结冰状态,譬如看到别人家的桃花开得妖娆,你会说,花虽好,就是太轻浮,如果深沉

    幸福家庭 2015年11期2015-09-10

  • 三线企业,如何变“过客”为家人
    文化”变成了 “过客文化”,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在人才市场化和“双向选择”的今天,三线企业要想吸引和稳定核心人才,必须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人才流失为哪般三线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三线”及“西北三线” 等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交通闭塞,工作条件艰苦。与大城市相比,三线企业在薪酬、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都不具有比较优势。然而,三线企业多为国有制造业,大多肩负着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任务,其产品直接参与国际市场顶尖企业的竞争。因此,留住核心技术和知识型技术人员、管

    人力资源 2015年5期2015-06-15

  • 人生是过客
    认为,人是宇宙的过客。法院里的法官出庭审案,称为“过堂”;佛教中的僧侣到斋堂用餐,也叫“过堂”。所谓“过堂”,就是不能久居,不能久留,只是一时的过堂而已。就如人到世界上来,从生到死,数十年岁月寒暑,也只是经过而已;通过了生老病死的过程,空空而来,又空空而去,所以说人是宇宙的过客,一点也不错!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生是宇宙的过客;在过客的人生里,有的人为宇宙留下很多的纪录,例如忠臣孝子、英雄游侠、奸刁恶棍、混世魔王等。他们有的为宇宙留下彩色,有的为人间留下恶名

    晚晴 2015年6期2015-05-30

  • 梦里已知身是客
    球做了一次客人,过客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贡献”,生怕人们忘记他。大致是受鲁迅“过客”精神的影响,我也早就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名匆匆的过客,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但确知自己是个漂流的过客,连在梦里也知道自己是个客居他乡的路人,从未有过“喧宾夺主”的非分之想。到美国,到瑞典,担任的是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到香港也是客座客席,我喜欢这种名称,它正好符合我的本分本色。十几年前在大陆,头顶各种桂冠,难道就不是客人吗?那时我在梦中也觉得是个客人,知道桂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2期2015-05-15

  • 过客
    :无数的人,都是过客。而你,也成了无数人的过客。你只为一个人而来。那个人走了,之后,你也会乐一把,疯一把,哭一回,笑一回,但一切都跟那个最重要的人没有关系了。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而你知道,你曾只为这个人而活。为一人黯然神伤,叹余生暗淡无光。方知,这个世界所有的光彩,其实是那个所钟爱的人的光彩。他去了,也收走了你世界里所有的光彩。(若 子摘自《今晚报》2015年7月27日)

    读者 2015年19期2015-05-14

  • 过客
    路,此药,名曰:过客。千古悠悠,无尽岁月,你是谁的过客,偷走了谁的心。在京城长安,从此少了一个鱼幼微,多了一个鱼玄机。我喜欢唤她幼微,那是一个充满灵气,才气,有着青春活力的女子,而不是无心的玄机。温庭筠是她的过客,虽然,二人早已对彼此产生情愫,但介于身份,地位,外貌,虽有爱意在彼此的目光中徘徊,本要呼之欲出了,却欲言又止,幼微不在乎彼此的差距,但温庭筠在意,他是她的老师,他已经老了,而她正当年少,他其貌不扬,而她清纯娇小,他所能做的只是悉心教导及默默离去。

    意林 2015年4期2015-05-14

  • 莫让乘客成“过客
    整中可能会成为“过客”。日本、法国的高铁建成几十年后,很多中小城市逐步“边缘化”,人口更多地涌向大城市。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和留住资源,关键在于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经济集聚区吸引资源落户。郑州已经是中原最大的商业城市,交通、物流、信息流的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交通枢纽中心城市,要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吸引和拉动开封、新乡、洛阳、驻马店等周边地区经济要素向枢纽区域集聚,诱导其他经济单元的成长,从而使枢纽地区具有优先增长的优势,进而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周边地

    商业2.0·豫商 2012年11期2012-12-18

  • 风,永远的过客
    马张留风,永远的过客世界太小,总能有一段出其不意的邂逅。就这么相识,走近,相伴,再相知……一段孽缘,是魔鬼随意开的一个玩笑。分离是必然的归属。一夜欢笑,只到天明。温柔的话语,转眼已成沧海桑田。你背起行囊,乘着夜色离开。不想打扰身边熟睡的人儿,不想惊扰他的美梦。绕着熟悉的路口,你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愿一下子走远。千言万语,藏在心底,等待未知的遗忘。你只是一个过客,带着欢乐,带着忧伤,在繁华的梦境,你没有停留。因为你懂得,属于你的只是前方的路,孤独是你忠诚的伴侣

    散文诗世界 2010年10期2010-11-25

  • 过客》中的时间意识
    关键词:《过客》 线性时间 时间性 时间意识摘 要:线性时间意识作为时间意识的一种对中国现代作家群体创作的影响是深刻的。鲁迅在《过客》中从两个层面展示了线性时间意识,一个层面是实体的、表象的、物理学意义的时间,另一层面是心理的、深层的、内在的哲学意义的时间性。两种时间在《过客》中的交融表现出鲁迅的存在倾向及其救赎意义。《过客》作于1925年3月,最初发表于同年3月的《语丝》周刊第十七期。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代表作,《过客》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涵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8期2009-10-13

  •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
    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像鲁迅一样,活得更有意义一些,活得更像一个人。谁都别想包打天下。传统儒家知识分子那种“治国、平天下”的野心,在当时,或许是有意义的,但在文化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的现代社会,我认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老老实实做一个人,任认真真做一点自己能做的事。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要抢全国人都抢的东西,不要凑热闹。这同时也是我提倡“新国学”的原因。姜广平:但另一方面,我想斗胆相问:如此看来,“新国学”重学术而不重其他的方面,是

    文艺争鸣 2009年11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