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过客”形象评析

2016-05-16 18:18何颖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过客野草

何颖敏

摘 要 鲁迅在《过客》中塑造了孑然一身,“状况困顿倔强”,却依旧不舍昼夜前行的“过客”形象,而这种所谓的“过客”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鲁迅作为负戟独战,上下求索的战士的化身,是鲁迅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野草 过客 形象评析 战斗精神

中图分类号:I313.06;I210 文献标识码:A

1诗剧散文简介

诗剧《过客》收录于鲁迅散文集《野草》中,既有戏剧要素又处处崭露散文诗风格,构思和表达形式上具有独特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该诗剧内赋了对于“求索与彷徨”的深刻思想,展露鲁迅精神人格。某一天黄昏,某一处荒野,某一处孤屋,知晓的过去与未知的远方,诗剧把笔墨聚焦在过客、老翁与女童关于前行的对话,以过客向前方闯去为落幕,塑造出一个孑然一身,“状况困顿倔强”,却依旧不舍昼夜前行的“过客”形象。

2时代背景

该作品成型于一九二五年三月,适逢孙中山逝世,资产阶级革命者处于激情逝去,彷徨,观望阶段,民主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消失殆尽,社会混乱无序,民不聊生;同时,封建残余阶级势力抬头,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出现了“复古”逆流。

3愤然前行孑然一身的前行者

在作品的一开头,作者就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过客”作为执着的苦行者、求索者的落魄:“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长裤皆破碎,赤足着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外貌的落魄印衬着灵魂的孤独——在跌撞中走来的“过客”内心亦是孤寂冷峻的——“从我还能记得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名字是个体用于在普罗大众中辩定自己存在的一种工具,而这种恒古的孤独却已经使得“过客”不需要用个性的区别来确定自己的存在。而所谓孑然一身,“过客”不仅仅抛弃了外化的物质,更是决断地摒弃了精神负担——谢绝女童为自己裹伤的好意,“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激。”前行路上外在的风霜雨雪、饥寒交迫都是可以凭借意志顽强的克服,而内心的那一抹柔软与牵挂却是不由自主地牵动着心神。为了避免跌进这种“身不由自”对爱的感激,“过客”只能选择谢绝好意与期望。

“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残酷的社会),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框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面对惨淡人生的抉择,“过客”怀着对“旧”的愤慨,毅然选择向前行走。为了突出“过客”孕育在怀的“愤怒抗争”,鲁迅塑造了一位曾听过前方呼唤的而如今放弃前行的“老者”形象。后者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同时,他亦悲观的承认了走过来的地方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是“最好的地方”,奢望着在那里仍会遇到“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

“过客”却不一样,他穿越了现实和虚无,把自己不满于现状的心里厌恶化作实际的行动。虽然睡梦中的人是最幸福的,然而梦醒时分,醒来的人却只能挣扎而痛苦地面对这虚无的幸福——他们渴望现实的幸福。“过客”亦是如此的可悲,对现状的怀疑与觉醒使得他猛然发现无路可走,除了奔赴前方,开出一条路来以外,便别无他法。前行成为了他的武器,是他不委身于黑暗社会,与其做出一番斗争的方式。正如战士不能放下武器,斗争是一种尊严,纵然在奔赴前方的路途中已经遍体鳞伤,“过客”亦不能不前行——前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他不委身于黑暗的尊严。

王瑶先生(1984)如是评价“过客”:“过客始终是一个不断探索前行的追求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停下前行的步子,同时他有甘愿独自承担一切沉重,黑暗与苦难。”这便是“过客”,不愿意喝任何人的血,在苦楚中为了前方的呼唤而奔波的前行者。

4彷徨而绝望的悲剧者

“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对于前行的人,对于目的地的希冀是他们奔走的动力。而老翁却毫不留情的打破了“过客”的憧憬——“前面?前面,是坟。”在那一瞬间,“过客”的念想即刻分奔离析,对于理想寻寻觅觅不可得的绝望。可是女孩却认为前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前方是花的王国,这无疑是“过客”一直幻想的。此时的“过客”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彷徨,理想是花样的胜地,而眼前却恰如老翁所说的那样,只是死亡的绝境——坟。头一次,他对自己的执着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是否前去即便可能无法走完?是否需要驻足休息?是否要理会前方的呼唤?是否要听从老翁的劝阻接受女孩的布施?四次沉思与惊起才再一次踟蹰独行,而且了然光明前途的渺茫……

那是什么识得他惊起,再一次迈步前行。是什么,使得“过客”独自负伤,执拗地踉跄着闯进“漆黑的夜色”?是绝望,对黑暗社会的人与事的绝望,对黑暗社会中生存渺茫的绝望。如鲁迅所言:“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斗争更勇猛更悲壮。”在“花国”与“坟场”的矛盾中,“过客”从为了希望而斗争,衍变到了因绝望而斗争。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不为希望而生,只愿走向黑暗,走向虚妄——将“坟”的尽头看作是新的目标而继续赴前永不停息!

5结语

林贤治(2011)是这样评价“过客”:“这种从无爱的人间走过来的人,一个向坟的过客,一个背负了巨大的虚妄,却执着地挑战死亡的人。”在笔者看来,“过客”是在抗争中前行,只走生命的路而不纠结于终点如何。这种悲愤的生命状态与鲁迅先生的现实生活是相类似的:在黑暗社会中时时“碰壁”,无路可走,只能孤军奋战,勉力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瑶.鲁迅作品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08).

[2] 鲁迅.致赵其文的信[J].鲁迅研究资料,1982(9).

[3] 林贤治.一个人的爱与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3).

猜你喜欢
过客野草
都是姐的过客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挂职干部不能有“过客”心态
在凤凰古城我和烟雨皆过客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生命中的重要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