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旅

  • 且悲且喜,且忆且思
    仍记得邂逅《文化苦旅》的情景。一灯如豆,待拂去书上的些微尘埃,便被领着追溯着文化的道路。正如泰戈尔的那句话:“我抛弃了所有的忧虑,去追逐那无边的潮水。”我会为那厮守贞洁牌坊的妇人落泪,我亦会为那笑看苍茫的苏轼欢欣。我曾窥望山河的岁月之秘,却在那沙漠隐泉驻留,只为纪念那被世人遗忘的美好……在这本深刻的书中,处处闪耀着余秋雨先生的独特深思:对山川湖海、寻常巷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追溯、思索,乃至反问。我想,兴许每个华夏子孙,心湖间总有一份来自华夏之山海的沉吟在召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21期2023-07-14

  • 一个“人”的旅行
    震最初接触《文化苦旅》,我还在上学,觉得它只是简简单单的游记,并没有往多处想。这些年来,自己在大千世界中也经历过了风风雨雨,再读起它来,细细品味,额外发现在淡然清新的笔下,饱含着深沉而悠远的文明、民族乃至人生。《文化苦旅》于1992年首次出版,余秋雨写这部作品时正值改革开放,国门初开,西方世界的物质、思想、文化便不分黑白的一股脑涌了进来,许多国人面对巨大的经济、科技差距感到无所适从,最终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同一时期,一部系列片《河殇》问世,该片打着“反

    科教新报 2023年20期2023-06-18

  • 《文化苦旅》:追寻山河的足迹
    曰图书简介《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该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读后感《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18年的旅行中写就的。作者用一支粗杆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3年4期2023-05-12

  • 《文化苦旅》:追寻山河的足迹
    曰图书简介《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该书于1992 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全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读后感《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在18 年的旅行中写就的。作者用一支

    初中生世界 2023年13期2023-05-05

  • 盈利之后叮咚买菜继续“苦旅
    的业务阶段继续“苦旅”。“大水漫灌”时代结束第4季度盈利背后,叮咚买菜的“降本增效”策略收获成效。2022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9 110万元,同比大幅收窄74.5 %,是各项费用中降幅比例最大的;整个2022年,叮咚买菜的营销支出也持续收窄。同时,叮咚买菜第4季度的履约费用为14.94亿元,同比减少16.4 %,占总营收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2.6 %降至24.1 %;而过去一年,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增速也逐步下降。减少消费者补贴,优化支出最

    计算机与网络 2023年4期2023-04-05

  • 生命的棋手
    落子即涉世,如渡苦旅一场。人生棋局要求我们象棋、跳棋、五子棋,诸棋皆通,可谁知入局、迷局、残局,局局皆难。在棋局不明、对手不清、瞬息万变的人生棋盘中,何以破局?首要之务为生存,生存是最低限度的生活。要想生存,需明棋局,明了自己置身哪种棋局,摸清基本规则,不至于在象棋中死守跳棋之法则,在跳棋中固持象棋之套路;不至于因犯了规则而枉死,即便在公平对弈中战败,也是虽败而不冤。其次是谋发展,发展是更高层次的展望。要谋发展,就要在各路棋局中积累经验,在观战中学,于实战

    十几岁 2022年29期2022-11-12

  • 文化苦旅
    粟宇阅读《文化苦旅》一书,首先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在寻找文化的旅途中,发现快失去的、不复存在的文化而在感叹,造成心中的抑郁苦闷之感吧!读完之后才了解余秋雨把他在中国各地旅游的经验和一些想法写成这本书,这本书读来有些感叹、惆怅,让我了解到从古至今中国文化所历经的沧桑。余秋雨于1946年生,他三岁时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教,集中阅读从古希腊罗马到当代伟大思想家的作品,進而开启了学术研究与文化散文的写作之路。一般人对本书的评价是,这本书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6期2022-06-11

  •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人格 ——从《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谈起
    的散文作品《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得到了广大读者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追捧。本文从《文化苦旅》以及《山居笔记》两本散文的解读出发,探讨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人格。一、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人格(一)从《文化苦旅》中分析余秋雨的文化人格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余秋雨从未停止过奔波,他走遍了我国南北大地,踏遍了古代文人的脚步,在山水之间追寻着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徜徉天地的同时,号召国人继承并发扬这些文化精髓,创新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产业 2021年5期2021-03-08

  •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赖晨 “回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民国时期,交通落后,外地游子回故乡之路艰难,真正是“人在囧途”。那些经济相对宽裕的文化名人也不例外。回绍兴,鲁迅走了四天三夜 1919年11月21日,鲁迅和二弟周作人一家搬入新居。为了回绍兴老家接母亲鲁瑞、夫人朱安、三弟周建人一家到北平的新家生活,从1920年1月1日至1月4日,鲁迅走了4天3夜。 1月1日凌晨,鲁迅从八道湾雇“黄包车”去北京前门火车站乘车,经过6个小时行驶,终于抵达天津火车站。当日下午,鲁迅换乘另外一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5期2021-01-04

  • 磨铁修订版余秋雨散文有何新意?
    发。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人文山水”给读者带来的感动和回味,大概是很多人面对庞大文化承载的第一次沉思和省察,让人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慨中回望、静坐,在“苦旅”之行中拓宽视野和思考维度,又渐渐尝试走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其书新版小序中调侃的,这本书带来了难以计数的麻烦——“所有麻烦,都来自它的极度畅销”,陡然出现的文化热点,催生了不良的舆论发酵,也带来了无数盗版书的纷扰。这本文化经典,在给初代读者带去思索和力

    出版人 2020年5期2020-11-17

  • 向余秋雨学大气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心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余秋雨的散文自出版以来便备受关注。虽然业界学者对其散文成就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余秋雨的散文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启了一代散文的崭新篇章。他在大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辨,其文章表达的深沉大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1)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

    初中生写作 2020年9期2020-10-21

  • 《文化苦旅
    名作概览《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運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市,曾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20年34期2020-09-17

  • 读《文化苦旅》“苦”中有“甜”
    文专集——《文化苦旅》的经历,就是一个画蛇添足般的印证。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当时听说《文化苦旅》问世且叫得山响。遗憾的是我踏遍了小城的书店、图书馆竟无觅处。直到有一天,在一位喜欢文学的小学教师屋里才“得来全不费功夫”。她从箱中翻出来交给我时,郑重地说,这是托一位在省城工作的朋友买来的。我双手捧着《文化苦旅》就像古时县官接过上司授予的衙门大印一样恭敬,并保证坚决在二十天内完璧归赵。急匆匆地赶回寝室端坐于写字台前,先看目录和出版说明,弄清了全书有37

    审计月刊 2020年4期2020-08-06

  • 蝶恋花四首
    杨彦琦风尘苦旅昔律今人吟旧语。如履浮冰,犹豫常思绪。楼阁空中思淑女,痴人说梦穿皇御。撰古辞风尘苦旅。平仄权衡,韵味须涵咀。宙外天涯无臂举,路遥曲折稀人去。晚秋红柿秋末柿红青叶少,风雨来时,软柿哗啦掉。硬柿红光梢上笑,软欺硬怕非人道!地未篱笆空未罩,树上飞禽,树下鸡豚闹。食者不知施者讨,果人却被过人扰。商务精英商业精英头脑静。遇事不惊,谨慎而堅定。孰重孰轻心似秤,何亏何利明如镜。人际商情衡霸柄。路广神通,业务无瓶颈。人杰地灵财运幸,鸾翔凤集人才盛。闻海仙山燕

    参花(下) 2020年7期2020-06-29

  • 一个醒客的文化省思
    亦或残败相连时,苦旅也许才真切起来。看到余秋雨先生的名字,不免叫人想起王维的《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斜”,滤去烟火之气而虚静澄明,万念皆寂,正如他的《文化苦旅》一样,不华丽,也不苦吟。所谓“苦旅”,“总是古代文人留下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余秋雨先生写道。文化的诞生和绵延,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行止之处,人、历史、自然交融在一起时,难免负重。余秋雨先生游历了都江堰、莫高窟、避暑山庄、西域喀什等人文之景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1-05

  • 论《文化苦旅》之“苦”
    小楠摘要:《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之“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山水寻觅之“苦”、文化探索之“苦”和人生求索之“苦”。同时“苦”也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旋律,《文化苦旅》之中对“苦”的探索,其本质上是对自然、文化、生命的探索。关键词:《文化苦旅》;苦;文化引言通过阅读余秋雨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本文对这趟行走在历史与文化间的“苦旅”的进行深究。本文通过解读《文化苦旅》,追寻余秋雨先生厚重的文化意蕴,研究其中的“苦”,从而形成对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文化之旅,穿越千年
    故事分享《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其中收录了他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期间写下的37篇作品。和大部分游记不同的是,这里很少有“轻快笔调”,反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苍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点和终点不止于地域和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莫高窟走到都江堰,从庐山走到长江三峡,从身体的艰难跋涉到心灵的强烈冲击,他对各个地方、各个文明进行历史审视与反思。《道士塔》写到了因为看守人愚昧导致文物外流的巨大遗憾,《江南小镇》则探讨了

    润·文摘 2019年2期2019-06-11

  • 议论核心段落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
    阐述在教学中的“苦旅”与“乐游”。一、阅读与分析五层联想论证法是指个段落分为五层,一般是一层一句话,共五句话,包括从中心句、事例与分析、想象联想到段落小结等相关内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前方》第十段就是采用比较典型的五层联想论证法,应该说读起来是津津有味的: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_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2019-01-07

  • 少年感
    络,终著成《文化苦旅》。苦旅苦旅,尽管遭受许多的非议,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余秋雨也只是自嘲。他以浪子归家作比,然后继续前行,又有了《千年一叹》等名作。终于,时间给了他最好的回赠,由今天余秋雨在散文界的地位可见一斑。文化的苦旅,也因为这份坚定,这份热爱,这样的少年感,奏响了属于它的乐章。少年感,使我们步履坚定,目光清亮,对事物抱着赤诚的热爱。无关乎年龄、外貌,少年心性是永远活泼跃动的,不会被时间冲刷。在生命的坐标里,横轴是年龄,是固定已知的,纵轴上会有怎样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8年12期2018-12-24

  • 去走走 —— 读《文化苦旅》有感
    深受震动。《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本书会令你心旷神怡、轻松自在。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书才读到一半,我就已经感受到民族意识被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在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余秋雨先生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比如描写莫高窟的章节中,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

    爱你 2018年6期2018-11-15

  •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秋雨,走进《文化苦旅》。起初,我不明白,余秋雨缘何将这部散文集取名为“文化苦旅”?慢慢地,我感受到了书中浸透的苍凉与凝重。越苍凉越刻骨铭心,越凝重越发人深省。每读完一篇或者篇中的一段,我总要静心思考,消化回味,读得费劲、读得沉重、读得震撼……苦旅,每读一篇,思绪都会随之跌宕起伏《道士塔》呈现了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被毁坏,作者发出“我好恨”的感慨。恨愚昧无知的道士王圆箓!恨贪婪狡诈的外国侵略者!恨贪图享乐的封建官员!恨为什么敦煌在那个年代就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8年4期2018-08-11

  • 去走走
    深受震动。《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本书会令你心旷神怡、轻松自在。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书才读到一半,我就已经感受到民族意识被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在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余秋雨先生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比如描写莫高窟的章节中,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

    爱你·阳光少年 2018年2期2018-05-14

  • 关于《文化苦旅》中“苦”的解读
    瑶摘要:对《文化苦旅》中“苦”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更为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对此书做到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将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即文化探索旅程艰辛之苦、文化传承命运坎坷之苦和古代文人命运无奈之苦,以作者的心路历程为出发点,结合书中实例和相关评价,完成解读工作。关键词:《文化苦旅》;“苦”的含义;文人命运《文化苦旅》是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山水风物的寻访来得到人生真谛、文化灵魂的感悟,从散文内容上进行区分,其本身包含三个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2017-11-10

  • 读《文化苦旅》有怀
    (3)班读《文化苦旅》有怀庄宇玥武汉市第三中学高二(3)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知晓余秋雨先生已有很多年,但看他的书还是在三年前。读的第一部作品并不是《文化苦旅》,但唯有这本书给了我震撼之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历史上每一处升起过炊烟的地方都曾有过瑰丽灿烂的文化遗迹。散落在每一寸土地上的故事,都静静的沉睡着,等待有人的脚步将它们唤醒。作者用自己的脚步一点点串起了那些在教科书中被人所熟知的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0期2017-07-12

  • 《文化苦旅》与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民族主义
    文学研究】《文化苦旅》与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民族主义周维东,郭鹏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的《文化苦旅》,是考察这一时期文化转型的重要文本,对于认识90年代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有重要参照价值。《文化苦旅》借用“西部”意象,表现出的“苦旅”姿态和“自我感伤”趣味,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一时期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迎合。《文化苦旅》在形式上保持了80年代关注民族命运的精英传统,但在内核里放弃了启蒙和反思的冲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2

  • 读书实践收获(3)
    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捧起又放下。总是对那充满诗意的书品产生了无尽的困惑:先生为何称旅行为苦旅?既然是苦旅,先生又缘何一次次地踏上旅程?循着先生的脚步,我展开了我的西行。旅行很快乐。我看见了尘封千年的兵马俑,我看见了大漠深处的月牙泉。我收获,因为浩瀚的秦史就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快乐,因为断绝人烟的大漠深处竟有如此一片绿洲。我的收获是形体上的。翻开文集,游于文字中,再借先生的眼睛观察,我却感到了一丝苦。我用心灵与兵马俑对话,我触到了繁华不再的咸阳城的一声叹息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6年38期2017-03-02

  • 准确定位
    雨在他探寻文化的苦旅中说:“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他的苦旅揭示出文化也可以有另一种定位,他的文化基于他对自然的热爱,是自然演变而来的成果。一场苦旅,赋予文化一个全新的准确定位,余秋雨找准了文化的定位,更带给国人对文化与自然的深思。许多人也许秉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信念,可是金子真正的价值真的是无论在哪都有所体现吗?诗人西川说过:“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当金子還深埋于土中时,它也只是沙砾,是沉默的其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2017-02-28

  • 字里行间,光阴涌动
    遇着了,与《文化苦旅》,与余秋雨,与浮世浩荡,江湖辽远。“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任谁都会厌倦枯燥的学术生活,余秋雨也不例外。那就离开吧,看看河山大好,寻找一所横亘千年的人格学校,不要为了旅行去旅行,不要去写市面上那些充斥着旅游观感的文章,不要去找那种扬旗排队的旅游团。那样到不了我们要去的地方。共余秋雨行走,共一个赤诚的文化灵魂行走。皮肤会晒得黝黑,双脚会磨出血泡,风沙会朦胧双眼,十指会粗糙如沙砾,

    美文 2016年10期2016-11-08

  •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分析
    颜谙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分析◎颜谙《文化苦旅》是当代散文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余秋雨先生用精简典雅的语言,大气磅礴的行文,半诙谐半庄重的哲学思维以及多种修辞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命体验融入到散文中去,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散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表现出历史文化的时代感和厚重感,语言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文化苦旅》语言艺术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讨论,进而能够了解到其语言艺术方面的独到特点和创新精神。语言艺术 多种

    参花(上) 2016年8期2016-08-23

  • 传承
    层皈依”。《文化苦旅》,“旅”是苦的,余秋雨将“苦旅”记述下来,成书,出版,入了千千万万读者的眼和心。这难道不是一种传承吗?李白的诗、苏轼的词、避暑山庄的历史、天一阁的藏书,这些,无一不被现在的人们所熟知,这难道不亦是一种传承吗?杨慎想着长江的气概,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王勃从滕王阁向外望去,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操端着酒杯,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们或感慨,或抒怀,或豪情,终成了历史天幕上的璀璨之星。希望这一切传承下去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201620166年北京市中考高分作文赏析
    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捧起又放下。一直对那充满诗意的文字产生了无尽的困惑:先生为何称旅行为苦旅?既然是苦旅,先生缘何一次次地踏上旅程?循着先生的脚步,我开始了我的西行。旅行很快乐。我看见了封尘千年的兵马俑,看见了大漠深处的月牙泉。我收获,因为浩瀚的秦史就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快乐,因为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竟有如此一片绿洲。翻开《文化苦旅》,畅游于文字之中,再借先生的眼睛观察,我却感到了一丝苦。我用心灵与秦俑对话,我仿佛听到了咸阳城的一声叹息;我用心灵与月牙泉窃

    初中生天地 2016年30期2016-03-28

  • 《文化苦旅》出版前后
    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会成为一本顶级畅销书,不但连续畅销二十多年,而且至今还有多个版本在销售。我更没料到一本书能产生如此大的蝴蝶效应,而且围绕着书和人还闹出那么大的动静,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酵,这实质上已经演绎成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文化事件了。从墙角捡起的书稿《文化苦旅》开始是在《收获》杂志开的专栏。由于那时的杂志副主编李小林的督促和逼稿,使得余秋雨一直能坚持写下去。得益于巴金先生主编的《收获》杂志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文化苦旅》开始刊发就兆头不错,在圈子里

    中外书摘 2016年3期2016-03-25

  • 穿行《文化苦旅
    ——这就是《文化苦旅》的精粹所在!一直想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昨天,从书店专门买来。嗅着那醉人的墨香,翻开第一页。听人说,《文化苦旅》是要带着庄严而神圣的感觉去读的。心中不免疑惑,但当我看完第一篇,才发觉眼里已满是泪水。是感动吗?是悲伤吗?是感受到了余秋雨的文字中对敦煌文献惨遭掠夺所饱含的深深的无奈!每个人心底或多或少都隐藏着一份对文化的凄苦与无奈。当这些悲怆的感情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仿佛火山底积压已久的岩浆,会不顾一切地冲将上来。当我沉浸在《沙原隐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5年6期2015-07-03

  • 创业维权“苦旅
    生靳秀丽的维权“苦旅”又回到了起点。近半年时间,她和团队用了各种办法也没能将5万多元的货款要回,“原本以为是笔大买卖,没想到栽了个大跟头。”大单成“大坑”大学毕业后,靳秀丽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黔东南仰优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设计销售植物染色的民族工艺品。去年8月,这个大学生创业公司接到了成立两年以来的首笔大单,为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当地商人谭坚的多彩贵州文化精品酒店,提供价值约12.5万元的民族特色工艺品。然而,这笔大单最终成为一个“大坑”。对方前期付了

    大众投资指南 2015年5期2015-05-30

  • 纸上山水与文人情怀
    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时,立刻感觉自己像极了刘姥姥,一不小心误入了一座文化的大观园,仿佛立在一面镜子面前,自惭形秽的同时,连忙小心的收拾自己的不妥之处,然后,以一种虔诚的态度步入美轮美奂的天地。不由自主地随同作者一起去奔赴一次不用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的既辛苦又缤纷绚丽的文化旅程,去领略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尽情地饱览一个文明古国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进行一次精神上的饕餮大餐。《文化苦旅》收录了作者37篇散文。这些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黑河教育 2015年4期2015-04-21

  •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文化苦旅》的色彩美
    不成 ——《文化苦旅》的色彩美⊙万 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掀起了大陆“文化散文”的热潮,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与其中色彩的凸显与运用是分不开的,此前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文化苦旅》中的三种颜色:红色、黄色、青色入手,进一步解析了这本散文集中所存在的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缤纷的色彩与多样的运用,让这本书充满了磅礴诗意与触动人心的抒情,情思与色彩美的结合,亦成为本文分析的重心。《文化苦旅》 余秋雨 色彩美康定斯基曾

    名作欣赏 2015年27期2015-03-15

  • 穿行
    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昨天,从书店抱来一摞书。归家,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堆中抽出《文化苦旅》,嗅着那醉人的墨香,翻开了第一页。听人说,《文化苦旅》,是要带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去读的。毕竟疑惑,但我看完第一篇,才一抬头,眼眶里已满是泪水。是感动吗?是悲伤吗?是我感受到了余秋雨的文字中对敦煌文献惨遭掠夺所饱含的深深无奈!便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心底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份对文化的凄苦与无奈。当这些悲怆的感情被激发的时候,仿佛深渊里的岩浆,便不顾一切冲了上来。当我沉

    青少年日记 2014年10期2014-12-12

  • 出版机构悄然登陆微信售书
    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在微信上预售,三天之内就卖出了4000本。几乎与此同时,著名出版品牌读库的“微店”也宣告开张。图书经营者在小小的微信里摆开卖场,无疑会对图书产业链条产生影响,也许还能改变传统出版行业的一些痼疾,这对读者和出版机构来说,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事。负责《文化苦旅》签名本微信预售的是博库书城,其微店挂出的新版《文化苦旅》“活动价”为28元,比原本的定价便宜10元,这与国内主要电商的打折幅度差不多。时代华语执行副总裁刘杰辉兴奋地表示,这

    新闻前哨 2014年4期2014-07-23

  • 《文化苦旅》缘何畅销?
    位的图书。《文化苦旅》从知识出版社(后改名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3月的第1版,到2001年4月的第2版第1次印刷本,十年中累计印数为47.2万册,至今销量已突破百万册,成为文学类畅销书的一个代表。《文化苦旅》的畅销乃至常销,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文化大散文”的写作方式在当时也是首创;另一方面也与编辑的挖掘、出版社的营销密不可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文化苦旅》缘何如此畅销。编辑的慧眼识珠畅销书源自具备畅销潜质的选题,而编辑的慧眼识

    出版参考 2014年7期2014-07-16

  • 活着的赵树理——评长篇传记文学《苦旅
    ○郝雨《苦旅》,刘长安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2月版把这篇书评的题目叫做《活着的赵树理》,首先是因为这部名为《苦旅》(刘长安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年2月版)的长篇传记“传”的就是赵树理,尤其是这部长篇传记文学又确实“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赵树理,让人读过之后又能够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活着的赵树理。此外,在今年5月27日,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理事会换届,新当选的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赵勇有一个书面发言,题目叫做《赵树理的幽灵》。他是这样来认识赵树理

    博览群书 2011年11期2011-06-05

  • 漫谈《文化苦旅
    彳 亍《文化苦旅》的出版成为中国9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一直有种声音,抱怨中国当代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杰出的作家,此时忽然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翻动的书页声,人们兴味盎然地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并把这份欣喜告诉别人。到了1995年,当《文化苦旅》第七次印刷时,它的销量已达到了21万册。一本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散文集的畅销,直到今天也是未解之谜。在知识界,《文化苦旅》也赢得了热烈的赞扬。人们称它为大散文。“大”是中國批评家绝不轻易使用的美誉。谁得到它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4年8期200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