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余秋雨学大气

2020-10-21 09:23汪莹
初中生写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苦旅余秋雨都江堰

汪莹

余光中先生曾说过:“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后,出了余秋雨。”贾平凹先生也曾这样评价余秋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心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余秋雨的散文自出版以来便备受关注。虽然业界学者对其散文成就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余秋雨的散文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启了一代散文的崭新篇章。他在大文化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辨,其文章表达的深沉大气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送饭,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一匹千年前的骏马,没有成为泥土间的化石,没有成为古墓里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还踯躅在家园四周的高坡上,守护着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一个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执掌着一万人的生计,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文化苦旅·都江堰》

(2)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文化苦旅·都江堰》

写法提炼

巧用修辞,逐层递进

大篇幅的排比不仅使得句式整齐、气势磅礴,意象的逐层递进更增加了表达的深度。同时,余秋雨又在排比句式中融入反复,更加强调了段落的主旨。例(1)结尾用相似的疑问句式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赞许。例(2)则是用四字句式叠加,优美地展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肯定。

(3)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啊?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文化苦旅·都江堰》

(4)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

——《文化苦旅·道士塔》

写法提炼

小说写法,合理想象

将戏剧化的语言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通过合理想象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呈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散文中也可以加入想象的叙事成分,例(3)中千年前的江边风景和例(4)中王道士运走文物的场景皆出于作者的想象,为作品更添力量。

(5)整个画面出现了扬眉吐气般的欢乐,那只能是唐代。春风浩荡,万物苏醒,连禽鸟都是舞者,连繁花都卷成了图案。

——《文化苦旅·莫高窟》

(6)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文化苦旅·沙原隐泉》

(7)一位年轻的诗人写道,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文化苦旅·道士塔》

(8)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那么,我们的心情也被拉长了,随着唐宋元明清千年不枯的笑容,延伸到整个世界。

——《文化苦旅·莫高窟》

写法提炼

炼字精准,精雕细琢

動词使用得精准巧妙,可以让读者眼前一亮,提升文章的描写的生动性,所以在写作时最好能做到字斟句酌。例(5)中写“扬眉吐气般的欢乐”、繁花“卷成”图案,令人生出画面感,让文章更加灵动雅致。例(6)写“美色”在深谷潜伏,令人神往。

(9)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文化苦旅·黄州突围》

写法提炼

抒发真情,理性思辨

散文在重抒情的同时也不能缺少理性思辨,将二者完美融入文中才能写出富有气势的佳作。例(7)将沉重的反思与秀丽的山水相融合,耐人寻味。例(8)将“我们的心情”和“千年不枯的笑容”并举,更添气势。

(10)这些车马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境之外,驼载着金钱,驮载着风险,驮载着扬鞭千里的英武气,驮载着远方的风土人情和方言,驼载出一个南来北往经济血脉的大流畅。

——《山居笔记·抱愧山西》

写法提炼

历史视角,深刻反思

对于大背景下大事件的描写,余秋雨更多地采用了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加上适度地虚构,为读者“还原”出历史场景,从而将对历史的反思凸显在作品中,极大地提高了散文表达的张力。

(11)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文化苦旅·黄州突围》

(12)悠闲很可能是一种清醒,而忙碌则很可能是一种糊涂。

——《文化苦旅·北欧寒夜》

写法提炼

体悟文化,认真思考

余秋雨的散文中蕴含着自己的哲思,字里行间充斥着他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和感悟。例(11)、例(12)就分别谈到了他对成熟和悠闲的理解,使文章更具哲理性。

(13)一架架书橱空了,钱绣芸小姐哀怨地仰望终身而未能上的楼板,黄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过的楼板,现在,只留下偷儿吐出的一大堆枣核在上面。

——《文化苦旅·风雨天一阁》

(14)长长一排车队,全都停在苍茫夜色里,由我掌管。但是,明天该去何方?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哭声,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嗥叫。

——《文化苦旅·道士塔》

写法提炼

设计特写,生动传神

作者于文章结尾处特意安排了特写“镜头”,透过例(13)中偷儿留下的枣核以及例(14)中跪倒在沙漠里的人,凸显了天一阁和莫高窟在特定历史年代的际遇,既有无奈,又有愤慨,但都已和历史一样化作云烟消散。

猜你喜欢
苦旅余秋雨都江堰
彩铅画《锦鲤》
国画《李冰垂钓图》
余秋雨投其所好
百年前,文化名人的回乡“苦旅”
余秋雨投其所好
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BONBONLAND—2017都江堰·西部音乐节将于国庆黄金周举行
读书实践收获(3)
拜水都江堰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