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
- 近二十年的大学书道教育之私见
绕近二十年的大学书道教育,撰写个人的一些见解。因此,笔者在一开始就拒绝必须言及日本大学书道教育整体状况的预设前提。笔者在大学执教至今已经有三十个年头。这期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学教育的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对立,产业结构向环境化、信息化转换,对于国际经济、信息科学、自然环境的关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这三十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20 世纪90 年代进入IT 化、全球化的萌芽期;第二,21 世纪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2023-09-27
- 在日本学书法,更好找工作
本書法一直沿用“书道”的称谓。书道不单纯强调书写的技法,也包括修身、养生、悟道等方面的含义。在日本小学,书法是必修课。一年级便有“书写”课,一直上到初中毕业。从3年级开始学写毛笔字,书写内容也从简单的假名笔画变成了有间架结构的汉字,这个阶段的书法练习,更多的是启蒙教育,让孩子们熟悉使用笔墨纸砚,学习汉字的结构。进入高中,课程名称叫“书道”,学习内容开始涉及篆刻以及篆隶行楷等字体,旨在让学生加深对书法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对书法文化的热爱。日本每年都会为学生
文萃报·周五版 2023年36期2023-09-18
- 书道从容
——观沈浩近书有感
先生之正脉。沙老书道雄浑厚重,擅重墨粗笔,其结构空间之法不是通常所谓“计白当黑”,而是“以黑御白”,其结体内集外紧,笔画内敛,笔势激荡奔涌。在学校书法之路上跋涉经年,沈浩对先师之道有会于心,同时也自具怀抱,其作篆、隶皆下笔朴重,结体舒展,笔画外发,拉伸有度,骨力雄强;作行书则清劲潇洒,笔意娴熟,匀净绵密。其人温柔敦厚,兼之人情练达,故其行笔运墨锋含沉静,可谓刚柔并济,书道从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曾巩《圣贤》彻凡《题画兰》一饮不辞三百杯沈浩自幼习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3
- 不自由中的自由
,后来日本称为“书道”,今人有时称为“书艺”,似乎是为了与“茶艺”“陶艺”并列。日本人善用老子的“道”字,如“花道”“武士道”“柔道”“剑道”“空手道”等,唯不用“陶道”,不知何故。最近见史博馆研究员高以璇小姐专访九十六岁高龄前辈书法家张隆延先生文,张隆延先生也不用“书法”的名称,而用“书道”。他说从唐代张彦远到清朝包世臣,好多古人都称“书道”,这哪是日本人新创的名称?日本人是学中国的。我很佩服张先生的高见。我提倡以“水墨画”的名称替换不合逻辑的“中国画”
书屋 2023年7期2023-07-20
- 书道
。祁毓麟老师追求书道,走了整整80多年。碑风隶韵祁毓麟1935年1月生于沈阳,6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学习写毛笔字。那时只能叫毛笔字,不能称书法。最初是描倣,字样是先生所做倣影。后来到另一家私塾学习,开始接触魏碑体。祁老师在学成规矩的少年时代最先接触到的是魏碑而不是楷书,对他数十年后书法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与楷书相比,魏碑多了一些洒脱不拘,少了一些法度束缚。艺术的极高境界是不讲法度的。到1945年,数年间祁老师在私塾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学
鸭绿江 2023年5期2023-05-19
- 百丈竿头
四届“翰墨传承·书道”青少年书法大赛暨书法教育论坛书道十杰(最高奖);2022逐艺尚古杯第二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成人组金奖;2022首届“晋墨坊杯”全国书法大赛成人组金奖(最高奖);2021“见字如面”中国硬笔书法年度城市展赛特等奖(最高奖);2021“中秋杯”首届国际硬笔书法大赛楷书十五强(最高奖);2021第三届“砚德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2021首届清池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2021“百年风华”全国大书法展册页入展(最高奖);2021第三届青岛
中国篆刻 2022年11期2023-01-06
- 在“书道”与“文心”之间
——汪曾祺书法嗜好、创作及其与文学的互动
作品,不难发现“书道”与“文心”的互融互构:一方面,书法元素常化于短篇小说、散文中,成为笔下人物、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手书条幅、对联、诗作中亦融涵汪氏对于人道主义、人性、人情的独有见解,从中也可见汪曾祺作为“杂家”所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期的创作虽常带有西方现代主义、意识流的影子,但无论是早期作品,还是较后期的成熟之作,个人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化用是一以贯之的。汪曾祺强调“真实”,反对材料堆积,主张写熟悉的人事,[37]体现之一
文艺评论 2022年4期2022-11-15
- 书品如人
他仍痴迷于书艺、书道的研习和读书。我曾见到安国书写的《菜根谭》句的两幅字:“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意趣便减矣”“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减除得物累便超圣境”,这应是安国超凡脱俗为艺、为人、为学的一点体会。我友安国,字有为,在农村他又自号“滌非”。由于时代的局限,更因性情天赋使然,他虽未能成就“高远事业”,却在书艺书道上有大作为;他虽无力滌人世之非,却在人品、书品上执著滌自我之非,不断精进,提升
现代艺术 2022年6期2022-07-06
- 书道家万美
修书法,在万美的书道生涯当中,以自创的「Calligraf2ity」流派作为创作核心 —— 融合日本书法与涂鸦去进行表现。前者代表语言的视觉艺术、后者属于嘻哈文化的一环,对于万美而言,两者互有相通之处,也正因为万美对于书道的创新,在日本激荡出剧烈的化学作用。最近湾仔有一间来自日本东京的日式捞面专门店, 特意邀请日本著名书道家MAMI(万美) 绘制三幅书道作品展出。让食客除了能够品尝美味的日式捞面,希望能滋养顾客的心灵。Mami 曾透过自由、无设限的意志去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40期2021-11-06
-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读韩天雍《日本书道史》
昆韩天雍著《日本书道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出版韩天雍教授出生于沈阳的书香世家,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的日语专业,语言的不同对韩师来说并不是障碍。在《日本书道史》的开篇,韩师通过查阅《日本本纪》等相关史料,明确考证出了日本的文字源于百济人王仁传来的《论语》,纠正了日本学者认为始于《千字文》传入的误论。了解了日本书道的溯源,对于真正梳理日本书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韩师本科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外事翻译工作—日语的外事翻译在当时的沈阳可以说是高薪的职业—
中国书画 2021年11期2021-04-15
- 心心一见 默默花开
——刘宏卫书艺摭谈
名,小道也,未若书道、书艺之称也。《易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苏轼评王安石书“得无法之法”,皆可见古人技进于道之境界。南朝王僧虔云:“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亦可见神道重于法器,欲得传统神髓,必形神兼备、技道两进。世殊时异。纵观今日之书坛,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然则向以为人心不古,书法与文化渐行渐远,书不载道,殊为憾事。所幸结识吾友刘君宏卫,观其人其书,见素抱朴,温柔敦厚,始知吾昔日囿于成见矣。《道德经》云:“人
老年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2
- 习书浅说
不胜枚举。更何况书道堂奥之深是不亚于任何技艺和学术的,浅尝辄止,则会“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这与书道的真谛相去甚远。这是我学书首先具备的态度。书道之深首先体现在它是一种技术。对笔墨纸砚习性的了解和驾驭,是书道入门之必须。对毛笔使转的娴熟、提按顿挫的准确、高质量笔画的表现,更需要书家非得拿出磨杵的功夫去训练追求不可。结字的严谨、谋篇的和谐统一,也是书道基本的技术层面要求。为此“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汉人学草,“十日一笔,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2020-11-28
- 书道同修——张首文书法小识
之处,恰巧受益于书道同源、书道同修的学书经历。从他的书法里,我们能看到王羲之《兰亭序》对他的滋养,也能看到颜、柳、欧、赵对他的培育,更能体味到其对孙过庭《书谱》所言书法艺术最高境界乃是 “达其情性,表其哀乐” 的深切体会,而让他将三十余年习书积累化为支撑并提升其书法境界的根本,则是其多少年来孜孜以求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不知道张首文研修传统国学的经历,但从其书法作品来看,宁静含蕴、沉稳方正的书法美学让其书法作品透露出一种儒雅古拙的文人风范。在多种场合我陈述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2020-11-21
- 墨香书韵润校园,书道文化立心篇
为办学特色,以“书道文化”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形成有机整体。一、建设“正字正行正心”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是全体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认同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精神文化要集中体现学校特色,与学校特色和谐共生、互为成长。书法艺术三个层次——书技、书艺、书道,其中的“书道”是最高层次,不仅要写好字,更要书写意志、情趣与追求,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怀。“书道文化”是书法理论、书法技巧的学习与书法艺术、意境、情操形成的总和,其核心内涵是写
新教师 2020年12期2020-03-11
- 日本人愈发推崇“书道”
,也感受到他们对书道以及中国古诗词的深刻情结。“汉学功底”凸显文化修养大家知道,日本多从中国经典古籍中找寻美好寓意的词汇作为年号,如年号“大化”,来自中国《易经》中的“大化流衍,生生不息”;明治时代的“明治”,取自《易经》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日本的年号多出自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典文献。参考次数最多的是《尚书》,其次是《易经》。事实上,汉字自中国传入日本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当作官方文字来用,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古籍、书函等均为汉字书写,即使是如今
环球时报 2020-02-182020-02-18
- 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起源及历代发展的影响
析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起源及历代发展的影响。一、日本书道的起源日本最早接受的中国文明是由百济国(今韩国)传入的书法,那时名为“书艺”,从那时起,汉字和儒学就开始渗透到日本的贵族社会中。日本开始普及中国汉字,是源于圣德太子倾心于佛教,在传播佛教的同时,中国汉字也随之传入。据记载,圣德太子书写的《法华义疏》中用笔多为偏为圆形的扁平字体结构,顺畅自然。众多专家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受到六朝北魏写经体的影响。这时通过佛教文化传入的中国书法,开启了中日书法的文化交流先河。同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2019-12-23
- 书法是获得美的修行过程
修行过程。书法与书道中国书法在日本一般称为“书道”。自书法传入日本,就被日本社会上下所尊崇。在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男女之间交往离不开互致和歌,授受不亲的双方通过和歌及书写笔迹,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为人,因此精湛的书法和汉文修养是古代贵族的首要必修课。时至今日,日本拥有着庞大的“书道人口”。2019年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颜真卿《祭侄文稿》特展,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在日本全社会再次掀起了中国书法的热潮,可见书法在日本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但凡体
世界文化 2019年12期2019-12-20
- 问鼎
成的2019吴门书道赴关中寻根访学考察团,在肩负国展面试重任之暇,专赴宝鸡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园及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处开展书法研学活动,对关中地区悠久丰厚的书法文化遗存如钟鼎彝器、碑刻墓志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一场在常人眼里颇为纠结的面试活动被演绎成为一次充满学术追求的文化考察与精神体验之旅。一、古来钟鼎盛2018岁末,苏州博物馆的年度大展“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甫一启幕,便引得众多海内外学者和爱好者急急来赴这场“一期一会”。吴人风雅。自元
苏州杂志 2019年5期2019-12-03
- 日媒:从书法看中日优缺点
众所周知,日本的书道始于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后,日本书道就脱离中国独自发展,中日书法的差异也越来越大。长久以来,因为书法没法赚钱,很多中国人不重视书法学习。而在日本,小学就开设书法课,这一点反倒是中国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做不到的。日本的书法展等宣传活动也更多,不仅书法作品数量多,参观者也络绎不绝。面对传统书法的淡化,中国也感到着急。2011年中国教育部出台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将书法列入基础教育。但由于书法教师短缺,此举收效甚微。去年年底,中国再次
环球时报 2019-10-142019-10-14
- 书道与书法教师成长的转授价值
中国哲学的源头,书道是书法教师成长的必备品格,理解书道就是理解书法的哲学意义,才能实现其转授价值,奠定文化基础。关键词:书道;书法教师成长;转授价值书法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境,在不断地流传过程中,在中国文化中愈发重要,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喻之为“书道”,即以自然规律为最高法度,既包含书写法则,也包括修行、修心、养气和悟道。所以书道的精神,也就是书法教师成长的必备内涵,书法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研习书道,了解书道,把复杂的抽象艺术变成一种对文化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更
新课程·中旬 2019年8期2019-09-12
- 对比日本书道,浅谈中国书法在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影响。(二)日本书道的历史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应神天皇十六年。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由于倾心佛教,因而日本出现了传抄佛经的风气,中国的书法艺术也让日本很感兴趣,在随后的几百年时间里,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日本在书法方面很好的汲取了中国书法的精髓。奈良初期由于传播佛经的需要,日本十分推崇六朝书法,有明显北魏风格的苍劲书法的风格,晋唐时期中日交流十分频繁,最澄和空海两位僧人将王羲之的书法引入日本并力推之,使奈良盛世时期的日本异常喜爱大王的书法并一度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0期2018-10-17
- “书”生冯唐
至5月20日,“书道不二:荒唐”双人展,己然在北大红楼一旁的嵩祝寺与智珠寺东景缘画廊落下帷幕。落幕前一天,事主冯唐发朋友圈道,“一期一会,烟消云散。”言辞间颇有几许别绪,几分旷达。此次书法作品展上,由冯唐联袂荒木经惟一同特别定制了四十几幅书法作品一一据悉,这也是荒木第一次在中国展出个人书法作品。之于此次亮相的艺术家们而言,坊间一则戏说倒是有趣,“写小黄文兒的同拍小黄片儿的主儿,终于走到一起了。”其实,两位事主倒都老实的可爱,冯唐说之所以和荒木先生举办这次展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22期2018-06-05
- 书道
原的是人的本性。书道贵在启发性灵,强调个性,表现固有的本我。艺术当与人性、人格同参同修,方可开启灵慧之门。否则,纵然烟云满纸、色相万千,亦属空不见性。道法自然,自然生变,变而通,通而达,达而能化,乃艺术创造终极所指。故智者之书,必然书道。追求古朴的意境,对每位学习书道的人都是不可忽视的。“偶与野人相对语,夜来闲梦入西周”,可以间接地从文字、碑帖里找到与古人相通的地方。《祭侄稿》这样的稿书,可以一下就把你带到那个年代,好像与作者对面而坐,仿佛看到充满悲愤心情
中华书画家 2018年4期2018-05-16
- 书道不二,莫非荒唐
您让我重新拾起了书道。我翻您的摄影集,有时候您在照片上写字,汉字、毛笔字,完全不像我日常所见的中国书法家书法,有种神经病的神气,有种压不住的运动感,似乎能想见您写字时的样子。后来您和朱新建在北京办了个双人展,我在画廊空旷而简明的空间里第一次看到您的四尺到八尺的大字,那股神气更明确,如天上大风,如湖面冰开,如竹林间破土的竹笋,如马桶里的蛇。坐在车里,我想了很多:我轻易辨认出了您的毛笔字,您的毛笔字让我想起生命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时光,我掏腰包买了这幅字。我认为,
智族GQ 2018年3期2018-05-14
- 中日书法基础教育发展差异性之研究
层次的中学阶段的书道教育。此外,社会书法教育十分深受日本的重视,如:书道联盟、书道会、书道教室等书法教育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蓬勃发展也为日本的书法教育提供发展条件。因而,对中国及日本书法基础教育教学相关政策、实行书法基础教育的从教人员、现行的教材、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诸方面对两国书法基础教育现状展开比较和分析,同时运用书法艺术专业的视角,以书法形式、语言、审美取向来对两国书法基础教育差异进行美学上的阐述,找出其发展的规律,探求中日两国书法基础教育发展差异性的
艺术评鉴 2017年21期2017-12-11
- 林散之:无界笔墨,绝代风华
京写字!”而日本书道界对其书法更是推崇备至,书道团体来华访问,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其后,以青山杉雨为团长的全日本书道访华团来到南京,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当代书坛泰斗本来对中国现代书法不以为然,当他见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当场便行鞠躬之礼,并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一时传为佳话,林散之名声大震,“当代草圣”之美誉也由此传开。晚年书法精品辈出年逾八十的林散之,盛名之下并没有停滞不前,他不顾“风烛残年眼半花”,一直到临终,十多年来他不管是应人索请,还是参加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10期2017-10-26
- 书道骨法与画中见人
海 供图_杨春薇书道骨法与画中见人文_王林海 供图_杨春薇在“学”的层面上,中国历来有“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说法,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向来以后半句为重,多劝勉为学者努力。但更多时候,由一个怎样的师父发蒙,是修行好坏的关键。譬如当今在国内兴起的大大小小的书法班、绘画班,多是从技巧的层面给小孩子们讲书画,而没有意识到,中国书画艺术并不是简单的技艺之学,对其审美与修习,应当放到整个心性学问的大范畴来看待。本文原载于“诚明内学”公共号,是书画家王林海与古琴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4期2017-05-17
- “书道”迎新
书法”,日本有“书道”。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为“入木道”或“笔道”,直至17世纪的江户时代,“书道”产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新年伊始,上至93岁老人,下至3岁幼童,近3000日本民众聚集位于东京的日本武道馆内,参加第52届新年书法大赛。根据规则,在24分钟的比赛时间里,选手或根据指定,或自由发挥,书写短语或诗句,评委将根据他们的运笔、线条、结构、风格等进行评分。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这是日本一年一度传统的迎新
人物 2017年2期2017-02-15
- 伯鸿与他的禅易书法
尤为钟情和痴醉于书道,认为书法一学及其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气象风脉的集中与统概。从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始,伯鸿遍临诸家,尤重碑学,对《[病] [人 人][人][土]鹤铭》《石门颂》等摩崖石刻心驰神往,临研不止;观书史流韵,觅笔墨魂魄、悟览书道空灵玄妙之精神气象,沉潜其中,践行不已。伯鸿认为书法的概念和内涵应上升为书道并涵纳诸元;若以书道观之,书作就涵融了技法、文化、艺术、哲学等诸元。在书作表现形式上,他追求文化的多维和意脉的纵深:书作外延及内蕴涵
当代工人·精品C 2016年6期2017-01-12
- “传统”与“现代”结合
8年的年平均 “书道人口”为629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也就是说20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人将学习书法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如果将希望学习书法和正准备学习书法的日本人也包括在内,广义的“书道人口”在2008年共有9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5%。此外,日本全社会的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广泛普及书法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每年新年举办的新春试笔大会是影响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全民书法教育活动。在日语里,新春试笔称为“书初”,意思是一年之中第一次用毛笔写字,也叫做“吉书
世界文化 2016年8期2016-08-04
- 书与道契 艺合天人
——读李志敏先生《书论》札记
产物。【关键词】书道 人品 学养 散怀抱 曲直 藏露 性情一、观书思人李志敏先生所著《书论》,洋洋万言,文采丰赡,哲理深邃,于书道详加探究,多有新论。采掇荟集前贤书论,而又有所扬弃,自出机杼,新意频出。于旁征博引之外,以现代美学与哲学观念加以创造发挥,极富形而上学意味。正如志敏先生在《序言》中所言:“予偏爱草书,重书之精神内涵,故所书唯求任情恣性,不备六体;所论试图把捉书道精髓,不详技法。”《书论》几乎很少谈及技法,于书法中执笔、点画、结构等均极少涉及,而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3期2016-06-04
- 书法家戴明贤的“书道”
杨楹81岁的书法家戴明贤老先生,是一位兼事书印的文学家、书法家。几十年来,戴老先生深受晚明书风的影响,遍习古人碑帖吸取精髓而不宗一家一派,兼擅各体文字,尽显笔墨之法, 其书法作品笔墨有法、苍翠有力,虚实相生,既具柔中寓刚、老辣敦实之美,同时,又显濡墨侵润,飞白连绵,被同行视为对形式美尤为敏感、艺术表现手法独到娴熟、还具较强的创新精神。因此,其书法作品广为国内外政要及书法爱好者收藏。戴老先生自号适斋,他认为:人贵适意,书贵适意,书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道”,“
晚晴 2016年5期2016-05-14
- 所见之物皆美丽动人,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吗
气的书法家,作为书道界掌门人的后代,书法专精却有些不谙世事。在一次作品展览上,清州因为作品被批评而对馆长大打出手。目睹此事的父亲将其流放到偏僻的岛上,严厉地要求他“找回自己欠缺了的人类的部分”。半田一边沉浸于岛上的乡间风情,一边抱着“我要写出只属于半田清州的字”这样的想法在黑暗中摸索着,成长着。毕竟“我们在逐渐蜕变,而曾经守护之物,也时过境迁”。Grow-up Means Appreciating Everything We Meet
意林(绘英语) 2016年8期2016-04-09
- 品茶与读书
心舒畅视界澄明是书道。扳到茶壶就喝是过于口喝,逮到书本就看是打发无聊。书到用时方恨少,茶到品时境界高。泡一杯茗,目视茶色,口尝茶味;营造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捧一卷书,目视其行,口诵其声;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在书边品茶,沁人心脾;在茶边品书,甘心如饴。茶道融书道,道法自然;茶道融书道,道道相通。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茶之功效。书之功效。那清香袅袅的茶,那泛着青铜之韵的茶,那笑傲风霜雨雪的茶,把最嫩的心尖供奉出来,满山的气节和率直,一个民族的
新教育 2016年10期2016-03-02
- 选堂论书
沾沾于是。(七)书道如琴理,行笔譬诸按弦,要能入木三分。轻重、疾徐、转折、起伏之间,正如吟猱、进退、往复之节奏,宜于此仔细体会。(八)明代后期书风丕变,行草变化多辟新境,殊为卓绝,不可以其时代近而蔑视之。倘能揣摩功深,于行书定大有裨益。新出土秦汉简帛诸书,奇古悉如椎画,且皆是笔墨原状,无碑刻断烂、臃肿之失,最堪师法。触类旁通,无数新蹊径,正待吾人之开拓也。(九)书道与画通,贵以线条挥写,淋漓痛快。笔欲饱,其锋方能开展,然后肆焉,可以纵意所如,故以羊毫为长。
红豆 2016年1期2016-01-04
-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乃近代爱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铭言楹联,用于自勉自警。其对仗工整、简练浅显的字句中蕴含了书法创作的高深哲理——弄墨即是缘,即便是和书谋面了,但是真正能登堂入室,体会出其中更深层次的精妙,需要更多的磨蚀与修炼,这即所谓的“墨缘千里远”。“书道”层级高于“书法”,语义比书法深刻:其中涵盖了修身养性、道悟等。唐人尚法,自唐改称“书道”为“书法”。在国人将许多国粹丢弃的时候,邻邦却较为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下来,直至如今,日本仍旧称“书法”为“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6期2015-09-16
- 祝嘉藏中国书法经典碑刻拓片在吴门书道馆展出
会共同主办,吴门书道馆承办的“祝嘉藏中国书法经典碑刻拓片展”在苏州市吴门书道馆举行,苏州市文联领导、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等6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祝嘉先生是20世纪中国书坛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在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书法教育等方面,倾注了毕生的心力与智慧,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尤其是对碑学理论钻研、阐发,精微而宏深,成就卓著,影响深远,是继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在20世纪碑学理论的最重要人物。而吴门书道馆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座书法博物馆
书画艺术 2014年5期2015-01-30
- 崔学路 书以载道 身心双修
1月5日,“玄一书道——崔学路灵性甲骨展”在美国北卡州夏洛特历史博物馆热烈的气氛中盛大开幕, 由新当选夏乐市长的珍妮弗·罗伯茨(Jennifer Roberts)和夏乐市历史博物馆馆长潘尼格(Key Peninger)主持剪彩仪式。市长说:“这次崔先生的灵性甲骨书道展览令人激赏、将永留心田,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美国、我们的城市和谐相处、共赢发展非常重要。”崔学路笔墨高端一流,文笔也上乘精彩,他在仪式上说,“这次我们应邀来自大洋彼岸的古老而日新的中国
中华儿女 2015年24期2015-01-27
- 张怀瓘对于“书道”的重新定位
一、由技进道,“书道观”的提出在古代书论中,书与道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一体两用。傅京生在《古代书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考辩》一文中指出:“道”在古代书论中显、隐两种形态。所谓显性形态是指哲学概念中的道,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理论依据;所谓隐形形态是指书法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原理、方法。1追其朔源,最早涉及论述书与道关系的是西晋索靖,其《草书势》云:“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八体,糜形不判。”2作者还没有形而上地阐发了书法艺术,只是停留在对书法体势的分析上,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2014-07-13
- 六顾书
,遇羲明先生。论书道,其欣然有喜,曰:“今得四顾书。”他日,又过三缘堂,引入其室,喜曰:“得六顾书。”“六顾者,上下左右前后,谓之六顾。其发而为时空,是宇宙也。”六顾书,又曰九闲书。九闲者,取于羲明先生“九闲道人”之自号也。此古今高人之心宝也。王右军兰亭之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之间,万物一体,全胎苞符,各证性命,春意盎然,生生不息。独立不迁,顾盼映带,六顾六合,此仁者之大爱也。羲明先生从道也久,悟道也深,一贯以天
文艺论坛 2014年10期2014-02-01
- 书道 论道 传道
——郑山莙先生书法创作真谛
/张静 周励欣赏书道 论道 传道 ——郑山莙先生书法创作真谛□文/张静 周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右一)收藏郑山莙(左一)真书道德经初识郑山莙先生,正值他刚从“天下第一福地”——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楼观台归来。他告诉笔者,每个月他都会去那里用书经传道,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20多年来从未间断。他用小楷书抒写的《道德经》近300余通,其中一通五千七百多字。走进郑山莙先生的工作室,便立刻被眼前的巨幅字画所吸引,经介绍才知这是山莙先生独创的书法展现形式,即诗屏式。
西部大开发 2013年9期2013-09-04
- 欣赏推介·书
。和风汉韵:日本书道之美编者:上海博物馆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定价:38.00元青山杉雨是近现代日本书坛巨擘,其书法从篆、隶、行、楷到假名、篆刻均有独特风格,有“一作一面貌”之美誉。本书以简洁明晰的文字,配合丰富的书法作品插图,为读者勾勒出青山杉雨的书道与人生,进而论及日本书道的历史、与中国书法的因缘。详解日本书道中的美学与哲学,从书之美到物之美,从艺术之美到文化之美。素纸黛墨间和风柔淡、汉韵悠长。
读者欣赏 2013年7期2013-05-14
- “书道”之道
——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渊源关系
408100)“书道”之道 ——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渊源关系李攀(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涪陵 408100)书法,在日本称为“书道”,它的发展与中国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道;道;中国书法;渊源灿烂的古代中国文化,曾经广泛地影响和传播于周围各国,对于促进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起过积极作用。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乃至有“同文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书道二十讲(五)·甲金文与大篆之道
时期就已经开始,书道之源也从这里发端。在中国,大约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遗址出土文物中,已经有类似或接近文字的符号(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刻画符号和大汶口陶器上的形象符号等),而且这些略微抽象的符号已经能与今天使用的文字息息相通了。这说明中国文字数千年的源流没有中断,造字、识字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至今发现最早且相当成熟和系统的中国文字是甲骨文,而且这种文字当时已被广泛应用。而从图画、符号到成熟的文字,它们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却没有一件有说服力的文物可以充分加以解释
中国教师 2009年19期2009-12-03
- 书法、书艺与书道
言,弘扬本民族的书道并非不值一提。书法从表面看是一门艺术,但它又不仅仅是艺术。学者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说,“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熊秉明将书法理论分为“喻物”“造型”“缘情”“伦理”“天然”和“佛教与书法”六大类。他试图从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出发,从中外艺术比较研究的角度,对
中国教师 2009年17期2009-10-14
- 书道二十讲(三):中国的文字与文字书写艺术之道
独特的艺术,那么书道则是基于其上的独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遗产之一,也是在诸多遗产中最具活力和创新价值的实用工具之一。由于书道是基于文字承载精神文化的,所以在谈论书道之前,应该简要地回顾中国文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文字在追求实用、美观的同时,还注意了文字的内在意蕴,书写的简约、便捷,以及为读者、观者带来的综合与深层的感受,能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文字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对于研究书道者,掌握文字的知识、源流和相关的历史
中国教师 2009年15期2009-10-14
- 迹本干心
,一如花开花落。书道研修,虽属人生边际之余事,但于我,却另有一番况味。数十年光景,不知不觉流逝,老来始知少时非。一切曾经,已非今日。凡事不宜过执,执持既久,终有所觉,亦非晚也。东风起,潮涨潮落;世事沧桑,梦里寻梦,诱惑无处不在。古有高节者,视名利如粪土。君子之道,有所属,有所不属也。得失之间,寸心逶迤;万波起灭,人生如斯。多年来,我时时感受着家人给予的那份难以报答与永不言谢的关爱与理解;而朋友们多年来的帮助与支持,又常常令我惭愧不已。书道的尊严与价值,在历
书画艺术 2009年3期2009-08-07
- 书道二十讲(一)
。因此,尝试从“书道”的理论高度和开阔的文化视角对其加以分析、审视和梳理,必定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弘扬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教育遗产,并能为其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借鉴。道,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起统领作用的哲学概念,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道”字或“道”概念的出现。在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在儒、道学派的思想和汉以后对中国文化起重要影响作用的佛教理论中,“道”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或基础概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精神文化均由此而生、由此发端,
中国教师 2009年11期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