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获得美的修行过程

2019-12-20 08:49贾佳
世界文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道习字学养

贾佳

书法家、书法史学家、书法教育家,这几种称谓中无论哪一个都令人敬佩。河内利治(1958— )先生便是一位钻研书法并且致力于书法史研究和书法教育的日本学者。我在搜集日本书法教育的相关史料时,偶然看到了先生的博客,浏览了几篇博文后,便把心中的许多問题和疑惑向这位先生请教,而每次的邮件都能得到耐心的解答。后来才知道先生是当今中日书法界大名鼎鼎的大师和学者,心中的敬意更是油然而生。

作为当今日本书法界的知名人物,河内先生数十载致力于钟爱的书法事业,在其中潜心攻读,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

书法与学养

中日书法家们一致认为学习书法要注重学养。书法理论学家熊秉明先生生前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发展极为关注,提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不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理解书法”;原日本二玄社总编辑、日本书画评论界专家西岛慎一也曾直言“中日书法界最严重的问题是不注重思想与学养,而追求表面的形式”。

书法与生俱来就与学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历史,中日两国的书法家亦都是显赫一时的学问家: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均是进士及第的一代名臣,柳公权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还擅长诗歌创作;欧阳询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练书习字的八法即是他书法理论研究的成果;苏东坡不仅是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画家;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以书画成就最高……同样,在日本被誉为“书法之神”的菅原道真同时又被奉为“学问之神”,他的祖父、父亲都曾任文章博士,是朝廷的名士;平安“三迹”之一的大书法家藤原行成曾官拜“权大纳言”,与同拜这一官位的源俊贤、藤原公任和藤原齐信并称为“四纳言”,因此也是在书法和政治两方面功垂史册的人物。这些无疑印证了“书法是学养”的历史本源。

对于书法艺术的正确理解,如何学习书法,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对于这一系列引发讨论的问题,河内先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他站在当代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长年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做出了回答:一是要学习同书法相关的学问,二是要重视传统,三是要把书法与修养结合起来。

河内先生自幼深得家庭影响,母亲有意对他进行书法艺术方面的培养,在小学到中学阶段,他就得到了书法艺术的启蒙与滋养,为后来选择在日本国立筑波大学攻读书法专业打下了基础。1981—1983年,河内又来到中国浙江美术学院,拜师于中国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沙孟海先生门下。留学期间,河内先生将沙老“没有修养的人,不要写字”的教诲谨记于心,如饥似渴地学习,在中国文字学和书法史领域收获颇丰。河内先生甚至能熟读 《诗经·国风》《唐诗三百首》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韩愈的《石鼓歌》等,并且用小篆书写,由沙老审阅批改,自己予以珍存。

在中国留学后期,明末书法家黄道周则成为河内先生尊崇的人物。黄道周行草书《五言诗翰轴》的气魄 、楷书《诗翰轴》的端正深深打动了他,他反复寻找有关的文字、史料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撰写出论文《黄道周的书法观》,经沙老严格审核而得以完成。黄道周的书法观和沙孟海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精辟见地,对于他深入研究书法艺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河内先生时刻告诫自己,研学书法绝非易事,必须在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他把在中国的学习过程视作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修炼,为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深厚的基础。河内先生与沙老结下了浓浓的师生情,还受沙老赐字 “君平”——每每回忆起这段留学时光,河内先生都是满怀感恩。

自从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先后担任文学院院长和副校长至今,河内先生全心致力于对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始终把学养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没有修养的人,不要写字”——河内先生每一年都会把沙老的这句至理名言作为给入学新生的深情寄语。

书法与美

书法如何通过笔墨来体现美感?这是书法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河内先生认为,书法艺术研究最重要的是从艺术、学术层面去发掘作品的内在美以及创作者的审美观。而发现美的过程,的确是对研究者自身学养的考查与检验,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不具备好的人格与品德,是不可能发掘、赏鉴书法之美的。

作为一位知名书法家,河内先生把诗歌和绘画创作也看作研习书法的一部分。“全领域”创作,即诗、书、画的完美融合是他不懈的追求。在他的领导下,大学的硕博研究生课程都加入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美学的攻读研究方向。

河内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书法美学之研究》中指出,艺术、文学和美学这三者必定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要学习书法,对三者的了解缺一不可。

在学校的官网上,河内先生这样写道:

“书”的世界浩瀚广博。历史时代的变迁,世界范围的空间跨越,文化的发展,艺术的创造,人类的繁衍生息,科学的新发现……没有哪个领域不与它相连,这是一门综合的、专业的、古典的、教养的学术领域。学习它,培养并形成注重学养的观念,可以让你拥有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美与欣赏美的能力。

这里道出了他所理解的书法的真谛——书法是获得美的修行过程。

书法与书道

中国书法在日本一般称为“书道”。自书法传入日本,就被日本社会上下所尊崇。在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男女之间交往离不开互致和歌,授受不亲的双方通过和歌及书写笔迹,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为人,因此精湛的书法和汉文修养是古代贵族的首要必修课。时至今日,日本拥有着庞大的“书道人口”。2019年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颜真卿《祭侄文稿》特展,上至天皇、下至百姓,在日本全社会再次掀起了中国书法的热潮,可见书法在日本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特殊地位。

但凡体验过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的人,都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两者在执笔姿势、装裱形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在慢慢了解并亲身体验了日本书道之后,我才发觉其实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道”字。河内先生于2012年《中国书法》上发表的《日本“书道”的原义》,使用丰富的史料对这一点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阐释。“书法”是指书写时用笔的笔法等,在技巧上的意义相对较强,其关键在于“法”;但“书道”不单单强调笔法等技巧,而着眼于追求一种理想的修行过程。

日本给人的印象,是善于创造形形色色的“道”的民族,书道便是其中之一。它开端于执毛笔写字,其中一些钻研该技艺的行家里手创造并形成了一种规范与仪式,渲染了这门技艺的神秘感和庄重感,人们为得到其中的秘笈而不断地修炼与修行,从而获得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这种获得美的修行过程大抵就是日本书道的“道”。

描写日本平安时代女性贵族生活的著名文学作品《枕草子》中有一段描述:

村上天皇的时代,有一位宣徽殿女御,她乃是小一条的左大臣千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少时,她父亲便教导她:“首先要习字,次要学琴,必要下决心比别人弹得好。再下来,就要熟读《古今集》二十卷,以此为必修之学问。”

这里的“习字”似乎没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我们尽可以理解为“学习书法”这件事。日本书道青莲院流始祖尊圆亲王所著《入木抄》是对日本书法史进行系统论述的最早著作,其中写道:

上述诸条,初心稽古之诠要,大略如此。此外习字之事,不明之处可以提出。又色、纸、形乃至额等事,可追加表明。此番之事于大道至关重要,如能得到口传,欲得入木之书道,亦为易事也。

由此可知,在日本,“习字”和“书道”是学习书法的不同阶段。之所以形成并出现“书道”这一称谓,是因为日本在古代就出现了以书法为家业的贵族。这主要由于贵族注重教养的传统和武家掌权以后贵族生活拮据两个历史因素。日本古代贵族是世界上勤奋的贵族,他们没有把时间浪费于骑马射箭、游山玩水这些享乐上,而是不断地学习并掌握了中国的文字、经典、政治思想、文化艺术,打破了大陆移民对文化的垄断和权威,最终创造了日本独有的文字、文学和艺术。但随着武家掌握政权,贵族失去了以往的荣华富贵,只好依靠祖传的家业开办私塾,于是诞生了众多贵族书法世家。在这一過程中,由于严密的师承关系,逐渐产生了独有的秘笈,形成了各自的门派。想要学到真正的本领,必须从宗师那里得到真传,这就是日本书道的“道”。

现代日本社会,没有人再去炫耀自己是某某贵族的后裔,普通人学习书道也不是为了得到真传秘笈,而是培养审美,修炼自我。普通学习者和百姓会说自己去学“习字”,却很少说是学习“书道”——普通学习者是处在得“道”的过程中,因此只能叫做“习字”。“习字”这个叫法让普通人更感亲近,这是不是日本书道在全社会更为普及的一个原因呢?

书法与现代社会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给书法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怎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如何在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上做出正确合理的规划,都是作为学校领导的河内先生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在中国并不是妇孺皆知的名校,但今春日本官房长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年号时向全世界展示的“令和”二字,乃是毕业于该校的茂住修身所写;而上一代天皇的年号“平成”也是由这所大学的毕业生河东纯一书写的。大东文化大学还是日本唯一一所设立系级书法学科的大学,并拥有书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足见该校在日本书法(书道)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声望。

河内先生提出了“教育之心灵、学术之头脑、艺术之手艺”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书法理论上的“书学”,将其与为现代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同时,河内先生还提出要拓展诸如“老人、儿童与书法”“精神医疗与书法”“现代锻炼与书法”“世界遗产与书法”等与书法结合的新领域。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办城市宣传片以“Old meets New”为主题,运用衣食住行中的细节描绘了传统与现代共存的一个个真实的日本社会生活场景,尤其是最后一段——身穿武士稽古衣的少女用巨大的毛笔,机器人使用机械臂,分别写下“东京”的英文拼写,将这个既现代又传统的国际大都市展现得淋漓尽致。今春刚刚即位的日本德仁天皇第一天上班时穿着西装、用毛笔签署文件的图片在网络上热传,这说明日本早已把书道作为自己引以为豪的国宝和民族的象征。因此,除了教书育人,河内先生专注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对美国馆藏的中日书法作品开展调研工作。他亲自赴美对作品进行测量、拍照、检察并记录作品保存情况,长时间奔波于波士顿、华盛顿、旧金山等地的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最终制作出美国馆藏中日书法较为全面的基础数据库,为中日书法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先生的理想是根据世界各地书法相关资料编写一部完整的书法史,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本国的藏品,这着实令人钦佩。

不可否认,中国是日本文化之源,书法也不例外。然而,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却总能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在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精神意义的同时,保留其本源。如果书法学习者和爱好者都能够在拿起毛笔写字时,以获得美和培养审美为最终目标,那么书法就会找到迷失已久的本源吧。正如河内利治先生所说的,中国和日本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引领国家,应当共同去摸索、研究和探讨,那样就一定能够达成全球化书法的理想。

猜你喜欢
书道习字学养
王献之依缸习字
摄影作品
法外求法象里生象——李怀杰的书道情怀
诗的“别材”与学养
《红楼梦》里学养颜
儿童习字应为国策
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学养*——钱中文先生20 世纪80年代的学术通信
精研硬笔书法 悟修传统书道
书道佛心两相宜——书法家得一先生漫笔
立足学科价值,考查学科学养——评2015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