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散寒

  • 温针灸联合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常规针刺联合温经散寒通络汤为主[1], 前者是以中医特色治疗理念为基础, 利用针刺方法进行疾病治疗的措施, 此疗法具有适用性广、不产生药物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高等一系列优点, 后者作为由温经散寒、化湿和中等药物组成的经典中药方, 两者联合用于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较佳的病情缓解效果,但对于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患者而言,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祛温驱寒同样重要[2]。温针灸是在毫针针刺后, 在针尾加置艾柱, 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9期2023-11-07

  • 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在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者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基于此,本研究研究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10 月医院收治的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3期2023-05-09

  • 以“少阴立论”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浅析
    治疗2.1 温经散寒法的立论依据 阳虚寒凝型是常见的DNP临床证型。阳虚寒凝,血脉瘀阻,寒伤形,形伤肿,气血凝滞则致经脉失养而痛,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从气血论治,结合六经辨证,温经散寒为法,恢复气血运行,改善DPN症状。温经散寒法是阳虚寒凝型DPN的正治法,方以附辛通络汤加减。温经散寒法是通过对刘殿池主任医师治疗DPN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16],发现阳虚是少阴病的发病基础。刘殿池对消渴病的认识源于《伤寒论》的枢机不利、营卫不和观点。少阴虚寒即少阴主热,阳气不

    河北中医 2023年2期2023-04-15

  • 邢维萱教授运用温经汤治疗月经病临证经验
    枝两药为君,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且降逆下行;配以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丹皮性凉,既可活血祛瘀,又可清热凉血,三者共为臣药;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阿胶、麦冬滋阴养血润燥;人参、甘草补中益气;半夏、生姜温中降逆和胃以助生化,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该方众药相伍,扶正祛邪,温补结合,温而不燥,补而不腻,集温清消补于一炉,具有温经散寒,养血化瘀,兼清热之功效。全方组方严谨,层次分明,用药精妙为妇科调经之祖方。1.2 临床运用温经汤的体会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2期2022-12-13

  • 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①温通针法:取关元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地机穴、合谷穴、次髎穴、十七椎穴;取仰卧位,对关元穴、地机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合谷穴行针刺;取俯卧位,对次髎穴、十七椎穴行针刺;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选0.25mm×0.25mm一次性毫针刺进皮肤,得气后,对关元穴、地机穴、十七椎穴、三阴交穴行温通针法(加重左手力量,右手的拇指向前连续9次捻转,针下沉紧之后,针尖拉着感应部位连续9次小幅度的重插轻提,拇指再次的向前连续9次的捻转,针尖顶着感应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2020-12-26

  • 少腹逐瘀汤联合中药封包熨烫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并联合中药封包熨烫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组:给予患者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治疗其痛经,注意不可空腹用药,服用剂量需控制在50-100mg/次。1 日2 次[2]。中医治疗组具体治疗方案为:①患者月经前7d,口服少腹逐瘀汤,汤剂主要成分为:赤芍、茯苓各15g,小茴香5g、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各10g,没药、蒲黄各10g,肉桂6g。②患者需持续服用4 剂,每天服用3 次,每剂分6 次服用,患者每2 天服用1 剂。同时,对于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2020-12-24

  • 煎服吴茱萸茴香治痛经
    所致。治療以温经散寒化湿,理气化瘀止痛为主。服用吴茱萸茴香,治疗效果良好。具体方法取吴茱萸5克,小茴香3克,艾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于月经来潮前3日开始服用,服7日,连服用2~3个月经周期。药理药效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可散寒燥湿止痛、降逆止呕、疏肝下气、温中止泻。临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巅顶头痛、妇女下腹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7期2020-08-27

  • 温经散寒行气止血联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前列腺素2α血清水平的影响
    要病机,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本研究选取我院PD寒凝血瘀型患者98例,探究温经散寒行气止血联合温针灸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PD寒凝血瘀型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54±3.7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2.47±0.68)年;婚育情况:未婚10例,已婚未育13例,已婚已育26例。观察组年龄18~36岁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2020-06-02

  • 艾脐贴,真的那么好吗
    肝脾肾经,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花椒是厨房经常使用的一种调料,也是一种药材,性味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的作用;桂圆肉也就是龙眼肉,性味甘温,归心脾经,有养血活血的作用。三种药物成分合在一起打烂捣碎,做成药饼,贴敷脐部神阙穴,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老年人如果经常畏冷,容易四肢冰凉,受凉容易胃疼,时常腰疼脚软,属于肾阳不足,虚寒内生的体质,可以坚持使用艾脐贴进行保健。艾脐贴中的药物温经散寒,有暖宫的作用。女性容易手脚冰凉,经期腹痛的时候腹部发冷,贴敷艾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2期2020-03-25

  • 卵巢残余综合征临床辨证施治探讨
    ,疏肝理气,温经散寒,补气养血之法,佐以活血化瘀,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卵巢残余综合征;辨证论治;疏肝理气;温经散寒;补气养血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8.007〔Abstract〕 Ovarian residual syndrome belongs to the gynecological dif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8期2019-09-10

  • 老寒腿敷凤仙花
    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痹为主。在此推荐一个外敷方,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取凤仙花一把洗净,加老姜适量,捣烂喷洒60度白酒,敷于膝盖及关节患处,用纱布包裹,最好中午常晒太阳。每日换药一次,一般连敷2~3次,关节疼痛即可明显缓解。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味甘、微苦,性温,有祛风止痛、活血调经、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经闭、胁痛、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关节痹痛、跌打损伤、鹅掌风等症状。《本草汇言》记载,凤仙花是“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生姜味辛性温,含有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9年6期2019-08-29

  • 中医药从本治疗风湿病(1例报告)
    中医药治疗;温经散寒风湿病中医叫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關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轻者疼痛、功能受限,重者不但疼痛,甚至功能丧失、变形、瘫痪,失去劳动和自理能力,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中医中药有祛风散寒,化湿清热补肾等功效,从根本上治疗,才能祛除病痛,恢复健康。采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患者1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2019-08-26

  • 浅析气滞血瘀型和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经验
    经II号方,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气滞血瘀型选用的痛经Ⅰ号方,是由《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加减而成,原方指出“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具体药物为当归15 g,川芎12 g,赤芍15 g,延胡索15 g,柴胡9 g,香附12 g,莪术15 g,甘草9 g。方中以莪术为君,既入血分,也入气分,破血行气止痛,走而不守;臣以川芎、延胡索、赤芍加强君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其中川芎为“血中气药”,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2019-02-09

  • 老寒腿敷凤仙花
    所致,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痹为主。在此推荐一个外敷方,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是:取凤仙花一把洗净,加老姜适量,捣烂喷洒60度白酒,敷于膝盖及关节患处,用纱布包裹,最好中午常晒太阳。每日换药一次,一般连敷2~3次,关节疼痛即可明显缓解。凤仙花又名指甲花,味甘、微苦,性温,有祛风止痛、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经闭、胁痛、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关节痹痛、跌打损伤、鹅掌风等症状。《本草汇言》记载,凤仙花是“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生姜味辛性温,含有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18期2019-01-29

  • 针灸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究采用针灸与温经散寒汤相结合,与单纯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比较,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渭源县中医院门诊治疗的118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年龄16~36岁,平均(22.37±4.01)岁;病程6月~8年,平均(2.96±0.38)年。对照组年龄16~37岁,平均(21.66±3.

    新中医 2018年8期2018-08-01

  • 当归四逆汤合四妙勇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
    毒盛。治则: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解毒止痛,予当归四逆汤合四妙勇安汤:当归15 g,桂枝10 g,赤芍10 g,细辛3 g,通草6 g,甘草6 g,桃仁10 g,田七3 g(冲服),玄参20 g,金银花20 g,茯苓15 g,白术15 g,鹿角霜20 g,川牛膝20 g,疮口处理:药渣热敷疮口。治疗2个月后药方对症,病情有好转,麻木冷痛均减轻,病变皮肤已不甚紫黑,左下肢小腿内侧病变面积减小至13 cm×7 cm,皮温正常,溃疡面积减小至3 cm×4 cm,无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2018-02-10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老年阴寒凝滞型稳定性心绞痛40例
    血和血;桂枝温经散寒,宽胸散结,温通血脉,且引药上行;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薤白辛温通阳;瓜蒌利气宽胸;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宽胸散结、养血通脉之功[1]。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宽胸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补而不滞,温而不燥。[1]胡华容.当归四逆汤临证治验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00.2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10期2017-10-20

  • 治疗妇女痛经 试试玄归滴丸
    再加上干姜能温经散寒,《本草纲目》载:“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药。诸药配伍,采用现代化的工艺制成滴丸,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活血、化瘀的功效,是目前唯一既能温经散寒,又能化瘀止痛、标本兼治痛经的中药滴丸。它起效快、毒性低,对治疗女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动物试验表明,玄归滴丸对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抗凝血及常压下耐缺氧作用;对寒凝血淤证模型兔血液的黏、浓、凝、聚状态也有显著改善,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12

  • 温经汤临床应用心得
    之特点,功擅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妇科调经之要方。医家盛赞温经汤为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小腹寒而不受孕者并能治之。笔者临床应用温经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很好疗效,介绍如下。1 原发性痛经谭某,女,19岁,2012年10月1日初诊。13岁月经初潮,月经来潮3年后因受凉经来腹痛3年,每次经前腰酸乏力,经期延后、量少、质稀、色淡红,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舒,纳呆食少。平时手足发凉,白带质多稀,面色黄,舌苔薄白,脉弦紧。曾因经期腹痛晕厥数次。初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4-04

  • 温经汤加减治疗女性不孕症
    %。提示本方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既能温经行血以调经,又能温肾促排卵,对治疗女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将温经汤加减应用女性不孕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温经汤;不孕症;治疗育龄期妇女,夫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怀孕,为原发性不孕;或曾有过妊娠,又间隔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再受孕者,为继发性不孕症。现代医学认为女性不孕的发生原因,其一为排卵障碍: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2017-03-07

  • 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经验方
    而引起。治宜温经散寒,养血和营。临床上我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当归四逆汤出自大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木通、大枣7味药物组成。主要用于素体虚弱,或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所致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血虚寒厥证。主要功效是温经散寒,养血和营。在临床上根椐患者病情轻重和其脉象、舌苔、体质等情况随症进行加减。由于患者一般都是寒凝肌肤,血行不畅居多,常加活血祛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等一类药物

    家庭医药 2017年2期2017-03-01

  • 温经散寒法治疗四肢血管病的观察
    ●黄华温经散寒法治疗四肢血管病的观察●黄华在中医师承教育跟师学习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用温经散寒法治疗四肢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温经散寒;四肢血管;脉管炎;动脉硬化四肢血管病是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雷诺氏病,深部血栓性静脉炎等,在根据“审因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温经散寒法治疗上述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例二例,谈谈我的体会。1 病案举例例一:梁某,男,43岁,农民,左手指溃疡肿痛近一月,于2011年12月2日就诊。自诉2011年9月

    保健文汇 2017年7期2017-02-02

  • 温经散寒法治疗汗证体会
    10405)温经散寒法治疗汗证体会黄延芳,刘 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2级,广东 广州 510405)1 概 述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1]。国医大师周仲瑛[2]认为,汗证可分虚实两证,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均属虚证。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临床可分为肺脾气虚、阴虚内热、心血不足、邪热郁蒸等证,分别治以益气固表、养阴清热、补血养心敛汗、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法。以上多为临床常见证型,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2016-04-05

  • 自拟温经散寒中药组方联合布洛芬片及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200)自拟温经散寒中药组方联合布洛芬片及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朱慧芳1,王冬杰1,郭 静2,曹银芳3,赵峪靖1,吕桂凤1(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1;2.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065000;3.三河市医院,河北 廊坊 065200)目的 评价自拟温经散寒中药组方联合布洛芬片及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血虚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300例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年15期2016-04-05

  • 温经散寒方熨腹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及护理体会
    30061)温经散寒方熨腹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及护理体会汪惠华 (湖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武汉430061)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方熨腹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75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每次1片,3次/d,治疗组于月经前3天,将温经散寒方加入米醋炒热,装布袋,熨敷在少腹部,布包热度降低后倒出药物再炒,反复三次,每日一贴,连用7天,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2期2015-12-21

  • 温里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两剂愈。2 温经散寒用于寒气偏胜,气血凝滞的痹症,如寒疝等。病例:2014年1 1月20日,陇阳乡陆义村王某家牛,已跛行3天邀诊。诊见此牛起步困难,四肢站立不稳。初运步时跛行显著,走开后则减轻。因该畜主较懒,积粪而潮湿,此时正值气候剧烈变化,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畜体,注入经络,流郁关节,使气血痹阻而成此病。诊见此牛肢体沉重,局部不红,触诊不热。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方中以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乌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8-15

  • 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46例
    笔者采用中药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汤外用治疗跟痛症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5例,女11例;年龄50~75岁;病程7天~半年。多为单侧疼痛。诊断标准:参照《疼痛诊断治疗学》中标准。①跟骨骨刺:足跟部疼痛,晨起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加重,跟骨结节前方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性隆起。跟骨侧位片常显示跟骨后结节前角骨刺形成。②跟下脂肪纤维炎:常因跟部被硬物碰伤或长期受压引起。跟下疼痛、肿胀、压痛浅。③跟部滑囊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6期2015-04-04

  • 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TDP治疗原发性痛经56例
    伤寒论》,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止痛之良方,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调经止痛;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通草入经通脉;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与白芍相配缓急止痛,再加益母草、延胡索活血通经止痛[4]。全方共奏散寒温经,养血调经止痛之效。TDP治疗器的治疗板受热产生的各种元素的振荡信号进入人体后产生共振,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抑制体内自由基的增多、提高痛阈,缓解疼痛。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的同时配合T

    陕西中医 2015年7期2015-03-22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5例临床观察
    0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消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MTX)7.5mg/周、来氟米特(LEF)2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消痹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8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6期2015-01-24

  • 浅析桂枝在《伤寒论》经方组方配伍中的作用
    甘汤等。6 温经散寒经方中用桂枝还有取其温经散寒之功,如《伤寒论》第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营血亏虚,寒凝血脉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故方中用当归养血活血;桂枝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两药相须合用以达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若内有久寒,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以加强温里散寒之功,如《伤寒论》第352条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7 通经活血桂枝与桃仁、大黄合用,有通经活血之功,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第1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9期2014-11-17

  • 痛经I号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小茴香配伍,温经散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功,使气行则血活,从而达到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目的。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痛经治疗多采用解痉、镇痛药以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虽然止痛作用快且强,然而疗效短暂、易复发,且副作用大,患者不易长期接受。因此,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多种途径给药,如口服、针刺、外敷、艾灸、灌肠等,副作用较小,可以同时治疗原发性痛经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避免了长期使用止痛药损害人体的脏器组

    江西中医药 2014年4期2014-08-28

  • 当归当归!为何不归?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解】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

    婚育与健康 2014年3期2014-07-23

  • 艾附暖宫丸配合针刺治疗虚寒性痛经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见,故笔者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为治则,方用艾附暖宫丸。其中艾叶[3]味苦辛温为阳草、吴茱萸禀火气以生、肉桂辛甘大热均为辛热之品,能温肾祛寒止痛,当归甘温入心脾,能养营活血,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血滞,补血虚,生血为君;熟地味甘入肝肾,滋阴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润肝燥而补肝阴,升清阳而开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归芎与地芍相合,则行血而不伤血,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且不滞血,能养五脏之阴又调经补血;香附味辛甘苦与白芍相伍,可疏肝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2期2013-08-15

  • 伊达伟副主任医师运用当归四逆汤验案3则
    脉阻滞。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给予当归四逆汤加味,处方:当归15 g,桂枝10 g,赤芍 10 g,细辛 6 g,通草 4 g,木瓜 12 g,生黄芪 20 g,独活 10 g,桑寄生 15 g,川牛膝 10 g,川芎 6 g,鸡血藤15 g,炙甘草6 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然后用煎药的剩余药渣加水适量,煎20 min,熏洗四肢,每次20~30 min,并嘱每天多活动手脚。治疗20 d余,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按 四肢关节疼痛属于中医学

    中医研究 2013年3期2013-01-23

  •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
    的变化,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名四逆汤而不用姜附者,盖姜附者治阴盛阳虚之寒,此治营血内虚寒,故以养血活血之当归为君,以调合营卫之桂枝为臣,佐以细辛以通达表里上下之经脉,使木通以开内外阴阳,更以大枣、甘草益中气而培血,则一切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之症,皆可治矣。笔者根据其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血管神经头痛、末梢神经炎等,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案举例1:患者女性,41岁,工人,初诊时间:2010年4月12日,患者头痛4月余,每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9期2013-01-23

  • 中药内服配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治。治则上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为主,兼补益肝肾。温经通痹汤中川乌、制附子大辛大热,温经散寒止痛,以散寒邪之痛为君;木瓜、独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止痛,兼能补血;牛膝、仙茅、仙灵脾补益肝肾,针对久病本虚之证,起到标本兼治之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起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除痹止痛,补益肝肾之效。灯盏细辛注射液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起到活血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2012-08-15

  • 金季玲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而去之。”故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大法贯穿整个月经周期,气血得温则行,寒凝气滞得温则自化,其痛自止。金师分为经期和非经期两个时期治疗,经期治以温经散寒、理气化瘀止痛,处方:蒲黄、五灵脂、没药、益母草活血化瘀;小茴香、吴茱萸、乌药温中散寒;细辛、白芷温阳散寒;延胡索、川楝子、木香、香附行气止痛;白芍缓急止痛,九香虫、土鳖虫通络活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行气化瘀止痛之效。非经期治以养血活血、理气温经,处方:当归、白芍、川芎、阿胶养血活血,柴胡、香附、合欢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3-31

  • 当归四逆汤治验五则
    而不滞,实乃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方。予临证以当归四逆汤为底方,随证用药、加减化裁、灵活处方,用于治疗疑难杂症,收效颇丰。兹介绍治验五则,以飨同道。1 痛经王某,女,25岁。月经来潮未净,即畅游水中致外感寒邪,头项强痛、乍寒乍热,经治疗痊愈。但其月经再潮时呈腹冷痛,经量少而不畅,四肢不温,关节酸痛诸症。观之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脉证相参,当属血虚寒滞,冷凝胞宫之证。治宜温胞通经,调理冲任为妥。方予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 g,桂枝12 g,白芍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2012-03-19

  • 少腹逐瘀汤在治疗妇科疼痛中的临床应用
    、干姜、官桂温经散寒,通达下焦;元胡、没药利气散瘀,消肿定痛;蒲黄、灵脂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其中蒲黄生用,重在活血祛瘀,灵脂用炒,重在止痛而不损胃气;当归、川芎乃阴中之阳药,血中之气药,配合赤芍用以活血行气,散滞调经。全方能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1 资料与方法病案1:王某,女,35,家务,发病节气:冬至前1日。该患于20年前,每次来月经时,左少腹疼痛,逐渐加重,月经过后疼痛消失,但每遇凉则痛,重者痛厥。曾多方治疗,疗效不显,结婚后虽稍缓解,但最近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2期2012-01-25

  • 乌头汤加味治疗寒湿痹痛的体会
    通络;中期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晚期因关节畸形、强直,本着久病入络、久病必虚之原则以扶正祛邪,调补肝肾,温经散寒,化瘀通络。1.3 方药组成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为专治寒湿历节病之方剂,原方组成为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5味,主要用于寒湿偏盛,绝无热象之关节剧痛。笔者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在此方药基础上加制草乌、桂枝、独活、秦艽、威灵仙沸水煎服。以上共10味,为除寒湿痹痛基本方,方中川乌草乌辛热有大毒而祛寒湿、温经络且擅止痛,配麻黄以发汗宣痹,此一升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6期2012-01-25

  • 急性胃肠炎治验一则
    ,灸得姜助则温经散寒之力尤强,二者相得益彰,共奏温阳散寒之效。神阙穴是任脉经穴,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之功;中脘穴为胃之募穴,且为八会穴之腑会,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隔姜灸以上两穴,可温中散寒、疏调肠胃、使浊气得降,清气得升。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善于健脾化湿;内关能疏导水湿,降逆止呕。针刺以上两穴使湿化呕止。此外,凡是急性胃肠炎患者必须忌食生冷、油腻、不洁的食物,并且注意保暖,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果患者失水严重,还要及时补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8期2012-01-25

  • 麻黄细辛附子汤圆通运用
    黄细辛附子汤温经散寒,佐以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处方:麻黄、红参、白术、红花、川芎、潼蒺藜、菟丝子、当归、桃仁各 10 g,辽细辛 15g,黄附片30 g(开水先煎1h),黄芪45g,服3剂后视力有所好转,续服 7剂后视力恢复接近正常,可看书报,但稍久仍看字不清,前方加减续服 7剂后视力基本恢复正常,只是看电视后视力模糊,前方5剂为细末冲服,1d3次,1次 10g,2010年 3月追访,视力恢复正常。2 三叉神经痛 王某,男,74岁。初诊 2009年 8月

    陕西中医 2011年9期2011-04-14

  • 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里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鹿角片以温经通阳。瘀血重者加全蝎3 g、蜈蚣1条以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虚者加黄芪15 g、党参 15 g以益气;腰腿软者加川续断10 g、桑寄生10 g、熟地黄10 g,补肝肾强腰膝;寒痰湿盛者加半夏15 g,天南星10 g。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2.针灸、放血疗法:①治则: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主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各突起结节处。配穴:委中、阳陵泉。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分别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6期2011-02-11

  • 自拟经痛消加味治疗痛经 86例
    、干姜以加强温经散寒除湿之效而止痛;若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达气血充盈,血脉流畅则痛自除之效。用法:每于行经前 3~5天予上方 7剂,每日 1剂,常规水煎服,每日 3次,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2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3 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年实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评定,(1)治愈:疼痛消失,连续 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2)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 3个月以上。(3)未愈:疼痛未见改善。结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0期2011-02-11

  • 当归四逆汤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寒论》,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近年来,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仅就当归四逆汤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进行简述,以供参考。1 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虚损5型[1]。系经期或经行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为各种原因导致胞宫失养,或胞宫气血受阻,两者又常常相互影响,所以应选择既能通脉又能补虚,而且作用部位在肝系统之方剂作为基础方来治疗,而当归四逆汤正合此机[2]。齐峰等[2]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9期2010-08-15

  •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治疗上多采用温经散寒、行气化瘀止痛法。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影响年轻女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腰腿痛。目前西医给予痛经患者避孕药及止痛药口服,由于闭经等负作用及远期疗效不确定而不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0期2010-08-15

  • 温经散寒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10014)温经散寒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吉庆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14)应用温经散寒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能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湿浊长期盘踞精室,阳气渐耗,寒从内生,加上过用抗生素及寒凉药物等因素,本病中、后期寒证并不少见。应用温经散寒法,有侧重地选用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和少腹逐瘀汤3个基本方加减获效满意。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温经散寒法;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少腹逐瘀汤慢性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2010-04-03

  •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脉不畅。治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方选温经汤加减。处方:吴茱萸、当归、川芎、赤芍、全蝎、桂枝各10g,人参、炮姜、艾叶、小茴香、制半夏各9g,生甘草6g,阿胶6g(另烊),水煎服,每日1剂。服7天后经净,少腹里急、腹满烦闷好转,手指麻木、发凉及刺痛减轻,唯午后烦热,遂上方去艾叶、炮姜加丹皮、郁金、生姜,服7天后诸症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续服上方30余剂而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按:患者素体虚寒,值产后失于调理,冲任虚寒,血脉空虚,寒客经脉,寒凝血瘀,经脉不畅,症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2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