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英
武警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痛经是临床妇科常见病症。笔者自 2006年运用自拟经痛消加味治疗痛经 8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在 12~47岁,未婚者 63例,已婚和有过性生活史者 23例。年龄在12至 25岁者 58例,26至 30岁者 18例,31至 35岁者 6例,36至 47岁者 4例。病程最短 6个月,最长 11年。
1.2 诊断依据 86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年实施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 “痛经”的诊断:(1)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2)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3)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
自拟经痛消基本方剂组成:当归 20g,川芎 12g,白芍15g,香附 9g,益母草 10g,小血藤17g,桂枝5g,艾叶 3g,元胡 7g,甘草 3g。若肝郁气滞者加枳壳、乌药、五灵脂以加强理气调肝,化瘀止痛之效;若寒湿甚者酌情加肉桂、小茴香、干姜以加强温经散寒除湿之效而止痛;若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达气血充盈,血脉流畅则痛自除之效。
用法:每于行经前 3~5天予上方 7剂,每日 1剂,常规水煎服,每日 3次,分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2个月经周期为 1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年实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疗效评定,(1)治愈:疼痛消失,连续 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2)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 3个月以上。(3)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结果:服用 1~3个疗程后,86例中,治愈 69例,占80.23%;好转 12例,占 13.95%;未愈 5例,占 5.82%。
“痛经”中医学也称 “经行腹痛”,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其变化在气血。经期、经期前后这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畅受碍,以致 “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未能引起冲任、胞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加之此时进食寒凉生冷、刺激性食物或因外界压力等因素引起情志变化或起居不慎,便可发生痛经。既知痛经的病理变化主要在气血,故方中重用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血益阴,益母草、小血藤活血祛瘀,香附、元胡理气行气止痛,艾叶、桂枝温经散寒以止痛,诸药合用以达理气养血、活血祛瘀、温经散寒之功效,而使气血顺调,冲任流畅,经血畅行则经痛自愈。临证时再根据患者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气血虚弱等情况在经痛消的基础上随证加减运用,常收到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