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伟斌 李清祥 庄渊辉 吴和明
1.泉州预备役高炮团卫生队,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军分区卫生所,福建 泉州 362000;3.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寰枢关节紊乱又称寰枢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劳损、炎症、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造成寰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如关节松动与位移[1],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头痛、颈痛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眩晕主要由上颈段颈椎病错位引起,89%眩晕患者有寰枢关节紊乱[2]。笔者临床运用推拿、刺络拔罐加寰枢椎微调手法综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 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00例,源于 2008年 01月 ~2011年 01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 2组。其中治疗组 50例,男 28例,女 32例,年龄 30~67岁,平均 48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 3a。对照组 36例,男子 22例,女 28例,年龄31~65岁,平均 47岁,病程最短 3月,最长 4a。2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1.2 诊断标准 ①眩晕伴恶心、头痛、颈痛等,眩晕发作或加剧常与转头活动有关。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风池穴或其附近有明确的压痛点或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点,④影像检查:全部病例均拍摄颈椎正、侧、张口位 X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张口位 X片可见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3]。
1.3 排除标准 ①头部外伤后的眩晕;②心血管疾病性、耳源性、眼源性眩晕;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眩晕;④神经衰弱综合症。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1.2.1.1 推拿 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嘱其放松伸长颈项,医者立于侧后方,先在患者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肌肉涂上少许液体石蜡油,用拇指指腹或掌根进行推揉擦匀,手法渗透有力,至肌肉温热,约 10mi n;然用一指禅推法、拿法和弹拔颈项部双侧、斜方肌、肩胛区的肌群,使肌肉逐层放松,在痛点阳性反应点,则重点弹拔或按揉,手法轻重适宜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约10m i n。
1.4.1.2 刺络拔罐 患者仍俯卧位,术者选择适号玻璃罐进行走罐法,自上而下沿项背肌走向,反复刮走 10~15次,至皮肤潮红,再于压痛点处用梅花针叩打至出血,速拔火罐,其它部位沿经络走向在背肌上拔罐并留罐,时间为 5m i n,拔罐结束后,擦净瘀血,消毒后外敷创可贴。以上治法每隔 5d 1次,6次为 1个疗程。
1.4.1.3 寰枢椎微调手法[4]以仰卧位拔伸下寰枢椎侧屈微调手法为主,患者取仰卧位,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头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错位寰椎凸起之横突外侧,手掌则托住患者枕部,以对侧手掌托起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对侧面部和颞部。医者双手协调,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侧屈 15o左右,感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扩大颈侧屈运动幅度 3°~5°,同时拇指向内顶推寰椎横突即可。此手法动作要稳、准、巧,用力要适当,要用巧力、闪动力,忌用蛮力暴力。
1.4.2 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推拿手法,如上,疗程同治疗组。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随访期间,偶有发作,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头痛、颈肩痛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仍发作,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5]。
所有病例均在 1个疗程结束 3个月后判定疗效,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 “眩晕”范畴,颈背为诸脉会通之处,气血不通,筋骨衰退则清窍受遏,清阳不升,髓海空虚形成颈性眩晕。
从解剖学上看,寰枢段椎动脉迂回曲折,极易因寰枢关节的变化受累。当寰枢椎不稳定时如寰椎发生侧移或旋转,必然牵拉、扭曲椎动脉,使椎动脉产生弯曲或狭窄,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寰枢椎横突为筋膜、肌肉等软组织覆盖,长期受风寒湿的侵袭,容易产生劳损、炎症、退变,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椎动脉,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另外,在寰枢关节周围,颈部的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寰枢关节紊乱时,可刺激椎动脉壁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反应性痉挛而致眩晕。寰枢椎横突的触诊点位于下颌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6],相当于风池穴及其附近组织。
本症治疗采取常规推拿手法放松颈背部肌肉,重点用弹拔等手法解除风池穴及其附近明确的压痛点或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点,减轻颈项部的板滞感,从而达到 “松则通”,可使患者的眩晕症状减轻,部分患者治疗后常有眼前发亮,头清目爽的感觉[6]。采用走罐疗法通过火罐的负压吸附与温热按摩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经络通畅、气血通达、瘀血化散的作用。杨继洲在 《针灸大成》中指出刺络放血的特异功效,曰:“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刺络拔罐放血可以在放血局部形成负压吸引,直接将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释放出,加速局部瘀滞积血的排出,促进新鲜血液流动,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通则不痛”的目的[7]。寰枢椎微调手法是针对病因进行论治,可纠正寰枢关节紊乱,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解除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异常刺激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使颈部血供恢复正常。同时对调整寰枢关节,重建寰枢关节平衡,松解粘连,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有很大作用。通过上述的综合治疗,可迅速消除寰枢关节紊乱眩晕症状且复发率低。
[1]王楚怀,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4):1.
[2]王楚怀,赖在文,许燕玲等,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关系探讨 [J].现代康复医学杂志,1998,2(6):530-532.
[3]白晓东,启彬,邢更彦等.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影像学特征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60-163.
[4]陈述荣,宋林.寰枢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J].福建中医药,2008,12(6):2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6]李建媛,符健,张丽,等,按压风池穴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6):17-18.
[7]钟超英,刺络放血法治疗痛症应用概况 [J].广西中医药,2004,27(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