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友任,刘东宁,林卓锋
(1.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08;2.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影像学检查发现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增宽或双侧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距(the lateral atlanto-dental space,LADS)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寰枢关节不稳定,如脱位或半脱位[1-2]。以往寰枢关节间隙,包括ADI和LADS常作为判断寰枢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测量指标[3]。然而,有研究发现,双侧LADS不对称可能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正常影像学征象,而根据ADI来判寰枢关节不稳并不可靠,因此,临床上有人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寰枢关节横韧带是否损伤来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做出诊断[4-6]。之前大都使用普通平扫序列,本研究尝试用MRI抑脂序列来显示寰枢关节横韧带,以探讨其对可疑寰枢关节横韧带损伤诊断价值。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2.4岁,均为头部或者颈部外伤。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上颈部不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无明显的脊髓受压引起的肢体感觉活动障碍。28例的行张口位X线或寰枢关节CT检,发现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而怀疑寰枢关节半脱位。
采用GE 1.5T HDx echo speed plus MRI扫描仪、8通道CTL脊柱线圈、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对寰枢关节进行扫描。 扫描参数:T2WIFATSAT,FRFSE,TR3400ms,TE 120 ms,Fov 24 cm,层厚/层间距 4 mm/1 mm,矩阵 288×192。
所有患者寰枢关节骨质均未见骨折征象,脊髓均未见受压损伤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显示清楚T2WI STIR序列呈均匀低信号影;垂直齿状突中部的横断面是显示横韧带的理想层面,本组患者均未见到齿状突断裂征象。
所有患者均予颈托固定2~4周,随访3个月~1年,无颈部症状及寰枢关节位置进行性改变。
横韧带是维持寰枢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横韧带断裂后,其他韧带不足以维持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寰枢关节的屈伸和侧方运动范围明显增加[7]。寰枢椎失稳的潜在危险较大,可致高位颈段脊髓受压,危及生命,因此准确及时的诊断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诊断寰枢关节病变主要依靠颈椎X线平片和CT。然而,由于寰枢关节区域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包括骨性重叠、投照位置及体位等,某些寰枢关节周围轻微的骨折难以通过X线平面显示,只能根据骨性结构的情况对横韧带损伤情况进行间接判断。 CT扫描、重建虽然能避免投照角度、结构重叠及体位不正等因素的影响,提供比普通X线平片更多有意义的诊断信息,但其对横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效果远不如 MRI[8]。
ADI常作为判断寰枢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测量指标。一般认为正常成人ADI多小于3 mm,大于3 mm高度怀疑寰枢椎不稳,而大于4 mm时可诊断寰枢椎不稳,小儿则一般认为大于5 mm才认为存在寰枢椎不稳。Heller等[9]的研究认为横韧带存在一定弹性,在断裂之前可被不同程度拉长而导致ADI的改变,而ADI大小受体位影响,如中立位时小于3 mm时尚不能排除寰枢关节不稳。因此,根据ADI的改变来判断横韧带是否断裂很不可靠。在本研究中,虽未发现ADI明显增宽,但中立位ADI值受体位影响明显,且在寰枢关节受损情况未明情况下,行颈部过升过屈位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导致寰枢关节脱位加重而引起或者加重脊髓损伤。
双侧LADI也是用于评估寰枢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学者们研究认为近期有颈部外伤史的患者,若影像学显示双侧LADI不对称提示寰枢关节存在不稳可能,双侧侧块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 mm则提示可能横韧带断裂[1-2]。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双侧齿突侧块间距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双侧LADI不对称在很多正常人群中也存在,如将寰齿侧间隙不对称作为寰枢关节不稳的指征,则可能存在大量误诊,因而,近年逐渐有人提出利用MRI来对寰枢关节是否不稳做出评判,研究认为MRI对寰枢椎失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但能清晰显示骨性结构畸形、骨折、肿瘤等、颈段脊髓损伤情况,尤其对于横韧带,能清晰显示其正常或者病理变化,因而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0]。但之前的文献大多仅通过MRI的T1WI和T2WI序列来研究。
脊柱骨髓富含脂肪组织,在MRI上显示为高信号,容易压盖病灶,易产生化学位移伪影从而影响诊断正确性。STIR序列通过抑制组织中的脂肪信号,去除脂肪信号的干扰,减少运动伪影。在STIR序列中,横韧带在急性期断裂、出血、水肿的高信号更加突出[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横韧带在 MRI的 T2WI和STIR序列扫描上呈低均匀信号,连续性存在,轮廓光滑清晰,未显示水肿高信号或连续性中断。
综上所述,仅仅依靠X线或CT显示齿状突不居中并不能明确诊断寰枢关节不稳,MRI的T2WI和STIR序列能对横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损伤进行良好显示,对寰枢关节不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 Fielding J W,Hawkins R J.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Fixed 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 [J].J Bone Joint Surg Am,1977,59(1):37-44.
[2] Ajmal M,O’Rourke S K.Odontoid Lateral Mass Interval(OLMI)asymmetry and rotary subluxation: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cervical spine injury[J].J Surg Orthop Adv, 2005,14(1):23-6.
[3] 戴力扬,袁文,倪斌,等.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7(8):751-754.
[4] 崔巍,彭磊,王金财,等.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的多层螺旋 CT 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8):831-836.
[5] Harty J A,Lenehan B,O’Rourke S K.Odontoid lateral mass asymmetry:do we over-investigate?[J].Emerg Med J,2005,22(9):625-627.
[6] 何灿熙.关于颈枢椎齿突偏移是否为脱位的再认识[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8):882-883.
[7] 袁文,贾连顺,丁祖泉.寰椎横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5,16(6):563-566.
[8] 段少银,黄锡恩,林清池.影像学检查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2):94-97.
[9] Heller J G,Amrani J,Hutton W C.Transverse ligment failure:a biomechanical study[J].J Spinal Disord,1993,6:162-165.
[10] 张伶,王仁法,王承缘,等.寰枢椎失稳的MRI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7):613-616.
[11] 郭冬玲,高阳,张颖.STIR序列在脊柱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6):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