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金叶 陈玲 李英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 龙岩 364000)
痛经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严重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等症状。西医中痛经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大类,大多数患者属于原发性痛经。有研究发现超过50%的女性因为痛经影响到日常生活[1]。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相搏,子宫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导致痛经。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劳累、紧张、焦虑等都对经期症状有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女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因为经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水平变化所致[2]。临床上常规使用布洛芬、酮洛芬等镇痛药缓解疼痛。有研究表明,针灸能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有效缓解经期疼痛[3]。痛经在中医学又称为“经行腹痛”,寒凝血瘀型为常见证型,主要与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有关[4]。对这类患者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主。基于此,本研究研究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10 月医院收治的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 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初潮时间(岁) 病程(月) 症状[例(%)]乳房胀痛 腹泻 恶心观察组对照组t/χ2 P 34 34 21.12±3.11 20.76±2.74 0.506 0.614 12.56±1.64 12.60±1.38 0.109 0.914 60.36±41.35 63.66±40.25 0.333 0.740 15(44.12)14(41.18)0.060 0.806 10(29.41)12(35.29)0.269 0.604 11(32.35)9(26.47)0.283 0.59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妇科学》[4]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主症为经期小腹畏寒冷痛、得温痛减,经色暗红,伴有血块;次症为经期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舌黯苔白,脉沉紧;在经期前或经期阶段(7 d 内)出现下腹部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的女性;16 岁≤年龄≤35 岁;月经周期为(28±7)d;患者签署知情书并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由其他恶性疾病导致的严重痛经者;患有锐物恐惧症者;依从性差者;处于哺乳期的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片(国药准字H44025287)缓解经期疼痛。从有疼痛感开始服用,0.3 g/次,早晚各1 次,连续3 d,如出现剧烈疼痛可加服1 次。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缓解经期疼痛。针具进行常规消毒后,选取针刺次髎穴、三阴交、十七椎、地机,以穴位为中心,用75%乙醇由内向外打圈消毒,消毒面积直径约为2 cm。采用捻转补泻法,针下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 分钟行1 次针。针灸配合温经散寒汤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组方:当归15 g,川芎10 g,生白术10 g,紫石英 30 g(先煎),川楝子 10 g,延胡索 12 g,醋香附10 g,小茴香6 g,赤芍12 g。将药材放入砂锅,加入放凉的饮用水没过药材,浸泡20 min,之后放在炉火上煎煮,沸后小火煎煮30~40 min,倒出150~200 ml 药液,于空腹时服用。连续服用3 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3 个月经周期,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治愈、好转、未愈。治愈指月经来临时无明显疼痛感,且持续3 个月经周期;好转指轻微疼痛感,但无法持续3 个月经周期;未愈指疼痛感无明显减弱。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好转率之和。
1.4.2 疼痛评估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6]。总分为 10 分,0 分表示没有任何疼痛感;1~3分表示轻微疼痛,但可以忍受;4~6 分表示明显疼痛,虽然可以忍受但是影响睡眠;7~10 分表示强烈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和食欲。
1.4.3 痛经症状 在治疗前后进行COX 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评估,该量表由18 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均有2 个评分,分别是严重程度评分和持续时间评分[7]。采用5分法积分,严重程度评分:1 分表示无不适,2 分表示轻度疼痛,3 分表示中度疼痛,4 分表示重度疼痛,5分表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评分:1 分表示无,2 分表示持续<3 h,3 分表示持续 3~7 h,4 分表示持续7~24 h,5 分表示持续>24 h。
1.4.4 血清前列腺素 F2α(PGF2α) 和前列腺素 E2(PGE2)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约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联科生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其中年龄、初潮、病程、疗效、痛经症状、血清PGF2α和 PGE2水平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症状、疗效评估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评估比较 经过3 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疗效评估比较[例(%)]
2.2 两组疼痛评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第2 个月经周期及第3 个月经周期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第3 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治疗前 第1 个月经周期第2 个月经周期34 34 t P 4.12±0.56 4.32±0.43 1.652 0.103 3.32±1.34*3.61±1.72*0.776 0.441 2.12±0.45*2.38±0.58*2.065 0.043 1.47±0.23*1.78±0.48*3.396 0.001
2.3 两组痛经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痛经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CMS 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CMS 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持续时间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严重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34 34 t P 17.36±2.64 17.58±3.12 0.314 0.755 8.32±1.22*10.74±2.35*5.329 0.000 21.22±2.34 21.54±2.46 0.550 0.585 8.86±1.58*10.65±2.28*3.763 0.000
2.4 两组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PGF2α水平明显降低,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 PGF2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PGE2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GF2α 和 PGE2 水平比较(pg/ml,)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 PGF2α 和 PGE2 水平比较(p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PGE2(n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PGF2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34 34 t P 74.35±12.12 75.56±12.68 0.402 0.689 51.54±7.89*56.87±12.58*2.093 0.040 56.78±10.64 55.88±9.67 0.365 0.716 70.10±10.57*64.34±7.24*2.622 0.011
女性经期是指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出血并排出体外的过程。PG 在这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能促进子宫内膜收缩,但是体内PG 水平过高,会引起子宫的剧烈收缩,压迫周围血管,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引起女性经期疼痛和痉挛[8]。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痛经的独特方法,本病证型包括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其中寒凝血瘀是最常见证型,中医学认为寒凝血瘀病因病机在于经期产后,外感寒湿之邪或过食寒凉生冷,邪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冲任失畅,气血凝滞,令经行腹痛,故针对此证型的痛经患者,中医临床以调理气血冲任、温经散寒为主要治则[9]。
本研究采用穴位针灸与温经散寒汤联合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 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针灸配合温经散寒汤疗效优于西药止痛药,与孙萌等[1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布洛芬缓释片缓解经期疼痛的机制是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PG 合成,减缓子宫内膜收缩频率,达到缓解经期疼痛的作用,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远期效果不甚理想[11]。而中医讲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针刺可疏通经络,通过局部刺激,调节气血、阴阳、津液、脏腑功能,调节人体内环境与镇痛物质,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促进子宫内血流加速,缓解子宫缺血缺氧症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观察组采用针刺次髎穴、三阴交、十七椎、地机等穴,其中次髎穴归足太阳膀胱经,能理气化瘀调经,配合十七椎、地机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与任、冲二脉相关,具有调节气血、益气调经的作用,针刺此穴能调节脉络气血,调控胞宫,以达通则不痛效果。另外,在针灸之后配合温经散寒汤,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化瘀;白术健脾化湿;延胡索、香附、茴香理气化瘀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紫石英直达子宫以温宫散寒;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有研究发现针灸有助于缓解经期疼痛[12]。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痛经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配合温经散寒汤比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更能缓解经期疼痛,与黄竞萱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针刺次髎穴、三阴交、十七椎、地机等穴是中医学中常用治疗经期疼痛的方法。根据《经络腧穴学》[14]中示,针刺地机活血化瘀、健脾益气;三阴交健脾和胃益肾,调节女性经期的气血亏虚,散寒止痛;次髎穴补益下焦,健腰调经理气,活血散瘀;十七椎调节三经气血,主理胞宫。另外,次髎位于骶骨孔,其内有骶神经,针刺该穴可刺激盆腔神经丛,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且局部刺激可促使机体释放脑啡肽,提高痛阈,减弱痛觉信号向上传递趋势,从而起到显著止痛效果[15]。配合温经散寒汤中的当归、川芎、赤芍、白术等药材,加强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增强治疗靶向性,发挥协同作用。
PGF2α可以引起子宫内膜血管加速收缩,导致子宫血流受阻,局部缺氧,促进酸性物质代谢堆积,刺激中枢神经,引起痛经。PGE2可以促进子宫血管平滑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内缺血缺氧症状,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GF2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GE2水平较照组更高(P<0.05),提示针灸配合温经散寒汤可发挥调节血清PGF2α及PGE2的作用。戴俊利等[16]研究表明,穴位针刺可调节子宫分泌疼痛递质和促进生殖内分泌功能,激活中枢神经阿片受体,降低PG 含量。另有研究显示,针刺三阴交、地机等穴位能够调节血清PGF2α或PGF2的分泌,相较于西药,对缓解子宫痉挛、调节内分泌环境、改善痛经的效果更好[17]。综上所述,穴位针刺配合温经散寒汤相比布洛芬缓释片能更明显缓解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经期疼痛,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改善痛经症状。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且未对远期预后进行观察,还需更多研究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