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穗
- 平舆县冬小麦枯白穗的发生原因及防御对策
。虽经防治,但枯白穗问题仍在小麦生长后期不同程度发生,导致籽粒瘦小或不能形成籽粒,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2022年,平舆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冬小麦枯白穗进行了调查统计,明确了枯白穗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类型,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对策,为解决冬小麦生产实际问题,促进小麦持续增收提供参考。一、冬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一)气候因素秋季,小麦幼苗期土壤干旱可诱发全蚀病,后期易产生枯白穗;冬季和早春土壤干旱可引发茎基腐病的大量发生,后期易产生枯白穗;春季雨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2期2023-12-21
- 四唑虫酰胺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大螟田间药效试验
状基本定型,调查白穗数,计算白穗率和防治效果。1.4.2 药效计算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白穗率=(调查白穗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效=[(对照区卷叶率/对照区白穗率-处理区卷叶率/处理区白穗率)/对照区卷叶率/对照区白穗率]×100%1.5 数据处理采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v8.01 版)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显著性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作物安全性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4期2023-09-25
- 几种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
为调查对象,统计白穗数。1.3.2 性诱剂诱捕效果每隔5 d 调查诱捕装置内的二化螟虫量(发生高峰期调查时间间隔缩短为3 d 左右),每次调查结束后清空诱捕器,记录并分析二化螟发生高峰期。1.3.3 防效定局调查所有处理在施药后30 d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进行调查,即整田选取 10个取样点(每点40穴,共计400穴)调查统计白穗数,并剥查水稻植株并记录活虫数,分别计算白穗率、白穗防效以及杀虫效果。计算公式:白穗率=(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白穗防效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4期2023-08-07
- 小麦田间白穗病害“一拔五知道” 鉴别及综合防控
多,小麦田中后期白穗病害逐年增多。据纪莉景[1]等调查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枯白穗症状的病害主要有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茎基腐病等5 种。从小麦灌浆期开始,小麦生产大田经常会出现很多麦穗变白穗的现象,麦穗失绿发白到惨白,脱水,灌浆停止,籽粒干瘪,穗子有轻飘飘的感觉,生产上导致减产比较严重,而且影响小麦商品性,严重的不能为人们食用。1 五种病害致病原分析1.1 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是玉蜀黍赤霉菌,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世代为禾谷镰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期2023-04-05
- 平舆县冬小麦枯白穗的发生原因及防御对策
。虽经防治,但枯白穗问题仍在小麦生长后期不同程度发生,导致籽粒瘦小或不能形成籽粒,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2022 年,平舆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冬小麦枯白穗进行了调查统计,明确了枯白穗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类型,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对策,为解决冬小麦生产实际问题,促进小麦持续增收提供参考。一、冬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一)气候因素秋季,小麦幼苗期土壤干旱可诱发全蚀病,后期易产生枯白穗;冬季和早春土壤干旱可引发茎基腐病的大量发生,后期易产生枯白穗;春季
河南农业 2023年34期2023-02-14
-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云南保山水稻二化螟田间试验
,造成水稻枯鞘和白穗从而导致水稻减产,严重危害水稻产业的生产安全[1]。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一直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阿维菌素、喹硫磷、四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但化学农药的不科学使用带来了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严重威胁水稻的生产安全[2]。且在云南偏远地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普及率不高,机械化、自动化等施药技术难以应用,故探索一种轻简、绿色的二化螟防治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水稻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目标,本课题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1期2023-02-04
-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评价
0丛。统计枯心(白穗)率、枯心(白穗)防效和杀虫效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邓肯氏新复极差法统计检验。计算公式如下:枯心(白穗)率(%)=[枯心(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枯心(白穗)防效(%)={[对照区枯心(白穗)率-处理区枯心(白穗)率]/对照区枯心(白穗)率}×100杀虫效果(%)=[(对照区药后残虫数-处理区药后残虫数)/对照区药后残虫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药剂的安全性试验期间观察发现,在本试验使用的剂量下,经32000 IU·mg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6期2022-12-06
- 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过去年小麦单株白穗及连片枯死现象较往年偏重,白穗率为1%~15%,个别田块甚至造成大面积早死,对产量影响很大。梁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植保植检站通过大田普查,找到了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防治措施。一、形成原因(一)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既可土传又能种传。因其毁灭性、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被多省列为补充检疫对象。“黑脚”和“白穗”是全蚀病的两大田间症状,严重时病株较健株提早10~20 d 枯死,用手轻轻一提,即可将整株拔起。小麦全蚀病20
河南农业 2022年5期2022-11-17
- 不同药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评价
量、虫伤株数以及白穗数等指标,并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杀虫(虫伤株、白穗)防效(%)=[对照区残虫量(虫伤株数、白穗数)-处理区残虫量(虫伤株数、白穗数)]/对照区残虫量(虫伤株数、白穗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药剂对大螟的防效2.1.1 白穗防效。未施药对照(CK1)存在较为显著的大螟危害,水稻白穗数达17.50穗/百穴。由表1可知:处理E1和处理G1防效均较佳,平均白穗数分别为1.00、1.25穗/百穴,白穗防效分别为 94.29%、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2022-07-18
- 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过去年小麦单株白穗及连片枯死现象较往年偏重,白穗率为1%~15%,个别田块甚至造成大面积早死,对产量影响很大。梁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植保植检站通过大田普查,找到了小麦白穗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防治措施。一、形成原因 (一)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根部病害,既可土传又能种传。因其毁灭性、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被多省列为补充检疫对象。“黑脚”和“白穗”是全蚀病的两大田间症状,严重时病株較健株提早10~20 d枯死,用手轻轻一提,即可将整株拔起。小麦全蚀病2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5期2022-06-09
- 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地位。近年,小麦白穗逐渐增加,给农民朋友带来难题,也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现把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够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小麦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小麦之所以形成白穗,一般是冻害、虫害、病害这三种因素造成的。一、小麦因冻害形成的白穗及防控措施(一)受害症状小麦冻害是指持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小麦冻害分为冬季小麦越冬冻害和春季倒春寒所形成的春季冻害。冻害较轻的麦田,小麦植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然能够正常抽穗和结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5期2022-06-09
- 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地位。近年,小麦白穗逐渐增加,给农民朋友带来难题,也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现把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够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小麦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小麦之所以形成白穗,一般是冻害、虫害、病害这三种因素造成的。一、小麦因冻害形成的白穗及防控措施(一)受害症状小麦冻害是指持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小麦冻害分为冬季小麦越冬冻害和春季倒春寒所形成的春季冻害。冻害较轻的麦田,小麦植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然能够正常抽穗和结
河南农业 2022年5期2022-06-08
- 江苏响水县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
以危害茎秆形成枯白穗对产量影响最大,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20%~40%,甚至颗粒无收。一、纹枯病发生情况1、常年普遍发生响水县全县13 个镇(区)均有发生。2018 年发生面积2.06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63.8%,病株率19.7%,白穗率0.9%,病指9.1,实际损失557.5 吨。2019 年发生面积2.27 万hm2,占小麦播种面积65.3%,病株率为31.8%,白穗率1.3%,病指17.5,实际损失767.5 吨。2020 年发生面积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6期2021-12-24
- 山东郓城县小麦白穗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虫害,郓城县小麦白穗发生较多,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白穗一般是由于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蝼蛄、蛴螬、金针虫造成。本文分析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确保小麦安全生产。一、发生规律1、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侵染引发的病害。纹枯病自小麦幼苗期即可侵染危害,主要侵染地下根部。翌春3 月底,小麦拔节后病原菌开始活动并继续危害,逐渐向上蔓延到茎基部。4 月下旬至5 月中旬是病害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5期2021-12-05
- 俄罗斯醋栗(黑穗·白穗·红穗·金穗)嫩枝扦插试验
,目前暂无金穗、白穗醋栗,红穗醋栗也没有大面积引进。2015年4月,黑龙江省带岭林业科研所由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园引入俄罗斯醋栗4个品种,分别是黑穗、白穗、红穗、金穗,用于栽培试验。2017年8月进行了俄罗斯醋栗嫩枝扦插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地概况嫩枝扦插试验基地设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林业局西部四公里种子园温室大棚。带岭林业局位于伊春市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28°37′46″~129°17′50″,北纬46°50′8″~47°21′32″;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1期2021-01-18
- 俄罗斯醋栗优良品种筛选试验
别是俄罗斯黑穗、白穗、红穗、金穗醋栗,经3年引种栽培,现将俄罗斯醋栗(黑穗、白穗、红穗、金穗)优良品种筛选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试验地情况俄罗斯醋栗筛选优良品种筛选试验的试验地设在带岭林业实验局秀水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南部,地属小兴安岭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8°37′46″~129°17′50″,北纬46°50′8″~47°21′32″。本区气候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高冷气压双重影响,为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干燥寒冷,夏季温暖而湿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1期2021-01-18
- 小麦白穗、死穗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应受阻,形成枯株白穗,直至死穗,一般在田间单株发生者较多。(二)全蚀病危害小麦全蚀病是商水县小麦出现死穗的原因之一,是土传性病害,也是典型的根部病害,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均会发生,小麦地上部分的症状也是由茎基部和根部出现病害引起的。苗期症状不明显,拔节期病苗返青慢,黄叶多,分蘗少,麦苗矮化,稀疏,根呈黑色。灌浆期病株根部腐烂,形成黑脚,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干枯,麦穗逐步变成白穗。全蚀病每年随着小麦收割和土地耕作的进行,有扩展蔓延的趋势。(三)根腐病危
河南农业 2020年5期2020-12-18
- 种衣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有效性研究
够有效降低小麦的白穗率,起到非常好的预防效果[3]。试验田内小麦的种衣剂使用后对白穗病的抵抗能力数据如下。使用萎锈福美双处理的小麦种子白穗病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68.27%±2.75%,但是在小麦生长的后期,病情指数防控效率只有19.33%±4.11%;戊唑醇处理后的小麦白穗病防治效果为64.05%±6.66%,病情指数防控效率为20.26%±0.95%;咯菌腈白穗病防治效果为57.86%±7.03%,病情指数防控效率为15.04%±3.12%。通过上述的数
新农民 2020年4期2020-12-14
- 诏安县中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
多,重则枯孕穗和白穗,给中稻粮食生产带来较大损失。诏安县早稻收割时间段是7月6~20日,此时中稻正处孕穗末期-灌浆期,早稻一开始收割,早稻田里的二化螟虫源,转移到中稻取食危害,使种植面积相对小的中稻在极短的时间内,虫源突然猛增,农民预防意识不强或是下药不科学,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二化螟以幼虫蛀茎危害水稻,具有转株危害习性,遇缺水干旱时转株频繁,危害加重,且二化螟虫龄是三龄以上,抗药性较强,农民传统喷药防治效果差的现状。诏安县农技站2019年在中稻种植面积较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0期2020-10-20
- 基于投影寻踪算法的13种观赏草耐盐性比较
roidea)、白穗狼尾草(Pennisetumorientale‘White’)、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setaceum‘Rubrum’)、柳枝稷(Panicumvirgatum)、长穗柳枝稷(Panicumvirgatumvar.)采购自江苏省泗阳县新泰种子经营部.小兔子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iodes‘Little Bunny’)、蓝滨麦(Elymusmagellanicus)、金边大米草(Spartinaanglic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9-22
- “新麦26”小麦品种白穗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66300)小麦白穗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导致小麦白穗的病虫害主要有五种:即地下虫危害造成白穗、小麦全蚀病造成白穗、小麦赤霉病造成的白穗、小麦纹枯病造成的白穗和小麦根腐病造成的白穗。1 地下虫危害造成白穗种类: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三大类。症状: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蛀食茎干基部幼嫩部分,仅留部分组织支持麦株,水分、养分无法输送,致使叶片干枯、穗部变白。用手轻轻上提,从基部短开,裂口处如乱麻状。防治方法:撒施毒土:每亩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 公斤,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8期2020-07-12
- 小麦白穗的发生及综合防控对策
调查,临沂市小麦白穗的发生主要由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全蚀病、金针虫、干热风为害造成的,明确了为害症状,针对不同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关键词:小麦;白穗;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515033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临沂市小麦播种面积30万hm2左右,小麦产量高、用途广,对发展临沂市农业,改善人民生活,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农业与技术 2020年9期2020-05-27
- ?小麦白穗、死穗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应受阻,形成枯株白穗,直至死穗,一般在田间单株发生者较多。(二)全蚀病危害小麦全蚀病是商水县小麦出现死穗的原因之一,是土传性病害,也是典型的根部病害,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均会发生,小麦地上部分的症状也是由茎基部和根部出现病害引起的。苗期症状不明显,拔节期病苗返青慢,黄叶多,分蘗少,麦苗矮化,稀疏,根呈黑色。灌浆期病株根部腐烂,形成黑脚,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干枯,麦穗逐步变成白穗。全蚀病每年随着小麦收割和土地耕作的进行,有扩展蔓延的趋势。(三)根腐病危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5期2020-05-26
- 曾都区三化螟局部重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其中第三代造成白穗,对产量构成威胁,三代三化螟在曾都区历史上曾多次为害成灾,1995年~2002年,三化螟均在3级以上程度发生,发生面积占中稻种植面积的30%-85%,一般白穗率在1.17%-5.86%,严重的稻田白穗率高达30%左右,个别田块白穗率甚至高达85%以上。2005年后,三化螟发生为害轻,田间基本查不到三化螟幼虫和卵块,直到2013年,局部稻田再次出现三代三化螟的危害。近几年来,三化螟在我区局部重发,三代为害损失重,发生面积呈扩大趋势。201
湖北植保 2020年1期2020-05-16
- 俄罗斯醋栗适应性观测分析
品种:黑穗醋栗、白穗醋栗、红穗醋栗、金穗醋栗。引种面积为1亩,经3年观测,现将其适应性情况叙述如下。引种情况详见表1。表1 俄罗斯醋栗引种情况表注:HE、B、HO、J分别代表黑穗、白穗、红穗、金穗。1 原产地与试验地情况原产地与试验地位置与气候条件比较详见表2。表2 原产地与试验地比较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俄罗斯黑穗,红穗,白穗,金穗醋栗。2.2 方法本试验在带岭、翠峦、乌伊岭地区分别栽植俄罗斯黑穗、红穗、白穗、金穗醋栗。采用常规栽培与施肥方式,做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6期2019-12-19
- 俄罗斯醋栗不同留枝数栽培试验
品种:黑穗醋栗、白穗醋栗、红穗醋栗、金穗醋栗。引种面积为1亩,经3年观测,现将其不同留枝数栽培试验叙述如下:引种情况详见表1。表1 俄罗斯醋栗引种情况表注:HE、B、HO、J分别代表黑穗、白穗、红穗、金穗。1 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带岭林业实验局秀水林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西南部,地属小兴安岭南坡,地理坐标为128°37′46″~129°17′50″E,46°50′8″~47°21′32″N。年均降水量661 mm,年均气温1.4 ℃,极端最低气温-40 ℃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6期2019-12-19
-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致死苗或后期出现白穗,造成空瘪籽粒而影响小麦产量[2]。Sarver等[3]报道有16种或以上的镰孢菌可引起小麦茎基腐病。但由于镰孢菌种群体结构的地域性限制,不同地区的致病优势种有明显差异[4]。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致病优势种为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1,5];欧洲小麦区的致病优势菌种为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和雪腐叶枯病菌(Microdochiumnivale)[6];亚洲小麦
西北农业学报 2019年9期2019-10-29
- 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效果简报
稻,调查各小区的白穗数和活虫数,并与空白对照进行比较,计算白穗防效和虫口防效。2 结果与分析2.1 杀虫效果据试验期间观察,试验田水稻二化螟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由表2可知,每667 m2施用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 mL的白穗防效为55.12%,虫口防效为78.78%;每667 m2施用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 mL的白穗防效为74.96%,虫口防效为91.53%;每667 m2施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的白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5期2019-10-24
- 凌海地区水稻枯心率发生规律研究
率计算公式枯心(白穗、虫伤株)率(%)=枯心(白穗、虫伤株)数/调查株数×100%。2 结果与分析由表1、表2、表3 可以看出凌海水稻主要产区枯心率平均在6%以上,平均发生率达到7.59%,不同产区枯心率最大相差2.5%,差值较大。表12018年闫家水稻枯心率调查表表22018年建业枯心率调查表表32018年大有水稻枯心率调查表3 讨论从调查数据分析,水稻枯心率在凌海地区发生率均值在7.59%,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稻二化螟防控工作。各产区枯心率相差明显,与当
新农业 2019年18期2019-10-10
- 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简报
,调查各小区内的白穗数和活虫数,计算白穗防效和杀虫效果。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经田间目测,各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均无不良影响,表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2.2 防效试验期间田间水稻二化螟自然发生,为中等偏重发生。由表2可知,各处理中以每667 m2用25%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 mL处理对二化螟的白穗防效和虫口防效为最好,其防效分别为74.96%和91.53%;每667 m2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处理对二化螟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3期2019-06-25
- 菏泽小麦白穗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期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穗,小麦白穗的发生对菏泽种植区的小麦产量造成了大幅度减产。严重地块白穗率达3%-5%,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本文通过试验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虫害、病害、药害等几类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和对策。关键词:小麦;白穗;病虫害;防治对策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选用不合理、种植密度过高、生产管理不良等原因造成小麦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同时随着气候逐渐变暖、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常出现白穗症状,而且有逐
山东青年 2019年1期2019-05-16
- 2018年临清小麦白穗发病原因及对策分析①
8年,临清市小麦白穗现象比较普遍,70%以上麦田发病,一般病株率8%~15%,严重田块达到30%以上,造成比较严重的减产。根据症状判断白穗主要由小麦茎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小麦赤霉病引起。1 小麦白穗发生较重的原因1.1 多年秸秆还田近年来,农民习惯秸秆还田,连续还田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很常见,而且现在都是浅旋耕,秸秆不能全部腐烂,小麦播种时根有时扎到秸秆上,秸秆腐烂发热,造成麦田长势弱,而且农民基本上都不镇压,田间土壤不沉实,冬季寒流造成小麦根部
广西植保 2019年1期2019-03-19
- 小麦白穗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长后期田间易形成白穗,发生程度轻重不一。如遇重发生年份,会对小麦造成大量减产,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小麦形成白穗的原因主要是由病虫害造成的。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均能使小麦受害产生白穗。结合滦南县实际,发现小麦田间形成白穗主要是由小麦全蚀病和纹枯病引起的,做好这两种病害的防治工作对防止小麦后期形成白穗至关重要。1 两种病害的主要症状1.1 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也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发病严重时会引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期2019-02-13
- 三种杀虫剂对水稻大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日调查各小区稻株白穗数、虫伤株数,同时剥查残虫数,计算保穗效果与杀虫防效。防效计算方法:白穗率(%)=(调查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保穗效果(%)=(对照区受害株数-防治区受害株数÷对照区受害株数)×100;杀虫效果(%)=(对照区残余活虫数-防治区残余活虫数÷对照区残余活虫数)×100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药后连续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2.2 防效各药剂处理对水稻3代大螟的白穗防效与保穗效果见表1
农业与技术 2019年2期2019-01-26
-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图像Haar-like特征的水稻病害白穂识别
实现大面积稻田中白穗的精确识别,该文提出一种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水稻病害白穂识别系统,该系统以无人机平台作为图像采集、处理和识别的基础,首先对白穗图像提取Haar-like特征,其次以Adaboost 算法进行白穗训练识别。以4类Haar-like特征及其组合构建弱分类器,用采集的稻田白穗和背景共700个样本点训练生成强分类器。所得强分类器对测试集中65幅图像中的423个白穗样本点进行识别验证,结果表明:白穗识别率可达93.62%,误识别率为5.44%,该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20期2018-10-19
- 水稻白穗突变体wp6的发现及研究
,抽穗期时突变体白穗性状是由于叶绿素a含量低所致。对wp6与正常叶色品种杂交F1、F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结论]该研究为wp6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礎,也为水稻标记性状育种提供新的资源。关键词水稻(OryzasativaL.);白穗突变体;叶绿体;遗传分析中图分类号S 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029-03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气候干旱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提高光合效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6期2018-05-14
- 小麦穗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最典型的就是“白穗”和“黑穗”现象,“黑白穗”常导致小麦严重减产、品质劣化,有时还潜藏对人畜有毒的菌素。笔者根据植物保护工作实际并结合相关资料,将导致小麦“黑白穗”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简要概括,方便农民朋友辨认及其提早防治,以减少损失。1 小麦“黑穗”病小麦黑穗病常见为腥黑穗病,病症主要表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正常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03-17
- 小麦生长后期引起枯白穗的原因及化控措施
、由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病害引起的枯白穗主要有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一)小麦赤霉病1.田间症状。该病主要为害穗部,病菌最先侵染花药,其次为颖片内侧壁,通常一个麦穗的小穗先发病,然后迅速扩展到穗轴,进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结实。侵染初期在颖壳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褐色斑,逐渐蔓延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在田间可见零散整穗白穗或半截白穗。2.化学防控措施。在小麦齐穗期
河南农业 2018年12期2018-01-17
- 豫南地区水稻螟虫的特征特性及防治方法
中为害,造成大量白穗,产量损失严重。一、特征特性(一)产卵习性水稻螟成虫喜欢在茂盛、高大、粗壮稻田里产卵,多产于叶鞘或基部叶片上;卵块由10~200粒排成鱼鳞状,长13~16 mm,宽3 mm,乳白色至黄白色或灰黄褐色;幼虫灰褐色,头红褐色,长10~28 mm,体背有暗棕色纵线5条;末龄幼虫体长20~30 mm,全体淡褐色,背面具红棕色条纹;蛹长10幼虫灰褐色,头红褐色,长10~28 mm,体背有暗棕色纵线5条13 mm,米黄色至浅黄褐色或褐色。蛾子:灰黄
河南农业 2018年8期2018-01-17
- 小麦返青后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周后,就会出现枯白穗,并易造成倒伏。1.2 茎基腐病是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一种小麦病害,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小麦出苗期就可感染,返青后在茎基部扩展,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茶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可见粉红色霉层,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影响。小麦玉米连作及大量秸秆还田造成病菌的积累是这一病害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1.3 全蚀病主要为害小麦的根系和茎基部,灌浆期往往根系发黑沤断、基部茎秆发黑,容易成簇成簇的拔出,后期出现成片白
种业导刊 2018年4期2018-01-16
- 俄罗斯醋栗物候观测研究
俄罗斯醋栗黑穗、白穗、红穗、金穗的物候观测可知,4个品种醋栗的萌芽期集中在4月上中旬,展叶期集中在4月至5月,开花期集中在5月,果期在5月下旬至7月,落叶期集中在9月。黑穗、白穗、红穗三个品种醋栗花期全部为18天,金穗醋栗花期为7天。黑穗果期约为55天,红穗约为60天,白穗40天,金穗未结果。醋栗 物候 生长量醋栗为虎耳草科,果实香甜可食 ,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维生素C、B1、B2以及铁、锡等矿物质,维生素C含量高于大多数水果。目前已经知道的醋栗有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4期2018-01-02
- 禹州市2015-2016年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试验报告
按照实验方案调查白穗率及根系病情指数,首先,调查每个小区总白穗株数和总株数,然后随机拔出100株小麦进行根系调查,统计由全蚀病引起黑根的株数及由其他病原菌引起黑根的株数,并对由全蚀病引起的黑根进行分级(见返青拔节期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1.对各处理全蚀病根系病情指数调查。从调查数据看出,病情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处理4、处理6、处理1、处理3、处理2、处理5。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5、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2.对各处理全蚀病发生情况调查。
河南农业 2017年9期2017-09-12
- 胶东春直播旱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死苗、穗茎折断、白穗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类似百姓俗称“臭水牛”的不明昆虫,这些病虫害常常困扰倒弄,让稻农不知所措。现将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稻瘟病种子带菌、高湿、长期灌深水、过分干旱、偏施或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造成幼苗枯死、茎节变黑坏死、穗茎病变成白穗。稻瘟病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包衣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外,重点在发病初期(苗期和分蘖期)和旱稻破口期(稻穗刚从旗叶叶鞘中伸出露头)采用化学防治:可667平方米用75%三环唑40克或4
农业知识 2017年9期2017-02-02
- 封面说明
小麦灌浆期出现“白穗”,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重病田块损失可达30%~60%,甚至绝产。目前生产上还未有对此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应引起科研和生产部门的重视。封面照片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症状a. 发病茎节的横切面, 里面充满了白色菌丝; b. 田间发病造成的“白穗”; c. 发病茎节的纵切面, 里面充满了粉红色菌丝; d. 发病小麦植株基部茎节, 变成黑褐色(类似酱油的颜色)并着生白色和粉红色霉层; e. 白穗周益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植物保护 2017年3期2017-01-21
- 3WSH-1000水旱两用喷杆式喷雾机防治水稻病虫害示范试验
7月10日)水稻白穗稳定时调查一次白穗率、防治效果,共调查一次。4.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处理选5个点,每点5穴,每处理共查25穴,记数白穗数,计算防治效果。4.1.3 药效计算方法药效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白穗率(%)=(调查白穗数/调查总穗数)×100防治效果 (%)=[(空白对照区药后白穗率-药剂处理区药后白穗率)/空白对照区药后白穗率]×1004.2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试验期间观察,试验药剂各剂量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未发现药害和对
北方水稻 2016年6期2016-12-02
-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一、地下害虫造成白穗1.症状。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3大类。这些地下害虫主要蛀食小麦茎秆基部幼嫩部分,仅留部分组织支持麦株,致使植株水分、养分运输受阻,最终叶片干枯、穗部变白。2.防治方法。可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千克,拌细土20千克撒于麦株基部;或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拌玉米糁或菜子饼10~15千克,于犁地前撒入田中。二、小麦全蚀病造成白穗1.症状。在小麦幼苗期
乡村科技 2016年7期2016-06-13
- 麦田白穗现象调查结果及防治方法
麦田白穗现象调查结果及防治方法淮阳县农牧局于2016年5月2~6日对全县麦田进行病虫害普查,部分麦田白穗现象较为严重,一般田块白穗率达5% ~10%,个别地块白穗率高达40%左右,以砂质土、两合土麦田发生为主。其中砂质土重于两合土,两合土重于淤土。经实地查看,确定为纹枯病、地下害虫等危害所致,同时对“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示范区”调查显示,纹枯病发生程度偏轻,基本无因纹枯病危害造成白穗现象,仅见零星的地下害虫危害所致的死亡植株,示范区纹枯病防控效果良好。全县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3期2016-03-28
- 小麦枯白穗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一、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及症状1.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生育期内均可能发生,主要表现为枯白穗、枯孕穗、倒伏、花秆烂茎等症状。该病一般在冬前发病,然后在小麦灌浆期出现枯白穗,部分小麦出现死亡,病麦的茎秆上可见坏死的病斑。该病在小麦苗期发病率较高,如果小麦早播且播种量很大,会因为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等原因增加该病的发生率,在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传染速度较快。2.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的主要特征是“黑脚白穗”,小麦在感染全蚀病初期,次生根和初生根逐渐
农村百事通 2015年11期2015-06-26
- 水稻白穗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农技推广水稻白穗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曹玉霞1,孙勇2,王一凡3(1. 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1500;2. 滨海新区汉沽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300480;3. 天津市环保站,天津300061)针对近年来宁河县水稻白穗现象呈上升趋势这一情况,对水稻白穗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是由病害、虫害和气候等几方面因素所导致。解决水稻白穗要掌握田间症状,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水稻白穗;发生原因;防治措施近年来,宁河县水稻白穗现象呈上升趋势。针对这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6期2015-02-11
- 德宏州芒市运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20丛水稻,检查白穗,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数,计算出白穗率及防治效果,连根拔除白穗,在室内剥开检查幼虫种类。2 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水稻螟虫危害进行调查(见表2),农民自防区白穗总数为392穗,白穗率为3.8%,防治区的白穗总数为184穗,白穗率为1.6%,防治效果为57.9%。表2 水稻螟虫防治效果调查通过对白穗中幼虫种类进行调查,防治区内幼虫比例分别为三化螟77%,二化螟12%,大螟11%;农民自防区内幼虫比例分别为三化螟57%,二化螟31%,大螟12%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5期2015-01-07
- 小麦白穗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在乳熟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近年来,小麦白穗在北方小麦产区时有发生,并呈常发态势,白穗病田率几乎达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达30%~50%,轻者减产20%~30%,重者造成大面积倒伏、白穗,甚至绝收,而且影响下茬作物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 小麦白穗的成因1.1 小麦纹枯病病菌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肥水供应不足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1.2 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部、根及分蘖节褐变,病部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色霉
种业导刊 2014年3期2014-01-23
- 小麦白穗的发生与防治
生长后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一般年份减产5%~3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导致小麦白穗的原因有病害、虫害等多种因素。重点对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加以研究,以期减少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1 发生症状与危害1.1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2期2013-05-09
- 咸宁市三化螟轻发生原因浅析
严重,常造成大量白穗。有的年份(无低温天气)四代三化螟9月上中旬在晚稻上也会造成危害。三化螟过去为咸宁市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2000年三化螟的冬后基数为10520头/667m2(见图1),发生面积为8.75万hm2,主害代水稻白穗率为5.5%(见图2),造成稻田减产10%~20%,给咸宁市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2010年三化螟冬后基数剧下降为 263头/667m2,水稻枯心和白穗基本为二化螟和大螟所致。咸宁市三化螟发生危害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图
湖北植保 2012年3期2012-10-10
- 小麦主产区病虫害加剧
地的小麦赤霉病、白穗病蔓延较为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对于多省小麦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专家分析说,主要是由于小麦生长后期在多地都出现了低温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小麦生长受到了积温不够、阳光不足的不利影响,因此导致病虫害较重。受此影响,6月5日国内小麦期货市场大幅上扬,创下年度单日最大涨幅。郑商所的强麦合约高开2472元/吨,上午10点多头发力,最高冲到2572元/吨。截至收盘,强麦1301合约放巨量收至2540元/吨,上涨67元/吨,涨幅2.71%,成交量达1168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23期2012-04-29
- 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白穗的原因及其对策
田不同程度地出现白穗现象,而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特别是沙壤土地和旱薄地较为严重。经多年的实地观察和防治,总结出小麦出现白穗的原因和对策如下:1 造成小麦白穗的原因1.1 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典型的根部病害,小麦白穗是由于根部及茎基部受病菌侵染引起的。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但以苗期侵染为主。病菌可由幼苗的种子根、胚叶以及根茎下的节间侵入根组织内,也可
种子科技 2012年2期2012-01-22
- 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大螟为害而造成的白穗率达5%以上。大螟在嘉兴市1年可发生3~4代,第1、2代为害水稻以枯心苗为主,第3代发生时往往正处单季晚稻孕穗期,幼虫入侵后形成白穗,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探索大螟白穗防治技术显得十分必要。2010年在浙江嘉兴南湖区进行了不同时期防治第3代大螟白穗效果试验,并观察药剂对白穗的数量动态变化,以明确大螟白穗的防治适期。现将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影响的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3期2012-01-19
- 甜核◦苏云菌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
心,8月28日查白穗、虫伤株。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试验田采取重复调查,每重复调查200丛;示范田随机选取4块田进行调查,每块田调查200丛,记载枯心数、白穗数、虫伤株数,计算枯心率、白穗率、虫伤株率,并分别计算对枯心、白穗和虫伤株的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式中:CK为空白常规区枯心(白穗)率;PT为药剂处理区药后枯心(白穗)率。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7]。2 结果与分析2.1 试验结果甜核◦苏云菌防治水稻 1代、2代二化螟的试验结
植物保护 2011年3期2011-06-12
- 小麦黑穗病 白穗病要防在播种前
现加重趋势。小麦白穗病包括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三种病害。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小麦拔节后病斑主要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茎基部形成云纹花秆状。严重时也侵染茎,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失水坏死,最后形成病株枯死,造成白穗。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土,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颜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根部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最后
天津农林科技 2010年3期2010-08-15
- 姜堰市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可出现大量的枯白穗,甚至成片倒伏。2逐年重发原因2.1田间遗留的菌核多一般表现为重茬的田块发病重,上年发病重的田块发病重。2月上旬和5月中旬分别对姜堰市的部分重病田块和轻病田块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资料显示:2月上旬,重病田的平均病株率2007年为8.14%(13块田)。2008年为13.60%(9块田),轻病田的平均病株率2007年仅为1.53%(15块田),2008年为6.21%(7块田);5月中旬,最终白穗率调查结果为重病田平均白穗率2007年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7期200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