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县小麦白穗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2021-12-05 23:55韩艳亮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5期
关键词:蝼蛄侵染成虫

韩艳亮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郓城 274700)

小麦是郓城县主要种植农作物之一,对当地农业经济有着支柱性作用。小麦种植中会发生多种病虫害,郓城县小麦白穗发生较多,造成小麦减产。小麦白穗一般是由于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蝼蛄、蛴螬、金针虫造成。本文分析了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一、发生规律

1、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侵染引发的病害。纹枯病自小麦幼苗期即可侵染危害,主要侵染地下根部。翌春3 月底,小麦拔节后病原菌开始活动并继续危害,逐渐向上蔓延到茎基部。4 月下旬至5 月中旬是病害迅速发展时期,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5月中旬末,病害进入高峰期;5月下旬后,病害停止发展。小麦收割后,病菌以菌核在土中或病根茬越夏,病根茬所带的菌丝体落下,成为秋苗期初侵染源。病菌也可在土中越冬,翌春继续侵染[1]。

2、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侵染引发的病害,病菌发育适温22~28℃,最底为5℃,最高为32℃。孢子萌发适温25~26℃,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在8℃时就能形成,25℃时形成最快;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子囊壳2~3 天即可形成。

山东地区,病菌主要在麦根茬、麦秆、玉米根茬、穗轴及甘薯残体上越夏和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可在病根残茬上形成大量子囊壳,子囊孢子成熟后可随风吹散。据观察,自抽穗到灌浆期,子囊孢子的飞散数量较大,是当地小麦赤霉病穗腐(白穗)的初侵染源。

3、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谷变种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侵染引发的病害。小麦全蚀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间土壤中的病根茬及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堆肥等。秋播后,小麦种子发芽不久,病残体上的菌丝体侵染小麦根部,使受害根部变为黑色,冬天菌丝体在受害根部越冬。翌春,小麦返青后病残体上的菌丝侵染次生根,随着地温升高,菌丝体加快增殖,然后沿根部向上扩展蔓延,侵染分蘖和茎基部,当病株茎基部完全被侵染植株就会死亡。病株一般灌浆期才出现白穗,遇干热风会加速病株死亡。

4、蝼蛄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山东省危害农作物的蝼蛄有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2 种,后者危害较重。蝼蛄是多食性地下害虫,寄主种类很多,其中受害最重的是麦类作物。蝼蛄在土里爬行时,用开掘式的前足开掘隧道,切断幼苗或使根土分离,形成“吊根”,苗期导致幼苗枯死,灌浆、乳熟期导致植株枯死,形成白穗。

(1)华北蝼蛄

3 年完成1 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下60~120 cm 深处越冬。越冬成虫于第2 年3、4 月开始上升危害;5 月上旬交尾;6 月初开始产卵,卵产在土下10~25 cm 处,产卵盛期在6 月下旬至7 月中旬;6 月下旬开始出现若虫;10~11 月以8~9 龄若虫在土中越冬;第3 年的越冬若虫到8 月上旬开始变为成虫,并在土里越冬。

(2)东方蝼蛄

国内大部分地区是1 年发生1 代,以成虫、若虫在土下30~70 cm 处越冬。越冬成虫第2 年3、4 月上升到表层活动;5 月中旬产卵,产卵盛期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若虫出现后一直危害到秋末,再以若虫或成虫入土越冬[2]。

5、蛴螬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俗称大牙、白地蚕、地漏子等,成虫统称金龟甲,又名瞎撞、黑盖子虫、铜克郎、戎马褂等。山东省危害农作物的蛴螬种类较多,据调查主要种类有10 多种,其中以暗黑和大黑2 种蛴螬发生数量多、危害重,是蛴螬的优势种。

(1)暗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在山东省1 年完成1 代,以3 龄幼虫和少数成虫越冬。第2 年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5 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0~25 天;6 月上旬可化为成虫,成虫在土中潜伏7~8 天,羽化和越冬的成虫6 月中旬至7 月中旬为出土盛期,8 月上旬结束。一般成虫的出土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卵期约8~10天,初卵幼虫即可危害,7 月中、下旬进入幼虫危害期。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多数个体发育至2 龄,8 月下旬进入3 龄阶段,是造成危害的严重时期;10 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降低下移越冬。

(2)大黑鳃金龟

大黑鳃金龟在山东省2 年完成1 代,以成虫和幼虫隔年交替越冬。即1 年以幼虫为主越冬,1 年以成虫为主越冬。凡是以幼虫为主越冬的年份,次年春季麦田受害重,夏季作物受害轻。以成虫越冬年份,夏秋作物受害重,春季作物受害轻。

越冬成虫4 月中旬开始出土,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7 月份为末期。成虫出土后即取食、交配,3~5 天后开始产卵,5 月中、下旬进入盛期,卵多散产于作物周围4~6 cm深处,卵期3~16 天。6 月上旬见初卵幼虫,6 月中旬为孵化盛期。1 龄幼虫历期25 天,2 龄26~28 天,3 龄历期最长,可达300 天左右。11 月上旬,当10 cm 土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危害,下移越冬。次春4 月上、中旬,当10 cm 土温升至10℃以上时,再上移继续取食危害。一般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越冬幼虫老熟下移化蛹。以2 龄幼虫越冬者,发育较晚,可延至8 月份,蛹期20~22 天。早期羽化的部分成虫能出土,但绝大多数成虫当年不能出土,即在原处越冬。

6、金针虫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幼虫的统称,危害农作物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1)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生活史很长,约需3 年完成1 代,幼虫期最长,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土下20~55 cm 深处越冬,最深可达85 cm。3 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 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隐蔽在麦苗、杂草、土块下面,夜晚出土交配产卵,卵期一般35~42 天。幼虫危害多种作物,直至第3 年8 月下旬幼虫老熟,在土下13~20 cm 深处作土室化蛹,9 月羽化为成虫,当年不出土越冬。

(2)细胸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大多2~3 年发生1 代,世代重迭多态现象明显。此害虫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第3 年6 月上、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产卵盛期为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卵期15~18 天。秋末冬初幼虫潜入深土越冬,翌春上升危害。

二、防治方法

小麦白穗的防治是系统工程,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小麦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分析小麦白穗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历年发生小麦纹枯病的地块,应加强小麦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抗病性,减轻病害。病株率明显上升时期(4 月上旬)以及病斑由茎基部明显向上发展的时期(4 月下旬)各用1 次井冈霉素,每次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 mL,兑水50~60 kg,均匀喷在茎基部。

小麦开花到灌浆期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品种抗病性、越冬菌量以及短期天气预报,确定第1 次喷药时间和地块,一般在抽穗后。扬花率10%时喷第1 次药,隔7~10天再喷第2 次。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WP1000 倍液[3]、50%苯菌灵WP1000 倍液、50%托布津WP1000 倍液。

防治小麦全蚀病,必须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措施。无病区应防止病害传入;初发病和零星病区应彻底铲除零星病点,将病害消灭于初发阶段;发病较重地区,有轮作条件的应充分利用全蚀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不长的弱点合理轮作。化学防治可用20%粉锈宁EC,按种子质量0.15%的剂量拌种;也可在拔节末期,用药剂150 g,兑水100 kg,喷洒茎基部。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秋播时可用药剂拌种。0.5 kg50%辛硫磷EC,兑水30 kg,稀释后与500 kg 小麦种子均匀喷拌,堆闷12~24 h 后播种,效果良好。生长期可用3%辛硫磷GR 每亩1.5~2.0 kg,掺细土撒施到作物附近。也可用0.5 kg50%辛硫磷EC,兑水500~1000 kg 灌根。

猜你喜欢
蝼蛄侵染成虫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不靠谱的蝼蛄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