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06-13 10:59唐德伟
乡村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全蚀基部病株



小麦白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地下害虫造成白穗

1.症状。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3大类。这些地下害虫主要蛀食小麦茎秆基部幼嫩部分,仅留部分组织支持麦株,致使植株水分、养分运输受阻,最终叶片干枯、穗部变白。

2.防治方法。可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千克,拌细土20千克撒于麦株基部;或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拌玉米糁或菜子饼10~15千克,于犁地前撒入田中。

二、小麦全蚀病造成白穗

1.症状。在小麦幼苗期,该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也会危害部分次生根。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轻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因而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呈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

2.防治方法。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禁用病区麦秸作包装材料。因地制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1~2年轮作,如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等。注意合理施肥,底肥增施有机肥。在小麦全蚀病发生区,可按10千克麦种用12.5%全蚀净20毫升,堆闷6小时;或用3%敌萎丹40毫升加2.5%适乐时20毫升,兑水500毫升拌种。

三、小麦赤霉病造成白穗

1.症状。初期被害小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渐失绿呈褐色,然后颖壳合缝处生出一层明显的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一个小穗发病后,不但可以向上、向下蔓延,危害相邻的小穗,并可伸入穗轴内部,使穗轴变褐坏死,使上部没有发病的小穗因得不到水分而变黄枯死,后期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颗粒(子囊壳)。子粒发病后皱缩干瘪,呈苍白色或紫红色。

2.防治方法。小麦扬花期遇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时易引发赤霉病,多雾、多露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因此,应在小麦扬花初期(10%植株扬花)首次喷药预防,若抽穗扬花期遇高湿天气,则应在齐穗期再次施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第2次施药可每667平方米用25%咪鲜胺50毫升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

四、小麦纹枯病造成白穗

1.症状。若种子发芽后感染该病,则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不能出苗。该病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先在第1叶鞘上出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死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结实减少,子粒秕瘦,形成“枯白穗”。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枯死。

22..防治方法。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和平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返青期追肥不宜过重。重病地块应适期晚播,控制播量,做到合理密植。忌大水漫灌,防止麦田积水。播前可用1122..55%%烯唑醇、22%%立克秀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一般为种子质量的00..0022%%~00..0033%%。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应根据病情发展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1155%%三唑酮、1122..55%%烯唑醇等,还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五、小麦根腐病造成的白穗

1.症状。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后,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拔出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成株期染病时,叶部初期出现梭形或椭圆形褐斑,叶鞘上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病斑;病穗发白,虽结实但种子带病,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种子瘦小。

2.防治方法。播种前,可用3%苯醚甲环唑40毫升或6%戊唑醇10毫升,加入35%吡虫啉50克,加水500毫升,拌种后堆闷6~10小时,再晾干播种,既可防治土传病害,又可兼控秋苗期和早春的麦蚜和灰飞虱,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可在小麦扬花期和乳熟初期各喷药预防1次,一般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70克或2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35克,兑水50千克叶面喷雾。●

唐德伟河南省沈丘县农业局466300

猜你喜欢
全蚀基部病株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与防治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