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
- 初唐诗人群体的文化心态转变
标的多重作用,其诗风的流变与演进对唐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初唐时期的应制诗为例,分析文本背后反映出的初唐不同时期诗人群体间文化心态的转变,进而探讨诗人群体文化心态转变对于诗歌审美观念与诗体发展的影响。【关键词】初唐;应制诗;文化心态;诗风【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5-003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
今古文创 2023年15期2023-05-31
- 论李商隐诗风的形成上
,此为其晦涩朦胧诗风的几个重要构成要素。[关键词]李商隐;诗风;形成[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1-0098-06[收稿日期]2021-11-20[作者简介]李明华,海南熱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木斋,扬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一、概说 李商隐的诗,近似现在所说的朦胧诗。他常以若有若无、迷茫恍惚的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3
- 后海北沿的“诗风”小院
的故居。门头上“诗风”两字很切题。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前临波光粼粼的后海,北依古韵悠悠的钟鼓楼,院内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四间。北房五间,分别为书库、卧室、客厅。西厢房为办公室,东厢房为餐厅。迎门的影壁上镌刻着田间抒写心志的诗句:“滹沱河上柳,高枝悬北斗,军民一家人,鱼水情不朽。”据说田间购置的这个小院曾是清廷一个太监的住所,田间一家搬来时院内一片荒芜。邻居们说:“因为住过太监,这个院栽不活花,养不活树。”田间不信邪,他与夫人葛文辛勤耕作。不久
北京纪事 2022年5期2022-05-09
- 韦应物诗风新论
:中唐诗人韦应物诗风中的“冲和平淡”历来被名家称道,笔者认为这不足以概括其诗歌风格,“哀婉”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主题,探讨这一点有助于廓清大众对韦应物诗歌风格的认知误区,加深对这位诗人的理解。关键词:韦应物 诗风 冲和平淡 哀婉韦应物因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被世人熟知,被纳入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从这一角度看,“冲和平淡”这一诗歌风格似无争议,但从整体来看,韦应物诗其他诗歌题材如送别诗、赠答诗题材的风格却难以用一个“冲淡平和”完整概括,对此不可视而不见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2021-12-06
- 孙致弥早期诗作的情感意蕴分析
孙致弥;嘉定;诗风;遗民[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21)01-0050-11嘉定自南宋正式建立县治以来,古今圣贤,代不乏人,自宋元而明清,一百九十二名进士、三名状元,或以政绩著称或以骁将闻名,或以治学取胜,或以书画雕刻流芳。明清易代之际嘉定文脉未断,从娄坚到黄淳耀、侯峒曾,再到嘉定六君子接续[1]28,其中,孙致弥亦占一席之地。孙致弥(1642-1709)是清初云间重要文学家,嘉定六君子之一,他出身于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02
- 宋遗民诗人连文凤诗歌中的“琴”与“云”
”; 遗民思想;诗风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0)04-0074-10宋末战乱,一大批民众在战乱中丧生,使得元初南人数量大减。作为个人与时代政治结合参与感最高的宋代士大夫,在宋亡后,他们或自杀殉国,或抗元英勇就义,或隐姓埋名于山水之间。有一批“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者”[1],称为遗民文人。宋末遗民文人的数量蔚然可观[2],而长期的隐居生活使得遗民文人群体形成了较为普遍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遗民文人们企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16
- 论梅尧臣对北宋前期诗风的影响
理性精神、平淡的诗风、趋向现实的创作内容、重视诗歌意境的审美变化以及转益多师的创作方法等方面,论述了梅尧臣的诗歌风格及其对北宋初期诗风转变所带来的影响。关键词:梅尧臣;宋初;诗风北宋是在经历了晚唐五代十国分裂动荡的局面之后建立起来的,伴随着政治经济的重建,文学与现实的偏离,文学变革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宋初文人步履蹒跚的探索虽然少了几分浪漫与洒脱,但他们在乱后废墟上辛勤耕耘的身影同样值得瞩目。”[1]在对宋初文坛文风的矫正和转变过程中,欧阳修、王禹偁、
北方文学 2020年17期2020-11-06
- 诗僧灵一的诗歌风格研究
。关键词:灵一 诗风 僧俗僧人作诗的传统自东晋时期已始,但诗僧广泛出现并真正造成影響的现象还是盛唐之后才蔚为大观。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曰:“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1]P35,称灵一作为中唐诗僧的导源者,后更有人据其生平与作品认为他堪称“唐代诗僧的鼻祖”[2]P56-60,可见灵一在唐代诗僧群体中的地位之高。灵一的诗歌在总体上不脱僧诗那种淡泊幽远、孤清冷寂的“蔬笋气”,但又有不少笔触颇似文人,乃至大胆描写情感的作品,风格徘徊于僧俗之间。但细读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4-20
- 黎遂球劲健诗风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总结了黎遂球劲健诗风的艺术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诗风形成的原因。关键词:黎遂球;诗风;劲健;岭南诗人注:本文系校级科研课题“岭南诗人黎遂球的诗歌研究”(2019BYKYS20)研究成果。黎遂球(1602-1646年),字美周,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是明末清初岭南的知名诗人。在文学方面,他的诗文和书法都有相当大的成就,为南园诗社盟主陈子壮、复社盟主张溥所推重,著作有《莲须阁集》《莲须阁文钞》等。黎遂球的诗歌众体兼备,题材亦十分广泛,其诗歌的风格亦呈现多样化的
大观 2020年11期2020-01-20
- 陶行知“人民经”诗风及其审美价值
顾 伟给予陶行知诗风以“人民经”评价的是郭沫若。1947年他校对《行知诗歌集》后感叹:“这是一部‘人民经’,它会教我们怎样写诗,并怎样做诗人”。[1]此番圈点,学界广泛认同。那么,陶氏“人民经”诗风何以形成呢?内涵和功能又如何呢?一.“人民经”诗风的形成“人民经”诗风源于陶氏的自我革新,是其诗歌、教育、美学、民主诸多主张的综合体现。为“五四”新文学的新风所染,陶氏建立了时代与诗风的亲密联系。“五四”时期,陶氏支持新文学运动、白话文运动,鼓噪大众语文运动,支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2019-11-26
- 诗风意蕴,韵味课堂
美感,让课堂充满诗风雅韵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 诗风;韵味;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魅力深远。诗词是诗词文化的缩影,诗词的情感温度和文学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科特色,强化语文的育人效果和文化功能。所以,在語文诗词教学中,如何通过诗词欣赏和教学让课堂充满诗风意蕴,打造韵味课堂,就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让初中诗词教学充满诗风雅韵呢?一、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词的意境诵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9期2019-11-14
- 苏辙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变化推动着其整体诗风由“峭拔”向“淡静”逐步演变。关键词: 苏辙 诗歌 自我形象 诗风苏辙在晚年所作的《自写真赞》中写到自己“心是道士,身是农夫。误入廊庙,还居里闾”[1](1196),将自己的一生概括为“道士”“农夫”“官吏”三种形象,既然是晚年自述,就说明苏辙主观上对这些形象较为认同,对于研究苏辙的形象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这些形象在苏辙诗歌中的具体呈现,总结苏辙塑造自我形象的特点,探究自我形象的变化对苏辙诗风的影响,可以对苏辙及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2019-10-20
- 奚冈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
浙派;西泠八家;诗风;篆刻奚冈,字铁生,号萝庵、奚道人、蒙道人、鹤渚生、野蝶子、蒙泉外史,散木居士、萝龛外史、冬花庵主。安徽歙县人,后移居浙江钱塘。奚冈性格偏执耿直,从未参与科举考试,一生不入仕途。擅长绘画且风格随性,拥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同时期的黄易、吴履扬南宗画派之所长,承明代浙派之传统,融松江各派之优略,被后人并成为“浙西三妙”。印作布局善变化,方中求圆,拙中求放,风貌古朴。其治印学丁敬为始,以秦汉为宗,拙方并用。作为西泠前四家之一,为篆刻发展起到了
艺海 2019年7期2019-10-07
- 高中语文杜甫诗歌教学方法探析
诗歌;高中语文;诗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诗人的崇敬。杜甫满腹经纶,怀有大才,却始终困顿流荡,郁郁不得志。但这并非没有阻碍杜甫成为一个心怀天下,关怀人民的伟大儒者。相反,在战争与饥饿的考验下,杜甫的诗歌创作越发的成熟,能够以生动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艰苦生活,表达对战乱的批判。杜甫的诗歌有着强烈的社会意义,学习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学作品,而是通过文字在了解唐代,了解整个社会与历史。因此,在高中阶段,學习杜甫的诗歌能够丰富学生对诗歌的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3期2019-09-10
- “纸上谈兵”:梅尧臣的边塞诗创作与诗风引领
艺术风格亦是宋诗诗风的有力引领。关键词:梅尧臣;边塞诗;报国热情;酬赠;诗风[中图分类号] I207.2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111-009[文獻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7.010宋代有许多文士虽身处内地,也未担任与军事防卫相关的职务,却对边疆战事与国家对外关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梅尧臣即是其中的代表。他积极寻求报国机遇,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军政事务的看法,将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7期2019-09-10
- 诗仙李白的诗风探究
的诗歌也较多。其诗风洒脱豪迈,意境微妙,突显其独特意识和桀骜不羁的性格。《将进酒》为乐府诗,也是李白的代表作。古代文人雅士常有酒伴左右,满腔愁绪似乎唯有凭着酒劲才能得以痛快淋漓的发泄。李白仕途坎坷,身体虚弱,而《将进酒》也表达了诗人愁绪浓、似乐实苦的情感。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诗风;诗仙灿若星河的唐代文人中,李白和杜甫二人属于最耀眼的星辰,世人常称二人为双子星。李白以豪放洒脱留名,其诗风更是飘逸不羁,脱于凡尘,故而有诗仙之称。《将进酒》属于李白中后期的
大观 2019年3期2019-08-01
- 平生遭际一首诗
宅》李贺 生平 诗风少年词笔动时人,末俗文章久失真。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清溪水拱荒凉宅,幽谷花开寂寞春。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张耒《岁暮福昌怀古·李贺宅》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二三十岁时,张未曾在安徽、河南一带当地方官,其《悼逝》诗云“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①。而其父亲、妻子也先后于这段时间去世②,可谓遭际坎坷。“予元丰戊午岁,自楚至宋,由柘城至福昌,年二十有五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4期2019-07-25
- “悲”与“喜”的较量
,即呈现出慈恩寺诗风多“悲”,青龙寺诗风多“喜”的文化形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两寺诗风进行比较,诗风的差异与创作主体的生平经历、性格有关,与两寺社会功能特点有关。通过分析可知,诗人性格直接构成了诗歌情感,而诗歌的情感又折射出的社会人生、现实政治、宗教信仰以及时代盛衰的变迁。关键词:全唐诗;慈恩寺;青龙寺;诗风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3-0100-07自唐以来,佛教思想成功融合了传统儒道思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6-26
- 姚广孝“兼采众家”的诗风论析
序,评价姚广孝的诗风为“兼采众家,不事拘狭”。高启认为,“兼采众长”说的内涵包括格、意、趣三个方面。通过作品分析,姚广孝的诗歌是符合“兼采众长”的标准,且参游四方、识者所述、冥契默会是姚广孝诗歌“兼采众长”的主要途径。这一诗风也对元末明初的诗坛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姚广孝 兼采众家 诗风姚广孝(1335-1418),“北郭诗社”成员之一,与高启同朝为官,交往甚密。洪武三年,高启特为姚广孝《独庵集》撰序,对姚广孝诗风地位的评价、诗风的论断等较有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走进大唐荣耀
。关键词:盛唐;诗风;背景;影响作者简介:刘欣悦(1997-),女,辽宁省鞍山市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学校在校学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02任何时代的文艺艺术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和作家个人态度,艺术技巧和创作风格相结合的结果。经济可以说是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之一,因为某些经济条件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前提。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2019-06-11
- 心的歌
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简约,集客观性、戏剧性和教谕性于一身。有了你,我想,一切愉快的事物都朝我微笑,在你眼睛的镜子里反映着欢乐。留下来,我的光,所有那些只要你看我一眼便充满激情地荡漾在我心上、涌到我唇间的感觉,我还没有告诉你哪怕一半。如果你希望,你可以不跟我讲,也不要说些爱和倾慕的迷人话。这些已足够:有你在近旁,我可以告诉你我需要你,可以接觸你,可以呼吸你呼吸的早晨的清新;而如果你觉得就连这些也是多余的,那么仅仅见到你也已足够!(摘自重庆大学出版社《卡瓦菲斯
阅读(书香天地) 2019年2期2019-06-11
- 陶行知“人民经”诗风及其审美价值
行知的“人民经”诗风源于时代新风、教育追求、“烧心香”大众情怀的孕化;释放生命力、关照大众的情怀和“真”生活、寄生活教育之意于深远是其“人民经”诗风的审美要义;以诗为教、以“诗”育情、以“诗”导行是这一诗风形成的功能。关键词:陶行知 人民经 诗风 价值给予陶行知诗风以“人民经”评价的是郭沫若。1947年他校对《行知诗歌集》后感叹:“这是一部‘人民经,它会教我们怎样写诗,并怎样做诗人”。[1]此番圈点,学界广泛认同。那么,陶氏“人民经”诗风何以形成呢?内涵和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9
- 从“地域”视角探讨刘宋诗风的转变*
相近的风俗也对其诗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如“新安、永嘉、建安、遂安、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颇同豫章。”[7]因豫章之俗,颇同吴中,就地缘关系而言,这一带生活习俗颇为相似,这颇为相似的风俗为士人学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消除了地域间的隔阂。另外,南朝士族庄园经济发达“数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果所聚”江左一带为富饶之地,物产丰富,为诗人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条件,“会稽”“永嘉”“临川”这一带景色优美,迎合了诗人游玩的胃口,这对南朝刘宋诗风的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8
- 柔和而明朗
作主体在创作冲淡诗风诗所要具备的主观条件,后四句分为一块,介绍了创作冲淡诗风的可遇而不可求。《冲淡》的开首两句,是立足于冲淡诗风的创造而对创作主体提出的特殊要求。“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就是说,诗人如果能做到“素处以默”,就能够很好地领悟冲淡诗风的精微之处。那么什么是“素处以默”呢?有人说可把“素”解释为“平素”、“平常”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将其解释为“淡泊”更为恰当。“素”固然可能有“平素”之意,但在《冲淡》中主要应指淡泊、恬淡之类的意思。张国庆先生在《<
神州·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28
- 西晋洛下文士雅集对诗风的启引
的文学活动对西晋诗风的形成有一整体上的启引:雅集带动西晋诗歌创作数量的提升,且对诗歌的文化特征有着潜在的影响;雅集活动直接促进了诗文品评,引导西晋诗人对诗歌的审美认知渐趋一致,逐渐确立起西晋诗歌的审美规范;雅集活动还促进了诗文的传播,动态性深化了西晋诗人对诗歌的审美认知,进而推动诗风的形成。这些环节相互交织、回环往复,从整体上有效地启引了西晋的诗风。关键词:西晋;洛下文士;雅集;诗风;启引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
中州学刊 2018年3期2018-04-28
- 论王安石人生经历对其诗风的影响
传记批评;诗歌;诗风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成就也毫不逊色。一直以来,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评价毁誉参半,但对他的文学成就是持肯定态度的。大致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他的诗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后期有较为明显的分别,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诗风。后期诗作艺术性更强,成就上也超越了前期诗歌,在诗坛自成一家。对于王安石诗歌的研究一直颇受学界重视,许多学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一是艺术特征研究;二是比较
大观 2018年11期2018-02-24
- 浅析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质
文就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原因及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进行研究。关键词: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诗风;成因一、豪放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用其与天俱来的炽热感情、强烈个性,浓烈地表现着自己的主观感情,感情的表达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处处有豪放之感。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李白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豪放性格。他以
大观 2017年8期2017-08-29
- 融古化欧的诗人
独具智慧与哲理的诗风,在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关键词:卞之琳;诗歌传统;象征主义;诗风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其诗风融古化欧,他上承新月派,中出现代派,下启九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包含了诗人相当复杂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诗歌传统相融合的诗人。那么卞之琳便是这一过程中“中西融合”的体现,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象征主义在卞之琳的诗歌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李广田也曾指
北方文学 2017年9期2017-07-31
- 融古化欧的诗人
独具智慧与哲理的诗风,在30年代的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关键词:卞之琳;诗歌传统;象征主义;诗风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其诗风融古化欧,他上承新月派,中出现代派,下启九月诗派,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现代新诗的产生包含了诗人相当复杂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的诗歌传统相融合的诗人。那么卞之琳便是这一过程中“中西融合”的体现,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象征主义在卞之琳的诗歌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李广田也曾指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3期2017-04-20
- 盛唐精神的缩影
盛唐精神 李白 诗风【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2-030-01开元十二年,二十三岁的李白决定走出蜀地,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从此,他便开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游生活。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东下,到达渝州时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虽然此时的李白对故乡还有眷恋之情,但是大自然雄奇瑰丽的风光吸引他继续前行。此后,李白继续东行,游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7年2期2017-03-24
- 译诗:比约林诗选
。他将自己早年的诗风称为“普遍的达达个人主义”,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他精心创造了一种诗风,被称为“遗漏句子的部分”或“打破句法”。他的诗歌以日常语言为中心,常常使用最常见的词语,却创造出最罕见的诗意。他的诗洋溢着亲切、可感知的生活的神秘性,这使他成为“真实生活的诗人”。他那种短小、明快的、富于暗示性的抒情诗是从“手稿堆成的群山”里提炼出来的,其独特、清晰、抒情的句法使他的诗风非常个性化,在20世纪北欧诗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港 2017年1期2017-02-07
- 古代军事诗歌的双星异彩
之处就是其独特的诗风。本文试就此作一比较。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诗风俯瞰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全程,我们可以发现独树一帜的边塞诗,其皇冠遗落在大唐帝国的盛唐时代,皇冠上的明珠则为高适和岑参所摘取。以这两人为主形成的著名边塞诗派,奏出了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强音。因而,高岑二人的边塞诗歌就成为古代军事文学中的艺术珠宝,散发出夺目的光辉。其中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其独特的诗风。我们试就此作一比较研究。一.高岑的边塞诗都以军事爱国主义为主题,具有浓厚的国家意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1期2016-12-20
- 豪侠慷慨 质朴尚实
——论燕赵地域文化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赵地域文化对唐代诗风的影响蔡欣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410000 )摘要:由于燕赵独特的地理位置,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战乱纷争与儒家统治下,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浸染着诗人的品格性情,对唐代燕赵诗人的诗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千古悠悠燕赵侠风,其豪侠慷慨的诗风突出表现在咏侠诗和边塞诗中,为唐诗风骨注入血肉;敦厚正直燕赵儒子,关注现世,关心民生。其凛然正气的笔端流出质朴尚实的诗风。关键词:燕赵大地;地域文化;唐代诗风;影响因素所谓“诗风”,是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2016-07-12
-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诗歌鉴赏
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7期2016-07-04
- 雅俗共赏,平易近人
摘要:好的诗风应该是雅俗共赏,平易近人。文学史上传世的经典之作,皆具平易、朴实、纯真之美。平易、朴实与肤浅无缘,而是浅中寓深,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这缘于诗人对生活之美的慧眼发掘,现代大诗人艾青是这方面的典范。关键词:诗风;雅俗;平易;朴实;艾青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马克思曾说:“风格就是人。”我以为,诗风也就是人风。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每一个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的人的思想、性
西部学刊 2016年7期2016-05-30
- 平淡,绚烂之极也
地表现出了对平淡诗风的追求和崇尚。关键词:宋代;诗风;平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1宋初诗人王禹偁的诗歌体现了他自身从学习白居易到学习杜甫诗歌的转变。白居易的诗歌有时显得过于坦露、直白,而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借鉴则导致了诗人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使他的诗歌情感含蓄委婉,表达上更加平易流畅、自然脱俗。他的诗歌《村行》中两句“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道家与李白的诗风
豪放为主要特色的诗风。关键词:道家;道教;诗风唐朝统治者以老子自居,极力抬高道教的地位。道教与佛教不同,佛教强调人们要忍受今生的痛苦,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而道教则不然,它宣扬人要看重今世的享受,强调及时行乐,追求长生不老,因此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在唐代兴盛一时,形成了儒、道、释三足鼎立的局面。“道家”一词始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至于道教,则是在黄老道家的理论基础上,吸收古代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2016-03-25
- 唐宋诗之禅变
——以咏雪诗为例
唐宋咏雪诗语言、诗风、乃至诗心的回归三方面入手,选取“证时符水月”的王维为代表,诗与自然浑成一体,再到苏轼,极力回归自然的咏雪之作,进而探究唐宋诗的禅变。关键词:佛禅;咏雪诗;王维;苏轼;诗风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7
- 晚唐齐梁诗风的诗体结构
32 )晚唐齐梁诗风的诗体结构张一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晚唐齐梁诗风的诗体结构可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具体给出每一位诗人在诗体结构系统图中的位置。这些诗人可分为旧式诗人与新式诗人两大类。前者以关陇集团后裔为主,创作结构完整而忠实于齐梁旧体;后者以士族和寒素为主,创作结构残破而倾向于新体。晚唐齐梁诗风; 诗体结构; 聚类分析; 关陇集团晚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诗学时代:诗坛分化为众多的诗歌流派,不同流派又相互交叉;新旧诗体并存,诗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10-11
- 高中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例如:汉晋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南唐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唐代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三、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9期2015-09-27
- 浅探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
鉴赏 历史背景 诗风 诗歌意象阅读一首古典诗词,无论是唐诗、宋词抑或元曲,都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粗读、浅析、鉴赏。粗读即是从前到后将诗词读通,查阅不认识的字,大概理解诗词的含义。浅析则是能够将诗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当然并非是翻译,仅仅是在简单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所要描述的场景。最难的便是鉴赏,能够掌握作者的意图,也即诗歌的中心思想。要做到这一点,要结合诗歌的题目、作者、历史背景等重要的信息。这也就是本文所要探究的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一、学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0期2015-08-07
- 燕赵诗风与燕赵乐风、舞风
孙通君燕赵诗风与燕赵乐风、舞风孙通君一、研究燕赵诗风与燕赵乐风、舞风的现实意义燕赵诗风是燕赵区域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用诗的语言表现的。而作为诗歌,在文学发展史上,也是最早出现,它的产生早于文字的产生,它是从初民的劳动呼号中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同时出现,当时并不具备独立的形式。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才逐渐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征,为人们所掌握。它具有非常鲜明的燕赵地域文化的特点,充分反映出燕赵人民生活的地理特
散文百家 2015年5期2015-05-19
- 高中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例如:汉晋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南唐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唐代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三、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9期2015-02-14
- 燕赵诗风的形成、风格内涵、艺术特点及发展阶段
孙通君燕赵诗风的形成、风格内涵、艺术特点及发展阶段孙通君燕赵诗风,两千多年来总是突出它的正能量,犹如时代的号角,引领着时代的风气之先。振奋着民族的自信心,激发着民族的奋斗精神,鼓舞士气,自强不息。这种激扬蹈厉的诗风真是应该很好总结,鞭辟消沉,激励上进,在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为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今天,更好地发扬燕赵诗风的优良传统,吟咏歌唱真善美,使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一、探索燕赵诗风形成、发展、强大的内在规律性燕赵诗风这种文学现象,深刻地揭示
散文百家 2014年12期2014-12-13
- 浅谈苏轼诗歌中的禅风
词】苏轼;禅宗;诗风【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识码】A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的得名是由修身习禅而来,其展现着澄明高远的精神境界,具体表现在人生追求、直觉感悟、处事方法、审美精神等。自古以来,修习禅宗的禅师与文人的学习交流就已有之,尤其是唐宋后,两者之间的来往更是密切。禅不仅影响了诗的创作,比如以禅写诗、以禅喻诗等,而且影响了诗的风格。于是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就成了我国文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禅宗本主张不
课外语文·下 2012年7期2012-09-19
- 对“不自觉的象征艺术”的超越
神话典故的运用与诗风紧密相系,作为“二度创作”的用典,既是作者有感于当下生活现实的淋漓兴会,亦是对“不自觉的象征艺术”的超越。或塑造如“共工”样的改天换地的英雄形象,或凸显空间距离感而使形象和感情流动,或用精警而富有冲击力度的词语,从而达到“器大声宏,志向高远”的豪放诗风。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典故;诗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对神话的界定继承发展了黑格尔艺术发展
电影文学 2009年18期2009-12-15
- 古神话的传响 今神话的足音
其神话色彩,将其诗风的崇高美推到了极致。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神话色彩 人的神性 诗风 崇高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1]以这个作为立足点,我们认为,毛泽东诗词的神话色彩,不仅仅在于诗人对古神话形式上的引用和改造,还在于他发扬了古神话所固有的积极精神(企图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借鉴了神话的艺术表现手法(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创造出具有深厚的神话内涵的新形象——一系列具有“幻想的同一性”与“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2009-07-24
- 试论储光羲诗风形成之原因
关键词】储光羲;诗风;生活环境;思想倾向;漫游;隐逸 一 生活环境与思想倾向的影响储光羲的家世因资料匮乏,目前尚无从考查。然而从其《游茅山五首》中“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的诗句和曾经入太学接受教育的经历来看,他应当出生于以儒业修身的家庭。诗人自幼便修习儒家经典,因而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吸收了儒家“明君贤臣相得而共治天下”①的社会理想。因而早在少年时期,他就怀抱远大的政治理想,在作品中曾写到:“赫赫明天子,翅翅羣秀才。昭昭皇字广,隐隐云们开。摇曳君初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