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侠慷慨 质朴尚实
——论燕赵地域文化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2016-07-12 12:23蔡欣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4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诗风燕赵边塞诗

蔡欣兰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410000 )



豪侠慷慨质朴尚实
——论燕赵地域文化对唐代诗风的影响

蔡欣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410000 )

摘要:由于燕赵独特的地理位置,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战乱纷争与儒家统治下,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浸染着诗人的品格性情,对唐代燕赵诗人的诗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千古悠悠燕赵侠风,其豪侠慷慨的诗风突出表现在咏侠诗和边塞诗中,为唐诗风骨注入血肉;敦厚正直燕赵儒子,关注现世,关心民生。其凛然正气的笔端流出质朴尚实的诗风。

关键词:燕赵大地;地域文化;唐代诗风;影响因素

所谓“诗风”,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独特格调和自我气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文学风格划分为“八体”,《体性》篇提出“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1,指出了风格体貌源于作家创作个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诗人的性情特质来源于他的生长地域。燕赵唐代诗风,则是特定的诗人群体在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熏陶下,在唐代这一特定时期形成的共同风格。

一、广阔燕赵的地域范围

“‘燕赵诗风’ 中‘燕赵’是个定语,说明它与燕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燕赵大地独特的格调。”2“燕赵”是一个历史区域,用现在的行政区不能准确定位。顾名思义,燕赵之地大体是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为主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夹在其中的中山国。在汉代,燕国统归幽州,因此又称为“幽燕”;赵地属于冀州,现在河北省又简称为“冀”。大致来看,燕赵大地北控长城、南至黄河、西靠太行、东临渤海。

二、独特的燕赵文化精神

燕赵地区北边与游牧民族交接,南部又沟通中原汉民族。“处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冲突和融合的最前沿”3。二者的碰撞和交融成为独特文化精神形成的推动力。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燕赵人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性格上具有明显的鲜卑化倾向。草原游牧民族的擅长齐射、尚武崇侠、狂傲不羁、张扬进取的阳刚豪迈深深渗入了他们的性情之中。同时,随着统治者以儒学之道治国,他们也接受着农耕文化下产生的儒文化的熏陶。荀子、董仲舒都是燕赵大地上生长的儒学大家。因此,在“豪侠慷慨”的基础上,燕赵文化又延伸出“质朴尚实”的气质,产生了儒雅敦厚的燕赵人形象。唐代诗人韦应物也在《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中这样赞美燕赵志士:“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

三、游牧战乱中的豪侠诗风

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又称韩昌黎,便是因为他的祖籍是河北昌黎。他曾作《送董邵南序》,其中写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游牧生活培养了诗人的气质,燕赵志士骨子里更多透露着一丝粗犷和果敢。处于兵家必争之地,人们便多了一分敢作敢为、先于天下的豪迈气质。司马迁所描述的“慷慨悲歌、尚侠任气”4成为燕赵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构成了唐代诗风的底色。咏侠诗和边塞诗成为唐代燕赵诗风的典型表现。

唐代燕赵诗人的咏侠诗多歌颂侠客行侠仗义、舍生取义、心胸磊落的精神。李白有“赵客缦胡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之句,这首《侠客行》展现的就是燕赵侠客的侠义之风。晚唐时期工于五言的苦吟诗人贾岛也是豪气纵横的燕赵人,他的《剑客》是咏侠诗的经典,写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寄情于剑,气宇轩昂,简短几句却极具力度,抒发内心的潇洒豪情。“盛唐的诗人们……对于歌咏民族战争,特别感到兴趣,不论哪一个作家,至少也得吟几首出塞诗……他们都以‘出塞曲’为主题,‘出塞曲’在当时诗坛上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来,可称‘出塞曲’为唐代民族诗歌的结晶品。”5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边塞诗是唐诗中的“结晶品”,而燕赵精神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重要的灵魂内涵。唐代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燕赵诗人高适,粗犷豪迈的性情使得他的诗句顿挫跌宕,气贯长虹。他在燕赵大地的养育中沉淀、完成了大量的边塞诗,如《燕歌行》《别董大》《别韦参军》《塞下曲》《蓟门行五首》等。豪侠诗风在其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四、儒家影响下的质朴格调

燕赵地区自汉代开始崇尚儒学,受到儒家文化忠实正义、仁治德政、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的熏陶,形成了古朴醇厚的民风。虽然唐代文坛以浪漫主义为主流气氛,但是粗犷的燕赵人依旧保持一身正气,发扬务实的精神。正如上文提到的,燕赵文化延伸出了“质朴尚实”的诗风。

燕赵之士,皆守信重义之士,他们敦厚老实,重义轻利。初唐名将魏征,河北巨鹿人,是“重信义,轻功名”的模范。在早期《述志》诗中用了“季布一诺”的典故,说明了“言必信,行必果”的重要性。魏征的诗风刚正,大气凛然,一扫柔媚之态。他的一首《述怀》将北方的浑朴的气势注入南朝的绮丽之中,气势宏阔,立意高远。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该诗云:“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6他提倡改革流丽文风,在诗中流露着质朴的正义感。同时,燕赵诗人也都是爱国之士,关心百姓疾苦,极具同情心与忧患意识。在盛唐诗人中,高适不仅长于边塞诗的豪迈,在其中也崇尚实用意义,为人民说话。《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真实反映了广大农民在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之下,终年劳苦,却颗粒无收,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唐代诗人刘言史,邯郸人(今处河北省),擅长叙事诗。他的一首《苦妇词》极尽描写黎民被虐的惨象,“必当负严法,岂有胎孕篇。游畋复释麛,羔兔尚免鹯”写骄横官吏对孕妇仍要滥用刑法,泯灭人性,还不如猎人与鹯鸟。语言质朴犀利,为民伸冤。

总之,燕赵的独特地域带来了牧文化与农文化的交融,侠儒相生,豪实互持,对唐代诗风产生了举重若轻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燕赵大地上的仁人志士谱写着一曲曲慷慨嘹亮的乐章,成为唐代诗歌发展的动力之源。

注释:

1.刘勰.文心雕龙[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2.夏传才.论燕赵诗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5月.

3.韩成武,赵林涛,韩梦泽.燕赵文化精神与唐代燕赵诗人、唐诗风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月.

4.司马迁.二十五史·史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宗白华.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中华书局,1957.

猜你喜欢
诗风燕赵边塞诗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脱贫攻坚路上的燕赵壮歌——河北省脱贫攻坚纪实影像展成功举办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慷慨悲歌话燕赵
河西走廊断想
盛唐精神的缩影
学苑诗风
河北高等院校燕赵文化教学初探